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一曲壮丽丽的战斗史诗!
作者:学爸蛋总
来源:超级学爸(ID:chinasuperdad)
本文5600字,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
(一)武汉筹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二)人民医院濒临绝境,小汤山医院横空出世
(三)小汤山医院医疗史上的奇迹
(四)令人啼笑皆非的骚操作
(一)武汉筹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武汉的疫情告急,本地医院超负荷运转,医院人满为患,各地以及部队的医护工作者千里驰援,一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一幕正在上演。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医院场地有限,床位严重匮乏。这时候,武汉决定学习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时小汤山医院的模式,速建一所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医院。
这就是火神山医院,建筑面积2.5万平,可容纳1000张床位。1月23日下午做出决定,1月24日凌晨就开始动工,尽管设计方案24号白天才完成。
1月25日,武汉市又决定建造另一所小汤山医院模式的雷神山医院,设计床位1300张,预计2月2日可整体交付使用,2月5日完全竣工。
为什么叫这两个名字,无聊的网友在网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说法是五行相克说。肺部属金,而火克金。另外,病毒确实怕高温,56度只能撑半小时。
为什么叫雷神山医院呢,有人用五行相克的说法解释:说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雷克SARS。
还有的从文化上找解释,说湖北作为楚地,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也就是帝喾(kù),则是黄帝的曾孙。
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雷神有呼风唤雨、趋吉避凶、解救百姓危困、惩罚罪恶的功能,所以叫雷神山医院。
养神千年,用神一时。一座火神山医院,一座雷神山医院,充分体现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各种神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
那么小汤山医院模式,究竟是个什么模式呢?小汤山模式真正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民族精神,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是同一个精神内核。
也就是不管是瘟疫,也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其他客观困难,中国人民就一定要战胜。而火神和雷神,也算是锦上添花为人民服务的。
(二)人民医院濒临绝境,小汤山医院横空出世
接下来,蛋总跟大家聊一聊17年前,中国人民抗击非典而演绎出的一曲壮丽丽的史诗杰作,也就是小汤山医院。
先说为什么要建小汤山医院。
蛋总在第一篇有关疫情的文章中提到,在应对2002年底爆发的非典疫情中,我们犯了两大错误,第一是把病原体错误认定为衣原体;第二是疫情初期的瞒报。
2003年4月,北京的非典疫情有失控的危险,但是当时的卫生l部的张文l康部l长,依然信誓旦旦、大言不惭地在发布会上讲,北京的非典只有12例,死亡3例。
他还说,中国的非典已得到有效控制,欢迎大家到中国来旅游,洽谈生意,我保证大家的安全,戴不戴口罩都是安全的。
他的言论,让很多人放松了警惕,减少了必要的防护,让很多无辜的人感染上了非典,加剧了疫情的传播与扩散。
但是这件事情被301医院一名老军医蒋l彦l永给揭发了,最终让决策层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及时采取了止损措施,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4月17日,486强调任何人不得隐瞒、谎报疫情。4月20日卫生l部l长张文l康被免职,由吴姨兼任,北京市CEO孟l学农被免职,王岐l山临危受命,任代市长。
我来讲讲为什么他们被免职,一点儿都不冤。4月14日,官方公布的数字仅仅只有37例,486表态后,也就是4月18日的通告,已经数字暴涨到了339例,疑似402例。
为啥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跟“领导无能,基层背锅”一个道理。当时的百年老店(85年)——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被累惨了,惨烈的惨。
有多惨?从3月下旬到4月下旬,人民医院共确诊了120多名非典患者,其中本院医护人员竟然占了93人,医院有苦无处诉说。
据院长吕厚山回忆,当时觉得整个医院都没有活路了,几天里流的泪比之前半辈子都多。不仅院长哭,医护人员也哭,连打扫卫生清洁工都哭。
卫生部和北京市换帅之后,人民医院总算看到希望了,院长吕厚山写信反映了医院的情况,请求把所有的非典病人转走,然后医院进行隔离消毒,这是对自己负责,也会是对患者负责。
为什么要转走,因为作为一家大型综合医院,一直没有传染科,也没有防治传染病的专业人才,接诊第一批非典病人时整个医院既没有隔离病房也没有隔离区。
