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野味商铺闭店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野味菜单惊人
截止到今天上午,武汉肺炎共确诊了571例,死亡17例。
看着那不断增加的数字,全国人民都开始担忧。
这个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昨天早上,国家疾控中心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来源是野生动物。
据媒体报道,本次现身武汉的首例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症状的患者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这两天,网上流传出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里名为“大众畜牧野味”店的菜单,显示有活狗狸獾、活猪狸獾、活竹鼠、竹鼠肉、活果子狸、果子狸肉等野生动物。
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
除此之外,菜单上还有活孔雀、活鸵鸟、活狐狸、骆驼肉、活梅花鹿、活鳄鱼等各种野生动物,号称“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代办长途托运”。
(西区六街尽头遗弃的动物尸体和内脏)
武汉曾有多家餐厅销售野味
1月2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微博消息称,1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林草、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和职责分工,突出饲养、繁育、运输、出售、购买等环节,加强检验检疫力度。对未经检疫合格的野生动物,一律严禁进入市场。突出农贸市场、超市、餐饮等重点场所以及网站,开展联合检查,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谈及“野味”,许多人常常将其视为是广东等南方省份特有的爱好。而在中部重镇武汉,这里的野味销售又是怎样的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询某点评网站后发现,目前在该网站武汉站,如果输入“野味”“竹鼠”“獾”等关键词,搜索不到任何店家的信息。
这是否意味着武汉就没有销售野味的餐厅?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武汉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少售卖野味的餐厅。举例来说,近日有网友爆料,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中,有一家名为“大众畜牧”的餐厅,这里公开售卖42种野味,包括竹鼠、狗狸獾、果子狸等。该店还宣称,上述野味均是活杀现宰、速冻冰鲜,还可送货上门、代办长途托运。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出现的华南海鲜市场,正是武汉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的检出地。
记者在查询某点评网站后发现,网友爆料提及的“大众畜牧”餐厅的确存在,地址就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范围内。
平台信息显示,该餐厅早在2017年2月就已经被收录。不过,目前在该网站上,“大众畜牧”餐厅已显示为暂停营业状态。据媒体报道,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老板承认,据他了解,“大众畜牧”这家店确实曾售卖野味。
王先生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经营自己的海鲜生意,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里在武汉算是比较大的海鲜市场,之前每天都有大量的餐饮商户会前来采购,普通居民也经常在这里购买自己喜爱的食材。
王先生称,这次武汉出现了肺炎疫情之后,与其有过接触的人都被带去医院,打过针,然后被隔离起来了。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被隔离的这些人状况都比较好。
当记者问到这个市场是否出售野生动物时,王先生有些谨慎地表示,里面是否有商贩卖野味,“自己没太留意”。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多名住在该市场附近的居民,受访者均表示,以前经常去这个市场购物,但疫情出来之后,再也不敢去了,市场也暂时关闭了。
此外,在新闻报道和点评网站的信息中,记者也搜索到武汉存在野味餐厅的蛛丝马迹。2012年武汉当地媒体的一则报道显示,武汉黄陂区木兰山附近有所谓的“野味一条街”,街上饭店的菜单上,野猪、狗獾、野鸡、獐子、麂子等赫然在目。
记者在点评网站上还查询到,武汉黄陂区内的确有一些打着“野味”或“山味”旗号的餐厅。有网友透露,这类饭店近年来都将过去名字里常带的“野味”改成了“山味”,但改名的动作并没有改变这些饭店销售野味的事实。
食客拍摄的菜单显示,这类饭店通常都有麻雀、野猪肉、獾等野味供应。一位消费者的评论也称,饭店“主打的就是野味”,有斑鸠、麻雀等菜品。
不过记者发现,前述武汉黄陂区的野味饭店已不再经营。有网友在点评网站留言表示:到上述特色山味店后,发现该店“已经拆了”。
此外,在武汉的一些饭店中,竹鼠等野味的销售也比较普遍。在武汉某本地论坛中,有网民就晒出了一家名为“XX鸽子店”的餐厅在室外晾晒大量竹鼠干的照片。
记者联系上了在武汉周边经营小规模餐馆的老板余伟(化名),虽然表面上主要经营家常菜,但他同时也“兼职”做野味生意。
余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来店里点野味吃的客人比较多,基本每个月都能碰到十几次,周边也有专门吃野味的饭店,去那里吃野味的客人更多。
余伟透露,之前吃的野味一般有野生的刺猬、斑鸠、獾、野兔、甲鱼、野鸭、黄鳝等,甚至连鳄鱼都有,饭店采购野味的主要渠道就是市场。
在本次疫情发生以后,湖北林业部门加强野生动物执法检查。1月21日,湖北省林业局研究部署采取更严格的举措,加强农(集)贸市场及各类经营场所监管力度,把好相关市场关闭、野生动物管控和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在1月20日开展的相关检查中,湖北暂未发现野生动物交易。
