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2.5亿人罢工,印度怎么了?

作者 :想念在黑夜 2020-01-09 22:15:09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2.5亿印度人罢工,这个看起来有点噱头,但是这是印度新闻的原文:


由于工会呼吁全国性罢工,全国各地的银行,运输和其他服务可能会受到打击,预计有2.5亿人参加全印罢工,以抗议其“反人民”的政策。INTUC,AITUC,HMS,CITU,AIUTUC,TUCC,SEWA,AICCTU,LPF,UTUC等十个工会以及工会各部门的独立联合会和协会已于去年9月决定在2020年1月8日举行罢工。


根据工会的叙述,这些“反人民”政策包括对印度公共部门的大规模消减,国有企业私有化,出售100%的印度航空公司股份,以及其他的改革政策。


罢工很可能影响银行服务,例如存取款,支票清算和票据发行以及ATM取款,虽然罢工将会打击公有银行,但是私营银行可能不会受到影响。


几家银行已经把情况通报了证券交易所,1月3日,印度银行协会将罢工通知了印度国家银行。


工会最不满的是拟议中的《劳资关系法》。尽管政府表示该法规将简化旧的和复杂的劳工规范,改善商业环境并刺激就业,但工会将相关法案称为“反劳工法案”,允许雇主更轻松地雇用和解雇工人,理由是它没有工人的保障措施,使工人更难与雇主协商更好的条款和工资,并使罢工更加困难。


劳资改革是政府为简化现有劳动法条款所制定的法案,它制定了四部法律,分别针对工资,劳资关系,社会保障和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条件。


然而,印度最大的银行印度国家银行(SBI)预计,罢工将只会产生最小的影响,因为其罢工工会中只有少数雇员。


好了,新闻已经摆在这里了,如大家所见,消减公共部门,国有企业私有化,出售100%的印度航空的股份,以及新的《劳资关系法》,罢工主要是针对于这几点,而核心问题在于新的《劳资关系法》,所以这部法律出了什么问题?


新的劳资关系法合并了三部法律,即1926年的《工会法》,1946年的《工业雇佣法》,1947年的《工业纠纷法》,印度的劳工法律较为分散,莫迪是想仿照税制改革一样,把多个劳资法律合并成一个,这样更加简化,也是大趋势。


同时,印度劳动部还决定把44项劳动法合并为4个:工资,劳资关系,社会保障与安全,健康和工作条件,而这次的劳资关系法就是四个劳动法规里面的第三。


现在工会抗议的主要是这么几点:


第一,定期合同的问题。这个合同允许公司短期招聘工人,也就是所谓的临时工,季节工之类的,根据莫迪政府的说法,这个有助于季节性的需求行业,比如说纺织业以及一些制造业。


第二,扩大可裁员范围,原先规定,雇佣100名以上工人的矿山,种植园之类的公司,必须事先获得邦政府批准才能裁员,现在印度中央政府把这个限制提高到300名。


第三,法案要求裁员的雇主在裁员后45天内向再培训基金缴纳15天的工资。这个工人倒没意见,但是企业主很有意见。


印度奇怪的劳动法


印度过去的劳动法,是世界上最复杂劳动法律系统,之所以说是“系统”,是因为有一大坨关于劳工方面的法律,整个劳动法支离破碎,分散在若干法律上,随便数一下:


关于劳资关系的法律,分别有:1926年的《工会法》,1946年的《工业就业法》,1947年的《工业争端法》


关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分别有:1923年的《雇员补偿法》,1961年的《产妇津贴法》,1972年的《酬金法》《无组织工人社会法》《2008年安全法》


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条件的法律,分别有:1948年的《工厂法》,1951年的《人工林劳动法》,1952年的《矿山法》,1996年的《建筑物和其他建筑工人就业和服务条件管理法》等等13部法律


其实这还是很少一部分,在印度,相当多的工业部门都有部门法,比如说烟草工人都有1966年的《烟草工人雇佣条件法》,很显然,不管从效率的角度,还是从公平的角度,合并这些法律,建立劳动法典势在必行。


1
目标正确


首先第一点肯定的是,莫迪政府的改革劳动法的目标,不管是消除零碎的劳动法,建立劳动法典,还是放宽就业市场的限制,方向是正确的,方向服从于现实,口号喊左是没有用的,如果今天印度是发达经济体,大可以把现有的劳动法典继续下去。