而且当时医院的建筑结构和就诊流程,不是按照传染病医院设计的,病人做各项检查,要跑遍大半个门诊楼,加上通风不畅,整栋楼都可能被污染。
而且不同科室的患者跟非典患者混杂在一起,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最终也导致93名医护人员倒下。
而这时,还有大量的发热病人涌入,医院非常希望他们转院,但是根本转不出去,其他医院也是人满为患。
他们甚至把洗衣房都改造成了病房,以及把两栋楼之间的空地加上盖子,改造成天井病房,但是这里通风条件很差,加大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当时的疫情有多凶猛?从3月21日到23日人民医院一共接诊了8363个病人,其中还有很多需要输液的病人。
人民医院濒临绝境,中国的非典疫情面临决堤。而建立一所临时的传染病医院,已经迫在眉睫,而且成为了北京当时别无选择的选择。
这时候,当上海南书l记才五个月的王岐l山临危受命,急召入京,于4月22日火线就任北京市代l市长。
当天,他就到抗击非典第一线进行调研,解决因“非典”疫情造成的蔬菜、副食品和医药短缺问题。
4月23日,北京市政府果断下达命令对受“非典”感染的人员、场所依法实施隔离,切断传染途径。
4月23日晚上,在王岐l山的直接过问下,人民医院被正式整体隔离。这是京城第一个被整体隔离的非典重点疫情地区,人民医院的职工,迎来了充满人文关怀的第一天。
我们再来说小汤山医院。
4月22日这一天,北京市政府第一会议室,还召开了防治非典工作联席会议,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建议,如果医院不够用,可以征用疗养院,比如小汤山疗养院。
会后,卫生部副部l长朱庆生,北京市副l市长刘敬民立刻赶往小汤山考察。结果到那以后,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疗养院只有200张床位,远远不够。好消息是旁边有一大片预留空地,而且离最近的居民区有500多米,四周空旷,便于机械化施工,且不影响北京市水源。
当天下午,小汤山医院的项目就得到了批复,当天晚上,北京市六大建筑集团——住总集团、城乡集团、市政工程集团、建工集团、城建集团、中建一局,调集精锐开始进场施工了。
这时候,工地没有饮水,没有宿舍,也没有办公场所,最关键的,连设计图纸还没出来,只有一张平面图,只能一边平整土地、搬运物料,一边等设计图。
图纸在哪儿呢?还在设计师的脑子里。小汤山医院的总设计师是中元国际工程设计院的丁建院长,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经验丰富。
但是他亚历山大到懵逼,因为他从没见过催这么急、这么无理但又不能拒绝的甲方,下午来电话,晚上就要方案,第二天就要结果。
问题要求还高,是一座现代化的战时大型传染病医院,设计床位1000多张,并且没有成品可以参考。
根据甲方爸爸要求,建成的医院,一定要给病人最好的治疗条件,给医护人员创造最好的防护条件。
王岐l山说,小汤山工程是我们打好收治病人关键一役的一个关键环节,责任重大。速度要服从于质量,而质量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也就是不仅仅要快,还要好。
具体要求,比如说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要隔离开,每个区都要有X光室、CT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检验科,必须配备全套的治疗设施。
每间病房,也有严格的要求,独立卫生间、浴室、氧气、呼叫、照明,以及电话、电视、空调等接口。
另外,还必须考虑对医生的保护,要求每个病区都必须有专门的医护通道,也就是病人走病人的,医生走医生的。医生和病人传递药品、食物、衣物的窗口,不能直接接触。
同时医院还必须大量配套设施:氧气站、焚烧炉、化粪池、太平间、吸引系统、呼叫系统、氧气管线、污水处理系统、生活供应中心、供电系统(变压器)等。
通常情况下,设计一座现代化医院周期都要半年到一年,大型医院要两到三年,现在只给一天时间,而且还提前给一部分图纸给施工单位先干着。
下午他们紧急调研,19:30跟甲方讨论需求,讨论完已经11点多,又紧急通知已经熟睡的精锐设计师回院加班,其中包括著名的设计大师黄锡璆(qiú)。
随后,以黄锡璆博士领衔挂帅的十几位设计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他们连夜奋战,争分夺秒,仅仅用了7个小时,就设计了五套方案供甲方爸爸选择。
施工单位也不容易,最大的困难不是加班,而是不好招人。当时的北京人心惶惶,工地由于是人员密集地区,也是非典的重灾区。
很多工地,一些农民工都纷纷返乡,工资都不要了。所以施工单位不得不耐心劝说动员,说北京医疗条件好,呆在北京是最安全的。
并且要建的正是非典收治医院,几天后就能建好,如果发病可以优先治疗。而且项目部给工人配备了防护,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动员了七千人。
七千人的队伍根本没地方住,只有一直干活。也没有正经的食堂,饿了就吃面包和方便面,渴了就喝矿泉水和红牛。
唯独不能躺下,一躺下就困的起不来了。所以很多人晚上就铺张报纸席地而睡。
4月25日,代市长来到小汤山,看到农民工躺在地上休息,紧急调拨了4000条毛毯和5000箱矿泉水。
为什么赶这么急,因为小汤山医院一定要在30号晚上十点之前交付使用,具备接待病人的能力。因为北京市的医院,已经严重超负荷运转,而病人还在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1200名军医和各地支援北京的医护人员已经进京支援,这时留给施工单位的时间,已经不足五天。
就这样,为了抗击非典,他们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靠抽烟、喝红牛来提神。
