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温伯陵:历史进程中的香港

作者 :你爱我还是碍我 2019-12-05 18:00:13 审稿人 : admin

  1

  最近香港很热闹。

  不过,我们不能只纠结于事情的表面,如果把香港放在更长远的历史进程中,其实和燕云十六州很类似。

  同样是大国的边疆一隅,同样被强大的外国霸占多年,同样是当地某些居民缺乏向心力。

  所以把燕云十六州和香港放在一起对比,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而理清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理解如今的香港问题。

  首先来看香港。

  签订《南京条约》之后,香港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经过多年建设又成为经略东亚的桥头堡,也是北上侵蚀长江流域的大本营。

  很多事情,清朝都要看英国的脸色。

  甚至在二战之后英国全面撤退时,香港依然在英国手中……当然,这是我们主动留下的窗口。

  不管怎么说,国土被曾经的世界霸主占领,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且国际外交斡旋时,香港又是重要的一枚棋子。

  谁让离你近,又那么重要呢?

  燕云十六州也是国人心中的痛。

  五代十国时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和朝廷有矛盾,为了保命也为了野心,石敬瑭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换取辽国的支持。

  这块地方相当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

  大同、北京等重镇都在这里。

  签署合同之后,辽太宗耶律德光率领5万兵马南下,和石敬瑭一起击败后唐,然后以新王朝的爸爸自居,时刻准备插手中原内政。

  和中原领土相比,燕云十六州其实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由于易守难攻,后晋至北宋花费很多力气,都没有用军事行动收回来,而辽国却可以顺利进入

河北和山西,屯兵汴梁城下。

  相当于在中原王朝的头上,悬了一把利剑。

  敌人想什么时候来都很随意,中原不但要面对辽国骑兵,还得克服崇山峻岭等障碍。

  自从石敬瑭割让以后,中原王朝400多年都没有收回来,辽金元却数次从燕云十六州南下,夺取汉家江山。

  直到明朝建立以后,徐达和常遇春攻克元大都,才算再次收回遗失的土地。

  注意这个历史的进程:

  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是明朝的目标,而是打败元朝之后,顺手搂回来的。

  这个主次关系很重要。

  2

  凡是被异族统治的时间久了,当地人很容易变的精神分裂。

  其实不难理解。

  燕云汉人都经历过中原王朝,甚至很多老人在唐朝生活过,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身和心都在中原。

  这些汉人在宋朝逐渐去世,他们的孩子根本没有相同的概念,什么中原、什么汉家……燕云新生儿是一概不懂的。

  自从出生以来,他们就以辽国人自居。

  这是无可争议的身体归属,没办法,户口本上写的明明白白,说破天都有理有据。

  长大以后,燕云新生儿耳濡目染的是辽国风俗,接受的教育是契丹爱国主义,听到的消息也是萧太后多么英明神武。

  这是精神归属。

  他们和宋朝没有半点交集,哪里会有什么认同感。


  这个道理和“五百年前是一家”类似,既然成长过程没有出现,那么五百年前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人的生命很短暂,只能对当下感同身受。

  如果有人在此时说:“嘿,你们是汉人,应该和宋朝保持一致,站起来推翻辽国的暴政。”

  不用怀疑,他们肯定甩出关爱傻逼的眼神。

  你仔细品,香港是不是类似的历程?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想当然的去否认,一定要正面面对。

  虽然燕云新生儿的身心都归属辽国,但他们毕竟是汉人……在正儿八经的契丹人眼中,他们依然是异族。

  他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

  同样是辽国臣民,契丹人就有国民自豪感,在燕云汉人面前趾高气昂,一幅大爷派头。

  炙手可热的职位、通畅的晋升渠道、车水马龙的商铺都属于契丹人,即便侥幸入朝做官,看到契丹君臣谈笑风生,自己却像失去父母的孩子。

  他们也想做辽国的好公民。

  可天然的民族界限,仿佛深不见底的天堑,让燕云汉人逐渐产生低人一等的心态。

  不过,辽国的国力强大啊。

  在和宋朝的战争中,契丹骑兵几乎都能胜利,那些所谓的同胞,不过是逢战必败的弱国子民。

  这样一来,他们的心中又会产生些许骄傲:“我可是大国子民,比那些南蛮子强多了。”

  但是又能怎样呢?

