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引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清歌裂云、缭绕不断素袖霓裳、舞罢低垂;瞬间的醉仙楼静寂一片等到佳人已经退场了许久终于才爆出一片如雷的掌声!这是云阳国都康京最有名的销金场所舞栏醉仙楼中新来头牌羽裳姑娘的第一场“风舞霓裳”只此场的清歌曼舞立刻倾倒了无数王孙贵族和风流才子一月前从醉仙楼传出了新来美女本月出彩的消息后整
内容在线试读
太上引
作者:林冷
申明:本书由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卷一金风玉露一相逢 楔子上 风舞霓裳动京华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清歌裂云、缭绕不断,素袖霓裳、舞罢低垂;瞬间的醉仙楼静寂一片,等到佳人已经退场了许久,终于才爆发出一片如雷的掌声
这是云阳国都康京最有名的销金场所,舞栏醉仙楼中新来头牌羽裳姑娘的第一场“风舞霓裳”,只此首场的清歌曼舞立刻倾倒了无数王孙贵族和风流才子,一月前从醉仙楼传出了新来美女本月出彩的消息后,整个醉仙楼中的生意便如日中天。
近台观赏的座位从初定的十两纹银,一直飙升到百两,足足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十年花销,这本不是一些贫寒才子能企及的,但是因为这是羽裳姑娘出道的第一场舞蹈,因此除了前排近台的和座位奇贵外,其他外围远处是允许免费观看的,因此也挤了个人山人海。
舞蹈已经结束良久了,人群中的一个青衫书生终于从楞楞的失神中清醒过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喃喃的重复了一句,有些苦笑的摇了摇头,那蟾宫中的佳人本来就不是他们这个身份能企及的啊,于是人群沸腾中他静静的退走了
“请羽裳姑娘出来一见,请羽裳姑娘再出来一见――”前面看台上以八王世子为首的一群人间宠儿王孙才子在前面依然喧哗着,他们是最有资本见佳人的群体,“羽裳姑娘卖艺不卖身,要想与姑娘相见,得先过姑娘的四关后方能得到姑娘的首肯”吵嚷半晌后,醉仙楼的妈妈终于赔笑着出来向那些汹涌的人群解释道。
“哪四关了请妈妈说来”八王世子首先代表大家问道,自古舞楼的极品美女都是清高自洁、才华横溢的典范,所有人都已经见怪不怪的等待了,而八王世子更在心中一见钟情的下了把羽裳囊括进怀的决心了,在所有的世家子中,他的样貌、才华和家世从来都是所有人中的佼佼者,所以摘得花魁应该是他首屈一指。
看着四周寂静的竖耳倾听者,台上的妈妈满意的一笑到:“四关还是比较正统的琴棋诗画,每关三场,只要大家付出一百两银子就可以进场接受羽裳姑娘的测试,只要这四关全部通过,羽裳姑娘就陪侍三天”听着如此优惠的便宜,前面的人又立刻喧哗起来,银子立刻如流水般的堆积起来,而妈妈则领着这些人进了后院,剩下一些无奈而遗憾的人们视而不见的看着台上其他舞姬的表演,心已经跟着八王世子飞向了后院
半个月后无数铩羽而归的王孙才子,更让醉仙楼的新人头牌杨羽裳姑娘,成了整个京都的传奇,让本来一直都成为人们关心焦点的三年一度的大考,都有些黯然失色起来,因为羽裳姑娘设立的四关,竟然无人能过。
四关中的琴关相对比较简单,几乎有一半的人都过去了,棋关则是先和羽裳姑娘的侍女为弈,相传这位羽裳姑娘身世神秘,来醉仙楼的时候就带着一个绝色美婢,虽然容貌远逊羽裳姑娘,但是在京都也算寥寥无多的美貌了,而此婢的琴棋诗画,均出自杨羽裳姑娘本人的亲自调教,所以一般客人不能目睹羽裳姑娘的娇颜,百金一见她的侍女小红,也算不枉此行了,甚至有的人都想退而求其次,只要能得到这位小红姑娘的青睐,也算知足了,而小红的棋艺虽高,也有近三分之一以上的才子入闱。
那么真正的难题是难在哪里呢真正的艰难则是在画和诗。
羽裳姑娘要求的是给她做一副画,然后画的好的则进入最后一关由她考较,想想这位姑娘来京都的时间本来就不长,能一见芳容的也只是从那场霓裳羽衣舞上的惊鸿一瞥而已,只是遥遥一面,想把芳容画的像,谈何容易,更何况那疑若九天玄舞的风舞霓裳,想画的形神具备更是难上加难,于是醉仙楼定为一月一场的风舞霓裳,价格从头月的百两白银又迅速飙升,而最近台的座位已经不是仅仅有钱能买到的了。
