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剑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
且说东海之外,有一孤立荒岛,名曰琼因岛,岛中矗立一座山峰,悬崖绝壁,寒风刺骨。山峰的顶端,挺立着一株稀有的、灵敏十人合抱的沈荫大树,树高不见顶,枝叶所至覆盖了整座山峰的峰头。这时正是暮春三月,一个清新灿烂的凌晨,晨霞乍现,万里碧空。峰顶树下,一块盆大的青石上,端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生得熊臂蜂腰,面如冠玉,剑眉星目,满脸英挺之气,看他低眉垂目的神情,似正在练习一种神奇的内功,但看他身边所围绕的薄
内容在线试读
书友每日都会推荐上传10本全集的精品小说,请把“”的网址保存到qq或者手机里,方便下次来下载小说
55x
本书来源:222
金莲剑作者:卧龙生完结
第一章 白云苍海本虚幻 为复血海三世仇
且说东海之外,有一孤立荒岛,名曰琼因岛,岛中矗立一座山峰,悬崖绝壁,寒风刺骨。山峰的顶端,挺立着一株稀有的、灵敏十人合抱的沈荫大树,树高不见顶,枝叶所至覆盖了整座山峰的峰头。
这时正是暮春三月,一个清新灿烂的凌晨,晨霞乍现,万里碧空。峰顶树下,一块盆大的青石上,端坐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生得熊臂蜂腰,面如冠玉,剑眉星目,满脸英挺之气,看他低眉垂目的神情,似正在练习一种神奇的内功,但看他身边所围绕的薄雾,已一层层绕身而转,由缓而速;由速而疾,眨眼间少年人影已不见,树下却现出条精光闪动的白色玉柱。
突地一声大震,白色玉柱已冲天而起,断叶残枝飘落纷纷,峰顶神木的边沿,已被白色玉柱冲成一道半圆的缺口。少年此刻已是面露微笑从石上立身而起,看所坐青石一丈五六之内,片叶全无。
蓦地一声严厉无比的啸声,从峰腰传来。少年身子突地一震,随着肩头一晃,已立身青石前十丈左右的悬崖边沿,那灵巧轻快的身法,真是动如脱兔,捷如闪电,少年身影未停,只用脚尖一点,即遁声朝峭壁绝崖、峰腰凸出的一块山石上落去,那份轻功,如飞鸟凌空,曲折盘旋而下,美妙至极。
峰腰山石,有亩许大少,石后有一丈余方圆的石洞,洞中石床上,盘坐着一位相貌清癯、须发皆白的老人。少年过得洞来,即趋前跪伏在地,口称:“师父”。
老人只低低地哼了一声,清瘦的脸上,似隐忍着无限的悲切和难耐的愤怒,这是少年十年来从未见过的,一时竟吓得跪伏在地,不敢稍动。
约有顿饭光景,老人才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悲切与愤怒已失,转换了满面慈祥和蔼可亲之色,缓缓地睁开了低垂的艰帘,两道冷电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射在少年身上。随着伸出干枯的手掌,抚按在少年头上,说道:“孽徒
先师的遗言,不想竟落在你的身上,一啄一木,该系前定,阑因絮果,岂可强求,轩儿,你至我岛,前后已有十四年,所学毕元神功已有七八分火候,若能勤修苦练,不难登堂人室,以你目前功力,江湖上亦可去得。所学拳剑,亦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江湖上倘能称雄一时,今日你已触犯先师遗言,为师亦无能为力,你就收拾收拾下山去吧”