劳动法是规范劳资双方的权益,对于中国来说,现有的劳动合同法是可以的,但是执行不行,执行问题突出表面现在对于劳动者来说,执行成本较高,其实就劳动仲裁这一块来说,仲裁部门是较为倾向于劳动者的,但问题是如果真的劳动者去打官司,耗时耗力,相当多的劳动者直接放弃了仲裁。


而印度的劳动法规定的更为琐碎,以1948年的《工厂法》为例,规定凡是超过10名员工的用电企业,以及超过20名员工的不用电企业,法律规定每周最大工作时间不超过48小时,工作10天必须有1天休息,工作20天必须有一天有薪假,禁止雇佣15岁以下的童工,禁止妇女每天工作超过9小时,禁止妇女在晚上7点到早上6点工作,工厂必须每14个月刷墙一次,每5年重涂一次,有数量足够且互相分开的男女休息室,有不间断的饮水供应,有各式各样的防护要求,例如防护镜,紫外线辐射保护,防火设施,运载妇女和儿童的设施重量限制等等。


一旦工人数量达到150人,则企业必须提供餐厅,到250人,企业必须提供食堂,雇佣30名以上的妇女就必须有托儿所,等等等等。


这种法律表面上是保护劳工,而实际上暗藏着压抑劳工,例如说托儿所,托儿所本身应该社会解决,而不是工厂解决,除非工厂是国有企业,就如同我们上个世纪的一样,国有企业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至于工厂什么时候刷墙,什么时候重新涂抹,这本身不是劳动法该关心的事情。


至于禁止妇女晚上7点到早上6点的工作-----如果是为了妇女安全,则这是印度政府的义务,而非工厂的义务,警察干什么来着?


而且印度类似的劳工法还有一个倾向:对待越是大的企业,招工越是多的企业,则越是苛刻,这是很不合理的,作为劳动法,其主旨应该是鼓励企业多招人,而不是限制企业多招人,不能说企业人数一达到某一个人数上限,然后就立即对其重重限制,逼的这个企业不得不把招工的人数降下来。


类似于对雇员限制的法律几乎普遍存在于所有的印度劳动法上,以《工业纠纷法》为例,凡是雇员超过50名的企业,雇主对于工作条件做任何改变,都必须提前三周告知工人,这些“改变”包括调休,换岗,工作纪律,对于岗位的需求变化,流程或者部门的变化。而企业规模如果超过100名工人,解雇工人必须得到劳动部门同意


印度作为一个劳动力极其充沛的国家,到现在依然没有承接中国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这一波低端制造业转移最大的赢家是越南,很大程度上是和印度奇怪的劳动法的立法倾向有关。


也是因为如此,印度的企业存在极度的两极化,一种是极大的企业,这些企业雇佣的人数极多,外加上印度的劳动力便宜,因此足以可以抹平劳动法带来的问题。一种是极小的企业,极小的企业不用去遵守任何劳动法,整个印度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不足50人的,即便是企业盈利状态很好,企业主也不想做大-----成本太高。本来旨在提高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变成了压抑劳动者的法律,这是印度失业问题的根本问题。


另外关于工会,中国人对于工会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倒可以理解,以印度的《工会法》为例,印度的《工会法》允许企业内部建立多个工会,并且允许企业外部人员担任工会领袖,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内部工会较多导致互相压价,所谓集体协商的机制变为一纸空文,而允许企业外部人员担任工会领袖,那么这个“外部人员”是谁?


答案:政客。只有政客才有极大的欲望去干这个事情,最终结果是工会沦为了政党的工具,而不巧的是,印度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就两个大党,而印度有一堆的小党,而且这些小党不似美国的小党,这些小党是有很强的影响力的,其结果就很明显了:很多的小党急切的想在工会找到支持,而工会也有欲望和政党达成良好关系,结果是各个政党都在工会寻找代言人,而政党和政党之间的冲突很快变成工会和工会的冲突,劳资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党争问题。


2
平衡劳资和发展问题

大凡在劳资问题上一般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经济学家为主,认为压根就不该有什么劳动法的限制,比如说张五常之类的,他认为劳动法之类的法律会加大交易成本。