据说八王世子已经传出誓言,非卿不娶。一个堂堂王爷的世子要娶一舞楼头牌,在国风甚为保守的天阳国来说,这也无疑是一石激起千重浪,而羽裳姑娘的身价自然也就上升到了一个历史绝无仅有的高度了,女人的身价从来都是由男人定的
在王孙公子中掀起了大波,在赶考的书生中一样也不乏有人暗下决心,为了独占花魁必须得登科及第,否则就算可以四关尽过,一个寒窗学子也是不可能一睹芳容的,于是云阳国本来就是三年一度的京考盛事,因为一个倾国红颜的加入,更加变得如火如荼起来,古人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佳话,云阳国的才子名士们,何尝不想再谱写一曲蟾宫折桂为佳人的传说呢,只是芸芸人等谁识美人心啊
***************
谈笑白驹过,红颜鹤发刹那,只叹天地无情
此生有涯,谁得见天柱之颠。
天河蜿蜒,凌霄若汉,驾云乘风千万里。
大道何及忘逍遥,一朝羽去登仙位,山河指掌间。
这首忘逍遥,乃是天柱峰下云阳国妇孺皆知的歌谣。流传下来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但是每当云阳国科举大考开试,六州十二郡才子云集云阳国都康京,文人骚客在康京酒楼文采风流之时,这个歌谣几乎是处处吟唱。
无他,歌谣所讼的天柱峰,就在康京边上,浩浩然曲折向上,入了云霄,直捣苍穹。
天柱峰,并非一般的山峰。传说这是整个幽云神州的中心,以此向外散开的土地,围绕了数不清的大小国家,可见其宽广惊人。
曾有云阳国国君派使节持天子紫金之戈绕天柱峰出使,不见其归。百余年后,使节后人持此戈归朝,除史官无人记得此节。朝廷大表彰一番,国人才知道绕天柱峰一周竟然要百余年光阴,无不惊骇。
使节后人奉上天柱绕游记,官家将其印刷一百单八套,分赐王爷诸侯。此后,天柱峰上有神仙的传说,这才开始在云阳国盛行。一些大小神仙教派,也慢慢露出点兴旺景象。
各个教派虽所敬仙尊不同,但是皆有一点大同小异:天柱峰向上八百万里,以大毅力登顶者,可得无上仙缘,传仙尊衣钵,白日飞升,餐霞饮露,与天地同寿。
似曾相识的身影扑入了廖靖华的眼帘,他一怔间不由有些呆楞了。
卷一金风玉露一相逢 楔子下 雷雨初识
那女孩儿肯定是醉仙楼的头牌羽裳姑娘,尽管她粗衣素服轻纱覆面,但廖靖华清醒后第一个认知已经扑了自己的思维,于是双脚仿佛不受控制般的就自行前进了,看见廖靖华的失态,顺着他的目光另外三个书生看见羽裳姑娘的身影,也不禁面色一变。
就在廖靖华顺着人群快步靠向羽裳的时候,本来碧空万里的秋天,突然间艳阳隐退、乌云翻滚,远远的雷声从天际传来,眼见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就要降落在文庙,于是本来人山人海的人潮突然如被惊的鱼群般,立刻慌乱的作鸟兽散。
在人流骤散中,羽裳突然停住了脚步抬头看天,而在她停脚的同时,廖靖华也终于冲到了她的身边,不由自主的顺着她的目光抬头观看。
空中那翻翻滚滚的乌云仿佛有生命力一样在文庙上空聚集着,颇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恐怖和霸气,就在两个人观看的同时,突然一道紫色的电光破天划过,杨羽裳吓的身体一抖的瞬间情不自禁的扑入了廖靖华的怀中,而廖靖华也条件反射的把她搂在了怀里。
惊天撼地的巨雷蓦然在两个人身边炸开,这时候廖靖华才发现,整个文庙的前面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连一起来的那三个书生也不知道避到了哪里,望着怀中颤抖的娇躯,一种油然而生的怜惜感不禁立刻盈满了心中,廖靖华小心的呵护着怀中的人儿,避开了地面被雷劈后的焦着,也立刻避进了文庙侧面的一座假山岩下。
所有的人都涌进了文庙和周围的房屋,他们躲避的地方反而出奇的宁静起来,扑天的大雨终于倾泻而下,但是雷电在假山周围击了几下后却消失了。
暴雨困住的假山内出奇的静谧,良久之后廖靖华才感觉到怀里冰冷的娇躯慢慢有了温度,不禁恋恋不舍的放开了怀里的人儿。
“谢谢公子援手”羽裳后退一步敛身行了个礼,“羽裳姑娘客气了”廖靖华有些赫然的还了一个揖,“原来是你你认出我了”羽裳有些羞涩的摘下了面纱不禁有些好奇的问道,望着眼前瞬间绽放的倾国容颜,廖靖华不禁立刻沉沦了。
