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人家(种田)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晋江vip2015-06-23完结总书评数1133 当前被收藏数1136张三李四,家长里短,琐碎细腻,市井田园。内容标签乡村爱情 美食 种田文 布衣生活主角碧霞奴 ┃ 配角乔家人,张家人,各家亲友等
内容在线试读
本书由(一蓑烟雨任平生)为您整理制作
==============
书名:市井人家
作者:王老吉
==============
☆、第1章 义兄弟雪夜打更
刚过了酉时,李四郎家里的狗就叫起来,在天井院儿里头追着尾巴撒欢儿,引得他家那两三岁原本昏昏欲睡的小娃儿反倒精神了,离了娘的怀抱下地去追那畜生。
李四的浑家杜娆娘见了,啐了一声道:“都是你成日里到了钟点儿就起急,倒叫狗儿都记住了时辰,这是催你快走呢,去罢去罢,也不知外头有哪个相好儿的等着呢。”
李四郎躺在炕上乜斜的眼睛,伸手拍了拍吃饱喝足的肚皮,也不甚着急的,对着自家儿子招了招手儿,从炕头的簸箕里掏出一块关东糖来摇了摇。那小娃儿正追着狗儿疯跑,瞧见了爹爹手里的爱物儿,登时放了狗儿,“噔噔噔”就往炕边儿上跑,伸手扒住了炕沿儿,蹬着一双小短腿儿就要上炕,可惜将将儿比炕高了不到一头,上不去,干着急,回头可怜巴巴地瞧着娘。
谁知那杜娆娘的忙着收拾碗筷儿,也没瞧见孩子求助,嘴上依旧是絮絮叨叨的说:“可别说我们没给你提个醒儿,回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如今你算是个学徒的呢,去晚了忒失礼。”说着,细腰一扭,端了剩菜剩饭和碗碟儿,一打帘子出了房门。
李四郎一面晃着手上的关东糖逗弄孩子,一面朗声笑道:“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我张三哥再不是那样的人,人家要不是看我前几年为了讨你,花光了家里留下的媳妇本儿,也不能在看街老爷面前再三再四的替我说好话,谋了这么个铁饭碗儿的差事,他若是个爱见外的刻薄人儿,我倒是宁可赋闲在家,也不到那样的人手底下受气去……”
杜娆娘的在厨房里烧汤洗碗,一大锅的滚水烧着,也听不清爽丈夫说什么,只得装模作样的答应了几声。
他家那两三岁的哥儿一会儿瞅瞅炕上躺着的爹,一会儿又回头看看外头厨房里的娘还不进屋,急得直蹬自己的小短腿儿,“哇”地一声就干嚎了起来,倒把个李四郎唬了一跳,长臂一伸,把个小奶娃儿捞上炕来,举高了笑道:“莫哭莫哭,爹爹赏你关东糖吃。”
谁知道小人儿受了冷落,见半晌没人理他,越发委屈起来,平日里见了果子就是命,如今也撇下不要了,给李四郎伸手举着高儿,还是哭,直哭得鼻涕眼泪的流了他爹一脸。
李四郎正要发作,忽见他浑家端着洗脚汤进来,见李四举着孩儿玩耍,唬得叫了一声皇天菩萨,紧走几步上来接住了,搂在怀中,嗔着李四郎说道:“才走开一会儿,你又招他,又不是猫儿狗儿的,小孩儿家魂儿还不全呢,唬出病来可怎么好。”
一面脸儿贴着脸儿,看孩子烧不烧,倒也没事,方才放下心来,一面又叨叨着要请乡下有名的神婆三仙姑来瞧一瞧,给孩子认个干亲,避避邪也是好的。
李四郎不以为意说道:“都半大小子了,哪儿有那么娇贵啊,咱们又不是那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那三仙姑原先跟我娘倒是极熟的,我就认了她做干亲,如今我儿子又要认,这不是乱了辈数么。”
这三仙姑是镇郊数一数二的神婆,平日里会跳个大神,驱邪看病的,闲了时也做些媒婆儿的生意勾当,只因为年少时候下了神,发誓不嫁人的,原先与李四郎的娘是个手帕交,后来姐妹淘嫁人生子,就叫自己的儿子认了三仙姑做干娘,只是等到李四郎娶亲时,双亲都已经亡故了,也就少走动,所以李四的浑家竟不知道有这样一门干亲还在。
