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德国和法国深层次的矛盾!

作者 :款项兄弟 2019-12-05 06:00:10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马克龙在就任总统之前,去过德国,并且向德国保证,他会巩固法国的财政政策,改革产品和劳动力市场,缩小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结果性差距。


从马克龙其后的一系列政策来看,马克龙还是说到做到了的,一上台就开始执行财政紧缩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改革,而且为了深层次的改革,还将法国和德国纳入准不可逆的欧洲体制结构措施,紧接着就是法国的高失业率以及贫困问题,社会动荡和持续一年的黄马甲问题。


可以说马克龙为了推进法德联盟,是做了实质性的政治牺牲了的,正是由于这些痛苦的改革,导致法国国内的极右翼势力猛涨----马克龙本人就已经是右派了,勒庞比他还右,勒庞本人是个疑欧主义者,而且对于英国脱欧大加称赞,并且激烈抨击马克龙对于德国的让步。


01
德国问题


我个人倾向认为,德国才是欧盟问题的核心,德国在战略思考上一直犹如无头苍蝇,往往是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矛盾,前一个政策和后一个政策矛盾。


首先是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在外交政策上,正如如同前面所指出的,德国外长希望中国遵循一个欧洲的外交政策,同时必须维系法德联盟,但是执行这个外交政策的前提是:欧洲各国对华确实利益一致的,且德国确实在欧盟内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现实是,德国历来与欧元区的其他经济体保持了经常账户盈余,而赤字推动了其他各国对德国产品的需求,推动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和资产错配.


当南欧紧缩导致进口崩溃后,德国转向对华出口,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开始经济再平衡,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开始大力开发内部需求,德国本来可以解决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但是却选择了不这么做,而是增加了对华和对美,对英的经常账户盈余。


我们用世界银行的贸易占GDP比重来看看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来,相对于英法来说,德国的贸易占GDP的比重明显高一个档次,相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德国对于贸易依赖性更是重。


这就导致了德国只要经济出问题,就不得不祭出一招:对其他国家增加出口,而增加出口本身对于他国的贸易平衡政策势必有负面影响。


德国经常直接或者通过欧盟委员会的同僚对法国施压,要求法国在2019年和2020年的预算赤字分别占GDP的3.2%和2.3%。


另外一方面,德国也拒绝在国内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这就导致德国必须依赖对外部出口,结果又导致9月份的出口以4.6%的速度增长。


法国是德国欧元区最大的客户,其中法国对德的贸易逆差占了整个欧元区对德逆差的一半。德国对法国的财政压力,以及德国从欧元区的贸易顺差获取的巨大好处,变成了勒庞攻击马克龙的有力证据,从而进一步推导出一个可怕的猜测:欧元区和欧盟都是德国用来统治欧洲的工具。


法国8.5%的失业率,14.7%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外加上勒庞对马克龙的攻击,用脚指头都能想到马克龙是面临怎么样的巨大压力,而德国似乎对这一切都熟视无睹,德国人并不在乎他们自己的经济政策已经变成了马克龙的问题。


早在英国没有退欧之前,各式各样的媒体就一再呼吁德国必须加大财政开支,德国几乎是熟视无睹的,隔三差五的就能在新闻上看到这种:



德国都有巨额财政盈余,而其他欧元区的国家穷疯了。

然后德国要求其他欧洲国家和他保持同一个对华政策。

问题来了:凭什么?


02
错误认知


很多人错误的以为,德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和巨额财政盈余是由于德国自身竞争力强的缘故,因此不应该苛责于德国,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吗?


日本车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能正面击败德国车,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例如中国,德国车才能占据优势,这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德国车入华较早的缘故,如前图所示,在贸易占据GDP的百分比上,日本仅为35%,德国为87%,德国比日本更依赖于对外贸易,德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相当部分来自于欧盟内部。


道理很简单,一般国家抵御贸易逆差,通过三种常见的办法:

第一,贬值自己的货币。

第二,制造贸易壁垒。

第三,制造关税壁垒。


而在欧盟一体化的大旗下,贬值自己的货币不行,因为货币发行方不是本国央行,而是欧洲央行,制造贸易壁垒和关税壁垒则更不可以,这直接导致德国货可以畅通无阻的在欧盟内部销售,如果再加点货币政策的刺激,等于整个欧元区都成了德国人的吸血区域。


同时德国还可以胁迫欧盟出台一系列共同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壁垒,抵制中日之类的国家在欧盟销售产品,今天的德国经济的一家独大,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既然德国人不在乎,而马克龙又何必在乎?


03
外交政策


在马克龙发表了北约脑死亡的宣言以后,基民盟党魁,也就是现任的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专门发文,批评了马克龙,称其“想取代北约,而德国想要加强它”。


在被卡伦鲍尔批评以后,马克龙根本不妥协,继续推行其主张,他称中俄并不是欧洲的敌人,而恐怖主义才是。


德国人的言论处处都透露着一股软弱的气息,而且有极强的自欺欺人的感觉,美国人要放弃对欧洲的军事保护,并且特朗普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欧洲各国必须提高国防预算,而假设各国已经把预算提高到2%,又有什么必要有求于美国?


