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上街、总理下台:小小洋葱成了印度的大噩梦!
作者:正解局
本文授权转载自:正解局(微信ID:zhengjieclub)
◆在印度,洋葱既是“国民食材”,又是“政治蔬菜”。
人生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会让人流泪。
洋葱之所以能让人流泪,除了挥发出的蒜氨酸酶,还有上涨的价格。
就在最近,价格失控的洋葱在印度引发了一场危机。从历史上看,印度“洋葱危机”时常发生,轻则民众上街,重则总理下台。
洋葱为什么成为印度的噩梦?又带给中国什么警示?
1.价格上涨100倍的洋葱
这股涨价潮,是从今年8月开始的。
其时,洋葱价格大概在25卢比(约合人民币2.5元)一公斤,现在,已经上涨至100至150卢比(约合人民币10元至15元)一公斤。
要知道,不到一年前,印度部分地区的洋葱价格曾一度低至1卢比(约合人民币0.1元)一公斤。
前后一算,短短一年时间内,印度洋葱的价格上涨了100倍。
印度洋葱价格为什么涨得这么凶?
首先,这是一场天灾。
在印度,洋葱一年可以收成两次。今年上半年,印度洋葱迎来首个丰收季,却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产量比2018年下降了一半。
(印度遭遇干旱)
今年9月,印度洋葱的第二个丰收季,又遭遇了季风降雨和洪水。大量洋葱来不及采摘就泡在水里,产量大减。
其次,这又算得上是一场人祸。
《经济学人》曾报道过“一颗洋葱之旅”的故事。在这篇报道中,印度洋葱从田间采摘到市场售卖,至少要经过4次装载、分类和重新包装。
这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流通中的损耗太大。
在《又一生鲜电商爆雷:烧光投资人的钱,你的余额也悬了》一文中,我曾分析过生鲜电商的一大难点,就是传统链路链条长,在物流、耗损、包装等环节消耗大。
实际上,与中国相比,印度因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落后,果蔬的损耗更大。印度央行一份报告显示,印度出产的水果和蔬菜约有40%在售出前就腐烂败坏了。
另有数据统计,印度洋葱在流通中因中途破损或干枯引起的重量流失,超过三分之一。
天灾导致产量减产,人祸又增加了损耗,洋葱自然供不应求,价格飙涨。
2.印度人民爱洋葱
在我们看来,价格飙涨,印度人可以少吃洋葱或用其他蔬菜替代。
然而,对印度人来说,洋葱是无可替代的。
印度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季风带,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
炎热的气候让人食欲下降,这也是印度人几乎顿顿吃咖喱的原因。
而洋葱,便是制作印度咖喱的基础材料,因此才有“国民食材”的美誉。
(印度食物)
洋葱深受印度人喜爱的另一大原因,是便宜。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项目”共同推出的“多维贫困指数”的最新报告显示,印度仍有28%的人处于贫困中。
这也意味着,印度有3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1.9美元(约合人民币13.3元)。
对这些人来说,鸡鸭鱼肉太过奢侈,蔬菜类食物才是主食,价格低至0.1元一公斤的洋葱,更是最爱。
印度食品历史学家Mohseena Mukadam表示,在印度西部邦,如果人们买不起蔬菜,便会用洋葱就着面包吃。
3.频发的洋葱危机
正因为洋葱对印度人民很重要,所以,每一次洋葱涨价,都会引发危机。
作为生活必需品,洋葱价格飞涨加速通胀,也引发了社会抗议。
为抗议洋葱价格上涨,印度一对新婚夫妇特意选择在婚礼上用洋葱代替鲜花,为对方戴上洋葱“花环”。
(印度一对新婚夫妇特意选择在婚礼上用洋葱代替鲜花,
为对方戴上洋葱“花环”,以抗议洋葱价格上涨)
有些印度人买不起洋葱,只好去偷去抢。
一名菜贩的店铺被盗,现金一分没少,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875元)洋葱却不见踪影。
(印度人抢购洋葱)
处江湖之远的老百姓水深火热,居庙堂之高的官员也不会好过。
1980年,洋葱价格飞涨,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因控价不利,导致民怨沸腾。
当时在野党国大党领袖英迪拉·甘地,趁势在竞选活动中将洋葱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并喊出口号:
不能控制洋葱价格的政府,就没有权力掌控政权。
英迪拉·甘地最终得到了选民支持,再次当选总理。某种意义上说,前总理是被洋葱赶下台的。
(英迪拉·甘地将洋葱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
可见,在印度,洋葱既是“国民食材”,又是“政治蔬菜”。
洋葱能否充足供应,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饮食,亦关系到大选中数以百万计的选票。
有意思的是,“洋葱危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
1998年,洋葱价格大涨,导致了印度人民党在随后的几个地方议会选举中失利。
2005年,洋葱上涨,引发示威游行。
2010年,洋葱危机再度爆发,引发数万人示威游行,新德里部分地区陷入瘫痪。
2013年,洋葱涨价风波中,印度人将印度政府告到最高法院。
“洋葱危机”甚至波及海外。
印度是洋葱出口大国。为了平抑物价,印度停止出口洋葱,优先满足国内需求。这却苦了从印度进口洋葱的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
印度洋葱出口禁令一出,孟加拉国、尼泊尔的洋葱价格应声飞涨。孟加拉国洋葱价格在几个月内飙升了9倍,斯里兰卡的洋葱价格近期上涨了50%。
洋葱危机,几乎成为了整个南亚的噩梦。
4.洋葱背后的国家粮食安全
小洋葱,大民生。
“洋葱危机”是民生难题,也是政治难题,但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在《猪肉保卫战与中国粮食安全》一文中,我便强调,中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自给自足,保障粮食安全。
其中的一个重要论点是,进口不足以解决中国的粮食需求。有些读者对此不以为然。这次,印度“洋葱危机”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为了解决“洋葱危机”,印度政府采取打击囤积居奇者、停止出口等措施,但大多不如人意。
寄予厚望的扩大进口,也收效甚微。
为什么进口无法解决印度的“洋葱危机”?
其中的原因,与进口无法解决中国的猪肉需求有共同之处。
其一,其他国家,满足不了印度的需求。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全球洋葱年产量达到了8475万吨,65%的洋葱产自八个国家,其中,中国和印度又占到了全球的50%。
(世界八大洋葱生产国产量排名)
一旦印度自家的洋葱出现缺口,除了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都是杯水车薪。
其二,其他国家的洋葱,不是想进口就能进口的。
中国虽然洋葱产量世界第一,但国内需求量也大,用于出口的并不多。
2017年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洋葱出口量不过87.8万吨而已。
这个出口量,即使全部运到印度,也不到印度洋葱总产量的1/20。
更何况,洋葱出口大多有固定的出口对象。如果印度爆发“洋葱危机”,中国不可能临时将“名花有主”的洋葱出口到印度。
印度禁止出口洋葱后,尼泊尔的洋葱价格暴涨。中国硬是挤出了一部分洋葱库存,每天向尼泊尔供应40吨洋葱,满足尼泊尔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其三,进口的洋葱,不便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印度国内的洋葱价格飙涨,进口的洋葱价格也不会便宜。
数据显示,印度进口洋葱的到岸价格涨到了50至60卢比一公斤,加上包装、处理和运输等额外成本,终端价格达到90卢比左右。
这仍然是一个无法让普通民众承受的价格。
洋葱再多,老百姓买不起又有何用?
时间几乎相同,中国的猪肉和印度的洋葱,价格都急剧上涨。这也许是一个巧合,但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个警示:
中国必须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