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这个数字,让印度“很揪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作者 :索马里の母海贼 2019-12-20 13:00:09 审稿人 : admin

近期,《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在上议院通过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印度民众已经将抗议活动发展成为了不可遏制的骚乱事件。


屋漏偏遭连夜雨。不久前,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其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进一步降低,至6年多来最低水平——4.5%。


一直以来,印度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都有点“怪”。


2015年,为了成为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印度修改了GDP计算方式。


终于,在2016-2017财年,印度GDP增长率达到了8.2%!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这个成绩足以令人惊叹。


然而这之后,莫迪政府的经济数据就没那么理想了,迄今,印度经济增速已连续经历7个季度的下滑。


GDP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关于印度怎样的真相?


(正在购物的普通老百姓)


文 |章华龙

编辑 | 李雪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有印度学者认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以“美国优先”为主要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战政策不断对国际贸易构成冲击,在这种因素作用下,印度的汽车制造、纺织、制造业遭遇了严重的冲击,相关出口额也遭遇了严峻的下滑。


同时,美国对印度输美的钢铝制品加征关税、停止对采购伊朗石油制裁豁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导致印度政府面临严峻的贸易压力。


那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歪风肆虐是导致印度经济增速创新低的主要原因吗?


1
浇在莫迪头上的一盆冷水



事实上,稍微回顾一下近期数据就会看到,印度经济增速已经连续经历了7个季度的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所有金融机构与评级机构都下调了对印度经济增长的预期。


根据“今日印度数据情报分析组”公布的最新情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印度央行、印度国家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8家主要国际金融与评级机构对印度2019至2020财年的GDP增速预测平均下调了1.5%。注:该分析组是将上述8个机构年初对印度GDP增速的预测数据,与最新公布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比对后得出的结论。


年初,这8家机构均预测印度年内的GDP增速将要胜于2018年;并且,在1至4月份期间,各主要评级机构均预测印度年内GDP增速将达到7.3%。


然而,截至目前,这8家机构的平均评估数据下降到了5.8%。


(印度总理莫迪)


这样的成绩,无疑给在5月30日开启了第二任期的印度总理莫迪迎头泼上了一盆冷水,甚至引发了印度国内外对“莫迪经济学”的强烈质疑之声。


在数据公布次日,印度总理莫迪公开表示“国家民主联盟”连任后的前6个月“对新印度的崛起具有显著的意义”,从废除宪法370条款到推行经济改革,从成果丰硕的议会会议到决定性的外交政策,政府采取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措施”。


不仅如此,莫迪还通过“推特”账户指出,政府将采取一系列行动推进经济发展,如推行劳动关系法典法案、大幅削减企业税负、进行涉及10家公共银行的大型合并、政府减少在5家公有领域企业持股比例,等等。


印度财长西塔拉曼也公开发声,为前6个月的经济数据辩护。


她表示,“过去的几个月中,政府在结构性改革领域采取了重要举措,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议会回答关于印度经济是否出现衰退的质询时,西塔拉曼还强调称,“经济增速也许出现了放缓,但并没有出现衰退,也不可能出现衰退”。


印度经济是否出现了衰退?这个问题暂且不谈,更迫切的问题是,造成印度GDP增速“7连跌”的病灶在哪?这究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的现象,还是自身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痼疾使然?


印度央行似乎不承认存在结构性问题,在其公布的2018-2019年度报告中说法有点含混,“导致印度经济增速下降的根本原因很难诊断出来,可能是经济疲软演变出的周期性下降”。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持相反意见。


他们认为,印度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投资与消费不振,拖住了印度国内经济增速,促成了“7连跌”的发生。

2
“输血”无效,私人投资不振



印度经济学家认为,现阶段要解决国内经济发展问题,最迫切的需求就是鼓励私营企业扩大投资和提振消费。


这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要做到这两点相当不容易。


在印度,很多公有企业尾大不掉、效率奇低,然而,由于政客与企业界长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大量贷款。


举个例子,在政客的影响下,占印度银行业70%比重的印度国有银行,长期将大量的储蓄金资本投向特定的电信、民航企业。这些常年顶着联邦预算支持的公有企业享用着国家“输血”,但是并未产生“疗效”,仍然持续亏损。


众所周知,仅仅“输血”是个既低效又不“治本”的招数。照理说,印度政府应该对这些尾大不掉的公有企业进行改革,助推私人投资活力,进而实现资本-产业-消费的良性循环。


但是,莫迪政府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开刀”,反而给予新的优惠政策


这些企业难以偿还债务,银行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自2014年印人党领导的“国家民主联盟”执政后,印度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一直面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


为了解决困局,印度政府批准允许银行出售违约公司。


根据印度最新“破产法”,数以千计企业的所有权发生了变更——许多公司被银行关张,那些出售给新买家的企业则通常需要6到18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一方面,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产品供给的短缺;另一方面,为了躲避不良贷款的风险,银行不得不决定收紧放贷,条款也更加严苛,企业融资困难程度进一步加深。


此举冲击到印度各个产业,作为国家经济重要支撑的制造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殃及——本财年的第一季度,制造业仅增长0.6%,远低于上一财年同期12%的增长率。


而且,遭殃的不止是企业,消费者也受到波及,需要贷款购房、买车、添置其他消费品的普通老百姓只能打消自己的念头。


(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布吉特·班纳吉)


近日,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布吉特·班纳吉指出,“自纳伦德拉·莫迪2014年就任以来,印度家庭消费持续下跌,这是多年来没有出现的事情”。


