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精准扶贫一纸空谈?2019年,中国95%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作者 :傷撕心裂肺 2020-01-20 21:15:13 审稿人 : admin

作者:蒋校长
来源公众号:蒋校长
已获转载授权

壹 | 黄纪保

已是日上三竿,水泥墙边,一个男人慵懒的倒在床板上,鼾声如雷。

他身上斜披的夹克旧得掉色,一缕头发腻在额前,灰不灰蓝不蓝的床单上破了好几个洞,格外显眼。

“小黄啊,你看看现在什么时辰了!再这样躺下去,这辈子你就完了”,村干部赖亦林恨铁不成钢地冲他嚷着。

但任凭怎么推搡、斥责,他就是连眼皮都不抬。

直到赖亦林无奈的摇了摇头,喊了一句“领钱啦”,他才“噌”地从床上弹起来……

领钱的人名叫黄纪保,家住江西宜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懒汉”。

他早年曾是一名棺材匠人,靠着小本买卖勉强度日,后来赶上当地殡葬改革,黄纪保的买卖越来越难做。再加上他患有糖尿病,每周都需要持续治疗,这让本就穷困潦倒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

面对一家老小嗷嗷待哺,黄纪保却做起了“甩手掌柜”。妻子苦劝他不听,村干部找他他不见,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却整日赋闲在家,游手好闲,靠着两亩薄田和“低保”勉强糊口,穷得家徒四壁。

日子久了,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这哪儿还像个家?终于,她提出了离婚,而黄纪保宁愿选择离婚,也不愿出去找个营生。

“离就离!”这是他面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黄纪保所在的花木村,属于“十三五”省级贫困村。

然而,这几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当地村“两委 ”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已经带领不少贫困户摆脱贫困,无论是缺土地、缺资金,还是因灾、因病,都能想办法,就怕遇见黄纪保这种没有脱贫意愿的人。

为了走完花木村脱贫攻击的最后一里路,村里的帮扶干部不止一次上门找过黄纪保,给他讲政策、摆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嘴皮子都磨破了,但黄纪保却依然故我,看不到任何起色。

妻子离他而去,邻里形同陌路,当大家都放弃他时,只有村干部赖亦林选择再拉他一把。

赖亦林这次来,不只是给黄纪保“发钱”,也给他找了一份差事:

“村里的花炮厂需要一批竹扫把,你是木工出身,这活儿你去做,5块钱一把轻轻松松,不管多少,厂里会全部收购,你看怎么样。”

黄纪保闷不吭声,半天才憋出一个“好”字,接着一转身又躺下了。

看他略有动心,赖亦林又苦口婆心的给他讲村里其他贫困户的脱贫故事:“他们有的赚钱添置新家具,有的成了脱贫模范受到表彰,还有的连新媳妇都娶了,难道你一点都不动心?”

短短一席话,似乎又重新点燃了黄纪保对生活的盼头。

的确,自从和妻子离婚,他才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六亲无靠,什么叫孤苦无依。漫漫长夜,那孤独的滋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终于,黄纪保决定重新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在村干部的督促之下,他到山上砍下一捆捆的竹枝条,一次就编出了100多把扫帚。

看到事情有了转机,村干部赖亦林一方面喜出望外,一方面又担心黄纪保闲下来再次返贫。于是他趁热打铁,让黄纪保把村里的废品收集起来拿去镇上去卖。

经过努力,黄纪保终于有了存款,这下他的动力就更足了。从此,黄纪保不但告别了窝在床上混日子的生活,还自筹了1万多元购买了一辆摩托三轮车。他早出晚归,走村串巷,每天扣掉油钱,一天能净赚60元左右。

凭着这份努力和坚持,黄纪保不仅顺利脱贫摘帽,还如愿迎娶了隔壁村一位丧夫的女子,让两个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合,开启了新的人生。

老话说“救急不救穷”。

想要创造美好的生活,首先就是要摆脱“懒汉思维”。

2019年10月27日,一名云南扶贫女干部“发飙”的视频刷爆自媒体和朋友圈,就突显了这一问题。


相比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工作,精准扶贫“点对点突破”的难度大大增加。

部分贫困户把“等、靠、要”当成了自己的“三字经”,主动性极低,扶贫干部只能“皇上不急太监急”。

在一些地方,政府本想“授之以渔”的发给村民鸡、鸭、鹅、猪仔让他们搞养殖,但个别人转眼就把生产资料当成了口粮。甚至有人明明达到了脱贫标准,却不愿脱掉贫困帽,“赖在”贫困名单里不签字脱贫,只为了多领一点补助款.......