如今听见丈夫说起来,倒有些安心了说道:“哟,往日里常听见大户人家出来的丫头们说,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们,生下来就有许多小鬼儿跟着,瞅个空子就要拧他两把,伸腿儿就要绊一跤的,都要认个尼姑道姑的做干娘,方才能免了这遭儿,没想到你这么个怯老赶倒是好福气,生来就有这样的干娘,只是我过门儿日子也不短了,你咋就这么没心没肺,不知道叫我往乡下拜见拜见去,干娘不说你没个算计,还只当是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那李四郎一个大老爷们儿糙汉子,从不把些人情世故放在眼里,听了这话不耐烦道:“原先都是他们老姐妹儿两个走动,如今我娘死了好几年,我一个小伙子老去登人家老姑娘的门,好说不好听,日子一长就混忘了,既然恁的,赶明儿你得了空儿,带着儿子过去瞧瞧也罢了。”
他浑家听见,“嗳”了一声算是答应了,又推了他两把说道:“起来烫烫脚再去,昨儿晚上听了一夜的北风,今儿又阴沉沉的一日不见太阳,只怕晚上就要下雪也未可知,你们打更的,走动时不在紧要,就怕到了更房里头,不过就是半间房,四下里透风,又没铺盖,睡不得人的,要是下雪了冻出病来可怎么好呢。”
李四郎听见浑家温存言语,心中一动,一个鲤鱼打挺就从炕上蹦了起来笑道:“谁说不是,只是自古更房都是如此,为的就是叫更夫睡不成觉,不然都睡的踏实了,万一街面儿上不太平,出了什么诲淫诲盗的事情,不只是咱们,就连看街的老爷也有不是。挣的就是这份儿钱,还埋怨个啥。”
说着,长腿一伸,就伸在他浑家面前,娆娘见了,啐了一声,把孩子放在炕上自去玩耍,自己蹲下身子给丈夫脱了袜子卷起裤管,服侍他洗脚,一面问他“烫不烫”等语。
李四郎只觉得这些年为了讨老婆花下的银子全都值了,笑嘻嘻地也不答话,低头见浑家给他往小腿上头撩水,忍不住伸手在那她脸上拧了一把,娆娘成婚还不到五年,夫妻两个正是热络的时候,脸上一红,轻轻啐了他一声,拿了厚厚的巾子替他揩抹了,找干净鞋袜给他换上。
一旁那小奶娃儿嘴里含着关东糖,怔怔瞧着父母,一对儿大眼睛滴溜溜的转,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李四郎一抬头瞧见了,一把搂了过来放在膝盖上笑道:“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你也瞧着眼馋吧?等爹爹出门给你挣媳妇本儿去咯。”
说的他浑家也绷不住,扑哧儿一声乐了出来,伸手夺了孩子搂在怀里哄着,一面嗔他道:“他才几岁,就教他这个,明儿学坏了,都是你这老不正经的挑唆的。”
李四郎弯腰提上了快靴笑道:“不早啦,再过几年就要开蒙的,到时候又是一笔进项,得,你们娘们儿插严了门早点儿歇着,我这就往更房去寻了张三哥,晚上别人叫门可千万莫开,快到年关了,各处也不太平,鸡叫了我自回来便是。”
杜娆娘听见点头说道:“知道了,你快去吧,别让张三哥等急了,你自己也长个心眼儿,如今人心世道不如从前了,遇上什么歹人,你们更夫可是不管拿贼的,只管敲锣叫巡夜的老爷们,别仗着自己是年轻后生就要贪功,往常听人讲,那些强贼都是高来高去的本事,就是千军万马也不放在眼里,何况你们几个小更夫呢。”
李四郎见浑家关切自家安危,心中一暖,见她怀中的奶娃儿已经昏昏欲睡了,上来搂住妇人粉颈就亲了个嘴儿,不等他浑家骂出来,早闪身往天井院里一蹦,笑道:“我自去便了,要是下雪了没准儿能早点儿回来,你洗了牝等着我。”
说着呵呵儿一乐,推开街门自去,娆娘抱着孩子,追到门首处低声啐了两声,骂了句狠心短命的,说到短命二字,又连忙掩了口,红着脸关了街门儿,按丈夫的吩咐闩了门,又把狗放了出去在院子里,自己抱着孩子回屋上了二遍锁,推了推,方才放心上炕,点个小油灯儿哄自家哥儿睡觉不提。
李四一出街门儿,就叫冷风吹了一个激灵,心里感念媳妇儿临走前给自己烧汤烫脚,到底抗冻些,这会子街面儿上的买卖铺户一般都上板儿了,路上零星几个行人,都是急匆匆的往家赶,只因他是这一带的更夫,多有熟识的,见了他少不得打个招呼道:“哟,四郎又上差事去啊,这一片儿可是全指着你和张三哥,辛苦辛苦!”