住总集团一名叫郑维成的员工,被派去看房梁水平度,他蹲下看了半天就是不动,也不说话,同事感到奇怪过去一看,发现他蹲在那里睡着了。
4月28日晚上,一个叫赵志刚的工人抱着被子找地方睡觉,走路时掉进沟里,倒在里面居然睡着了。第二天,推土机差点儿把他给活埋了。
(三)小汤山医院医疗史上的奇迹
与此同时,小汤山的运营班子也在形成中。4月29日下午17点,时任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的张雁灵,突然接到上级电话,要他做好到一个临时非典医院上任的准备。
在随后的两个小时内,他完成了交接工作、接受命令、首长谈话、报到上任的全过程。等他到达小汤山,发现工地还是一片繁忙……
这时,先期到达的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等7支医疗队伍,共339名医护人员静静地等候着。
22点36分,张雁灵连夜召开了小汤山医院党委班子的第一次会议,他给大家提供了三条道路供选择。
第一,没有完成任务,带着耻辱回去;第二,发生大规模感染,都死在小汤山;第三,病人有效治疗,医护人员零感染。
他说,我们只能选择第三条道路,我们必须带着所有医护人员活着走出小汤山!随后,他攥紧拳头,恨恨地砸在了茶几上。他坚定的眼神,大大激发了大家的斗志。
为了防止感染,医院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剪短发,很多男医生干脆剃了光头。年轻的小护士有的是新娘子或者准新娘,有的头发甚至都养了20多年了,瞬间成了板寸。
经过七天七夜的大奋战,小汤山医院超额完成了任务。为啥叫超额呢?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施工的时候再次进行了完善。
医院移交给了解放军之后,非典重症患者立刻就涌了进来,六个病区的大门全部打开,迎接病人的到来。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形势有多危机。
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所医院,尤其是外媒,甚至污蔑说北京在郊区建设了一个非典集中营。很多病人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我们弄到荒郊野外,是不是拿我们做实验?
有外媒还曾说,北京建设这么大一所野战医院是错误的,极有可能让成批的军人倒在小汤山。他们还说小汤山医院是中国的非典病毒库,总有一天会爆炸。
军人出身的张雁灵,心里很清楚这张抗击非典的战争有多严峻,他知道接诊中心是前哨战,污染区是阵地战,ICU是攻坚战,而整个战役都是看不见敌人的遭遇战。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重症监护室(ICU),这里的病人毒性最大,感染性最强。尤其是插管吸痰,每一次都会造成患者器官分泌物的喷射。
如何漂漂亮亮打赢这一仗,关键在于医院的管理,能否把全国各地120多个单位来的医生有效组织起来,密切配合,杜绝失误。
小汤山医院采用了军事化管理,强化了纪律。纪律让每个人不能随便离开病区和隔离区,以免贻害院外市民。
纪律就是服从,协调不了的事情,按照命令行事。纪律让你休息你就休息,叫你撤并病房就撤并病房;纪律叫你不要随便走动你就得老实呆着,纪律让你必须戴口罩你就不能摘。
由于军事化的管理,军人无条件服从,由于不用太多协商,很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在这里得以顺利解决。
既然是军医,又实行军事化管理,那就绕不开解放军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军有别于任何剥削阶级军队的根本标志。
也就是严格纪律是要求自己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此他们在精心治疗的同时,还不厌其烦地跟病人交流,对病人进行关怀。
最终在七天七夜施工奇迹之后,又创造了一个医疗奇迹。50天内收治了680名非典病人,占全国的七分之一,1383名官兵,无一人感染。
这就是小汤山模式,不仅仅是建设的快,关键是治疗出色,并且医护人员零感染。武汉正在筹建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也是这样的模式。
(四)令人啼笑皆非的骚操作
目前,火神山医院正在紧张建设中,目前土方工作基本已经结束,泵车在送混凝土打地面,今日下午将开始第一批箱式板房搭设。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火神山建设的一辆连续工作48小时渣土车被城管锁了,理由是扬尘和压地砖。这就好比要打仗了,结果由于尾气超标,坦克被人给查扣了,还要交罚款。
真服了武汉F4了,各部门协调能力也忒差了吧,火急火燎的事情,竟然没跟城管部门沟通。
说实话,大过年的,人家能来参与建设,已经够给武汉市政府面子了,是政府把人家请来的好不?
火神山医院的规划程序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招投标程序?环评过了吗?公示期到了吗?是不是要查封停工?
1月27日上午11时30分,李克l强总l理来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考察,慰问奋斗在一线的施工人员。
李克l强连喊三声:武汉加油!他跟大家说:“跟时间赛跑!尽快把这个医院按时建起来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第一间病房已经完工,只用了16个小时。基建狂魔真不是盖的,这就是中国速度。
2月2日,火神山医院即将移交给解放军。有了全国医护工作者的支援,有了解放军的强势加入,有了全国人民作为后盾,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