这种现象如果换成其它国家很好处理,直接让你吃一辈子救济金,你也高兴,我也省心。

但中国政府的精准扶贫不是面子工程,只有从心里、从根源上甩掉贫困帽,才是真正意义的脱贫。

贰 | 跨越千年

云南省的高黎贡山,号称“生命的避难所”。

这里活跃着2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森林覆盖率达85%,其中不乏侏罗纪时代的孑遗物种。4000多米的垂直高差,让它避开人世间的纷纷扰扰,成为与世无争的桃源仙境。

山谷间的独龙江乡,便是独龙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千百年来,独龙族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据乾隆年间编纂的《皇清职贡图》描述,“其居处结草为庐,或以树皮覆之。男子披发,着麻布短衣裤,跣足。妇女缀铜环,衣亦麻布……更有居山岩中者,衣木叶,茹毛饮血,宛然太古之民。”

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险要的地势固然保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却也时常让族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相传,独龙族有一个忧伤的传说:远古时代,独龙族有一把天梯,后来老鼠与人类争食,便将天梯啃断,从此族人就陷入穷困潦倒的泥塘......

1999年,国家投资1亿元,在高黎贡山3000多米的雪线上,修了条简易公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独龙族出行难的问题,但一到大雪封山,独龙族就有半年的时间无法与外界交流。除了国家的救济粮补贴,有时也靠挖野菜充饥。

▲ 独龙族天梯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基建扶贫,政府誓将“天梯”再立。

电,是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的基础。独龙江乡,是中国施工难度最高,电力投资最大的乡镇。

2010年,成为独龙族大规模基建狂潮的元年,以南方电网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相继入驻,向不可逾越的地理屏障发起冲峰。

国家拨款3025万元,成立独龙江供电所。

为了架设电线,南方电网工人翻山越岭,冲破各种艰难险阻。他们跟猴子比攀岩,跟蜘蛛学溜索放线,峡谷里、险滩上到处都有电网工人的足迹。

“比山猴子还厉害”成了独龙族村民对这批送电人最深刻的记忆。

两年后,独龙族终于迎来“户户通电”的时代。当地政府免费配发的电饭锅、电磁炉等家用电器,让独龙族彻底告别了捕鱼狩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2014年5月,政府在独龙江建成全国首个20千伏峡谷独立电网,投入资金超过1个亿,维护费用高达500万。

但为了减轻独龙族同胞的负担,南方电网把独龙江乡的生活用电费用下调至全国最低,每度1毛钱。几年来,收回的电费只有几十万。

如果照这样计算,南方电网恐怕100年都无法收回成本。

都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南方电网这样的国企却硬是要做“亏本的买卖”。

不仅如此,他们还派驻专人为当地的小学和村委会购置了价值4万元的教学用具、办公用品,以及价值8万元的草果苗,帮助村民们种草果、多创收。里外里,这笔廉价的电费又有一部分反补回当地民生教育上。

高原基建耗资巨大,已然不谈成本收益,但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独龙江一年中有200多天的雨雪,生活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对供电人员来说,维护比建造更辛苦。

供电所职工杨永平的“封山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3月1日暴雪造成20千伏献九当线主干线孔目电站段第四号杆遭遇山体落石砸倒,导致该线全线停电。3月8日上午8时暴雨刚停,我们在褚所长的指挥下,立即赶往献九当,进行验电、挂接电线、布置围栏、悬挂安全警示牌等工作,在主干线立起后,褚所长爬上5米高的顶端进行最后验收。

一周之内,雨雪交加,恶劣的气候条件往往让他们疲于奔命,有时供电设施刚刚修好没两天,一场大雨又给浇坏了。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段维修,电网工人们甚至还要冒生命的危险。为了点亮独龙江乡,南方电网的员工常年驻守这里,守护着4000多名独龙族群众的用电安全。

有了足够的电力,独龙族与世界“联网”就不再是梦。

2015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在完成了“村村通移动电话”工程,实现了4G移动网络和100M光纤宽带的全覆盖。

随后,

“移动互联网+教育”

“移动互联网+医疗”

“移动互联网+旅游”

.......

