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这位元帅曾为“人民战争”怼彭德怀,却终生不落井下石!

作者 :灯火未阑人散 2019-11-28 06:04:03 审稿人 : admin

作者:长空主编
来源:九万里长空

11月26日,是一位曾为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而独特贡献,却又在时下流行的诸多军史热闻中籍籍无名的解放军元帅——罗荣桓的诞辰。


谈起他,多数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稍为熟知军史的读者,或许也只记得他曾在25岁时,随同当时还是“毛委员”的毛主席冲上井冈山;从红军时代到四野,一直和知名度和“争议度”大很多的林彪“搭班子”,做政委;49年建国以后,就“转向幕后”了。


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罗荣桓一直是一位资历深厚、战功不彰,一心辅佐战将的“长者”。


毛主席为罗荣桓授予元帅军衔


然而,如果真的只是这样一位“政工元帅”,缘何能与彭德怀、林彪和刘伯承等名将跻身同列,又何以在去世后被毛主席亲书挽联,痛曰“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呢?


今天的短文,就循着年谱的足迹,将为大家讲述几则,罗荣桓在建国以后,在如今已经默默无闻的岁月里的发生的故事;读过以后,相信可以为上文的问题做简单的脚注。


罗荣桓和贺龙、聂荣臻合影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的一个乡绅家庭。


中学时代的罗荣桓就开始参加农会斗争。1927年4月,在中山大学读书的罗荣桓在4·12事变的腥风血雨中加入中国共青团,随即入党。在参加秋收起义后,一直跟随毛主席,担任了各式各样的政工职务:连党代表、营党代表、纵队党代表、军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首先任115师政治部主任,115师进入山东开辟山东根据地后转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5年后进入东北地区,任东北民主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一直作为林彪的“二把手”活动。解放战争胜利后,任总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后再度出任总政治部主任直到逝世。


由于战争年代的摧残,在东北战场形势最艰难的1946年,罗荣桓就因严重肾病险些去世,被迫在战事正酣时暂别战场,远赴朝鲜和苏联治病;在割去一个肾、养病许久后,才重新协助林彪指挥东北战事。在平津的炮火平息后的49年5月,疲惫已久的罗荣桓再度病重不支,没有和老搭档林彪走完解放战争的最后一程,留在北京养病。


经过将近一年的修养,罗荣桓的身体稍微恢复。此时,开始为建国事业谋篇布局的毛主席,想起了这位追随自己半生的老部下,委任大病初愈的他出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主任。自此断断续续到1963年去世,罗、解放军的现代史上扮演着政治工作的“压舱石”角色。


抗战初期作为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


有读者或许会问,这不依然说明罗荣桓的“政工元帅”角色么?看来他确乎没有很显著的军事才能罢。


我们不忙下这个结论,因为在总政主任职务上,罗荣桓从一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着手,推动了被后世归纳为毛主席军事思想伟大创造之一的,“人民战争”理论的践行。


毛主席和罗荣桓唯一的“两人合影”


年谱记载,1950年7月,罗荣桓签署《关于部队整编复员的政治指示》,要求回到家乡的解放军战士“到地方做一个模范的公民”。这从侧面显示,此时,对于如何发挥部队退伍军人的作用,在正规军队之外构建国防力量,罗荣桓已经开始转动脑筋。


1951年11月,罗荣桓签署了《关于民兵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军区把民兵建设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业务之一”。相隔一年多,罗荣桓似乎为之前的问题初步找到一个答案——发扬中共军队在战争时代的经验,依靠发动群众来补充国防力量。


1949年1月林彪与罗荣桓和聂荣臻在平津战役中


又经过一年的时间,1953年1月,在罗荣桓的主导下,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联合颁发《人民武装工作大纲》,规定了建立民兵组织、基干民兵部队、民兵建设与军人转业和兵役动员结合等细则。通过两年的摸索,罗荣桓已经思考出一整套在降低成本、发挥复转军人潜力的基础上,为国防事业补充力量的初步方案。


然而,年谱中有关这一建设的记述却戛然而止,直到1959年才旧事重提。中间发生了什么?


