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评:美国对华剑锋所藏:昔日霸主两面为难,中德韩多国鏖战2030!
作者 :Hbu 2019-10-10 18:29:32 审稿人 : admin
马斯克坚持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的前沿高地,它势必会取代人类成为新的劳动力模式。
而马云却说了一句马斯克怎么看都像是在喊口号的金句:
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美东时间2019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BIS)在《联邦纪事》上发布一项最终规定。
该规定的实质内容为:
对《出口管理条例》(EAR)第744章补充文件4所列出的“实体清单”(Entiy List)进行修订,新增中国28家实体被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
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在这28个实体清单中,有8家是人工智能公司,占比高达35%,它们分别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世科技、大华科技、商汤科技、美亚柏科、依图科技、颐信科技有限公司。
截止目前,已有多家中国公司作出正面回应。
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继5G技术之后,美国政府再次用卑鄙的手段,在决定未来国家实力制高点的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企业展开绞杀。
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白宫正在以技术例外主义,掀起一场全球化的AI军备竞赛!
宏观视角:改变国际力量的人工智能
现阶段,舆论对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大部分只集中在科技进步。但纵观历史,任何使能者科技的出现,必将对全球政治产生质变的影响!
什么叫使能者?
百科的释义为:
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发挥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的社会工作者。
而在工业领域,这种角色还有一个固定的名词:底层技术。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任何一种底层技术的出现,都会带动其他分支产业的爆发。比如当前最热门的5G,它的衍生产业有自动化生产、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等等…
所以,整体服务于提升生产力的底层技术,又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物。
众所周知,在每一次工业革命中,凡是掌握底层技术制高点的国家,其生产力都会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而这种远超其他国家平均值的增长速度,也会在此消彼长的大国实力变化中带动国际政治力量的重组。
工业1.0时代,英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包括远东地区的国际政治力量由朝贡体系向殖民体系过渡。
工业2.0时代,美国、德国强势崛起,日不落帝国的地位遭到空前挑战。
工业3.0时代,科技领先带动生产力领先的美国在全球一骑绝尘,这使得国际政治的核心从英属殖民体系向美属民主体系过渡。
即将到来的工业4.0时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亦是如此!
在今年举行的第16届俄罗斯瓦尔代年会上,官方给出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心思想为:国际秩序重陷无政府状态!
报告指出:
国际社会当前所处的环境即便不是纯粹的无政府状态,也是由既定秩序的溃散到无政府状态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已无可能形成新的确定秩序。
所谓国际秩序无政府状态,详意为此前由一个强权国家所管理的国际秩序,正因该国实力的衰退而陷入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中。
毋庸置疑,这个“此前管理国际秩序的强权国家”,就是美国!
关于美国实力为何衰退的解释有很多,但从国家竞争的角度来看,答案只有一个:美国既无法在新技术领域彻底拉开与世界的距离,如5G、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新能源;也不能有效阻止其他国家向其传统的技术霸权领域进军,如半导体、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
有鉴于此,许多专业人士对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前景,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俄罗斯总统普京:
它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潜藏着难以预测的威胁。无论谁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都将成为全世界的规则制定者。
谷歌前任CEO 艾瑞克·施密特:
工智能对于未来国家力量的重要性足以让美国政府制定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就像冷战时制定太空技术发展计划那样。
SpaceXCEO 马斯克:
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未能得到合理监管,可能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些言论足以表明,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底层技术,人工智能带动的几何级生产力增长,将促成新一轮世界政治力量的洗牌!
微观视角:人工智能的实际用途
提起人工智能,想必大部分朋友最初的反应就是机器人,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误区。机器人并不是人工智能的代表,至少军队里那种被后台远程控制的机器人不是。
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自主,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拥有独立的人脑思考力。
当前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是三种流派。
第一种是符号主义人工智能:其原理为根据物理的符号系统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假设性、有限合理性的思考。
第二种是连接主义人工智能:它主要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再与算法搭建连接机制,所以又被称之为仿生学派。
第三种是行为主义人工智能:科学家在机器上安装大量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使其具备人类的自主力,故又名为进化学派。
虽然学派不同,但人工智能大致发展阶段比较清晰。
1.弱人工智能
此范畴的人工智能仅限于1个工作单位,比如与世界棋术大师对弈的阿尔法狗,它只会下棋,倘若你问他如何围棋是如何制造的或者超出下棋范围的常识,阿尔法狗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这类人工智能,仅是作为更先进的机器人而存在。目前市场上运用的商业化人工智能,如语音,智能家居均是弱人工智能。
2.强人工智能
该人工智能将完全达到人类级别,不论是脑力思考抑或是行为能力,强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同人类比肩,甚至可以在某些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地方工作,比如海底资源开发。
联合国的报告显示,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不足30%。原因也不复杂,大部分海洋资源集中在几千米深处的海底,由于超强的水压,超过90%的工业机器难以在该区域进行勘探和开采工作,即便是能工作,也会有时间限制。
倘若使用纳米纤维制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一切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纳米超强的密封结构能完全抵消水压,而具备自主识别能力的AI大脑,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提取到最有用的物质。
毫无疑问,这类人工智能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取代人体的工作。
3.超强人工智能
顾名思义,超强人工智能指的是在各个领域,如学习、思考、行为乃至于科研项目方面,都强于人类的机器。
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级智能定义为:
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
该定义的结果有两个极端:永生或者灭绝。这也是诸如霍金等前沿科技从业者极力反对发展人工智能的根本原因。
但不论如何,对于这场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科学盛宴,没有谁愿意错过。
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下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知》,该通知站在整个国家的高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系统性、战略性、全球性的布局。
具体措施分为三步走:
1.2020年人工智能应用和总体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2.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应用与技术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2030年在人工智能各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国和世界科技强国。
这三步走战略总体来说可归纳为三句话:一是不被美国拉开距离;二是部分领域超越美国;三是所有领域超越美国。
若目标得以实现,到2030年前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将直接创造1万亿人民币的工业产值,并带动其他产业规模产值超过10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值,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九分之一!