一个闭塞千年的古老民族瞬间与信息化时代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国家还投资7.8亿元升级独龙江公路,从乡里到县城的车程缩短了7个小时,结束了独龙族每年一半时间与外界隔绝的历史,山里的草果、重楼也卖到了全国各地。

如今,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全乡1100多户居民迁入了新盖的安居房;幼儿园、卫生院、养老院等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所有人都参加了医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连续9年保持100%。

这跨越千年的奇迹背后,靠的是政府意志强力推动。

在很多贫困的地方,政府就是收不回本也要投资。

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累计安排超过 2700 亿元支持贫困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仅 2017 年就投入了 700 多亿元。

去年6月,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人针对中国提出过一个尖锐问题:如果中国有那么多钱给其他国家投资,为什么不用这些钱来发展中国的贫困地区呢?

结果一个剑桥博士的回怼获得了高赞。他列举了四个贫困省份的基建扶贫数据,并于其他国家进行了对比。

比如在甘肃,政府为了降低农产品运输的成本,修建了长度超过4242公里(限速12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这几乎是印度全国高速公路总长的三倍。2019年从深圳到敦煌运送1公斤的包谷只需15元人民币,同样距离UPS从内华达运到波士顿需要26.13美元,而它们都会计入两个国家的GDP,这公平吗?

▲ 省级高速公路S2在甘肃省建设

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对比了许多案例之后,这位博士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大多数项目都是由中国国有企业领导的。他们这样做会赔钱,但它们给普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正在发挥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如美国和欧洲无法实现甚至不考虑这样做的原因。

叁 | 不忘初心

2019年6月16日下午两点多,还没来得及吃饭的黄文秀急匆匆要出门。

“要不明早再回吧?”

父亲赶忙问了一句,虚弱的声音中透着不舍。

几天前,他刚做完第二次肝癌手术,吞咽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只能吃些流食。女儿好不容易百忙中抽身回来一趟,刚喂父亲吃了几口粥,就收到一条消息推送:广西百色地区今晚有暴雨。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黄文秀语气坚定。临走前,她还叮嘱父亲“记得吃药”。

父亲望着文秀远去的背影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去竟是父女最后的诀别......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黄文秀,决定回到家乡,从事脱贫事业。

对她而言,这不是一条充满鲜花和掌声的红地毯,而是一条布满荆棘和坎坷的泥泞之路。

文秀的家境并不比贫困户好多少。

她家是一栋山脚下的二层砖混房,屋里是水泥地,二楼甚至连门窗都没安,最值钱的物件是一台十几寸的旧彩电。

前些年父亲罹患肝癌,做了两次大手术,十几万医药费都是靠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借的。母亲患有心脏病,常年服药,开销也很大。

像她这种条件的孩子,但凡有个机会都会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可对文秀来说,如何帮助家乡父老脱贫,才是心心念念的事。

▲ 黄文秀的家

2018年4月2日,黄文秀走马上任,任职百坭村第一书记。

这个村位于大山深处,离市区164公里。没有火车,也没有高速公路,只能坐大巴沿陡峭的盘山路摇摇晃晃近5个小时才能到达。

全村上下有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83人,他们散居在几个山头,且90%都是说壮语的少数民族。

为了坚定执行中央的“精准扶贫”战略,黄秀文贷款买了汽车,整日奔波在泥泞的道路上,挨家挨户的访问、调查、登记。

驻村刚满一年,黄文秀的行车里程就长达了两万五千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黄文秀的“长征之路”开局并不顺。

村民一开始还真没把这个女娃子当回事,都以为她只是走个过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很多贫困户见她来走访连门都不愿意开。

▲ 黄文秀在日记中写道:我还不够勇敢

得不到信任,就无法做好基层扶贫。

为了真正贴近百姓,倾听群众心声,黄秀文除了向老干部请教怎么和当地人打交道之外。还特意从家里搬到村委会住,挤在一间10平米的小房间里,方便专心工作,随时走访。

一到贫困户家里,她首先不是问问题,而是先脱下外套帮人家收拾屋子,有时甚至跟着贫困户一起下田耕作,边干农活,边聊天。不少贫困户都开玩笑说“你这个娃娃真难缠的很哩”。

这样一来二去,黄文秀就摸清了百坭村每一户的致贫原因。

比如:

村民黄仕京家里有两个大学生,但只有种八角和农闲打工的微薄收入,眼看就要因贫弃学。面对这种情况,黄文秀就为他家申请“雨露计划”,一次性获得5000元补助,解决燃眉之急。

贫困户黄邦旋不够低保标准,黄文秀每次来他都不给好脸色。后来,黄文秀碰见他就亲切地叫“哥”,日子久了,黄邦旋态度也有改变。黄文秀赶紧趁机向他说明,虽然不满足低保条件,但可以申请产业补贴资金,用这笔钱来种水果,照样能脱贫。

53岁的韦乃情,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其它谋生手段。为了帮他脱贫,黄文秀上网找种植攻略,给他申请了3万块钱贷款种油茶树,然后找电商平台卖出去。用韦乃情自己的说:“黄文秀比我女儿还亲”。

看见老人背着孙子蹚水过河,她就申请修桥经费;看见村民打着手电筒走夜路,她就申请到屯里的路灯项目......

