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大周神朝开始笔趣阁版
书籍简介

赤明浩土广袤无边,寰宇大千之内,人妖仙魔并存。道门正宗避世,各方磨刀霍霍,神朝国运动荡,人族天子欲挽天倾,再续国运。林玄之携神秘玉轮降临神都,成了忠勇伯府的五少爷,欲要在这大世中搏一个长生久视。
内容简介
赤明浩土广袤无边,寰宇大千之内,人妖仙魔并存。道门正宗避世,各方磨刀霍霍,神朝国运动荡,人族天子欲挽天倾,再续国运。林玄之携神秘玉轮降临神都,成了忠勇伯府的五少爷,欲要在这大世中搏一个长生久视。
内容在线试读
赤明浩土。
人族神州,大周神朝。
神都皇城内。
皇家藏书之所文渊阁中虽人来人往,但却毫无任何喧闹之感。
不时身着各色官服之人或拿着条子,或者捧着书册进出上下,显得很是繁忙。
一楼张张书案罗列整齐,每个位置都有奋笔疾书,亦或是抓耳挠腮之人。
角落的一张书案上,一位头戴乌纱,身着青色官服,胸前补子绣着鸂鶒的青年官员正在伏案奋笔疾书。
只看其二十出头,体量修长,不过分壮硕,也没有丝毫柔弱之感,气质温润如玉,五官俊秀儒雅,鼻尖秀气却高挺,眉宇间却隐有几分坚韧之色。
他那修长白皙的手一边翻动手中古旧的书籍,一边誊抄整理着,不时又在条子上备注着什么,许久才翻过一页。
“逸仙,散值了,可要一同回去。”
沉浸书海的林玄之只听身后有人呼唤,眼中似真似幻的一方玉轮迅速隐去,回头望去,却是翰林院的同僚,侍读刘同舟刘大人。
自二十多年前神朝同时在边境与妖族、巫蛮族一战至今,各方都难得的在休养生息,天下总算看似平静了一段时间。
而当今天子承瑞帝在国师申公虎谏言下,欲修一部古今人族巨著来彰显国威,造福万代,更能凝聚民心,绵延气运。
宗旨便是以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佛道,技艺之言,备辑一书。
同时,令修著《武典》、《道集》传授天下,以强民勇!
此事自去年年初便在国师申公虎主持下开始,召集了五百多人,其中包括修士、武者、文人,声势可谓是浩大。
林玄之也是因家族便利,提前得了风声,方见缝插针,找准时机,以“精通上古云篆”并熟读道门经典的才能而被选入编撰队伍,被分配了整理、誊抄以及翻译有关道门杂谈经典的差事。
“下官手中这本游记还剩下一部分,今日不弄完怕是回去要辗转反侧,睡不踏实了。”
刘同舟年过甲,头发却仍旧乌黑,身形瘦削,面容显得有几分古板,实则很是提携后辈。
听了林玄之的话,刘大人微微点头,起身朝外走去道:“年轻人就是不一样啊!”
“老夫还要回家去含饴弄孙,便先走一步了。”
林玄之笑着摇头,随后重新投入到了眼前这本不知何人于何年所著的“游记”上。
他那渺渺冥冥泥丸宫中,一方玉质宝轮缓缓转动着。
清晰可见上面裂痕遍布,但却没有要破碎的意思,仿佛被什么强行粘合在了一起。
诸多上古云篆、太古雷纹密密麻麻浮现其上,仔细感悟之下深处仿佛还有更玄奥的纹路蕴藏一般,让人眼缭乱,昏昏欲睡,灵魂似乎都难以承受。
诸多神纹云篆不断变幻之中,却是时时刻刻在演化着什么。
“竟是一篇隐藏在山水游记中的上乘行气法门?比起家中搜罗竟然精妙太多!若无玉轮,我只怕根本发现不了。”
“不枉我扎进书海一年多辛苦搜寻!”
玉轮隐去,林玄之极力保持着平淡神色,将整理完的东西交了上去后便果断下差离开了文渊阁。
刚出了皇城。
不远处立刻便有一身形挺拔,面若重枣的中年随从牵来马车。
“少爷!”
林玄之颔首,一边上了马车笑道:“今日府中可有什么事?”
