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帝国的伤疤:爱尔兰的血,泪与倔强!

作者 :你爱我还是碍我 2020-01-31 06:15:06 审稿人 : admin

作者:蒋校长
来源公众号:蒋校长
已获转载授权

圣诞假期刚刚结束,议会大厦又开始喧闹。埃莉诺·莱恩有些疲倦,这位下议院女副议长起身,俯身接过一张纸,瞥了一眼结果,随即环顾大厅,轻松释然:

The AYES (yes) have it. The AYES have it!

折磨不列颠人民三年的脱欧问题终于有了结果,约翰逊政府的《脱欧协议法案》通过三读,英国也将于1月31号正式脱离欧盟。

两次大选,两任首相,数次表决,都无法躲避笼罩在西敏寺头顶上的历史乌云:北爱尔兰的边境困局。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北爱与爱尔兰的310英里边界,仿佛大英帝国的伤疤,印刻的是贝尔法斯特,都柏林,伦敦间数百年的恩怨纠缠,战火血泪。

帝国第一块殖民地

12世纪下半叶,中华正逢乱世,南宋,金,西夏并列于世,刀兵不断。而在大陆的另一端,两军交戈同样未能止息。

金雀花王朝的开国之王,亨利二世,在教皇的默许支持下,侵袭爱尔兰。傲然的英王依赖强大武力,成为爱尔兰法理上的最高宗主,一时风光无两。

由于远未征服同化爱尔兰全境,亨利二世从未想到,他仅仅是拉开了数百年的恩仇序幕。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英王对爱尔兰的实际统治可谓绵软无力。不屈的爱尔兰人反抗此起彼伏,英王统治近于崩溃。

直到亨利八世。

写入我国教科书的英国国王寥寥无几,推行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恰恰名列其中。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不知畏惧的国王,在他眼中,罗马教廷的神圣教令,不过是一块可以被随时踢开的绊脚石。

可惜,爱尔兰人不会这样认为。

爱尔兰人大多信奉天主教,认为自己的国家“只是教皇的一个采邑,只是因为教皇阿德里安的赐予,才让英王来统治的”。

1540年,为了破除这种“愚蠢的见解”,亨利八世计划在爱尔兰应采用国王尊衔。次年6月,爱尔兰议会尊奉亨利为爱尔兰国王。

他发起的宗教改革同样在爱尔兰展开,这片土地不可避免地再次发生剧烈动荡。

中世纪的反抗高潮

他的女儿,英国“黄金时代”的开创者,“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爱尔兰问题上,坚定地秉承父志。

女王铁腕推行“王权至尊”,“信仰划一”两项法案,加速爱尔兰这片土地英格兰化。种种雷厉风行之举令爱尔兰的贵族与平民尽皆恐惧不已。

此后,各种反叛接踵而至。终于,1594年,叛乱达到高潮。

蒂龙伯爵休·奥尼尔的府邸迎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是附近的几位领主。他们都不满英国统治久矣,决心反叛。

于是,在厄尔斯特地区(后来的北爱尔兰),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大反抗--“九年战争”。面对这次大起义,大反抗,彼时苍老年迈的伊丽莎白竟无一丝暮气。她不为所动,集结重兵,血腥镇压。

随着大反抗失败,爱尔兰,在五百年的征服与反抗后,第一次被英国全面统治,殖民化进程也逐渐深化。

▲ 叛乱范围

伊丽莎白“丰功伟业”,让后来的斯图亚特王朝获益良多。大批信仰新教的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在政府的鼓励下,移居到厄尔斯特地区。

所谓的“新开地”运动开始了,外来者肆无忌惮地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不列颠人(British)的新称谓,也是在这沆瀣一气的勾当中被人唤出。

180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英爱同盟条约》,爱尔兰正式并入英国版图,成立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成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块殖民地,从此彻底丧失独立地位。

从大饥荒到国家独立

哥伦布惊讶于在新大陆的发现,他期待能用这些新奇玩意换来荣耀与财富。

其中,一种观赏作物被引入西班牙,一开始被当作“魔鬼的果实”,“能吃的石头”,仅供贵族玩赏其花朵。后来,在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由于它的高产,随即被推广到整个欧洲。

它就是马铃薯。

沦为殖民地,意味着爱尔兰成为大英帝国的畜牧场。为保障牛肉供给,大片土地被英国的大地主们划为牧场,土地兼并异常严重。内外交困之下,农民传统种植的小麦被迫改为更为高产的马铃薯。到了1845年,马铃薯是爱尔兰人唯一可以依赖的农作物,更是三百万小耕种者的命脉所系。

就在这一年,灾难降临了。

夏天连日的阴雨滋长了一种真菌,马铃薯因此霉变,腐烂,连幼苗都无法幸存。“霜霉病”摧毁了四成的马铃薯田,继而食粮大规模歉收。

接下来的几年,厄运继续笼罩“翡翠之岛”:

1846年,继续全面歉收。

同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为英国贵族地主逐利行为进一步打开方便之门。饿殍遍地之时,爱尔兰不仅没有得到政府的及时救助,还被迫继续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