李四见了熟人,也少不得抱拳作揖应付着,一面加紧了脚步就往更房里赶,远远的还没到,天上就飘起雪花儿来了,瞧见一个人影儿,提着个气死风的灯笼出了更房,瞧见李四来了,对他点了点头。
李四郎见状,连忙紧走了两步,一面热络点头笑道:“三哥今儿又比我来得早。”迎出来的人是个精壮汉子,论理这李四郎就算是生得人高马大的,这汉子倒比他还要高出一头,身量儿也壮实彪悍些,只是为人有些少言寡语的,见李四面上有些过意不去,就摇了摇头笑道:“你拖家带口的,自然乐意在家里多待一阵,我平白在家里做什么呢。”李四听了这话也是苦笑一声道:“前儿恍惚听见我那老盟娘上城来瞧哥哥,莫不是你们娘儿两个又起了龃龉不成?”
☆、第2章 张三郎挑大梁
张三郎听见兄弟问他,苦笑一声道:“老四,你也知道我家里的难处,又不是外人,我也犯不着瞒着你,她老人家原也是好意,无奈我家中的根基你是知道的,只怕没个三五年的光景,这事也没个指望。”
李四郎听了心里倒也替他家犯难,别看这张三哥如今守着个铁饭碗儿,在这一片混上了更头儿,家道倒是比自家艰难多了。
原是当日看街的老爷遇上强人剪径,差点儿折了进去。多亏了这张三郎进城来谋差事,可巧遇上了,他又有点儿庄稼把式在身上,练过三天两早晨的,又是十八岁一条庄稼小伙子,胳膊四棱子起金线,别说还有点儿功夫傍身,就单凭着一膀子力气也够唬人的,加上看街老爷身上又有太平腰刀,那两个贼人胆虚,方才丢下他们兀自跑了。
这看街老爷瞧见张三体格健壮有些把式在身上,最难得的好管个闲事,有些古道热肠侠义风度,可巧原先这一带的更夫头儿带着徒弟告老还乡了,不然他也不会落了单,一打听才知道,这小伙子正是进城来谋差事的,也是还他一个人情,就招在自己门下做个更头儿,放了权叫他自己再寻一名更夫。
只因这张三郎早年间曾经在县里念过几年幼学童蒙,与这李四郎是同窗好友,此番进城来谋差事,也是借住在他家里,眼见着他为了讨媳妇儿把爹娘留下的本钱花了个精光,如今已经放了大定,不一时便要过门儿。等摆过了酒席,只怕家里就要精穷了,这一回自己阴差阳错的放了更头儿,可巧提携提携这位同窗好友,就顺水推船荐了李四郎在自己手下做更夫,算到今日,两个共事也有几年了。
这更夫差事虽然繁重,月钱银子可不算多,一月二钱,更头儿稍多些,也就四五钱银子,算下来还不如大饭庄子里的跑堂儿的伙计赚的多。
张三郎老家在乡下,当年也算是个殷实人家儿,只因为老父得了重病,家里为了瞧病,将一份好家私当卖一空,原先的肥田也折损了一半儿多,到底留不住人,伸腿儿去了,抛撇下寡母王氏带着三个孩子过活。
这张三郎虽然排行老三,只因王氏年少时节身子虚弱,开怀生养的头两个孩子均留不住,待到张三郎这一胎却是壮实得很,下生时一个鲤鱼打挺就落了草儿,全然不费娘亲半点儿气力,一家子都说他是个有福气的,下乡人又没有学名儿,大排行在第三,就叫个三郎,后头还有一个弟弟张四郎并一个幺妹张五姐。
偏生这张四郎与乃兄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竟是天悬地隔的两个人,三郎自幼就乐意打拳踢腿的,原先家里有地的时候庄稼把式也是一把好手,为人忠厚老实,少言寡语的。
这张四郎倒是改了个章程,只因听说他家祖上竟做过一任小官儿,不知怎的就心向往之起来,平日里很有些以世家子弟自居,把那陈芝麻烂谷子的家谱儿翻腾出来,每日里细细地看。
只因他落草儿的时候凶险,差点儿叫脐带勒死了,又生得猫一般大小,拳头似的一张小脸儿,故而虽然排行当中,却是父母最疼,纸儿包纸儿裹好容易养下来的,由着他的性子胡闹。