当然,其他国家也不甘人后。
2019年1月16日,韩国科技通信部发布《数据及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加大对AI的投资力度,力促韩国在2030年成为全球数据及AI的领头羊。
2019年2月5日,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在柏林举行的发布会上,正式向全球公布《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并强调德国需要利用AI技术保住全球工业地位。
2019年2月11日,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命令《美利坚合众国人工智能倡议》。
协议指出:
积极发挥美国技术例外主义,确保美国在AI领域的先进地位不被超越。
大家注意:在中德韩出台的报告中,不约而同的把时间点聚焦在2030年。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留给各国在本轮世界力量重组中抢占优势地位的时间,只剩下十一年!
中美AI竞赛
2018年5月1日,金融时报发表题为《The AI arms race:China and US compete to dominate big data》的文章。
报道称:
中国在AI方面的进步使美国产生焦虑,因为其“技术例外主义”似乎受到了威胁,美国国土安全部官员表示,美国认为,此类技术具有巨大变革意义,占据领先地位的国家不仅能够拥有经济或技术优势,而且还将拥有国家安全优势。
必须承认,拥有先发科学优势的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可谓是压倒性的。这一点,仅从最简单的数据对比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为2017年数据:
1.企业数量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为2542家,其中美国1078家,占42%;中国592家占23%;美国是中国的两倍。
2.论文产出量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报告,美国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为326篇,中国为200篇。
2.投稿合格率
根据AAAI美国人工智能协会的数据,该协会全年累计收到AI论文投稿2590篇,录用638篇,合格率为24.6%。其中,美国投稿776篇,录用189篇,合格率为24.46%;中国投稿785.4篇,录用172.4篇,录用率为21.95%。
中国的投稿合格率不仅低于平均合格率的24.6%,也低于美国的24.46%,
不过,单纯横向的比较对于见效时间长的底层技术来说,并非是唯一的恒定指标。比如在2013-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美国发表5.2万篇。
双方之间的差量高达两万多篇,这能说明中国的AI技术超越美国了吗?
显然不能!
在国家竞争的范畴当中,真正具备对比意义的不是躺在实验室里干巴巴的数据,而是可以大规模市场化的应用科技。
请记住,凡是不能进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中国的优势正在于这一点!
首先,围绕发展人工智能所需要的产业配套,中国比美国更齐全。这个产业配套就是网络速度,它决定着人工智能发展高度的天花板。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曾明确的指出:
目前4G其实并不能完美的支持大量的设备都去用人工智能,而5GxAI会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如果5G可以给我们带来高带宽、低延迟、又可控经济成本,那整个端到云将充满想象。
2019年初,美国电信运营商在国内测试的5G网速为194.88Mbps,约等于24M/S,仅比之前4G的23.43MB/S提高0.5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国华为设备的网络测速为578.56MB/S,是美国的24倍。
在覆盖全国网络信号的5G基站方面,中国今年的建设计划是13万个,美国是4万个。
民用市场不同于国防工业,为保障国家安全,军工机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做大AI芯片的信息储备。但追求资本利润的企业,是无法为市场大批量供应如国防工业般高端的AI芯片的。因此,现阶段民用市场的AI机器从指令到信息收集都需要通过网络获取和甄别。
也就是说,网络速度越低,AI机器的反应速度就会越慢。而追求极致利益的资本市场,显然接受不了这样一个残次品。
其次是为科学技术提供循环造血能力的商品销售市场。
美国的人工智能虽然在理论上非常先进,但在市场化运用里却远不如中国。
以本次被美国列入实体管制清单的依图科技为例,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AI初创公司,将AI和安防系统完美结合,并于2017年在美国夺得两项人工智能脸部识别技术的桂冠。
现在,由依图科技开发的全球最大肖像自主识别系统,已很好的服务于维护社会治安的天网。
正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去年4月发布报告所言:
在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中国(AI从业者及企业)比美国做得更加出色。
简而言之,如果不能把躺在实验室的AI技术转化为可产生经济效益的市场化产品,美国在AI军备竞赛中被赶超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最后,对于中美AI的现状及前景,戎评认为有这样一句话最贴切:
------美国拥有过去,中美共享现在,而中国拥有未来!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白宫乃至美国各界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再次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卑鄙无耻!什么叫腌臜小人!
一次次的极限施压,能打垮唯唯诺诺的日本、能打趴心口不一的欧洲、能打倒一切不甘于在强权面前反抗的弱者。
但注定打不倒5000岁的中华民族。
因为战争与压迫,从来只会除去我们身上的懒惰思想,并唤醒那颗历经千年优胜劣汰的冲刷却依旧斗志昂扬的心魂!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换了人间,就在下一个十年!
在线下载列表
上一篇:瞭望智库:没有NBA会怎样? 下一篇:清和社长:中国技术如何追赶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