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中美就是需要脱钩!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目前关于脱钩问题在中文互联网上讨论极多,关于脱钩的问题分为两派:
第一派是以贸易和科技角度,认为中美脱钩损伤中美两国利益,脱钩对于中国来说,在外贸上,在科技上都会形成较大的损失,对美来说,由于要重塑供应链,而美国短时期内又找不到合格的供应链替代,脱钩以后美国会同样受到影响,不管是美国的跨国公司还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派是口号类的,比如引用毛语录:“封锁吧,再封锁十年八年,一切问题,中国都自行解决了”,弥漫着一股悲壮式的氛围。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中美实际上就是需要脱钩,或者说,就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脱钩呢?或者说,一定程度的脱钩对于中美来说,是有益的呢?
实际上目前全球化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前天我就已经讲过一个事实:
回顾一下2008年金融危机时刻,美国对于中国的指责
我们今天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2008年,08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冲击,绝对不仅仅是当年的股票下跌,而是重塑了人们对于全球化的看法,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全球化的看法。
在全球化初始起步的时候,是对当年的欧洲国家有利的,是使用了殖民的方式剥削殖民地的人们,实现资本的初始积累,当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全球化本身又是对发达国家不利的,不利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资本和人力的不同步,今天的全球化是资本全球化,但是人力没有全球化,其结果必然是资本去寻求价值的低洼区,因此资本一定从发达国家流出,进入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薪资提不起来,这是中美矛盾的来源。
第二个方面是,假设资本和人力都全球化,那么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就会直接移动到发达国家,去寻求更好的薪资,从而打压了发达国家的薪资,实现全球薪资的平均化,这是美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是叙利亚难民和欧洲国家的矛盾。
叙利亚人真的完全是为了逃避战争才来到德国的?难民一进入欧洲肯定已经安全了,土耳其接纳了360万难民,结果难民还是往欧洲跑,尤其是往德国跑,看中的是德国的薪资。
无论哪种矛盾,目前的情况都是不可解。这是根本性矛盾,是无法通过“说理”的放水来说服的。
08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对中国的指责的荒谬程度,近乎幽默:中国借钱给美国,美国人还要抱怨中国人弄坏了他们的金融,而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求资金而不可得。
所以全球化本身是出了问题的,而且出了大问题。那么对于中美来说分别都有什么影响呢?
对于美国来说,全球化本身会带来资本的增值,但是危害了当地工人的利益,最正确的解法是:把资本增值的一部分拿出来,作为利益发给美国人民。实现资本和人民之间的利益平衡。否则的话,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愤怒。
今天特朗普的解法是有严重问题的,美国保守派一直把世界当成一个“斗争平台”,每次不战天斗地一下好像都不过瘾,80年代由于美国制造业同样遭遇到日本的打击,结果搞出了广场协议,有一个问题是:广场协议本身用来解决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太大的问题的,美国是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这种做法会解决问题吗?
从广场协议到今天,美国财政赤字的问题解决了吗?对外贸易逆差的问题解决了吗?美国的制造业问题解决了吗?
