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跨界病毒有多可怕?你根本想象不到!

作者 :瑶瑶酱 2020-01-31 06:15:35 审稿人 : admin

作者:蒋校长
来源公众号:蒋校长
已获转载授权

截止到我写稿子的时候,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已经感染7766人(超过非典),另有12167个疑似病例,死亡170人。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说辞中,我们知道虽然本次疫情还没有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在国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经是笃定的事。

世界卫生组织公告:

人类在历史上多次遭遇过灭世级别的大瘟疫。比如排名第二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说西班牙流感实在是冤枉了斗牛士们,因为这场流感的发源地根本不在西班牙,具体在哪里目前都没弄清楚。更糟糕的是,连病原体也没弄清楚,目前大多猜测为H1N1型流感。

▲ H1N1型流感模型图

这场瘟疫造成全球10亿人感染,死亡率达2.5-5%(估计),可能造成了4000万人的死亡。请注意,这些数字里边充斥着猜测和可能之类的字眼,可想而知当时人类是何等的混乱。虽然病原体是什么不太清楚,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玩意儿来源于某种动物。

换句话说,这是病毒的跨界!

跨界的病毒

能跨界的人,很牛X;而病毒跨界,很可怕

病毒与宿主,实际上是共生的关系。作为自然界目前已知最小的生物,病毒的结构实在是太简单了,细菌还可以自我复制,病毒甚至连复制自己的硬件都不具备。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材料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唯一的生产商是细胞,细菌自己就是一个细胞,但病毒不是。为了繁衍,病毒只能侵入细胞,利用细胞这个大工厂复制自己。

比如自然界存量最大的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病毒攻击细菌的显微镜照片,不少科学家都想将他改造为攻击癌细胞的靶向药物。一般来说,病毒和宿主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噬菌体只对付某种细菌或者它的近亲。

同样的,大部分病毒都有自己的专门宿主,通常不会感染其他种类的生物。一般来说,对于自己的专门宿主,病毒是很温柔的。毕竟宿主如果死掉了,病毒也就无家可归了,在长达几亿年的进化中,造成宿主大量死亡的烈性病毒会处于生存劣势,而一些有益的共生关系则处于优势并确定下来。

前者的例子是天花,作为只感染人类的病毒,目前已经被关进了实验室里。后者的例子是我们肠道里的益生菌,作为商品被摆得到处都是。当然,益生菌不是病毒而是细菌,不过它们和人的共生关系是对双方都有益的。

▲ 益生菌奶制品就不要放微波炉了

在残酷的自然界中,病毒要活下去并且发展壮大也真不容易,既不能杀死宿主也不能被宿主干掉,经过千万年的进化,专业的病毒和宿主会达成一种平衡。比如专门寄生老鼠的汉滩病毒:

▲ 电子显微镜下的汉滩病毒

在老鼠身上,汉滩病毒相当友善,通常只有轻微症状甚至不发病,但人如果接触了患病鼠类的尿液或者排泄物,就有可能患上肾综合症出血热。这玩意儿听名字你就知道厉害,一旦感染,可造成全身性出血和肾衰竭,死状惨烈。

所以说病毒一旦跨界,没法感染还好,只要成功感染,准没好事。

由于对新宿主的不适应,或者说人和老鼠的免疫系统完全不一样,两者相抗肯定会发生激烈的免疫反应。一方面,打破平衡的病毒短时间内爆发性繁殖,破坏宿主各个器官里边的细胞。另一方面,宿主免疫系统可能产生过激反应。

本次引发武汉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这样。这玩意儿是跨界的,免疫系统没见过,于是人体会第一时间启动防御机制,力争最短时间内把他干掉!这类过激反应会引发急性发炎,使得大量肺泡功能丧失形成肺衰竭。肺都衰竭了,人当然就没命了。

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各有差异,反应不尽相同,故而有轻症也有重症。但总的来说,任何一种新的病原体感染人类,风险都是极大的。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防范呢?