1848年,再次全国歉收。

从1848年开始,之后的两年,有超过4000名失去亲人的妙龄少女远渡重洋,被政府送到澳大利亚。

她们被称为“饥荒孤女”

殖民地大臣希望此举能缓解政府救济压力,也为澳洲提供年轻女性洒扫家院,繁衍人口。其实与他们的同胞相比,平安抵达异国的饥荒孤女们已经十分幸运。

到1852年,这场惨绝人寰的世间悲剧已经夺去了约150万的生命,超过100万爱尔兰人被迫远走他乡。

那时的香农河,不列颠群岛的最长河流,爱尔兰的荒野之河,仿佛一位母亲在日夜哭泣。

故老相传,一位名叫香农的美丽公主为求真谛,跳入“黑沉沉的、奔腾澎湃的浪潮”。香农河的故事像是谶言,预示了爱尔兰人的命运:

不惜己身,向命运开战。

在沉重的苦难里,爱尔兰人再次凝聚成一个坚韧群体

19世纪40年代中,已涌现了数个爱尔兰民族主义团体。其中,“青年爱尔兰派”的激进主张聚集了无数追随者,他们以“民族独立”为纲领,坚持“爱尔兰人民是一个民族,它应该被当成民族来对待”。

70年代,规模浩大的自治运动兴起,在运动初期,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并肩战斗,生死与共。争取自治的斗争跨越世纪,历经波折。

复活节起义

1914年,一战前夕。

历经无数博弈的自治法案将要通过之时,宗教矛盾的诅咒再次降临,一股强大的新教反对势力在厄尔斯特地区形成。爱尔兰若自治,新教徒将沦为少数派,他们组建志愿军,抵抗来自南方“乡下人”的统治。

内战一触即发。

空前残酷的一战爆发了,也暂时缓解了海岛上的局部内战。

但,反抗从未停止。

两年后,复活节,耶稣受难而复活之日。

帕特里克·皮尔斯有些绝望,不久前,他得到消息,从德国运送起义武器的船只被英国拦截,爱尔兰总督已经下令开始大搜捕。

作为起义领袖,他必须做出决定:是否取消武装起义,以保存实力。

最后,他站起身。在某一个瞬间,他像是曾经受难的耶稣,他受难,他死去,但爱尔兰革命之火终将复燃。于是,复活节起义爆发,一千多名起义者突袭都柏林。六天后,起义被二十倍于己的英军镇压。

清算开始,起义领导层被集体处决,爱尔兰民族之心再次被刺痛。

独立很快来到。

1918年的议会选举,“我们自己的党”,新芬党大获全胜。参与过起义的他们在103席位中横扫73席,以建立“全爱尔兰共和国”为宗旨的他们拒绝参加英国议会,而在都柏林成了属于爱尔兰自己的议会。

1919年1月,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同年,曾力求武力统一爱尔兰的爱尔兰义勇军改组为爱尔兰共和军(IRA)。

1921年12月6日,英政府被迫与新芬党签订《英爱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为全权自治领,成立“爱尔兰自由邦”。新教徒占多数的北方6郡依然属于英国管辖,也就是北爱尔兰,南北爱分裂。

1948年12月,爱尔兰宣布正式脱离英联邦,成立“爱尔兰共和国”。次年,英国政府承认爱尔兰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

至此,似乎皆大欢喜,但历史从不是童话。

独立只是开启了又一个潘多拉魔盒。盒子深处贮藏的,不是希望,而是五十年间的百姓丧命,血亲哭嚎。

绝食,恐袭,到最终和平

绝食:残酷的抵抗

1981年,贝尔法斯特监狱。

这是他在监狱里绝食的第四十天。他精神有些恍惚,已经出现幻觉,不过这样反而好过点。过去的四十天,经历了肌肉萎缩、肠胃穿孔、吐酸水、呕血、全身溃烂、烂出白骨,他已经快不识得自己的身体。

他叫鲍比·桑兹,从入狱的那一刻就开始抗争,为了获得一个“政治犯”的身份。这次绝食,他思虑良久,决心已定。

▲ 关于桑兹的报道

他好像还能听得见一点声响,似乎是狱警殴打他同伴的声音。他清楚,狱警之所以搜捡他们之间的通讯纸条。还有另一个原因,不少狱警的家人朋友死在自己爱尔兰共和军的同伴手里。

也是在这天,北爱尔兰弗马纳一南蒂龙选区,桑兹被增补成了英国下院议员。尽管英国议会紧急立法,但一位囚犯成为议员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

来自美国,来自欧洲,来自教廷的代表相继而至,希望唐宁街十号做出让步,可惜,他们都失败了,原因也只有一个:彼时No.10的主人,叫玛格丽特·撒切尔。从此之后,“铁娘子”之威名开始为政敌所敬畏。