张三郎闹了这一回,酒气已经醒了大半,执意不肯叫李四替自己当班,非要挣扎着值完了这一宿再说,李四郎无法,只得由着他,兄弟两个又打了四趟更,好容易挨到了五更天光景,张三还要在更房里等等,问问看街老爷还有什么活计。
李四郎见他面色潮红,只怕是昨儿吃酒发汗,又撞客着了,脑袋摇的拨浪鼓一般说道:“三哥,你可别仗着自己原比别人生得壮实些,就不把小病小灾儿的放在心上,我也不是蝎蝎螫螫的,就好比我自家,家中有了老婆孩子,外出就不敢大意了。
你虽然没成亲,家里一门老幼还都指望着呢,若是不受用,索性家去睡一天,你这个年纪儿,什么病根儿都落不下,岂不好么?若是昨儿吃了一口热酒存在心里,冷风一吹只怕要做病的,到时候我那老盟娘岂不是要念叨死我,好哥哥,你就算疼我一疼,家去歇歇,左右这条街上都是些买卖铺户,有的是小伙计儿,就算是扫雪,也犯不着叫咱们全包了,我在看街老爷面前替你说一声儿也就是了。”
张三郎听见李四这话倒是好意,不忍拂了他去,只得点头说道:“既然恁的,还要多谢兄弟,好歹替我跟看街老爷告个假,今儿晚上一准儿能来。”
李四摆了摆手笑道:“哥哥放心自去,傍晚时候我去你家中会齐了,若是身上还不痛快,索性就歇他一天,我一个人倒也应付得来。”张三点头谢过,换下了官衣儿,依旧穿了单裤单褂儿回在看街老爷宅院后身儿的土坯房里睡下。
谁知道这一睡就是一天,到了晚间李四郎来家时,拍了半日的门也不见有人来应门,还是前院儿看街老爷家中一个使唤丫头叫小翠儿的出来了,见李四郎在后街门首处探头探脑的,就问道:
“这里李四哥不是?”李四郎也曾来过看街老爷家中几回,认得这丫头,连忙陪笑道:“哟,这位小大姐是翠姐姐不是?昨儿三哥晚间打更的时候身上不大受用,我因不放心,吃了晚饭特来瞧瞧。”
小翠儿唉了一声道:“你要是不来,我还要想法子去寻你呢,今儿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听见三哥来家了,往常他也在我家里搭伙,都是我在小灶上炖好了鸡汁白粥给他送过去的,谁知今儿早起拍了半日的门,他方才出来,看那个模样儿怪怕人的,我又不敢多问,只怕是病了,谁知晌午过去送饭,就落了炕有些挣扎不起来,勉强吃了两口不吃了,这会子只怕是发热,你等我开了前头院门儿,咱们进去瞧瞧吧。”
李四听了心中也是担忧,连忙拱拱手答应道:“既然恁的,劳动姐姐了。”说着,两个拿了钥匙,又绕到前头看街老爷家的院子后身儿,开了街门,正是张三郎那间小房的正门,只因这间土坯房是后来搭建的,就在房子后墙上开了个街门儿给张三郎走,前头正对着看家老爷家中的这扇门反倒不常开了。
两个进去,就见张三郎躺在炕上,身上胡乱搭着一床棉被,也不曾盖严实了,上身打着赤膊,赤条条的,小翠儿是年轻姑娘,瞧了一眼脸上早就红透了,一扭身子往门首处走了几步,回身对李四郎说道:“四哥进去瞧瞧吧……”
李四知道小翠儿不便,“嗳”了一声,进了房内,见张三郎满面潮红,只怕是着了风寒了,心里一惊,伸手在他额头上一探,果然滚烫,怪不得睡到一半踹了棉被,只怕是雪上加霜。
回头见小翠儿姑娘躲在门首处,手里绞着帕子,咳嗽了一声凑合过去说道:“三哥只怕是染了风寒了,劳动姐姐玉体,若是灶上还生着火时,给我熬一碗姜汤来,给三哥发发汗,只怕就好了也未可知。”
那小翠儿听说是风寒,唬得“哎哟”了一声,说道:“这可怎么好,不然我去请个大夫来家瞧瞧吧,只吃一碗姜汤也不顶事啊。”
