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浪拍岸笔趣阁版
书籍简介

简介:关于江湖浪拍岸:丈夫横行兮长歌,志未酬兮奈何。放形迹兮山野,逸精魂兮搏天河。自由!江湖从来的不自由。江湖浪涛涛,恩怨何时消。英雄埋骨处,一笑恩仇了。俗话说: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山河无故人。再回首,是非恩怨两头空。江湖从来不在乎你是谁。
内容简介
简介:关于江湖浪拍岸:丈夫横行兮长歌,志未酬兮奈何。放形迹兮山野,逸精魂兮搏天河。自由!江湖从来的不自由。江湖浪涛涛,恩怨何时消。英雄埋骨处,一笑恩仇了。俗话说: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山河无故人。再回首,是非恩怨两头空。江湖从来不在乎你是谁。
内容在线试读
天地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唐】王建《十五夜观灯》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北风呼呼地吹,整个长安城被鹅毛般的雪花覆盖得严严实实。天色已经快黑了,街上的商店早就关门了,路上一个行人都没有。
只有张打油还在挑着油担子沿街叫卖。他一天下来也没卖出去多少油,肚子饿了,身上也冷得厉害。那些有钱人家的大门紧闭,普通百姓家里虽然点着灯,大家围坐在一起,但没人来买他的油。他眼看自己连吃穿都成问题,就随口吟了一首诗,没想到这首诗就这样流行开来,形成了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打油诗。
时间飞快,转眼间几十年就过去了。今天已经是六月份,天气热得跟蒸笼似的。突然,一场大雨哗啦啦地下了起来,把大家都困在了家里,没人愿意出门。
这个时已至卯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但太白酒楼里还是跟往常一样热闹。几个壮汉围坐在一张桌子上,一边喝酒一边大声嚷嚷,划拳行令,好不快活。
那个身材矮胖的家伙叫张阿大,他的酒糟鼻因为喝酒太多已经变得红彤彤的,发着亮光。他虽然酒量一般,但酒品却很好,喝了十几杯烈酒之后,他还是一杯接一杯地喝,没有一点耍酒疯的样子。
他坐在最显眼的位置,说话有点结巴:“我张阿,阿大,不,不过是个在街上卖油混日子的小角色,借着祖宗张打油的名声,写了那么几,几首不怎么样的诗,怎么当得起各位大哥的夸奖呢。”
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精干汉子笑着对张阿大说:“张大哥,您怎么这么谦虚呢?谁不知道在咱长安城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逃不过您的耳朵。平时想请您来喝酒都请不到呢。”其他人听了也都跟着点头表示赞同。
张阿大听了这些话,心里更加得意了。他抬起袖子擦了擦鼻子,兴致勃勃地举起杯子一饮而尽,然后说道:“如,如果说到朝堂里的大事,我张阿大是一窍不通的。但要是说起这民间的各种八卦,我可不,不是吹牛,这长安城里,还,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我老张。”
那个精干的汉子连忙附和说:“没错,没错。”
他看到机会来了,就立刻转换了话题说:“我昨天在东城那边碰到老袁,他竟然胡说八道,说张大哥您名声在外,其实都是虚的,说您只知道些张三李四偷鸡摸狗的小事,至于长安城的大案子,他肯定您是一无所知的。”
张阿大一听这话,急得跳了起来,连忙辩解道:“他胡说八道,放,放,放屁!长安城里有什么事我,我老张不知道的?不就是说武相爷裴侍郎被刺杀那件事吗!我可是清,清楚得很,你听我慢慢道来:
辰时大雁塔,鲜血随风洒;相爷掉下头,裴爷掉下马;
靴上开一片,头上开一花;神人助贵人,福大又命大;
天上白衣神,地上白衣侠;宝剑光闪闪,仨贼放倒俩。”
虽然张阿大说的话语粗俗,不讲究音韵,也没有什么深意,算不上是真正的诗歌,但他说话时却很流畅,不像平时那样结巴。这也算是继承了他祖先的一点风范。
精干汉子心里想:“你这也算打油诗的话,那我老黄都能去考状元了。”
但他脸上还是堆满了笑容,摇了摇头说:“这些事儿谁不知道啊?早就传得人尽皆知了。我只想问你,你知道不知道那个刺客是谁派来的?”