1938年,左起陈士榘、罗荣桓、李天佑、萧华在晋西孝义


原来,在1953年,携朝鲜战场大胜美军之威,归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对这种国防预备力量建设模式并不感冒。


曾在朝鲜战场见证了现代化敌人的力量与素质,也深切感受到解放军学习现代军队必要的彭德怀,此时十分倾心于苏联的国防预备役建设模式。


在彭德怀的主导下,解放军开始推动义务兵役制度和服役期满军人复员制度。借鉴苏联国防动员经验的彭德怀,力主通过军队定期征募-复员义务兵,来逐年积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足以在大规模战争爆发时组建新部队的人力资源。


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正规化运动期间,解放军曾经在各方面都力图向“老大哥”苏军靠拢


这种高度借鉴苏军模式的兵役动员制度,固然提高了预备军人的素质,却存在两方面问题:


1.足以组建大规模部队的兵员,需要数十年的缓慢积累才能产生。如苏军在二战前,积累了近二十年才培养出在战争初期抵御德军的人力。而当时面临着诸多现实军事威胁的中国,可能并没有这么漫长的和平时间。


2.依靠复员的预备军人组建部队,扩大解放军规模,意味着在战争爆发时,中国将只能依靠正规军保卫国家。在曾普遍实践“人民战争”理念的中共高级将领看来,这显然是对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罗荣桓与孩子的合影


罗荣桓就清晰地讲明了自己的论据:


“彭德怀同志想靠复员、退伍来解决后备力量的问题。十年才搞七百万人,而这七百万人战时还有百分之三四十不能出来当兵,能出来当兵的只有四百万人。靠这点儿兵,在战时无论如何是不行的。”


这种人力不足,还建立在对未来战争现代化形态和严酷性的深切认知。“未来的现代化战争,敌人是按电钮发导弹,从纵深开始,使你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工矿区、交通枢纽瘫痪。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全民防御,全民防御光靠几百万人是不行的。”


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负责人在平津前线指挥部合影。前排左起:聂荣臻、罗荣桓、林彪,后排左起:黄克诚、谭政、萧华、刘亚楼、高岗


然而,在全面学习苏军的潮流之下,原本熟识人民战争模式的解放军,此时已经不愿、甚至不会玩这套方法了。罗荣桓如是说:“很多省军区、军分区的同志认为搞民兵不是正路。”


“这

次我到安徽去了解,安徽有五千名兵,二千五百名干部。而民兵就有一千一百万。基干民兵三百万。但他们就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在民兵身上。”


“一旦有战争,你们靠什么守上海?要靠四百万民兵。光靠上海现有的几个师,或者将来再给你们增加几个军,也是不行的。”


建国后的罗荣桓


此时,主持军委全面工作的彭德怀风头正盛,罗荣桓却并不避讳自己的异议。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正面硬怼”。


然而,民兵建设在1953年到1959年之间,在罗荣桓年谱中的销声匿迹显示,显然,彭德怀赢得了这场争论的胜利。


在这期间,1956年,因旧病复发,罗荣桓请求辞去总政主任职务。彭德怀批示,“准备在军委会上讨论一下,原稿转呈主席。”这年年底,谭政接替了罗荣桓的总政主任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的罗荣桓


谁人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在如今几乎人尽皆知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蒙冤跌落谷底。值得注意的是,罗荣桓并未参加庐山上的会议,似乎也未在此后“揭批”彭德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任何“表示”。


不过,彭蒙冤以后,从1959年11月开始,重新挂帅担任军委民兵工作小组组长的罗荣桓,开始默默地修正彭德怀的政策,践行自己的人民战争理论。由此,许多两人之间的争论,才广为人知。


可是,在全党全军几乎对彭德怀“人人喊打”的时候,罗荣桓在各种会议上还一再称呼“彭德怀同志”。对于这位昔日的领导和战友,他或许未曾亲近,却也从未想许多人那样,像对待瘟疫一样避讳。


战争年代的林彪与罗荣桓


——插一句题外话,有趣的是,在彭德怀倒台后,接替他出任国防部长的是林彪——这位罗荣桓的“老搭档”。已日渐病重不支的罗荣桓,也勉力重新担任总政主任,直到逝世。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罗荣桓似乎也并未对林彪表现更多的亲近和迁就,在出现不同意见时,依然还是坚持己见,不曾妥协。


罗荣桓和家人的合影


由于林此后广为人知的结局,罗林之间的争论曾被无数次“利用”,或许现在已经难以辨别事实究竟为何,孰是孰非了。然而,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在罗逝世后的1964年春节,极少外出访客,更少邀请客人来家里的林彪,请罗荣桓的遗孀林月琴到家中聚餐做客。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是什么,支撑起罗荣桓,这位“政工元帅”的荣誉,地位与名誉?或许,就是本文故事透露出的,一名革命者和军人的原则、无私、忠诚和磊落,以及隐藏在平凡工作中的,对现实和未来的远见卓识。


罗荣桓和夫人林月琴合影


在元帅117周年诞辰之日,让我们重读毛主席在他逝世后亲笔写下的挽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主席《吊罗荣桓同志》手迹


而在我看来,毛的另一封看似平常的回信,用情更为深挚。


在罗荣桓大病初愈后担任总政主任的1950年9月,毛主席在一则普通的批示后面附言:“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惟你安在,我方安心。


这,大概是最深切的信与念罢。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