李四郎笑道:“不妨事,三哥是有些庄家把式在身上的,自打我们在幼学童蒙里结识了,这些年可没见他病过一回,这一次只怕是昨儿在老娘娘庙门首处撞客着了,才会无端发起热来,他那样铁打的身子,只消一碗姜糖水足矣了,姐姐只管烧了汤,多放些生姜红糖,我给他灌下去,看着发了汗,只怕就好了,哪儿有那么娇惯,我们更夫一月才赚几个钱,倒有那个闲钱买虚热闹?”
小翠儿听了,点点头说道:“这也罢了,这一回我听四哥的,只是若再不好,可千万要请个坐堂的先生来家瞧瞧,银钱小事,我这里还有些月钱也用不着的,只管拿去罢了。”说着,转身跑了往小厨房去烧汤。
那李四郎见小翠儿这般上心,又听见说往日里张三在此处搭伙,都是她巴巴的送过来。他原是成了亲的人,心里就猜着了七八分,暗笑张三哥倒是好艳福,这小翠儿姑娘虽然没有十分颜色,倒是整治的好菜蔬,调理的好汤水,人又勤快踏实,又是看街老爷家里的丫头,也算是亲上做亲知根知底儿的,岂不比外头寻的强,最难得的是这姑娘心里有三哥,只怕不要一个子儿的财礼,倒情愿倒贴,就不知道她家老爷太太肯不肯叫她往外头聘去……
兀自胡思乱想着,早见小翠儿端着个托盘,里头盛着一大碗姜糖水,脚不沾地的走过来,端到近前来一闻,碗内甜辣之气扑鼻,就知道小翠儿舍得放料,定然多放了生姜红糖等物。
李四郎见了,赶忙接在手中说道:“劳动姐姐了,只是我一个人只怕胡噜不住他,还请姐姐进来帮个忙。”
小翠儿听了这话脸上一红,神情倒是又惊又喜的,低垂了粉颈说道:“哟,四哥这话说的好没道理,我一个姑娘家,怎么好往他房里去……”
李四知道小翠儿的难处,连忙摆摆手说道:“不妨事,方才我已经将哥的衣裳穿戴整齐了,等我扶住了他,姑娘只要吹汤喂他几口罢了。”
小翠儿听了点点头道:“这却使得。”两个进了房门,果见那张三郎已经穿好了衣裳,依旧是牙关紧咬病在炕上,小翠儿见了眼圈儿一红,端过姜糖水来,李四郎扶了张三歪着坐起,小翠儿将手上调羹盛了一口汤,送在唇边细细的吹着,到了温凉不沾的,方才喂给张三郎喝下。
如此这般闹了一回,好容易将手上一碗姜糖水灌了下去。两个又服侍张三躺下,小翠儿心细,特地将被角掖的严严实实的,回身抬头一瞧,冷不防瞧见李四郎颇有玩味瞧着自己,脸上一红,声音细弱地说了声“有事四哥再招呼我。”说着转身跑了。
李四郎笑嘻嘻地瞧着小翠儿的背影,又瞧了瞧张三郎,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就是容貌人品不大般配,倒也使得……”
等了一阵,果见张三郎额头上渗出些细密汗珠,李四见状知道这病是发出来,不碍事了,心中大石落地,又怕张三郎睡梦之中嫌热,自己又要掀被,只得耐着性子等着他发汗。挨到了掌灯时分,那张三郎身上在松快些,汗也出透了,李四这才放心,又劳烦小翠儿烧了一碗烂肉面送过来,给张三郎吃了,又服侍他睡下。
李四赶着打更,又怕后半夜张三郎没人看顾,心中放心不下,小翠儿有心照顾,只怕自己孤男寡女的说不清楚,看街老爷虽然有个官称儿,却是个没品级的芝麻小官儿,这小翠儿是这一二年才托了人牙子买来的使唤丫头,家中拢共没有一个长随小厮,总不能叫看街老爷亲自前来照看。
两个为难了半日,还是李四郎灵机一动说道:“往日里曾听人家说过,三哥有个兄弟在镇上念书,名唤张四郎的便是,如今他虽然是念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好歹兄弟一场,竟唤了他来看顾一日半日的,岂不是妥当么?”
