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什么叫工匠精神?这就是!这是一部完全写实的小说,以医化行业最基层的科研人员为主角,写出他们的悲与喜。没有奇迹,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存在,才有了中国的制造业。
内容在线试读
1990年6月某天中午,吉普车一颠一颠地在杭州至新安江的公路上狂奔着,出了杭州城不久就是石子路,扬起了一路的灰尘。
那时的车子没有空调,六月流火,驾驶员摇下车窗,风夹着灰尘一起进到车里,不久,不久满头汗水的头发就硬硬的如上了一层发膏,被强风带走汗水的双脸蒙上了一层细细的灰尘,舌头一舔,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牙齿上有很多细沙,“好爽!”王近之转头对着后排两个刚认识的不同校的同学张吾忠与陶瓷云高喊道。
“你们是怎么选择这个企业的?”王近之抛砖引玉地先介绍起自个来梅州的选择过程。
那还是个大学毕业包分配的年代,王近之,浙工大精细化工班的班长。挑企业挑花了眼,最后一期校企见面会了,学校安排的就是一些中小国企的负责人,宣辅导员紧盯在身后,要求当天必须签下劳动合同。命中该有自会有,命中没有不强求,认命吧,怎么说都还算是吃国家饭,捧铁饭碗的。不签就得灰溜溜地回老家,忍受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的白眼,王近之定了定神,开始在见面会上寻找合适的企业。
见面会的西角,坐着个方面大耳,腰板挺直的中年大汉,穿着牛仔服,脸色威严,与周围西装革覆的其它召工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他聊聊吧,平时喜欢武侠的王近之不自禁地有了些好感,有机厂专业对口,新安江风景秀丽,忙时醉心专业,闲时纵情山水,倒也不错。相谈之下,被人家连吹带捧一番思想工作,脑袋一热,就签了合同。
陶瓷云也讲开自个的故事:“农村娃拿到个居民户口就是鲤鱼跳龙门了,只要吃国家饭,去什么单位都是一步登天,杭大毕业分配时,会场门口,看到冯厂长坐着吉普车来召工,吉普车可是个时髦物,只有县级人武部部长以上的干部才有资格配备,其它厂长都是坐客车过来的,这厂长派头大,他的企业说不定后台硬,实力强。这么一想,我就签了。”说完,陶瓷云与王近之转向张吾忠同声地问道:“这位同学,轮到你了。”张吾忠满脸愁容,似满愎心事,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一个闷葫芦,没劲。王近之转向陶瓷云。“你知道我酒量有多大吗?”没等陶瓷云发问,就接着展开了吹牛模式:“毕业前一个月,我们寝室七人每晚九点半,二十四瓶的一箱啤酒打底,下酒菜都是五盘田螺,五盘炒面,喝到十点半,老猫就高叫,再来一箱啤酒,五盘田螺。十一点半又叫,老板,再加一箱啤酒,五盘田螺。搞得老板哭笑不得说你们就不能再点些别的莱吗?单点田螺,一箩筐的田螺全被你们吃了,我们怎么做生意?”
陶瓷云笑了笑:“我们杭大的没你们能喝与脸厚,就父亲从温岭到杭州来看我时带了一筐子海鲜请我们寝室的同学,叫酒店代加工,喝到天亮喝了两箱红酒。
终于出来一个穿白衬衫的,文质彬彬的男子,自我介绍道:“我姓罗,是厂办秘书,冯厂长叫我来接你们的,一路上辛苦了,先住下吧,这是你们的宿舍。”边说边吩咐一个穿工作服的工人帮着搬行李,安顿好整好床铺已是夜里十点多钟,罗秘书与工人坐着司机的车走了,临走前喊了一句,你们好好休息,明早八点我带你们去厂里。
这是什么宿舍呀,抬头可以见到瓦片,风从瓦片缝里乌乌地漏到房中,地下虽是水泥,可坑坑洼洼的,床是角铁自加工焊的,虽然结实可也太粗糟了。唯一满意的就是面积倒不小,一卧一厨,厨房里配有锅盆碗勺,煤气灶一打还能着。
清洁卫生搞的还不错。王近之正就着八瓦日光灯昏暗的灯光,审视着厨房的角角落落,只听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陶瓷云与张吾忠走了进来。张吾忠一手拿着个小手电,一手拿着杂志,东张西望地说:“我看这里象砖厂,刚才我出门照了照,周围全是一人多高的砖垛。大门也被他们反锁了。”反正也睡不着,一起出去看一看吧。
还真的象个砖厂呢,手电光下,几百米内无数的砖垛,地下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王近之也有点疑惑了,绕着围墙走了一圈,除砖垛外还有很多钢材,但没看到砖窑,回到房间一查,隔壁的门都开着,一排二十几间的小平房里除我们之外没其它住户。三人聚在王近之的寝室中,张吾忠拿出杂志,翻到打工者被骗入黑砖窑这一章,哭丧着脸说:“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象这管理文章一样,被骗到黑砖窑里了?”
“别胡说,你看,床上被子,厨房里碗筷全是新的,还备齐了盐油酱醋全部调料,还有好几箱啤酒呢,有这么好心的黑砖窑老板?”王近之指着成箱的啤酒说。
“可我俩的厨房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啊。你这只是他们的临时餐厅。”张吾忠哭丧着脸。“哪有这么大胆的黑老板,大摇大摆地开车到杭州高校骗大学生入黑砖窑。”
王近之一摆手,大大咧咧地回复。“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那个大老板没有黑历史?我们大小还是个大学生,算个人才,你看这里有半点象给大学生住的厂宿舍的样子吗?”陶瓷云也站在张吾中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