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阳光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1978年6月,张小强出生了,出生在一个似乎被全世界遗忘的小村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到哪里去?1986年6月,八岁的张小强将带你一起探索这个悲哀又略带幽默的世界,从年少到长大,跨过一个世纪,直到他的不惑之年……
内容在线试读
我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好事。
有些回忆早已湮灭,有些回忆依然清晰。有时候,母亲讲我小时候发生的事,她讲得绘声绘色,偶尔大笑几声,但我对她的笑没有共鸣。不过唯有一件事,还真触动了我的心弦,听她以奚落的语气讲来,表面上我无动于衷,却低下头去心底泛起阵阵悦怿的波澜,不知是出于委屈还是感动,或者出于同情自己,只是想补偿那种没完没了的心酸。
我一向对我的家庭没有好印象,对于家庭的回忆,除了厌恶就是痛恨。所以当母亲谈起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不管有无夸张,都令我惊讶我的生命里还有这个,有这一份不算太坏的回忆,甚至让我瞬间产生某种错觉,以为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
这段小小的、美好的回忆,仿佛在被风吹破的旧窗纸上,贴了一张大红的“福”字,抵御寒风的同时,也装饰了这面窗。尽管如此不协调,却分外耀眼,竟然部分抵消了我建筑在心底的痛恨和厌恶。
就像一小截红红的蜡烛,在漆黑的屋子里闪耀着。当它燃烧殆尽,屋子重归黑暗,那小小的火光依然在心底长久地闪亮。
上世纪80年代,夏季一个慵懒而漫长的午后,父亲从早上出门就再没露过面,母亲和姐姐仍在大炕上横躺竖卧着,在梦乡中浮沉。我早就醒了,在炕上翻来滚去,听屋外百无聊赖的蝉声,观察姐姐鼻尖上沁出的细密汗珠,对着母亲被枕褥压歪的嘴角默默发笑。
我感到窗外的树影在喊我,阴影里的凉风在诱惑我,我再也忍不住了。我起身下地,踮着脚尖,蹑手蹑脚,模仿猫咪行走,竭力不发出任何声响,边走边回头察看。她们依然睡得很香,呼吸声此起彼伏,平静而均匀。我在门前停了一小会儿,像是要去做坏事的孩子一样,打开房门悄悄溜出屋去。
在屋子里,听到的蝉声悠远而深沉,仿佛低吟浅唱。在院子里,入耳的蝉声焦虑又聒噪,就像在呐喊。大地静悄悄的,太阳滚动着刺眼的火球。我回顾四下无人,慢慢踱到村口。
向西望去,一条弯曲的土路上铺满了尘土,绵延伸向无边的原野,热气流袅袅上升,远处的景物错落而模糊。靠近村口,土路两旁各有一大片清浅的池塘,汛季时,两旁的池塘会携手淹没路面。此时未到汛季,两边池塘的水分蒸发退却,让出了中间的路面,恰似两枚镜片架在鼻梁上,两汪池水碧绿浑浊,被调皮的鱼儿们不断搅动着。
在晴空中站立了一会儿,头皮晒的发烫。我走近池塘边,蹲下身体,伸出右手撩动池水,池水是温热的。抬头看看天,半空中灰朦朦的,看样子要下雨,平静无风的水面上浮动着很多游鱼的嘴巴,一张一翕的,吐出许多细密的泡沫。
我找一只土块向那些翕动的嘴巴砸去,土块落水的刹那,鱼儿消失了,水面慢慢变得平静,成为没有瑕疵的一片镜面儿。过了一会儿,游鱼再次浮出水面,依旧翕合着细密的泡泡。
我那时还小,又不是一条鱼,所以不明白鱼在水中缺氧的感受,好奇心驱使我不断捡拾土块砸向那些无辜的鱼儿。重复多次后我发现,这既不能制止鱼儿,也不能抓住它们,慢慢我厌倦了。
天气真热,太阳瞪着炽烈的眼睛,热气向上蒸腾着,四处发烫,让人窒息,我怀疑在外面走着走着,会不会被慢慢融化掉。
姐姐拉着母亲,我扯着姐姐,眼看就要汇入滚滚人流中,姐姐突然拉住母亲问,“娘啊,咱啥也没有,咋逮鱼啊!你看人家,也有网子也有水桶的……”
“是啊……”母亲顿了顿,“可是你爸爸不在家,家里只有一个抡网咱也不会使啊,算了,你们太小不能下水,我还得在岸上看着你们,咱们先去看看热闹再说吧……”说完,拉着我们汇入人流被裹挟走了。街道上尘土飞扬。
眨眼间人们聚集到村西口那条大路北边的池塘前,水并不深,数不清的鱼儿浮在水面上大口呼吸着,仿佛向逼上来的人群挑衅,“来呀来呀”,人们迅速挽起裤腿,“扑通扑通”跳入水中,那些鱼儿瞬间隐遁了。
水中的青壮年挥舞着双臂大叫着,双腿“哗啦哗啦”蹚动着水面,将双臂插入水中疯狂搅动着,老头儿在岸上用抡网追逐着浪花下的鱼儿,有人用捞网追击着慌不择路的鱼儿,水面很快浑浊起来,碧绿的水面变成灰色,越来越多的人们围拢过来,更多的人陆续加入到蹚水队伍中。
妇女和孩子们大多围在岸上观看,大呼小叫着。水里的人们更加兴奋,有调皮的大孩子索性一个猛子扎到水底,再次露出头来时,头上身上都沾满了黑泥。
水越来越浑浊了,简直成了泥汤。越来越多的水藻被扔上岸来,被人们踩烂踩碎,和入稀泥。在岸上,有些孩子滑倒在稀泥上,惹来母亲的大声呵斥。不时有人收网,网兜里翻腾跳跃着几条白花花的大鱼,引起人们的阵阵嘘声。笑声、喝彩声、吆喝声,同时夹杂着手掌拍在孩子屁股上的声音、孩子抗议的哭叫声。
这样壮阔宏大的场面,无异于一场关乎生死的暴动。
有些人胡乱撒网,意图搅动水面,惊吓鱼儿,鱼儿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鱼线,人们疯狂追逐着鱼线下网。众人大呼小叫,喊声和应答声此起彼伏,不断有鱼被“啪啪啪”地扔到岸上,女人们则迅速扑上去抓起鱼儿放入桶内。池塘里的鱼儿越来越少,人们桶里的鱼儿越来越多。
池塘里的水藻要么被鱼网兜走,要么被人甩到岸上,几乎都消失了。泥汤也越来越浓,人们越来越兴奋,张牙舞爪地乱蹿,捉鱼的人们甚至比鱼儿还多。水底严重缺氧,鱼儿在腿间和手指间仓皇逃窜,不时浮出水面急速喘气,行动越来越慢,完全失去了往常箭一般的反应能力。水面上每个翕动的黑点就是一条鱼儿,这些黑点彻底暴露了鱼儿的行踪,反湾捕鱼的开始了。
我们娘仨儿也许是这次反湾大潮中最落寞的人了,母亲拉着姐姐,姐姐拉着我,我们呆呆地站在岸上看着热火朝天的人们。水中没有为我们忙碌的亲人,我们不必为谁喝彩,就那么傻站着、艳羡着。姐姐失魂落魄地歪着脑袋,我则噘着嘴巴挽弄着破烂的衣角。在我们面前穿梭来去无比兴奋的人们太忙了,甚至都来不及同情我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