小翠儿听了果然拍手笑道:“是了,往常闲话家常时候还听见三哥提起他兄弟,说如今是个童生的身份,当日父母最疼,还指望着他改换门庭呢,如今只要请了他来看顾一半日的,再没有不妥当的了,只是那书院是清贵地方,我们小门小户,怎么好去卖头卖脚的呢……”
☆、第5章 薄恩义雪夜琵琶
李四郎见小翠儿为难,虽说是个使唤丫头,到底也是年轻女子,不便往那小后生扎墩儿的书院里寻人去,看看天色,离起更还有些时候,点点头说道:“姐姐闺阁贵体,确实不方便,既然恁的,还是我跑一趟得了。”
说着,劳烦小翠儿好生看顾张三郎,自己告辞出来,依旧走了后头街门儿,就往书院地方疾步而行,昨儿刚下雪,路还好走些,偏生今儿天气有些回暖了,路上竟是泥泞不堪的,李四郎穿着木屐子,一路走一路心下盘算着,这一回等张三郎病好了,定要叫他请自己往二荤铺子里吃两杯才行。
走了半日方才挨到了书院门首处,见外头两个小书童儿正堆雪人,见了李四郎是个白丁打扮,两截儿穿衣的,并不肯放在眼里。
李四郎见状,心里就有些怒气,心说你们不过是此处服侍人念书的小厮儿,又不是有功名的相公,倒会看人下菜碟儿,只是如今有求于人,也只得陪着笑脸,搭讪着上前来说道:
“我问哥儿一声,你们书院里头可有个张相公,排行老四,人称张四郎的没有?”一个童儿听见这话,忍不住扑哧儿一乐,也不瞧着李四郎,只对另一个童儿笑道:“这人倒有些意思,来书院里寻人,不说大号,倒说起人家排行来了,你不说学名儿,我们上哪儿给你找人去?”说着,两个叽叽咯咯笑了一回。
把个李四郎笑得面皮紫涨,待要发作,又怕闹出来给看街老爷知道,下了自己的差事,只得隐忍住了,不跟他小孩子一般见识,复又陪着笑脸儿道:“哥儿不知道,我是他一个故交家中手底下人,我们爷有句要紧的话儿要对张相公说,偏生吩咐得急,我一个粗人,哪里去讨他的大号,还请哥儿行个方便,通禀一声,请了他出来,我回去也好交差。”
那两个书童儿听见是家奴院公来请,倒是不敢想方才一般怠慢了,那大一点儿笑道:“哟,尊管怎么不早说,倒是我兄弟两个的不是。”又嗔了方才取笑的那个童儿道:“看你,只顾着耍子,险险耽误了正经事。”说的那童儿嘟了嘴不言语了。
这大的笑道:“姓张的相公是多的,人称张四郎的倒是只有一位,我领着尊管进去吧。”说着,引着李四郎往书院里头去。
李四郎这倒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别看一个镇上住着,怎奈他家里没个念书人,竟是从未进过书院的,跟着前头童儿走着,一面只管拿眼睛瞅着一间间的店房,原来也好似客栈的相仿,也有通铺、对铺、雅间儿之分。只怕是穷苦一点儿的子弟就睡大通铺,一条长形的火炕,总能睡下一二十个,外头挂着棉帘子,总有人进进出出的,里头还隐约传来朗朗书声。李四瞧见了,心生敬慕之意,想着日后自家的哥儿大了,也要送了来见识见识,若是出息了考上秀才是,自家祖坟坟头上也算是冒了青烟了。
兀自想着,走了半日,方到了张四郎的下处,那李四定睛一瞧,倒是有些纳闷,往日里常见张三郎省吃俭用的度日,怎么他兄弟倒会高乐,住着个雅间儿一般的屋子,瞧着倒没有同学合住的,竟好似独门独院儿一般,只怕这样的房子在外头赁着,一月少说也要几钱银子,加上在此处搭伙的吃穿用度,只怕张三哥一家人一年的进项,竟多半都忙活了这位老兄弟了。