病毒怎么跨界的

病毒要实现跨界,在两个物种之间传播,那么两者必须有密切接触。就拿汉滩病毒来说,他的自然宿主是啮齿类动物,人要患上出血热就得同老鼠住在一起(密切接触)。鉴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现状,老鼠得多到一定程度才行。

▲ 如果是人这么抱住老鼠的话应该可以(猫不会感染出血热)

实际上人类感染人畜共患病的风险更多的来自另一种更常见的方式。为了获得牛奶、猪肉、禽肉等等副食品,人类发展了畜牧业,这本身就为人和动物的密切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很多猪、牛、羊的专属病毒一不小心就成了人畜共患病。

比如那些个最喜欢变异,动不动就跨界传播的流感病毒。2009年在墨西哥爆发的猪流感肆虐一年,造成数百 人死亡,上千人染病。这款甲型H1N1流感就是个杂交产物:

当科学家们分离病毒之后,发现这个东西竟然包含了5个猪流感基因,2个禽流感基因,1个人流感基因。可以想见在最终爆发之前,他在不同种类动物间交叉繁殖了多少代!

好在流感病毒常年爆发,虽然有不同的变种,但总体来说对人类还是比较温和的,美国现在爆发的流感疫情,死亡率只有万分之五左右(已经是40年来比较致命的了)。这是人类几万年来与病毒长期斗争获得的免疫力的功劳,在美国科普作家卡尔·齐默的《病毒星球》一书中写道:

“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

多少代祖先与病毒残酷斗争留下来的痕迹啊!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大部分人口进入了人造环境,我们不再被迫人畜混居,也不再那么容易被野狗咬。什么禽结核、狂犬病、血吸虫、野兔热、猪乙型脑炎都被隔离得远远的。那些病毒没有太多机会靠近人,自然就不容易发生针对人类的杂交变异品种。这与古代相比已经是长足的进步了!

二战之后,由于防疫水平的进步,人类几十年没有发生过灭世级别的瘟疫。

▲ 这玩意儿只在游戏里出现就好了

所以,只要人类自己不去飞蛾扑火,不破坏物种之间的天然隔离,被瘟疫消灭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不要自戕

在自然环境下,只要对方不是捕猎对象,野生动物是没那么容易发生接触的。各自带点病毒不假,但只要不像H1N1那样杂交,对人的危险性没有那么大。怕就怕蝙蝠这种:

尼帕、亨德拉、埃博拉、马尔堡、SARS这几十年来爆发过的致命病毒都和蝙蝠有关。蝙蝠为什么能够成为天然的病毒孵化器呢?

它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不会发炎,然后是修复能力特别强。蝙蝠被病毒感染后,病毒破坏的速度往往赶不上修复的速度,它又不会发炎(发炎是免疫系统对入侵病毒、细菌的殊死抗争),那当然不会有什么明显症状。所以蝙蝠带毒能力简直逆天!

偏偏呢,它还是个群居的哺乳动物,虽然单个蝙蝠接触野生动物的概率不大,但群体加起来,这个概率就不可忽视了。你接触一种,我接触一种,我们凑在一块就是两种……

万一再产生杂交……

你明白那些恐怖病毒怎么来的了吧?

好在蝙蝠昼伏夜出,跟人类接触也不算密切,算是饶我们一命。所以人类不想死,就不要去惹蝙蝠,更不要把野生动物凑到一块让病毒交叉感染。

嗯,那么……

主动去吃蝙蝠是个什么操作呢?

▲ 蝙蝠:我已经很努力的长得不像一种食材了!

主动把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都关在一起,让他们交叉感染互相“学习”,又是个什么操作呢?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孵化环境就是这样的典型,一个“野味市场”,关押着大量待宰的野生动物,他们都被关在铁笼子里,所携带的病毒交叉感染,在不同的宿主(包括人)身上繁殖,这已经很容易诱发突变了。更可怕的是,这个市场还是个人流密集的地方!

可以想象,新型病毒的原始毒株就是在蝙蝠、果子狸、狐狸等等野生动物中间传播,直到某一天终于有一个卖野味的倒霉蛋把他吸进了肺里,喷出了能够“人传人”的致命杀手。

这哪里是什么天灾,简直就是人祸。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