而在广东省,省政府新闻办1月21日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严管严控野生动物市场,加强对农(集)贸市场管理,坚决取缔违法售卖野生动物行为。
聚焦武汉
华南海鲜市场继续休市,商户排队领政府补贴
1月21日16时许,已被关停的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外景。摄影/新京报记者 游天燚
1月21日下午,武汉市宣布,继续加大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休市后管控力度,24小时管控市场及其周边出入口。加大农(集)贸市场及各类经营场所排查,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病例集中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1月20日12时许,华南海鲜市场东侧市场入口处仍张贴着休市通知,落款时间为1月1日。新京报记者 海阳 摄
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自1月1日休业起,华南海鲜市场仍旧处于关闭状态,东区和西区全部商户关门停业,周边商户生意也受到影响。有曾在市场经营的商户表示,为维持老客户货源,目前已转移至其他批发市场进行配货。
新京报记者从现场多名民警处得知,自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通报称此次疫情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关后,多部门对此市场进行管控,除相关工作人员外,禁止他人入内。目前疫情呈上升态势,为减少市场内商户的经济损失,当地政府在市场外的办公室楼下设置补贴点。
现场一名引导商户排队的民警称,“现在无法确定传染源,不知道从哪儿传出来的,所以市场内商户的所有东西都不能往外送。政府对商户进行经济补贴,每户1万元左右。”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发现,在警方及现场安保人员的协调下,近百名商户拿着资料排队前往临时补贴点,登记个人信息。为防止疫情扩散,民警24小时值班,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周边商户进行防疫工作。
目前,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西侧的商户大门紧闭,停止营业,并拉起了警戒线。现场有身穿防护服的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对销售生鲜产品的商户进行消毒等防疫工作。
1月21日16时许,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西侧五十米,防疫工作人员对一生鲜商户进行检查。摄影/新京报记者 游天燚
“大众畜牧野味”所涉摊位已闭店
近日,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大众畜牧野味”的推销图片广为流传。
根据网传图片,“大众畜牧”售卖的野味种类多达42种,包括竹鼠、狗狸獾、猪狸獾、果子狸、狐狸、树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
网传“大众畜牧野味”价目表。
市场一名女商铺老板告诉记者,自己此前曾前往“大众畜牧”店中,店里以售卖羊肉等常见肉类为主。另有一名男商铺老板说,市场休业前“大众畜牧”一直正常营业,据他了解,这家店确实售卖野味。
公开信息显示,华南市场有合法售卖野生动物的摊位。根据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9月25日发布的消息,当天上午,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市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开展野生动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市区两级执法人员对售卖虎斑蛙、蛇、刺猬等动物的近8家商户进行地毯式排查,逐一检查其野生动物经营许可审批文件、营业许可证,严禁其经营未获审批的野生动物。
1月21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网传图片所涉店铺已闭店。新京报记者 许雯 摄
华南市场一家商铺的李姓老板告诉记者,市场售卖野生动物的摊位集中在西区中部一条长廊,“偷着卖那多少是有的。”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偷着卖野生动物,渠道来源就存疑,有可能存在非法猎捕等违法违规行为。有些商家可能存在没有办理相关经营利用许可证和养殖许可证的违规行为,售卖野生动物是否经过正规的检疫系统检测,是否有相关卫生检疫部门的许可,也无法得知。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昨日表示,目前推断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的来源在华南海鲜市场,有野生动物在里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与央视连线直播时同样指出,病毒源头是哪种动物尚不清楚。从流行病学调查看,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可能性比较大的是竹鼠、獾等。
截止到今天上午,武汉肺炎共确诊了571例,死亡17例。
看着那不断增加的数字,全国人民都开始担忧。
这个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昨天早上,国家疾控中心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来源是野生动物。
据媒体报道,本次现身武汉的首例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症状的患者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这两天,网上流传出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里名为“大众畜牧野味”店的菜单,显示有活狗狸獾、活猪狸獾、活竹鼠、竹鼠肉、活果子狸、果子狸肉等野生动物。
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