正想着,就听那童儿上前拍门说道:“张相公,你有位故交家中派了尊管来接,说是请你过去说话儿呢。”说了两句,里头才有个声音不耐烦道:“你这小厮儿忒多事,才睡下又来闹我。”
说着开了门,抬眼一瞧,见了李四郎,不大认得,一面作势拱了拱手,面带疑惑问道:“这位尊管府上是哪家,怎么晚生倒不大认识的。”
说的李四郎面上一红,见童儿搭讪着出去了,方才松了一口气,笑道:“哟,这是四兄弟吧?我是你哥哥的同僚,镇上一起打更的,叫个李四郎,我看咱们这身量儿,只怕是痴长你几岁,你叫我四哥也使得,李四也行。”
那张四郎听了,脸上腾的一红,四下里望望,见没有旁人,方才松了口气,神情就怠慢下来道:“怎么今儿倒派了四哥过来,我哥哥也忒没个算计了,要送东西银子,自己躲懒不来,这样天气倒叫你跑一趟。”
李四郎听见这张四一口一个“派你过来”,说的自己好似他家下人一般,心下不乐,心说都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怎么跑出这么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亏他还是个念书人,也是斯文扫地。
见那张四郎也不肯往屋里让他,只得说道:“哦,四兄弟只怕是误会了,只因你哥哥病在家中,我又有夜里打更的差事,脱不开身,所以想烦请四兄弟过去,看顾你哥哥一晚上,等明儿我差事完了,早早儿的就来换你,也误不了你的功课,不然你竟带了书本过去也使得,常听见人说你们念书人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倒也耽搁不了你休息。”
说的那张四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咳嗽了一声道:“哟,我当时什么事情呢,这个四哥可以不必担心,我哥哥自幼身体强壮,从来是没病没灾儿的,这一回想来是大雪冻着了,给他灌一碗姜糖水,捂上被褥发发汗就使得,也不用人看顾的,四哥也瞧见了,兄弟这里正在夜课,虽然有心过去照顾,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是圣人门徒事理为要,这点子小事就不必四哥挂怀了,我哥哥自会调理,若是没有旁的事情,小弟还要功课,就不陪四哥说话儿了。”
说着,也不管李四郎脸上下得来下不来,竟兀自回身进房关了门,就听见咔嚓一声,连门闩都落下了。只把个李四郎气了个发昏章第十一,待要上前去拍门与他理论,到底是同僚的弟弟,自己拉不下这个脸来,况且书院乃是斯文地方,闹出来自己脸上也不好瞧的,气忿忿地转身要走,忽然隐隐约约的听见里头竟有琵琶弹奏之声,李四郎侧耳倾听了一回,心中奇怪,怎么这张四郎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倒弄起琵琶来了,盛怒之下也没多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
街上寻来一只活鸡买了,依旧回在张三郎的土坯房内,见小翠儿正坐在炕沿儿上给他擦汗,见李四郎回来,脸上一红就站起来,低垂了粉颈说道:“方才见三哥出了汗,怕这土坯房不牢靠,总有冷风灌进来,就给他抹了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