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出现三个首次!2月19日全国肺炎最新消息:最新疫情地图湖北山东河南广东
除湖北外,新增确诊病例,15连降!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连续7天超过千人!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2月17日0—24时,除湖北以外全国30省份新增确诊病例79例,新增疑似病例644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重症病例减少76例,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14天下降。与高点相比,2月17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2000例以内,湖北省外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100以内,全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内,实现了三个首次,疫情形势进一步出现向好变化。
全国新冠肺炎数据趋势向好:出现“新低”,还有“首超”
2月18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出现了一个“新低”,一个“首超”。
“新低”即湖北以外省份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56例,自1月23日以来最低;“首次超过”即31省份新增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澎湃新闻持续关注全国以及湖北的疫情发展数据。2月18日,是武汉“封城”的第27天,全国上下历经辛苦“战疫”, 疫情的发展趋势逐渐向好。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显示,截至2月18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49例,新增出院1824例,新增病亡136例。
另据湖北省卫健委官方数据,截至2月18日24时,湖北省其中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693例,新增出院1266例,新增病亡132例。
“新低”
截至2月18日,全国31个省份除湖北以外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连续15日呈下降态势。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2月19日通报,2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49例。其中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693例,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56例。
值得注意的是:56例,是自1月23日以来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的最低值。
“首超”
截至2月18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49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2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5014人。
这也意味着,2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24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1749例)。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数据,
2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49例,新增重症病例236例,新增死亡病例136例(湖北132例,黑龙江、山东、广东、贵州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1185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2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5014人。
截至2月1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7805例(其中重症病例1197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376例,累计死亡病例200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4185例,现有疑似病例524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7441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5881人。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693例(武汉166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266例(武汉676例),新增死亡病例132例(武汉116例),现有确诊病例50633例(武汉38020例),其中重症病例11246例(武汉956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128例(武汉4895例),累计死亡病例1921例(武汉1497例),累计确诊病例61682例(武汉44412例)。新增疑似病例596例(武汉234例),现有疑似病例3462例(武汉164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4例:香港特别行政区62例(出院4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出院5例),台湾地区22例(出院2例,死亡1例)。
疫情拐点何时来?钟南山最新发声
2月中下旬全国病例数将达到峰值,但并不意味着达到峰值后马上下降。
2月18日,广东省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了钟南山院士等专家,以及省市科技部门负责人,介绍疫情治疗以及防控相关情况。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都介绍来哪些内容,整理如下:
一、新冠肺炎已有特效药?
据介绍,磷酸氯喹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在广东省已取得较好疗效。发布会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介绍,磷酸氯喹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首批10个病例,至2月10日已经按计划完成。
目前,首批病人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其中6个已经出院,3个已经由隔离病房转至普通病房。截至2月17日下午6时,广东省使用氯喹治疗的患者累计128例,有93例病毒检测转为阴性,有26名出院。
江山平表示,基于以上疗效,且没有看到与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广东准备在援助湖北的医疗机构开展磷酸氯喹临床应用,也推荐纳入国家新版诊疗指南。
对此,有记者问,磷酸氯喹算不算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针对这个问题,钟南山表示,磷酸氯喹是老药,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够在15天内使得病毒转为阴性。和其他药物对比,副作用不是很大。从现有苗头来看,会有些帮助,是值得探讨的药。
但钟南山同时表示,磷酸氯喹还够不上特效药,目前正在开展更大的临床观察,要进行用药和不用药案例对比。
钟南山表示,目前已有几种治疗方法,但仍需进一步观察。
二、武汉还没有停止人传人
新闻发布会,钟南山院士表示,全国的确诊病例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目前武汉依然是关键,8成的病人在武汉,9成死亡率在武汉,武汉现在看来还并没有停止人传人。
现在需要密切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正常人和病人分开;
二是新冠肺炎病人和流感病人分开。
如果老是混在一起,武汉用了很大人力财力,这个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目前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影像都差不多,但是不能都算成新冠肺炎。
