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命运女神!
作者:盛唐如松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
已获转载授权
近日,美国开始对俄欧合作的北溪二号输油管道举起了制裁之刀。作为北溪二号的拥有者之一德国,虽然以最快速度向美国提出抗议。但依然不能让孱弱而虚伪的欧洲盟友们挺起胸膛。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施工公司之一,瑞士的ALLSEAS公司终于承受不住美国的威胁,退出了这一工程的建设。
为什么要建造北溪二号?这是一个看上去没有深度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很能反映当前欧洲困境的大问题,最起码是这一问题的最鲜明体现。
我们都知道,欧洲和俄罗斯之间并不缺乏输油管道,目前从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完全具备开闸放油条件的管道就有五六条,甚至都不需要马力全开,就足以保障欧洲的大部分能源供给。为什么俄罗斯还要在波罗的海上的打造北溪二号以及通过黑海土耳其的南线管道呢?无他,中东欧的复杂局势让俄罗斯无力维持。倒不是没有资金去维持,而是没有政治实力去维持。美国对于中东欧的介入太深,深到了即便西欧的德法也无法有效左右中东欧国家的意志。
乌克兰是个典型的案例。当年前苏联把通往欧洲的主要管道设置在乌克兰,第一是没想到自己会有崩塌的一天,第二则是出于对乌克兰的绝对信任。毕竟,分家后,我们一直喊俄罗斯为大毛,乌克兰为二毛,可见其兄弟之情,人所共知。
但没有钱的大哥就不要怪自家老二跟着别人混。虽然俄罗斯每年都会给乌克兰很大的优惠以及资金援助,但依旧没有挽回乌克兰决然而去的心。如今的俄乌关系我们就不多谈了,从特朗普的弹劾们我们就已经知道,目前乌克兰的能源公司掌控在美国人手里。就连美国的前副总统拜登之子也在乌克兰淘金,可以想象,美国对乌克兰的介入之深,已入骨髓。
美国的介入对于俄欧都不是好事,虽然特朗普上台后极力向欧洲推销美国的天然气是美国介入乌克兰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主要原因。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破坏俄欧之间潜在的关系缓和趋势。俄罗斯虽然因为前苏联倒塌而奄奄一息,但俄欧之间的利益互补却很强,欧洲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一大堆的地区,其自身并没有储量很大的油气资源,欧洲的能源除了自身的新能源板块,大部分都要依赖进口,而俄罗斯和中东则是欧洲的主要能源供给地。
我们也知道,解体后的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油气出口。而欧洲是俄罗斯的最大买主。一个缺能源,一个卖能源。所谓一拍即合,共赢模式,是完全可以在俄欧之间形成的。欧洲对于俄罗斯的担心主要来自安全方面,这是俄欧之间永恒的矛盾。但解体后的俄罗斯已经非常疲弱,很难对拥有北约的欧洲形成绝对的威胁。再加上北约的不断东扩,需要担心安全问题的已经是俄罗斯而非欧洲了。从这方面来说,俄欧之间达成缓解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旦俄欧之间真的形成战略互信,那么欧洲就会觉得美国的存在已经是一种累赘。当然,这只是一种趋势而不是现实。作为国际战略大玩家的美国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便当前俄欧缓解只是一种趋势,美国也绝不允许。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发生的,只是在危机之初,欧洲各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还以为这样做可以让俄罗斯进一步陷入困境,从而彻底驯服或进一步肢解俄罗斯,以求获得更大的安全感。这让美国有了进一步可趁之机。
但是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困境以及想要转而向东看的目的欧洲还是感受到了,2014年,俄罗斯和中国签订了东线天然气管道输送协议,而此前,另一条通往海参崴的管道早已经建好,就等着日俄和平条约的签署。一旦俄罗斯在东北亚这个世界经济新引擎里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俄罗斯对于欧洲的倚重也就不再会出现失衡局面,最起码俄罗斯可以玩两头取利的游戏了,欧洲好则偏向欧洲,东北亚好则偏向东北亚。这对俄罗斯是最有利的局面,好在当前日俄还因为北方四岛的纠缠一时间难以弥合矛盾。而俄罗斯也不想把全部的筹码都压在中国一方身上,所以,欧洲还有机会来争取俄罗斯不要太向东偏移。
北溪二号,正是在这样深刻的国际环境中开始建立的。这事实上也表明了,当前的中东欧已经不再为欧洲所影响,也更加不再是俄罗斯的地缘缓冲。对于俄欧来说,中东欧已经处于半失控状态,美国在其中的影响力增大了很多。中东欧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俄欧对他们的失控,一方面则是因为欧盟的政策太过偏弱,民主后没有集中,使得中东欧的话语权不怎么受控于德法,而安全方面中东欧诸国对俄罗斯又抱有太大的戒心,不愿意信任俄罗斯。所以,安全上,中东欧诸国想要依靠美国以及美国主导下的北约,经济上则偏向于欧盟以及正在积极开拓亚欧一体化的中国。从整体上来说,老欧盟虽然吸纳的中东欧的很多国家,但却并没有让这些国家和老欧盟同心同德。