且美国一系列退群行为,比如说中导条约,直接牵扯到欧洲的安全问题,且根本没有和欧洲国家商量,马克龙据此认为,欧盟不应该去卷入昂贵的军备竞赛,而是应该和俄罗斯谈判。


04
前任的问题


法国领导的欧洲,是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前几任法国总统的政策都出了很大问题,萨科齐上台的时候,面临的是因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而带来的国内疑欧主义的上升和法国在欧盟领导权威的下降。


萨科齐当选不久就宣布四个方面“重返欧洲”:第一加强对欧洲政治领导,第二,密切和欧盟机构协调,第三,加强与其他欧洲构架伙伴关系,第四,改善和美国关系,换取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的支持。


萨科齐在任的时候,也确实做了一些事情,比如说推动里斯本条约通过,退出地中海联盟,加强法国在其的影响力,调停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改变过去的欧盟外交政策的软弱性,奉行积极的干涉主义,比如说在伊朗核问题上比美国还强硬,积极干涉利比亚问题等等。


但是法国提出的多,具体到执行上不得不受到德国的掣肘,导致一系列政策变味,比如说所谓的“法国主张”,实际上变成德国利用法国的身份在欧洲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由于法国在经济上的衰落,又必须处处对德国让步。


仅以德法在欧债危机上的看法,就有如此大的不同:



结果在实际解决欧债危机上,基本上德国主导了解决的进程,比如在欧洲实行严苛的紧缩政策,建立欧洲稳定机制,把财政纪律写入财政契约,更有利的惩罚和制裁等等。


很不凑巧的是,在欧债危机影响下,法国经济越来越低迷,失业率越来越高,萨科齐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说提高退休年龄,增加工作时间等等,激发了左翼思潮的蔓延,大批的欧债危机时执政的欧洲政府下台,其结果就是奥朗德在竞选的时候,直斥萨科齐就是默克尔的小跟班。


在当时德国经济还算不错的情况下,法国经济萎靡,这让法国人不得不有点想法。


完全把欧债问题归结于德国人勤劳,南欧人懒惰是很值得商榷的,奥朗德执政时期,基本舆论面已经从简单的谴责南欧国家的铺张浪费到公正的看待欧元体系中的深层次矛盾:早在施罗德时期,德国就通过压制工资增长和国内消费来产生巨大的竞争力优势以及巨额的贸易盈余,然后德国又以极低的利益把贸易盈余贷款给南欧国家,这是德国和这些国家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因此只有德国增加公共开支,提高公司,增加消费,才能弥补盈余国和赤字国之间的鸿沟,奥朗德在任职法国总统期间,并没有能说服德国开启消费,导致法国失业率节节攀升,恐袭不断,劳工法,农业法改革一塌糊涂,


马克龙在执政初始也一度对德国产生幻想,寄希望于法德联盟继续发挥作用,现在看起来,其政策基本转弯。


11月份的时候,马克龙带了一批企业家访华,有苏伊士集团,欧莱雅,施耐德,法国电力,空客等等,和不少中国企业签订了合同。


同时中国也在巴黎试探性的发行了40亿欧元的主权债券,利率其实很低,7年、12年和20年的筹资利率仅分别为年息0.197%、0.618%、1.078%。


从中国人眼光来说,实在不值得投资,但是想想德国十年期国债利率是-0.256%,还是个负的,这么一看,反而中国主权债券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结果导致发行40亿,申购达到200亿,搞成了抢购了。


这次主权债券的发行是有相当的标志性意义的,如果中法关系继续提升,那么接下来的主权债券,企业债券可能都会在法国发行,这对于活跃法国金融市场是极有好处的。


德国执政党基民盟前段时间开大会,本身是为了讨论下一步步骤的,但是华为问题居然占了基民盟会议的近一半的时间,基民盟内部因为华为问题也非常分裂,一部分基民盟执意要求拒绝华为,而默克尔和现任的德国经济和发展部长阿尔特迈尔对于华为持有开放态度。


法国对于华为问题较为开放,刚刚表态不禁止华为。默克尔表示,欧洲各国对中国有自己的政策,然后发出混乱的信号,这对于中国不是灾难性的,但是对于欧洲却是,并且默克尔表示德国和法国必须设法采取一致态度。


实际上华为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比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但是在对外方面,华为似乎成了一种对华表示善意或者恶意的姿态,华为本身不重要,但是如何对待华为确实考验其他国家对华政策的一个基石。


如今的欧洲的外交关系,绝对不仅仅像默克尔所说的,各国对华都有一套自己的一套政策,现状更加复杂,别说其他欧洲国家,即便是德国内部,对华关系都是各自有各自的说法,甚至在基民盟内部,对华说法都不能一致。


2017年,德国外长加布里尔在巴黎这样呼吁要求中国“遵守一个欧洲”原则,结果导致国内不少搞外交的一片错愕,因为尚若要求欧洲能够保持一致声音尚可理解,但是如果要求中国“遵循一个欧洲”的原则则闻所未闻,难不成中国找希腊做生意,要得到德国的批准么?


对俄,对美关系也是一样,尤其是对美关系,波兰,法国,德国这三个国家无论是在对俄还是对美问题上都不能达成一致,甚至这都不需要俄罗斯去做什么工作。


这就意味着接下来中国的欧洲政策势必翻转----对英对德势必要降温,对法关系势必升温,未来必然有更多的中法合作。


默克尔还在台上一天,法德关系至少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关系,默克尔一旦下台,德国换人执政,甚至说像卡伦鲍尔这类的人执政,马克龙和卡伦鲍尔在对美关系,对华关系,中东政策和欧盟政策上,几乎完全是相反的,届时将会更加难以协调。


拭目以待。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