如何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这位经济学家不无戏谑地建议道:“把钱塞进农村穷人的手里,然后祈祷”。

3
恶性循环,漏屋偏逢连夜雨



投资与消费不振,拖住了印度经济,而经济问题又进一步引发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导致公共支出乏力,反过来影响投资与消费。


面对私人投资下滑,政府本可以通过加大公共支出力度以弥补亏缺,但受近几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与随之而来财税减收的影响,政府难以拿出足够预算。


莫迪政府第一任期内实施的“废钞令”与急于推出的“商品与服务税制”也进一步降低了政府的财税收入。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经济普查与2019年预算中显示的财政收入数字存在巨大的差距。


近期,印度政府通过央行向财政部转账1.76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750亿元)巨额资金,侧面证实了政府税收的短缺。


为了增加税收,收入税官员不得不向企业与富有的私人加大征税力度,这很大程度上让商业界产生了畏惧心理,主观上更不愿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企业发展。


证券市场也面临难题,使得企业难以获得融资。


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中,虽然如BSE Sensex与NSE Nifty等印度主要证券指数保持坚挺,但中小企业在孟买Dalal Street指数上则损失惨重。注:BSE指孟买证券交易所,NSE指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


自2018年8月起,BSE的中型股指数下降约20%至25%,小型股指数的跌幅则近30%。许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Sensex与Nifty指数出现大幅下跌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这必然导致大多数企业难以通过证券市场实现融资。同时,股票价格的下跌将导致企业向放贷方抵押的股份价值降低,迫使企业不得不向放贷方抵押更多股份或寻找其他方式进行额外的抵押。


这无疑将引发一波恐慌——这些企业非但不能扩大融资规模,反而需要通过使用现金或其他资产,防止企业股份落入放贷方的手中,无力投资扩大生产。


(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


困难重重,莫迪如何破局?

4
“改革大刀”终将落下?



近来,为了刺激经济脱离下降轨道,莫迪政府多措并举:


*宣布即将开启基础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未来五年,将投入超过100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


*将围绕住房建设和外贸发展等领域出台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建立住房建设基金、企业所得税减免及扩大出口信用担保覆盖面等;


*印度联邦内阁通过《2019劳资关系法案》(The Industrial Relations Code Bill, 2019)。


注:该法案提议合并《1926工会法案》、《1946产业就业法案》与《1947年产业纠纷法案》,这是印度政府提出的将中央劳工法律集合成四部法典战略中的第三部法典。目前议会已经批准了《2019薪资法典》,年内7月《职业安全卫生与工作环境法典》也在议会“人民院”亮相,目前已进入议会劳工常务委员会向公众征求意见的环节。《社会保障法典》也处于向公众征求意见的阶段。


(印度货币)


说到底,约束印度经济实现腾飞的“三座大山”分别为税制、劳资关系与土地所有权,要想彻底扭转经济颓势,需要从根子上一一着力。


在第一任期内,莫迪成功推行“商品与服务税制”,一举统一了印度国内中央与地方邦的税制。税制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而土地所有权这座“大山”由来已久,短期内难以逾越,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最有效的改革举措就落在了调整劳资关系上。


这不仅可以解除束缚印度经济的枷锁、给企业在劳动力层面造血,也是缓和矛盾、赢得政治声望的方式。于是今年11月底,莫迪政府将改革大刀全面挥向劳工关系领域。印度政府颁布的新版劳资关系法案改革具体涉及如下方面:


其一,给予政府在批准企业精简员工问题上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过去在印度,如果你的企业拥有100个或更多的员工,想要裁员必须征得政府的批准。企业纷纷抱怨,劳工法僵化的裁员条款是限制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与创造就业的重要因素。而且,由于政府批准是企业裁员的先决条件,这在政治层面上限制了中央或地方政府大胆决策的能力——他们担心的是丢失被裁员工选票,影响到自己的执政地位,限制了企业劳工“造血”“换血”的能力。这部法案,提高了企业裁员灵活性。


其二,为企业在印度国内以合同制进行“固定期就业”搭建了法律框架。


一直以来,印度企业通过中间公司雇佣合同员工,随着“固定期就业”的施行,企业将可以通过固定期合同直接招募员工,并且,可以基于产业的具体季节效应灵活地修改合同期长短,让企业在招募与解雇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这些劳工在合同期的待遇和保障也将与固定劳工相同,有助于改善非正式雇员的处境。


其三,推动地方邦政府采取同样的方式形成合力。


2018年,中央政府试图在中央一级直管的政府部门、铁路、矿业、油田、港口等公有事业上推行固定期就业,但却未能成功带动地方邦采取同样的政策,这部法案在法律层面上确保了该举措在全印度范围内的施行。


在过去的历届印度政府中,拥有丰富政策工具的政府往往缺乏对议会的绝对控制,而当前实现绝对优势连任的莫迪政府不仅拥有丰富的政策工具,还同时具备前任梦寐以求的绝对影响力。


虽然最新公布的印度经济数据再创新低。然而,就像印度分析家所说的那样,在6年之后印度政府终于开始承认经济面临问题,并且能够在公有制领域大胆的推动私有化进程,促进私人投资,并且,还逐渐开始在基建、企业税负、房产等真正面临问题的领域推行大胆政策,这种变化和进步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莫迪采取的这一系列政策也许无法立竿见影地拉起不断下滑的GDP增速,不过,从长远来看,无疑为患病久矣的印度经济开出了正确的“药方”。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