少年自懂事以来,即追随师父于琼因岛学艺,十四年如一月,师父慈祥关心备至,适才于峰顶,听到师父那严厉啸声后,即感今日事情不妙,人洞后见师父那悲切忧愤的脸色,更吓得心惊胆战,现在听到师父这一番满含玄机、缺头少尾的话,而且明白自己已触犯师祖遗言,即时就要将自己驱逐离岛,当时吓得三魂七魄都离了窍,呆呆地跪在当地,不知所措。
老人见少年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内心也不免一阵刺痛,伸手在“天灵穴”上一拍,随用慈爱柔和的语气说道:“轩儿,这是缘分,缘尽即需分离,半点强求不得。为师虽不信怫,可是先师所留遗言,都已句句应验,不禁使为师感慨天道之不公,人力实难以挽回。”
此时少年早巳惊醒,两行莹莹热沼,随腮流下,待师父言毕,猛抬头接道:“轩儿不知祖师曾有何遗言被轩儿触犯,乞恩师明示,恩师十四年教养之恩,与天平齐,轩儿终身难以言报,真求师父允许轩儿随侍在侧,以尽心意,轩儿实不愿离岛,乞求师父”
老人不待其说毕,即插言道:“轩儿,为师尚另有要事,需对你说明,你且起来,待为师说与你知。”
少年虽已站起,口中仍然坚求道;“师父,轩儿只求”
老人蓦地脸一沉,略带微愠道:“轩儿,你可知你自己的身世吗”
一句话把少年问得目瞪口呆,怔怔的回不上话。诚如老人所说,少年自懂事以来,父亲从未与自己谈起过有关自己出身来历之事,每日除勤练苦练文武两功外,别的一无所知。现经师父问及,哪能不令其怔怔地发愣。
原来,老人姓李名其峰,人称东海老人,年已九十有余。早年行道江湖,武功盖世,师门“毕元神功”更是绝世奇功,举世无匹。五十年前入居琼因岛,即曾因故下重誓,永不离岛,数十年来,已无人得知。
四十年前,东海老人恩师元空上人圆寂前,曾至琼因岛一游,曾言琼因岛峰顶万年神木,与该岛无法配衬,四十年后或有陆沉之险,万年神木,不畏风雨闪电,若其一旦有所缺损,即为该岛危难之兆。并谓该岛陆沉后,武林即将遭受一场无边浩劫,留谕东海老人,若适逢其时,当尽力从中化解。
今峰顶万年神木,无意中被少年运起“毕元神功”“吸天壁地”一式所损,元空上人之言已然应验,为避该岛陆沉之险,即令少年尽快离岛,且少年本身尚有血海深仇,待其自了。再者,岛即陆沉,浩劫之灾当以形成,凭少年功力,或能为武林化解一二。东海老人自身,经已盟誓,永不离岛,知少年生性贤孝,是以将该事隐瞒,未对少年明言,只将少年本身血海深仇告之。
原来,该少年系十四年前由东海老人所饲养之千年灵龟从海上驮伏而来的一个弃婴,身上绑有血书一封,及纯白玉石一块,玉石透明,夜放碧光,一面刻有一小小轩字,背面于月光下隐现一条五爪血龙,血书中记载着婴孩姓彭,各中轩、庚午年九月所生,江西省南昌府城人氏,祖父江南义使彭玉鹏,父亲江湖少侠彭生怀,母亲长江女侠吕芳芳,事因其祖父江南义使彭玉鹏,因追截采花淫贼,结怨四川双煞杨仁、杨义。事隔多年,四川双煞仍怀恨在心,约黑道高手多人,趁其不备,寅夜寻仇,彭家大小数十余口,尽遭杀害。