“我们全力以赴开展两个监测,一是将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分开,二是增加对核酸检测精密度的补充,开展IgM抗体检测。”钟南山说,目前团队正在研发IgM抗体检测试剂,成果预计很快公布,公布后将首先对武汉进行支援。
三、2月中下旬全国病例数将达到峰值
2月17日,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武汉前方的广东医疗队ICU治疗团队再次开展远程视频会诊。
钟南山介绍,其团队建立的数学模型将国家强有力干预措施和春节后务工人员返程高峰两个变量纳入考量,这两个变量将改变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根据该模型预计,2月中下旬全国病例数将达到峰值,但并不意味着达到峰值后马上下降。
“目前是否已经达到峰值还不确定,还需要再观察几天。”钟南山说,峰值不等于“拐点”,疫情还有可能随着务工人员返程再次出现新的高峰。
但是钟南山也表示,主要大中城市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做好出入人员的检查,因此返程带来新的疫情高峰的可能性不大。
四、新冠肺炎肺部表现和SARS不同
钟南山院士表示,对新冠病毒患者中不幸死亡的遗体解剖很重要。
17年前的SARS,我们就发现了死亡患者出现了肺以外全身脏器病变的问题。这次遗体解剖,我们也请教了前方并结合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的肺部表现和和SARS不一样,新冠肺炎患者不是特别严重的纤维化,但会出现大量的黏液,这些粘液堵塞小气道,痰不是很多,粘液多的问题也会导致危重症比较难控制,这也提示要改变通气方式。
五、治愈患者血浆是比较老但有效的方法
钟南山院士表示,血浆疗法是一些新冠肺炎康复病人贡献出血液后制备成血浆进行治疗的方法。在武汉生物治理研究所,目前已经进行了10例治疗,其中6例有病毒血症,在使用血浆治疗后,两三天后病毒血症消失,病人临床情况有所改善。钟南山认为,这种疗法很有希望,有效而且安全。他同时透露,下一步广东也计划采用血浆疗法对重症病人进行治疗。
六、日常防护一定要重视下水道
日常防护中,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下水道通道极为重要。香港就出现了楼上楼下都染病的情况,这说明淘大花园的教训还有用,当年同一栋楼200多人得病,20多人死亡,说明粪便干了,鼓风吹起来,气体带有病毒。目前我们已经在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到了病毒,这不排病毒通过下水道等进入房间空气中,导致被感染,所以一定要保证洗手间下水道通畅。
新冠肺炎新版诊疗方案印发
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以下简称“第六版”),现进行解读如下。
一、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前增加“密切”二字。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二、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严重者除了“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三、诊断标准
第六版诊断标准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疑似病例判定分两种情形。一是“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二是“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确诊病例需有病原学证据阳性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四、临床分型
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增加“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 [大气压(mmHg)/760]”。
将“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五、鉴别诊断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
强调“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删除“关于湖北省对临床诊断病例的处置要求”。
删除“疑似病例”排除标准,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相一致。
七、治疗
1.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删除“疑似及确诊病例”,改为“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2.抗病毒治疗:删除“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在试用药物中,增加“磷酸氯喹(成人500mg,每日2次)和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两个药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3.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4.其他治疗措施:将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修改为“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5.关于中医治疗。通过对病人观察治疗的深入,在总结分析全国各地中医诊疗方案、梳理筛选各地中医治疗经验和有效方药基础上,结合已印发的《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病例管理规范》等,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延续上一版对疾病全过程的分期,将中医治疗分为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将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医学观察期推荐使用中成药。临床治疗期推荐了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并分别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从临床表现、推荐处方及剂量、服用方法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同时,在方案中增加了适用于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的具体用法。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八、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解除隔离标准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
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增加“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除湖北外,新增确诊病例,15连降!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连续7天超过千人!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过新增确诊病例!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2月17日0—24时,除湖北以外全国30省份新增确诊病例79例,新增疑似病例644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重症病例减少76例,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14天下降。与高点相比,2月17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2000例以内,湖北省外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100以内,全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内,实现了三个首次,疫情形势进一步出现向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