  这里的一切都是契丹人的,汉人得到的一点资源,也是契丹人用来笼络上层精英的,和大部分人没有半点关系。

  可他们偏偏以此而自豪。

  实事求是的说,其实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能过分苛责燕云汉人。

  归根结底。

  燕云十六州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香港也是。

  3

  既然燕云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那么谁能决定其命运呢?

  宋明和辽金元。

  燕云十六州是弹丸之地,资源实力有限,不足以对抗任何一方。再加上土地的历史渊源,中原王朝也不可能允许其自成一家。

  它只能在大国之间求生存。

  如果宋朝能够横扫八方,把辽金踩在地上摩擦,区区燕云只能依附于宋朝。

  问题就在于:

  在国际博弈方面,宋和辽是国力均衡的对抗,暂时还没有全面碾压的资本。

  燕云的纠结就来自于此。

  宋朝虽然经济实力很强,但是在战场上屡屡失败,很难让燕云子民对其产生信心,也很难对中原产生向心力。

  而这种实力不强的现象,又会让燕云加深对辽金的依附,时间长久之后,这种形态变的根深蒂固。

  之后金国占据黄河以北、元朝统一天下,再次加深这种奴性的依附心理。

  而在元朝的“四等人”制度下,北方汉人处于第三等,略微超过第四等的江南汉人。

  人类有一种从众心理。

  如果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处境,或者做同一件事,那么所有人都不会有任何异样感,反而觉得不做的才是异类。

  所以元朝的大部分汉人都会以蒙古为尊。

  也就是崇洋媚外。

  这句话说出来政治不正确,但这是事实……当然,我说的是普通劳动人民,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豪杰。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何况天子脚下的燕云。

  毕竟国力不如人,整个江山都输了,再争论燕云十六州实在没有必要。他们拥汉也好、崇蒙也罢,都是历史大势之下的选择。

  输了大势,何来局部。

  类似的历史进程,中国已经走过一遍。

  清朝和民国积贫积弱,前几十年又穷困潦倒,大英帝国治下的香港,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优越感。

  而全中国都是崇洋媚外,香港也不能幸免。

  我们富强起来只是很短的时间,底子薄弱,所以对外博弈依然处于国力均衡的对抗。

  香港的问题,也是在势均力敌的夹缝中摇摆。有的是铁杆拥中,有的是精神英国人,有的不知所措。

  说到底,还是国力差距。

  如果对照历史的进程,很多东西可以找到模板:

  香港的中老年是燕云老辈,香港青年是燕云新生儿,中国的外部环境是宋朝,内部奋斗是明朝,英美是辽金元。

  那么我们的下一个阶段也可以判断。

  4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意义,远远被低估了。

  他本来是江南的第四等人,连辛苦耕作的农民都不是,开局只有一个破碗,吃饱饭都成问题。

  赶上风云际会的元末乱世,朱元璋为了活命而投身军旅,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九五至尊。

  毛主席同志评价说: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表面上看,朱元璋用军事能力打下江山,重新建立汉家王朝,已经很厉害了是吧?

  可朱元璋做的另一件事是重建制度。

  元朝很强大。

  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崛起,带着十几万骑兵东征西讨,打下500万平方公里的江山。

  在这样的基础上,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继续奋斗,终于在亚欧大陆囊括广袤的版图,成为世界帝国。

  没有人能反抗蒙古帝国,但凡冒头的都兵败身死,虽然后来分裂成数个汗国,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是一种世界性的秩序。

  统治中原的元朝也不例外。

  那时的北方汉人只是第三等人,但他们极其崇尚蒙古风俗,以说胡语、穿胡服为荣,虽然是汉人血统,已经是精神蒙古人。

  当朱元璋的义军在南方征战时,北方汉人豪强纷纷组建军队,誓死保卫伟大的黄金家族。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南方汉人站起来恢复江山,北方豪强却与其为敌……这不就是殖民地的常态么,他们已经不再认可祖先的事业。