一派是以左派舆论为主,比如说知乎,把劳资问题无限制上纲上线。


而真实的劳资问题并没有一个定论,在一个国家起作用的劳动法就不能拿到另外一个国家,原因很简单:各国发展程度不同,同样的福利,有些国家承担的起,有些国家承担不起,有些国家是以福利收买人民,这类国家在拉美有一大坨。


经济学家,例如张五常主张的降低交易成本,是有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的,反而会增加交易成本,以智利为例,智利是典型的新自由主义国家,但是今年的动荡导致智利经济指数大跌,10月份跌了5.4%,11月份跌了5.1%,智利央行预估2020年的经济增长在0.5%到1.5%之间,出现了很明显的停滞。


12月底智利的失业率超过8%,预计在2020年头几个月失业率高达10%。很明显的,在“降低交易成本”仅仅是一种经济学的理论,不能替代现实。


而以左派为代表的理论也是有问题,印度过去的劳工法对印度劳工保护的够好了吧,但是有用么?印度企业主直接不开大厂了,全印到处都是作坊式的小工厂,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规避劳动法,大量的印度人由于收入以及难找工作,被迫出海打工,尤其是在中东地区打工,而中东地区对于印度劳工的待遇极其苛刻,印度劳动法能管得了印度的劳工,能管得了中东的印度劳工吗?


其结果就是印度的劳动法既妨碍了经济发展,也没让劳工阶层实实在在的获取到好处。


今天印度劳动法的改革就让我想起90年代末中国的国企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问题,当时的大学扩招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缓解这个问题。


决定大学扩招的起因有两个,一个是当时预计扩招会带来800亿人民币的社会资金投入,有利于扩大内需,其次缓解了当时的失业压力,为之后加入WTO,引来外贸的爆发争取到了时间了,第三是提高了高素质人才的总量,在进入WTO后,中国的外贸引来了令人惊愕的增长,此时对于人才的需求猛然增加,而刚好第一批大学扩招的学生刚好毕业,正好对口。


所以中国当年的经济奇迹一是自己努力,二是老天爷眷顾,21世纪初全世界都吹着全球化的风潮,中国是迎着这股风潮,所以才能走的极顺的。


而对于今天的印度来说,运气恐怕没有中国那么好了,改革方向是对的,不等于改革是对的,正如同莫迪在商品服务税上的改革,方向也是对的,但是起税改很毛糙,比如说在印度做生意的中国人已经发现了,在印度建厂后发现,按照印度的商品服务税,做账都没法做,税档太多,进项大于销项。


以知乎网友的说法为例:


以我做的行业为例,进口设备征收的GST是18%,在当地建厂生产之后出售的产品GST 5%,举个例子,我进口原料的CIF价格100,关税10%,GST=100*(1+10%)18%=19.8,我生产产品售价(不含税)150元,含税价格=150*1.05,GST=5%*150=7.5.进项19.8,销项7.5,我预缴的12.3的税能不能要回来,印度投资局(不是税务局)说可以,但是从税务局要钱,我觉得够呛。税务局也没有明文规定。和我行业类似的糖制品企业也是类似的情况,28%的原料GST,产品5%,未抵扣的税就只能做成本了。。。


印度的GST政策真的是让人无语,还敢投资吗?



在聚焦在一个国家“改革”这个问题上的时候,情况非常复杂,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不同,因此经验不能复制,即便是同一个国家,2010年的中国和2020年的中国差距多大,不必我说,他国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总是不足以效仿的,这就是改革的困境。


为什么一定要改革?很简单,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改革实际上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如果长期停滞,那最后只能导致革命,而革命的代价是高昂的。


一般说出“只要XX,就能XX”之类的话,有两种人,一种是人做传销的,一种人是经济学家,社会运行之复杂是很难想象的,如果你们还有记忆的话,就记得张五常盛赞中国的县域竞争制度,认为这是比联邦主义更加优越的制度,好像有了县域竞争就无往不利一样,到今天你依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到他当年的言论,但是从去年,大家都看到了,由于恶性的竞争,都只从GDP出发,导致地方债务暴增,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没什么东西是不改革的。


同样的,左派也有那种“印度就缺少一个老毛”之类的话语,也是屡见不鲜,似乎有了老毛,印度就真的能“敢叫日月换新天”,印度纳萨尔游击队可是打了半个世纪了,抗日战争打了多久?满打满算也就14年,不能说纳萨尔游击队没有毅力吧。


也是希望印度好自为之吧。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