村里的大事小情全包了,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村的希望”。

在她的带领下,百坭村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教育脱贫28户,发展生产脱贫42户,共计417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砂糖橘种植面积从500多亩扩展到了2000多亩。

同时还完成了1.5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一个屯的路灯亮化工作,村集体经济收入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

一年的时间,整个村子大变样,还获得了百色市 2018年“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

由于广西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湿度都很大,夏季高温多雨,很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因此在黄文秀的扶贫工作中,修桥补路一直是重中之重。

2018年6月,广西进入雨季,百色多个县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百坭村也有多条道路因塌方阻断。

灾害发生,黄文秀总是第一时间组织了村干部,一起去疏通道路。在她眼中,道路阻断不仅影响群众的出行,还会影响全村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山上5个屯,那里集中了全村的主要产业。

为了解决道路问题,黄文秀天天往屯里跑,画下详细的地形图,精确到了每一户的位置,再向县里递材料申请经费,最终成功解决了因灾害造成的道路堵塞问题。

2019年6月,广西再次进入雨季,并在6月16日这天迎来一场大暴雨。

当天,辞别父亲的黄文秀驱车返回百坭村。路上她一边开车,一边向村支书周昌战询问受灾情况。在行至凌云县境内时,黄文秀遭遇山洪。

6月17日凌晨00:02,黄文秀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11秒的小视频。视频里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车灯照出的雨点、频频摆动的雨刷和倾泻而下、淹没整条公路的洪水。

“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了” 、“我不懂怎么办了”……

这是她出事前在微信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过了一会儿,黄文秀给家人发了一条消息:“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请为我祷告吧”。

这句话,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段话。

18日下午,搜救人员在河道里发现了黄文秀的遗体。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黄秀文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如今,村民们种的砂糖橘已是齐腰高,贫困户韦乃情孙子的住院报销也已到账,可黄文秀却再也回不来了。

▲ 黄文秀的遗物:给妈妈买的银镯子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大多位于西北半壁及“胡焕庸线”交界处,这些地方多是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它不仅制约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让扶贫工作有着相当高的危险系数。

▲ 胡焕庸线

近年来,我国扶贫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路上遇难,而黄文秀仅仅是其中一例。

2019年7月11日,云南扶贫干部郭彩廷在抢险救援中突遇泥石流,连人带车被冲走。

2019年10月7日,甘肃舟曲县扶贫干部张小娟与4名记者不慎坠江。

2019年10月22日,云南扶贫干部和晓宏、李志瑛,在途中坠入怒江。

2019年12月26日,广西扶贫干部黄景教在返程途中车辆翻下路坎,不幸遇难。

......

肆 | 尾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19年,中国实现1000万人口、340个县脱贫的辉煌成绩。其中独龙族整族脱贫,西藏所有县区全部脱贫,“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省还转型成了中国的“大数据中心”。

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已经实施了六年。

六年来,全国共减贫8239万人,平均每年1300万人,相当于每分钟26人脱贫。

六年来,1794万农户的危房实现改造,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今年剩余的135.2万户危房改造工程也将全部竣工。

六年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3%。乌蒙山的甜橙、秦巴山的猕猴桃、大别山的中药材......一大批特色产业在贫困地区拔节生长,成了贫困户的“新钱袋”。

截止2019年,中国95%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率接近75%。

今年,我们有幸一同见证,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历史性解决!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的脱贫人口已经超过8.5亿。

这项成就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5%,比联合国规划到203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提早了10年。

然而在斐然的脱贫成就背后,一个令人扎心事实是,当许多贫困户脱贫时,扶贫干部却倒下了。

截止去年6月底,全国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共有770多人。

多少扶贫工作者牺牲了很多陪伴父母和子女的时间,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挥洒在田间地头。

多少扶贫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只为骄傲的向祖先们说一句:到我们这一代,中国再也不会“路有冻死骨”。

一场脱贫攻坚战,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令人感动和充满信心的故事。

我们当铭记这些时代英雄的身影。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