贴身随从兼护卫关鹏架着马车,恭声回道:“老太太从内院传话,说近日持斋戒,您不必去请安了,午时还送来了一瓮蛟骨养身膏,叫您别亏空了身子,不必省着。”
“老太爷去了城外和朋友打猎,过几日才回。”
赤明浩土可谓是广袤无边,寰宇大千绚烂多彩,神异非凡。
人族神州有大周神朝,天子驭人道之力统御十方,泽被苍生万民,威名赫赫。
有儒者明心见性,著书立说,能养浩然之气,于人间辅佐君王,教化万民;而武者打熬肉身,磨练气血,锤炼武道意志,凝武道法相,欲成人仙。
洞天福地,世外仙山更有修真炼气之士餐风饮露,调坎离、降龙虎,叩玄关飞身托迹,朝游北海暮苍梧,练就纯阳。
而大周神朝东北,相隔十万大山与妖族天荒大陆相望,一直以来摩擦不断。
西北草原更有巫蛮族虎视眈眈,时而趁机人妖之乱肆虐大周。
西荒之地佛魔混杂,大地贫瘠,看似平静无波却时时刻刻紧盯着神州。
东海紫府,南海群岛诸国,北海归墟,一切种种都不禁让当初骤然降临此世的林玄之心向往之,恨不能亲眼见证一番。
“武道虽有迹可循,但修命不修性,到了后期才以气血反哺灵魂,更是武道意志之后才能主动的增强魂魄。”
“至于复返先天,证得武道人仙之身的古来能有之人,远不如玄门正宗长生久视的元神真人来的多。”
“而且武道长生不易,换血之后也就至多寿三个甲子,同层次的玉液修士多的能活四百多岁。”
忠勇伯府虽是近千年才崛起的勋贵世家,但背靠神朝,为当今天子手中利刃之一,所能接触到的层次也是不低。
毕竟国祚延续了近八千年的神朝哪怕开始走下坡路,底蕴也是不容小觑的!
就比如说,当年林玄之和林老太爷忠勇伯言明自己心慕仙道后,这位因其父母双亡,对他心怀愧疚的老人直接拉一大堆功法、口诀。
武道人仙难求,大周国祚八千年也才出现过四五位人仙。
而人仙之下又划分为皮肉、筋骨、内壮、洗髓、换血、抱丹、神意、法相来专门与玄门正宗元神之下的层次对应。
而林老太爷作为凝聚了神意的人物,堪比成就金丹后,练就了法力玄光的存在,在神朝中也是有名有姓的高手。
他拉
只不过道门正宗真传难得,其中多是大路的观想之法,散修之书、左道口诀,符法、丹书、双修,杂七杂八可谓什么都有,但层次高的也都止步于玉液还丹之前。
不过可能也是广撒网,多捕鱼,在五年前也就是林玄之十八岁的时候,他总算成功入手了两篇出自玄门正统的奠基法门。
一为《小无相养身桩》乃是锻体养精,固本培元之法,一为《太阴水月照神图》是存神观想的性修之法。
玄门正统修行中,正式入道之前,便是锻体养神,炼己筑基的层次,一般简称筑基。
通过锻炼将自身精气神调整至一种“神完气足”的状态。
武道也有筑基入门的准备,二者在这个阶段相差其实不大,只不过武道不思存神观想,只注重体魄气血。
修道之士中,所谓锻体养神,炼己筑基便是将人之精、神调整至凡俗圆满。
之后的百日筑基阶段,修士便能尝试感应到自身灵魂和本命元精的存在,二者于玄之又玄的感应中便能孕生元气,这便是修道的
元气并非法力,却可以壮大人之元精、灵魂,是修道的根基与起始。
武道之人因不精于存神性功,专注肉身,只修行元精气血,虽别有一番勇猛精进之势,却也于不断争斗厮杀中无形损耗自身本命元精,潜移默化影响寿元。
虽通过食补之法增益修行,但耗费资源甚多,这种情况只有在洗髓、换血之后,本源得到明显提升才有所改善,更是只有在武道抱丹,锁住精元气血后才彻底杜绝。
相比于武道,修道之士在正式踏入
在此境界的修道之士便能够做到一种“保神明之清澄兮,元气动而祖秽除”的状态,自此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并能开始施展一些玄妙手段。
“祖父得来的两篇法门实则是当今天子听闻老臣所求,特意奖励下来的。”
“其中怕也有安抚之意……”
林玄之目光微敛,想着父亲身死,母亲殉情的“原身”,还有经历丧子之痛的祖父母,心中莫名情绪闪过,随即很快镇压下去。
轻吐了一口浊气,林玄之脑海之中不由得浮现出今日所得的那篇行气法门,心中忍不住一阵欣喜。
神朝藏书自然非同一般,其中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哪怕是上乘的武道修行之法也不在少数。
自己参与整理道书典籍一年有余,每日接触的书卷诸多,但至今所得算是有用的也不过才六门。
看似不少,但大多层次不高,且多有残缺,有的还是自己靠玉轮完善的,于长生无用,只可做护道之法。
而唯有今日所得那隐藏在山水游记中不过短短五六百字的《上元八景行气法》才是真真切切的道门正法,万金不换!
林玄之心中自是欢喜,若非有玉轮加持的心境在,他在文渊阁时怕是就要喜形于色了。
十岁之时初来此世,林玄之便坚定心中所想,欲要寻仙问道,争一个长生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