依然没有。不但没有,而且有继续扩大之势。如果日本当年对于美国的制造业是冲击,现在的中国对于美国制造业是一锅烩。
美国人的整个逻辑都是有问题的,不管从80年代的广场协议,还是今天中美贸易战,都体现出美式治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美国的经济出问题了,但是要其他国家付出代价,让其他国家进行政策性变更。
这是在美国能称霸全球的基础上的一个扭曲心理,且这个心理根本无法消除,制造业问题80年代怪日本,今天怪中国,美国毒品问题当年怪哥伦比亚,怪墨西哥,现在怪中国。外加上美国媒体的强势,所以你经常在外媒看到美国一些诡异的美国参议员说一些根本没有道理的话,今天指责这个,明天敲诈那个。
这是不折不扣的“现代巨婴国家”。
美国国内必须要出一些足够大的问题,足以逼迫美国人能够正视问题本身,资本的全球化和劳工的非全球化,导致资本增值远超过于劳工,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让劳工可以享受到资本增值的福利,这需要对于美国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税制改革。
而如果真的继续轮回下去,美国国内的问题永远得不到纠正,美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对于美国来说是好事。
对于中国来说。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今天已经走了19年,这19年的成果也不需要我多说,GDP数字可以证明一切,但是我不想自夸什么“加入WTO中国的伟大进步”之类的,我是想说说问题。
日本也曾经有高速增长时期,但是日本即便是在高速增长期,对于国际贸易的依赖要远小于中国,鉴于日本和欧洲以及美国的关系,这本身就非常不正常,中国喊启动内需,从2008年一直喊到2020年,结果内需变成了政府投资,资源产生了错配。
中美两国都产生了问题:美国人印钞,中国人出口制造品,即让美国没有动力去正视自己的问题,也让中国缺乏改革的动力,这种关系根本不正常,是毒药。
举个例子,中国的股市已经扭曲了多少年了?可以说自有股市开始到今天,就没有正常过,大涨大跌的幅度,动辄千股跌停,2000股跌停,股市变成了赌场,而不是吸收投资的地方,有多少中国高科技公司宁愿出海也不愿意在A股上市,这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那为什么这两年突然股市改革动作频繁?
包括这两年对于半导体进行大量的投资,包括最近中国产的半导体产品已经开始上市售卖,包括突然对于科技的重视。
5月17日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它的深层次含义就是:旧的周期,旧的增长模式已经彻底结束了,这四十年的融入美国主导的经济政治格局已经结束了。
为什么之前不加大投资半导体?为什么之前不加大改革证券?为什么之前对于西部没有如此力度?
没有动力啊。躺着搞中低端出口多舒服?改什么革啊。
标准的路径依赖。
很多人担心的是外资的撤离怎么办,产业链撤离中国怎么办,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
今天所遇到的情况再严峻也严峻不过九十年代,九十年代是外资突然归零,而当时的中国远不如今天这么强大,根本找不到钱。
同样的,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问题,三角债问题,银行问题,当年大下岗导致多少人失业,这是多么大的冲击,这些都是靠自己解决的。
很多人认为加入WTO是中国腾飞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加入WTO仅仅是拿到一个门票而已,加入WTO的国家多了去了,又有几个国家能实现中国式增长,最困难的改革从来就是中国自己单独完成的。
与其说是特朗普要和中国断关系,不如说中美现在各自到了冷静期的时候了,各自都要解决自己国内的问题,对于中美这个级别的大国来说,外事问题从来不是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国内,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配合国外,不要把外国因素看的太重。
另外,这么多年的挂钩,又在同一个国际体系里相互依存,依存度越来越高。中美一方面相互依存,又互不信任,因为两国实力差距日渐缩小,彼此防范心理加重,因此钩得越紧,双方越缺乏安全感。因此把原先如此紧密的挂钩给脱了,也是一个好事,不然中国会没完没了的被美国指责,被当做替罪羊。
另外关于脱钩以后的经济问题,我可以断言的是,在脱钩的当时反而是最痛苦的,在当真正实现了脱钩或者不分脱钩以后,反而会走向好转,这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一而再的被证明了,从80年代初的洋跃进导致的放开乡镇企业,到90年代末的过剩危机刺激的国有企业改革都是如此。
这里面有一个客观的因素:中国有14亿人口,有庞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中国会从投资拉动经济转向消费拉动经济,这是不可逆的大势,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因此脱钩本身是一个过渡阶段,美国很多经济学家批评目前的美国政策,也是源自于此。
这同时也需要中国必须不停的对自身的一些政策作出调整,5月11日,5月17日连续密集型的出一系列政策,而且是那种大规模转向的政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于脱钩,中国已经开始做好准备,只不过现在的特朗普政府,是否做好准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