张阿大听了,得意地晃着脑袋说:“这个也难不倒我:
盗贼来自洛阳东,住在河北行馆中;
杀相示威助淮西,成德节度王承宗。”
精干汉子听到张阿大的话,心里明白了张阿大其实知道的也就那么多了,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冷冷地说:“看来我们看走眼了,兄弟们,我们走。”转眼间,一桌子的人就都走了个干干净净,只剩下张阿大一个人还在那里自言自语:“黄兄,赵兄……”
在酒楼靠窗的位置,有一张小桌子,那里原本有一个人独自对着窗外喝酒,这时他也转过头来,对张阿大轻轻地笑了笑。张阿大看到那是一个十四五岁的白衣少年,但他并不认识这个人。正当张阿大感到奇怪的时候,那少年已经站起来,走远了。
在华山的山脚下,有一块特别大的石头,重数万斤,而且形状特别奇特。爬山的人爬到这里,通常都已经累得半死,再看到前面那陡峭的山路,很多人心里就开始打鼓,有的人甚至就直接掉头下山,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做“回心石”。
有个看起来十六七岁的白衣少年,背着一个长长的包袱,样子一般般,有点瘦,头上绑着条青色的头巾,脸有点黑,长得也比较普通。他穿着一身白衣服,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他就站在那块“回心石”前面,看着石头上的“回心”两个字,笑着说:“既然来了华山,哪能就这么回去呢?”
他话刚说完,抬头一看,心里就“唉呀”一声。只见前面是高高的悬崖,中间有条窄窄的石缝,也就两尺宽,但高有千尺,直直地,石阶窄得只能放得下脚尖。
少年心里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可能说得太满了,但还是赶紧调整呼吸,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上爬。眼看就要爬到顶了,正想松口气,突然听到一阵石头滚动的声音,“哗啦啦”,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正顺着石阶滚下来,转眼就到了他头顶。
那少年此时正好在石缝里,没地方躲避,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块石头朝他飞来,距离他只有五尺远。他赶紧把身子缩了缩,双手紧紧撑住悬崖,那石头几乎是擦着他的脸过去的,距离他连一寸都不到,惊险万分。就算这样,飞溅起来的几粒小石子还是刮得他脸上生疼。
少年吓出一身冷汗,手臂也因为紧张而酸痛,他忍不住自言自语:“难怪大家都说华山险峻,今天亲眼所见,比传说中还要惊险得多。”
就在这时,他听到头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少女从石阶的另一头走了出来,背上还插着一把长剑,一边拍手一边笑着说:“真好玩,真好玩。”原来那块石头是她扔下来的。
少年气得不行,手脚并用,三两下就冲上了石阶,怒气冲冲地对她说:“你……”他满脸是汗,手臂还在不停地颤抖,看起来刚才真是吓得不轻。
红衣少女看到他这副样子,反而觉得更开心了,银铃般的笑声不断。
那少年怒火冲天,眼睛里好像要喷出火来。红衣少女突然看到他那愤怒的眼神,心里一惊,笑声突然停了,想说话却支支吾吾,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眨眼睛,吐了吐舌头,尴尬地笑了笑。
少年看到她那副孩子气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摇了摇头,自己继续往山上爬。
红衣少女在后面连声喊:“喂,站住!你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的?”她也加快脚步,追上了少年,一步跨到他前面,挡住他的去路,问:“你怎么不理我?”少年瞪了她一眼,不想回答,只是哼了一声,侧身继续往山上走。
红衣少女又伸出手臂拦住他,笑着说:“原来你叫‘哼’啊。”那少年没想到她会这么无赖,眉头微微一皱,没好气地说:“我叫什么,干吗要告诉你?”