几个月间,媒体工作人员,各国政府代表,来来往往。身处风暴的中心的桑兹反而已经意识不到这一切,绝食后的66天,他终于去世。

5月7日,雨。

桑兹出殡,数万爱尔兰人集会,护送桑兹棺木。同日,数万英裔居民同样集会,悼念死于“爱尔兰共和军”手中的同胞。

一场葬礼,一副缩影。

爱尔兰立国之后,北爱继续留属英国。留在北爱的天主教群众沦为少数派,人口占比不到1/3,在各方面均遭新教政府的歧视,引发爱尔兰共和国的不满。在各大城市中,两教居民更是划分地界,互不往来。到1969年,矛盾累积,近乎酿成北爱内战,爱尔兰共和军也趁势再次活跃。

绝食依然在继续,10月3日之前,10人绝食饿毙,唐宁街最终还是没有赋予他们要求的“政治犯”身份。

布莱顿酒店:坚定的首相

撒切尔夫人也知道,她已经成了共和军眼中“恶魔的化身”。

可是,在撒切尔眼中,这些极端分子又何尝不是魔鬼?两年过去了,她依然清楚地记得挚友兼助手艾雷·尼夫的尸身模样---那具被汽车炸弹切断双腿的尸身。她欠艾雷的,她发誓要还。

更何况,那一年,死在共和军手里,不止艾雷一人。

女王的堂兄,海军元帅,为大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勋爵蒙巴顿,在垂钓之时,被一枚重达50磅的炸弹袭击,当场殒命。同一日,6名伞兵和12名战士也同样被遥控炸弹夺取生命。

回忆起这一切,撒切尔夫人有些颤栗。

“犯罪就是犯罪,与政治无关”,女首相强硬如钢。

绝食抗议后的第三年,1984年10月12日,凌晨2点54分,布莱顿大酒店六层。

多布斯,这位内阁大臣顾问正在翻阅材料,忽然听到一声巨响。起初,他以为是某个年轻保守党员的恶作剧,但很快,直觉告诉他有些不详的事情已经发生。

一颗炸弹轰然爆炸,大酒店主楼大部沦为废墟。

所有人都知道,保守党年会将在这里召开,首相和内阁成员都在酒店里。

“玛格丽特在哪儿?”,一时谣言四起。

幸运的是她从楼梯走出来了,首相大人是安全的。但不幸的是,议员安东尼•贝里等四人还是没有幸免。

看起来,袭击策划者至少干扰了既定的保守党年会。虽然,全世界都很清楚撒切尔夫人很难妥协。

巴特勒勋爵,时任撒切尔夫人的私人秘书,永远记得撒切尔那时对他说的话:

“现在是八点,会议应该在九点半开始,我们必须准时开始。”

于是,年会正常举行。

“事实上,我们站在这里,有点震惊,但沉着而坚定。这不仅标志着这次袭击的失败,而且表明,所有企图摧毁民主的恐怖主义行为注定都会失败”

话音落下,会场内部所有保守党员起身鼓掌,掌声经久不歇。

一次丘吉尔式的精彩演讲。

随后,爱尔兰共和军在电话中宣布对此事负责。展示着同样难以撼动的意志。

从70年代到90年代,北爱暴力冲突已造成了超过3500人丧生,4000余人受伤。不计其数的恐怖袭击和残酷镇压,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时光流逝,不列颠群岛也将要迎接新的千禧年,彼此折磨太久,也是时候有个了结。

1997年,英国大选,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携绝对优势上台。上台后的新首相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接触北爱的反抗势力。

1998年4月10日,又是一年复活节,历史性的《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终于达成,协议保证了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享有同等议会席位,确保权力共享;成立南北委员会,协调与爱尔兰关系;而爱尔兰也修改宪法,放弃对北爱尔兰的领土要求。

和平协议签订后, 北爱终于基础性地结束了大规模冲突,虽然后续的实际谈判和改革仍然一波三折,但至此,决定性的一步已经迈出。

未来

2016年的脱欧公投,让沉寂已久的北爱问题再次浮现于世人眼前。脱离欧盟,尤其是无协议脱欧,意味着可能出现一个有海关审查和隔离墙的“硬边界”,这无疑再次勾起两国不堪回首的记忆。

对此事的处理直接关乎脱欧成败。现任的约翰逊内阁,前任的特里莎梅内阁都多次与欧盟谈判协议解决,最后的折中方案终于在新的一年获得确认。

在新的时代,历尽血与泪的爱尔兰人不想再经历曾经的一切。一代又一代人倔强地拼尽一切,去捍卫生存的权利,民族的尊严。他们有过痛,但无悔无怨,正因如此,这二十年的和平更显不易。

▲ 香农河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尤寒”

千年已过,香农河还在流淌,大本钟仍在守望,愿战旗不再飘扬,愿牺牲者能于时光中安葬。


参考资料:

《北爱尔兰和平进程述论》 作者:章毅君

《北爱尔兰冲突的由来》 作者:洪建军

《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 作者: 王小曼

《北爱尔兰问题的历史由来》 作者:刘金源


◐◐◐◐●☛█▼▲东方金报网███████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