实该彭家有后。江南义侠彭玉鹏儿媳妇长江女侠吕芳芳,于出事前数日,携带年仅岁余的彭中轩,返回武汉娘家省亲。得此消息后,虽悲痛万分,却为保留彭家仅存余根,强压悲愤,连夜潜逃避祸,搭船顺江而下,因事机不密,为双煞余党侦得消息,跟踪而来,直到出了长江口进入东海面,始被迫及。长江女侠吕芳芳,自知难逃活命,遂修就血书一封,连同宝玉,绑于彭中轩身上,将彭中轩放置一事先备好之圆木桶中,趁双煞尚未到,及时将圆木桶推置海内,任其飘流,血书中另注明,宝玉系彭中轩出生时,为一老和尚所赠。
然今日却异于往日,不知不觉间已深达五十余丈,除胸前稍感闭塞外,余均无异状,连那海底刺人的阴寒,亦无所觉。
彭中轩当然会意,这全仗千年灵龟火丹所赐,不由回头探望、见千年灵龟,紧紧跟随身后,也就不再多想,收敛心神,运起神功,继续往水底钻去。
海底愈来愈暗,只近身前三数尺远近,尚可辨物外。四周暗黑如墨。蓦地,眼前突现数株树木,彭中轩以为已深达海底,再往下潜,见树宫绵倾斜而下,与陆上的山峰并无差别,不由忖道:“海底也有山吗”
树根花草间,隐现一曲折小山路,用足踏上,陡滑无比,花草前,穿游着无数成群结队不知名的小鱼,那鱼鳞闪闪生光。像陆地上黑夜里的萤火。
此时,千年灵龟已领先游去,彭中轩也不怠慢,紧紧追随千年灵龟身后。约有顿饭光景,千年灵龟已停身一峭壁绝崖中,一块凸出的山石上,石后且岩洞,洞内微露幽光,彭中轩穿身进洞,突感洞内滴水全无,海水平洞口而止,像一面大水镜,美观至极。
千年灵龟伏身洞外石山上,闭目越急,彭中轩微微一笑。看洞口丈余方圆,同内却甚宽敞,幽光半暗不明,洞顶横着一条石梁,上刻“不老神仙洞府”,彭中轩不禁肃然起敬,忙朝横梁跪下,行了晚辈跪拜之礼。因曾闻恩师言及,不老神仙,系数百年前武林高人,武功自成一家,波谲云诡,盖世绝代。师祖元空上人,少年时曾有一面之缘,没想到自己刚离师门,就被千年灵龟引来参谒,真可谓盖世奇缘。中轩又何曾想及,千年灵龟乃不老神仙所引渡,收留饲养为渡海代步呢
彭中轩礼罢,站起绕洞一周,洞中除竖立着两条每面三尺余宽的四方石柱外,别无一物,心中正感疑奇,只见幽光昏暗发出处,正是两条方石柱的顶端。注目细察,幽光又模糊不清,忽见石柱顶端有一人形暗影,跨马踢腿,做出个呆笨的姿势,似真又不明,似假又有形,不知不觉间,彭中轩已模仿着那姿势,站立了马步,推出双掌,可是学来学去,过了顿饭工夫,仍然觉得不像,不是左手太高,就是右手太低,要不就是腰身欠直,头太昂,总之,别瞧只这么一式,却隐藏着万千的变化。
彭中轩自幼随东海老人学艺,文武两途,均获东海老人赞誉,认为资质禀赋,均属上上之乘,誉为人间湖风,海底蛟龙,因此更于文武两途外,承继了东海老人举世无双的医学,谁想凭他的聪明机智,今日于“不老神仙洞府”中,学这么个看似呆笨的姿势,竟花了顿饭工夫,连些许印象皆无。
彭中轩本具异禀,更具可贵的耐心与毅力,愈感困难之事,愈要细心体会,整整资了两个时辰之久。总算稍为体会出其中十之一一。
彭中轩多日来,未进半点水米,吞服千年灵龟火丹后,更不思饮食,但在苦学这一式,所花两个时辰后顿感到口干舌燥,腹内饥火中烧,难过至极,遂将左手一停,右手一带,蓦听“扑”的一声,石柱的底部,现出四四方方一个尺许小洞。洞内摆着方形玉盒,盒边并摆者一个小小玉怀,都纯白如雪,如光照人。彭中纤把玉盒取出,触手处冰冷入骨,寒芒刺心,忙将玉盒搁放地下,轻轻地将盒盖揭起,一阵清香扑鼻。盒内存放朱红丹丸一粒,清香似为丹丸所发,丸下紧压纸条一张,彭中轩取出纸条,见上面写着“天地八罡、朱丸一粒,奉赠有缘。谨记勿泄”十六个字,边注小字两行,一示朱红丹丸,乃不老神仙自炼,合千年雪莲与东海紫果所成,除助长功力外,并可耐饥饿地以助学艺,一示玉盒内储存海底精液小半杯,用之滴入眼中,可于夜间视物如同白昼。