北溪二号绕开中东欧诸国,并不仅仅只是急需俄罗斯的能源,也是对这些中东欧国家的警告,一旦俄欧的能源合作不再需要过境这些国家,那么老欧洲的那些传统强国就可以更有效的控制中东欧诸国。免得他们整天拿过境费和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来烦扰德法等西欧国家。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也就意味着,美国控制中东欧诸国的效用会大大降低。本身美国控制这些国家就是为了分化俄欧之间的合作,如果俄欧绕开了这些国家,那么美国对于这一地区的投资也就意义不大了。这也是美国极力阻扰北溪二号建设的原因,且是个很主要的因素。
西欧的大部分国家,比如比利时,荷兰等国,虽然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充大头。但实际上对于美国的惧怕是根深蒂固的,第一是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以及冷战时期对于欧洲的安全保护已经刻到了欧洲人的骨头上,第二则是欧洲的绝大部分资本都在美国有着密切的存在。美国打击他们这些国家有很多有效手段。比如本次承建北溪二号的瑞士公司,美国这边一下制裁令,这家公司就宣布退出。到手的银子不赚,功亏一篑时撤退,这是哪一家公司都不愿做的事情,但它还是毅然决然的做了,可见当前欧洲对于美国的惧怕是何等的严重。
所以,我们也不仅仅去谴责欧洲跟着美国的步伐太紧,实在是人家也没办法脱离美国的魔爪。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只有等到中国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结合的国际资本越来越多,等这些资金都转移得差不多,最起码可以分散风险的时候,欧洲的选择权才会多一点,胆子才会大一点。就像德国为什么敢于和美国硬顶?第一是他的经济体量够大,第二则是他在中国的利益存在太多,不说别的,单是大众一家,每年从中国吸走的利润就难以估量。所以,如果非要它在中美之间二选一的话,默大妈会抓破了头皮。
能够取得当前欧洲对我们的态度,并不是欧洲人有多友善,或者说欧洲人有多自主,而是因为取决于中欧之间的利益存在有多大,或者说中美在欧洲利益存在的比例大小。在不影响欧洲安全的情况下,资本第一选择还是经济利益。这也是俄欧之间关系更为复杂的根本所在,他们之间更大的不稳定因素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安全问题。但是,目前中欧之间这个问题不是根本性的矛盾。
回到北溪二号这件事本身,瑞士公司的快速退出表明欧洲各国想要主宰自己命运的难度很很大,北溪二号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不仅仅是一个能源管道的问题,而是事关欧洲自主权的问题,虽然德国这个大个子在前面顶着,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属于整个欧洲,特别是西欧诸国。接下来欧洲的命运该如何,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东西。
2011年,欧洲的卢森堡向中国的振华重工购买了条铺管船,也就是用于海底铺设油气管道的船,这是振华重工第一艘对外出口的铺管船。这艘船取名:“命运女神号”,而卢森堡购买这艘船的第一个施工项目就是为俄罗斯铺设海底油气管道。也就是说,瑞士这家公司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施工公司之一,但并不是不可取代的。
但俄罗斯似乎并不准备让其他公司取代瑞士公司的工作。而是宣布俄罗斯本身在2016年就购买了一艘铺管船。看上去俄罗斯是有备而来。当年之所以让瑞士人来做这个项目,明面上当然是招投标的选择,实际上也是想让更多的欧洲国家参与进来,瑞士虽然小,但在欧洲却也举足轻重,他不属于欧盟,也不是北约国家,相对来说,自主权更大一点,也可以避免欧盟和美国因为北溪二号产生直接的矛盾。但没想到,瑞士也是一个软蛋,一碰就破了。
2016年时,北溪二号已经开工建设了。俄罗斯买这样的船虽然自己用处很大,但也不排除是为了防止欧州公司顶不住美国压力而预防的。那么俄罗斯购买的是哪家的铺管船呢?应该不是此前卢森堡公司的那个命运女神号。我们很凑巧得到发现,就在2015年,英国也从振华重工购买了一艘铺管船,但是在临近交船时,英国人突然反悔不买了。这件事没话说,英国人既然不买,那自然就要交违约金。
这件事似乎就这样了结了。但这艘铺管船最后去了哪里呢?
要知道,铺管船并不是大路货,而是一种小众产品,这玩意儿买回家不但只能铺管子,且还要有管子可铺才行。更为重要的是,海底铺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不具备系统施工实力,那么最多也就是租给别人用。所以,铺管船想要找第二个买家的话,是很麻烦的。但振华重工的这艘铺管船,似乎也就没有了下文。我想,大概就是俄罗斯这几天底气颇足的所在吧。2015年,英国人毁约,2016年俄罗斯人捡漏,如今,这个漏可就捡得太值了。
真的是捡漏吗?我不敢妄言,但我们由此可以隐隐约约感到,中国究竟会在俄欧关系上起到了一种怎样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此消彼长下,亚欧一体化的步伐也就越来越紧了。
欧洲的命运女神在哪里?振华重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