  所以朱元璋的事业很艰难。

  他不仅要在战场击败强大的世界帝国,也要重建遗失的汉家制度,还得重新构建国民的精神共同体。

  这是弱势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相比之下,军事胜利算是最简单的。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命令徐达和常遇春在山东、河南、陕西剪除元朝羽翼,然后直捣大都。

  至此,汉人王朝对世界帝国取得压倒性胜利。

  而当国力对比颠倒之后,曾经的燕云十六州再也不是问题,徐达很顺利的进入北京,基本没有任何阻碍。

  至于元顺帝,早就搬家跑路了。

  这也是我们说的,局部的焦点不是根本性问题,最根源的东西,在于互相博弈的大国实力对比。

  在这样的历史大势之下,不论燕云十六州的人如何留恋曾经,都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那么收复国土之后怎么办?

  那些说胡语、穿胡服的北方人心,总要想办法收拢吧?这是农业和游牧的意识形态之争,丝毫马虎不得。

  朱元璋的办法是恢复汉家衣冠。

  他用自古以来的传统,重新构建国民的精神共同体,找到南北胡汉的平衡点,让大家能够有对话交流的平台。

  既要团结汉人,也要拉拢精神蒙古人。

  而且平台不仅是维护中原王朝的纽带,也是走出国门的必需品。如果想让万国来朝,必须说出打动人心的故事。

  明朝的故事是仁义与和平。

  朱元璋列了很多不征之国,朱棣时代的下西洋也是以和平为主,他们用故事向追随者宣布:“我们是朋友。”

  最后一项是管理制度的改变。

  元朝的管理很粗暴,收税用色目人做包税人,基层让地方豪强管理,导致朝廷的存在感很低。

  如果继续元朝制度,明朝江山也不会很牢固。

  于是朱元璋用毕生精力,建立起如臂使指的政府,如果有必要,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能传到农村,然后让每一个人都知道。

  强大的政府,让朱元璋可以调动明朝的每一个铜板、每一个人。同时也让军事行动、精神建设更有成效。

  所以朱元璋要做的事情,是从里到外重新改造中国。

  一旦成功,失去的东西都能夺回来,可要是失败,如今拥有的也必然会失去。

  燕云十六州只是其中的一环。

  因为当时的局面不仅是元明争锋,而是农业和游牧的文明竞争,胜利者可以获得一切,失败者将失去所有。

  很残酷的是,这场竞争没有退出的资格,一旦站在擂台上,想活着就只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走上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5

  中国是不是类似的局面?

  我们曾经是吃不饱饭的第四等人,经过百年奋斗才能站起来,可是黄金家族不允许贱民站起来啊。

  蛋糕是有限的,多一个人分的话,其他人的份额就少了,何况那个新人的体量那么大。

  如果第四等人想过好日子,那曾经的上等人就要喝西北风了。

  当我们想活的堂堂正正时,就已经成为上等人的潜在敌人,他们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一定会疯狂打压,而我们别无退路。

  这场战争只有一个胜利者。

  而且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走……走上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此时对抗的焦点,可不是在香港么。

  但是我们缺少一种精神共同体,不能找到内部各方的平衡点,也不能走出国门去讲故事。

  仁义与和平依然有效,但曾经的包装已经被抛弃了,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把故事重新包装的精美漂亮。

  比如封建王朝的仁义礼智信,欧美的民主自由博爱……这些东西看起来虚头八脑,但是没有的话就缺乏说服力。

  如果朱元璋没有重建精神共同体。

  他用什么维系南方汉人,用什么征服拉拢精神蒙古人,又用什么组建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

  这两件事做成功以后,香港还算事吗?

  可要是做不成,香港就真的是事。

  6

  历史不会重复,但一定会相似。

  不论燕云或者香港,类似的事情,在历史的进程中比比皆是。它们从来不是故事的主角,只是短暂的上台表演。

  历史不会记住它们的悲欢离合,只会记载胜利者的荣耀。

  想留下自己的痕迹,一定要选对车。

  而对于主角来说,与其把目光聚焦于局部,不如放眼全局。那些被人忽视的东西,往往是结局成败的关键。

  这些事情又需要有节奏的去做。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历史的进程波涛汹涌,无数铁甲战舰蓄势以待,你我皆是水手。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