彭中轩看毕,忙又朝着横梁跪下,叩了三个头,道:“谢不老神仙老前辈恩赐。”起立首先即取出那白玉小杯。看其中确有小半杯水,色作碧绿,将水朝两眼滴下,顿感眼内一阵清凉惬意,但只一眨眼,那惬意的的清掠,竟变成玄冰般的冷芒。眼中瞳孔,像被针刺般的巨痛,两手忙将玉杯丢下,尽力的揉搓着双跟,心中惊疑各半,约一杯热茶工夫,冷痛全失,恢复如常,睁眼一看,洞内明亮如画,彭中轩不禁欢腾雀跃,知道这海底精掖确属非凡珍贵。
现已能明查秋毫,遂再次抬头看那柱顶怪姿,不看尤可,一看之下,他吓了一大跳,适才以为一个人的呆姿,如今却变成了五个小人,合起来一看,倒真像一个人影。
上面横写着天罡四式,忙又围着两条方柱,八面查视果然每面均同样刻着五小人,天罡四招,五小人具是腾身空中,往下扑击之式;地罡四式,五小人都是平身发掌,未再飞跃。
彭中轩回至天罡四式处,细察五小人动作,看来系同一姿式,但个小人都稍有不同的变化,在每个小人手中,分握长短两般兵刃,一致的左鞭有剑、一鞭一剑,长短配合得恰到妙处。
此时彭中轩想及,于琼因岛上学艺,师父除加注重“毕元神功”外,拳剑轻功,具都精徽传授,虽亦曾学鞭剑等多种兵刃,自己可从无一件较为合手称心意的,临离岛时,匆忙迫促,一身布衣外,别无长物,现觅何物暂代鞭剑学艺
随又想到:“不老神仙老前辈即遗有这些天地八罡赠有缘人,当亦会有同样兵刃并赠,适才于昏暗中匆匆巡视,或有错过。如今即已能视物人微,何不再详细检视一遍”
想至此,肚中饥火又燃,口干欲裂,才记起玉盒内之朱红丹丸,忙躬身取出来丸,纳人口中,朱丸人口,随津化液。舌底添香,一股温暖之气,透入肺脏,周身游走,彭中轩忙盘膝坐地,行起功来。
那股温暖之气,顺着本身真气,功行一周天后,彭中轩不独觉得遍体血气和畅,同时口中干裂、肚内饥火,俱都同时消失无踪。
彭中轩再次绕洞检视一遍,所经之处,平整光滑,无一迹象,遂昂头察看洞顶,果不出所料,洞顶石横梁后,有两小黑点,长仅五寸余,乌光闪闪,知必有因,看洞顶高仅十余丈,遂飞身而上,用手搭在两黑条上,借力停身,入手处,正是兵刃握手把柄,心知无误,遂左右手分握,运起功力,一声长啸,彭中轩已立身洞中,左右手分握处,正是长鞭短剑两般兵刃,细看左手握的一条丈余长短的软鞭,粗如鹅卵,色作墨黑,顺手一挥,乌光闪动中尾随一道白影,心中不解。鞭身全黑,白影何来
随着使出一招“卷地翻天”,但见乌光鞭影中,紧追飞舞着的一条玉龙。张牙舞爪,煞是奇观。
彭中轩丢下右手宝剑,两手握鞭,翻来倒转的不停察看,蓦地于鞭梢上发现拇指大的一颗珠子,色亦乌黑,一半多镶在鞭梢里,珠可任意转动。不动无光,稍加舞动,即有白光散射而出。握手柄上还刻有三个啼般大的宇“玉龙鞭”。
搁下鞭,又拾起地上宝剑,见剑长仅一尺二三,短得出奇。按簧抽剑,龙吟声响,剑已出鞘,剑身亦作墨黑,质地与剑鞘软硬毫无差异,剑叶菲薄如纸,剑首冒起数寸银芒,不停地伸缩颤动,略加挥动,银芒暴长四尺,所过处,山石籁籁而下,握手处,同样有豆
大 的“玉龙剑”三字。所奇者,鞭身鞭柄,剑叶剑把,具都乌光发亮,全系一物所造。
彭中轩此时,确属高兴得昏头转向,瞧着鞭,抚着剑,摸摸鞭又瞧瞧剑,真是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