原来是我,我认出她了难道我以前认识她呢乍听此话的廖靖华不禁一楞,看到羽裳盯着他突然一亮的眼神有些诧异,然而瞬间又被那绝色的容光打散了所有的思绪和想法,“是、是羽裳姑娘一曲妙舞动京华,哪有几个不认识姑娘的人,在下姓廖、名靖华”半晌后从呆怔中清醒过来的廖靖华才忽视了她话中的语病,痴痴的回答道,看着廖靖华的样子羽裳不禁有些失笑,随手把轻纱又覆盖在了脸上,廖靖华方自恍惚中回神。
初秋的骤雨来的快也去的快,除了留下庙前一棵被雷击过后的焦树外,天空也挂上了一道绚丽的彩虹,避雨的人们从屋子里走出来,文庙前又恢复了原有的熙熙攘攘,看看外面的天,廖靖华摇了摇头有些遗憾的问道:“请问羽裳姑娘要到哪里去,小生可否有荣幸护送你一程”扬羽裳正对着天空的彩虹出神,听到廖靖华的问话后不禁沉吟了一下回答道:“我进香完毕了,如果公子方便就请送我回醉仙楼吧”。
听了羽裳姑娘的话,廖靖华的心中也仿佛瞬间亮起了一道七彩霓虹,从来不知道文庙和醉仙楼之间的距离竟然是如此短暂,站立在醉仙楼的门口,廖靖华仿佛才自云端回到了红尘地面,再走一步又是咫尺天涯了,他有些惘然的看了看扬羽裳,再抬头看看了醉仙楼恢弘气派的楼头匾额,仰天望去那七彩的霓虹竟然仿佛有生命一般的跟随在他们的头上,一路走回醉仙楼不但没有黯淡反而更加清晰起来。
看见廖靖华抬头,杨羽裳也忍不住一起抬头观看,看见天空绚丽的彩虹栩栩灵动,她看着廖靖华的眼光不禁有些沉思,然后展眉一笑道:“天色还早,如果廖公子不急,请里面一叙可好”廖靖华点点头儿陪着她一同走进了醉仙楼。
醉仙楼的后院竟然比前院还要热闹,丝管悠扬、牙板悦耳,一帮公子、侍女们拨动着手中各种各样的乐器,而一个绝美的红衫儿美人正百无聊赖的素手托腮看着四周的人,这个红衣美人的眉目间比杨羽裳少了几分清淡出尘的灵动,多了几分调皮和稚气。
看见廖靖华和杨羽裳相携而进的瞬间,她欣喜的站了起来却又一楞,这时候廖靖华身边的杨羽裳打了个手势,她又懒懒洋洋的重新坐下了,突然看见小红姑娘站了起来,所有的在场人都心里一喜,不知道小红姑娘看中了谁,等顺着小红的目光看去,才发现进来了个领着一位蒙面女子的寒酸书生,于是多半儿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鄙夷。
还没等小红姑娘开口说话,一个门边离廖靖华两个人最近的锦衣公子,已经挥手把案前的琴给廖靖华挥了过去,本来还有几分斯文周正的脸上此时却带着一丝酸意道:“那书生你是来参加第一关测试的吧,恭听足下佳音”
廖靖华一楞,只能伸手接过琴,然后看了看身边的扬羽裳,隔着面纱他也看不清羽裳面上的表情,这时候接到小红示意的侍女已经给廖靖华让出了一个地方,看着手中的琴他掂了掂手中的乐器,这是一具上好的梧桐木琴,虽然算不得珍品却也是乐器中的上品了,他不禁微微一笑的坐了下来,伸手拂了拂琴弦。
看见羽裳轻灵的背影闪进了小红身后的内门,他不禁惘然若失的弹了起来,一串儿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倾泻出来,瞬间还有些嘈杂的后院儿突然静了下来,渐渐拔高的的熟悉旋律中廖靖华吟唱起来了一首一直流行在云阳国长盛不衰的凤求凰。
“凤兮凤兮思故乡,遨游四海兮求其凰――”在廖靖华歌声缭绕中,突然内院也轻轻的响起和合鸣声,一个锦瑟的旋律渐渐加入盘旋其中
歌声既罢许久,院中的人还楞楞的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不能回神,而回神的人已经看不见了那个青衫儿书生的身影,只听见内门里隐隐传来了清脆的落棋声,而小红姑娘本来有些无聊的脸上也瞬间光彩起来的带着一丝兴致盎然的佻巧,于是让那些本来就不对羽裳姑娘抱太大希望的公子们,立刻也兴奋起来。
“俗缘无拘红尘行,云山隐约忆前盟,三生石上记无凭,沧海曾经如烟过,春秋几度化空暝,挥手不尽故人情”。廖靖华喃喃的吟颂着下午在醉仙楼中和羽裳的酬答词不免又有几分疑惑起来,羽裳姑娘的词中为什么总有种前世夙缘的意味儿,大约女孩子都比较信那种前生后世的轮回吧,他有些失笑的摇了摇头,然后继续奋笔挥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