红衣少女挺起胸膛,一副你不说我就不让你过的样子:“不告诉我,你就别想从这儿过去。”她本来说话带着华阴地方的口音,但这次故意学着说官话,结果发音不标准,听起来特别搞笑。
少年忍不住笑了出来:“怎么,姑娘是缺银子花了,要收我的过路费吗?”
红衣少女一听,眼睛一瞪,挥起拳头就朝他打去。小伙子看她动作粗鲁,轻轻一闪身,伸手一带,原来他也是个练家子。
红衣少女本以为他就是个普通的乡下少年,没料到他会功夫,结果自己没站稳,差点一拳打在石头上,气得她火冒三丈,从背后抽出长剑,大叫:“小贼,看剑!”
少年眼见剑光直冲自己面门而来,连忙侧身躲避,动作虽然狼狈,但也勉强躲过了攻击。他迅速取下背上的包袱一抖,原来里面也藏着一把长剑,看来这小伙子也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红衣少女看到少年也拿出了剑,突然停了下来,兴奋地拍手欢呼:“好啊,好啊。”
少年听得一头雾水,不明白她高兴个什么劲,就问:“有什么好高兴的?”
红衣少女高兴地说:“原来你这小子也会用剑,太好了,太好了,今天就让我来好好教训教训你。”她好像因为找到了对手而特别兴奋,嘴里不停地叫着“小贼,小贼”。
少年却不敢掉以轻心,他小心地挥舞着剑,看到红衣少女的剑尖指向自己的要害,就进行防守,脚步灵活地移动,用剑斜着削向少女的手腕。
几个回合下来,少年虽然化解了少女的攻势,但也遇到了好几次危险。
红衣少女看到少年只是忙于招架,好像没有还手之力,就更加得意了,笑着说:“怎么样,小贼,现在知道厉害了吧?哎呀,这一招还没打倒你,再来一招看看。”说着,她的剑又斜着削向少年的肩膀。
少年看到红衣少女的剑势来得又快又猛,一时之间找不到破解的办法,他急忙把剑横在胸前,用力往后一跳,勉强躲过了这致命一击。只听见\"叮叮叮\"三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红衣少女的剑尖全都点在了少年的剑背上。
少年虽然躲过了这一劫,但心里还是惊魂未定,更加小心谨慎,采取守势,不轻易进攻。他发现虽然红衣少女的剑法看起来不是那么熟练,但每一招都非常狠辣,充满了杀机,这让他不由得猜测:\"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华山剑法’?\"
他的猜测一点都没错,这位红衣少女正是华山派掌门的女儿,名叫萧紫烟。她刚才使出的这一招叫做“三公竞秀”,是根据三公山的地形创造出来的。
这一招的特点是剑势飘忽不定,从左肩斜向右腰,连续点中三个要害穴位,就像三座奇峰一样。
这是华山剑法中非常精妙的一招,关键在于剑意连绵不绝,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变化,不求快但求稳,找准机会后迅速连击,让对手防不胜防。
萧紫烟平时最喜欢练习这一招,因为它的动作优美潇洒,但她还没有完全领会到剑法的精髓,总是担心自己的剑不够快,姿势不够美,结果反而影响了剑法的效果。
就在这时,一个精干的汉子从山下走了上来,看到两人正在激烈地比斗,就远远地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偷偷地观看这场对决。
萧紫烟看到有人在旁观,感觉自己的斗志更旺盛了,又和那少年过了几招。她觉得自己快要制服对方了,但每次都差那么一点,被那少年巧妙地躲过,不由得开始焦躁起来,嘴里大声喊道:“小子,你就知道东躲西藏,是不是想当个缩头乌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