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陆离人:中国女排为什么是民族精神

作者 :你爱我还是碍我 2019-10-07 22:17:35 审稿人 : admin

  =========================

  最近最火的话题其中有两个,一个是电影《攀登者》,另一个是代表中国精神参加了国庆盛典的女排。

  推动这两个时代传奇的人,就是贺老总。

  上世纪六十年代,眼瞅着喜马拉雅山那边的尼泊尔登上珠峰大肆宣传,作为主管国家体育的贺老总深感耻辱,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十三年,体育成就却一无所成,东亚病夫的帽子还扣在我们头上。

  “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怎能输给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尼泊尔这样的小国。不蒸馒头争口气,喜马拉雅山属于中国,结果尼泊尔爬了上去,作为东亚大国的中国连珠峰的山脚都没摸到,这样怎么行?

  但在当时,不止外国人认为还是东亚病夫的中国人天生体弱,爬不上珠峰,就连国内很多自己的同志都觉得爬珠峰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中国人能不能爬的上去?同志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是不相信的,说贺老总是不是疯了。

  就在这种质疑声中,1962年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了珠峰,当时正是困难时期。

  而之后中国女排的故事,也与贺老总有着渊源甚深的联系……

  =========

  No.1

  缘起

  女排这项运动是在1964年奥运会,才首次被列为奥运项目。当时的日本国内一直呼吁将日本国粹相扑列入奥运项目,但日本体育局不顾日本的国民情感,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

  日本体育局对日本国民解释说,比起相扑,排球更能代表日本精神。

  的确如此,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日本排球最鼎盛疯狂的时代,在大松博文执掌日本女排之后,根据日本人的身体素质,发明了滚翻垫球以加强防守,同时发明了勾手飘球、双手前臂垫击等技术,开辟出强调防守和一传

技术的细腻打发。

  在1962的的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由大松博文训练的日本女排锐不可当,以3比1力克夙敌卫冕冠军苏联队。并对其他球队都连续保持3:0完胜,轰动了整个世界。

  这下,战胜了苏联的日本女排轰动了整个日本。一时间日本女排成了日本的精神代表,整个日本全社会都在为日本女排疯狂。

  要知道,当时的日本刚刚从二战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活资源都还在依靠美国援助,加上北方苏联的虎视眈眈,此时的日本民众对日本的未来非常悲观。

  日本人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冲击下,很多人都丧失了信心,觉得苏联这么强大,还占据了北方四岛,冷战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一旦战争来临,整个日本都完了。在这种思潮下,日本国内出现了亲近苏联的思潮,诞生了大名鼎鼎的赤军。

  在这座日本全社会信念都出现动摇和迷茫的时候,作为弱女子代表的日本女排初出茅庐,就以辉煌的成绩,战胜了苏联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

  日本女排,在日本最需要自信的时候给了日本自信,成了日本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社会腾飞的精神动力。

  看着胜利的日本女排,日本人都觉得连女人都能战胜苏联美国,作为日本男人还怕什么?正是在这种思潮带领下,日本人诞生了拼搏奋斗,相信人定胜天,任何事都敢于争一争的日本精神,这一点从日本热血动漫中就能看出来。

  日本体育局提出排球入选奥运会,依靠着日本排球的巨大影响力,日本人自然举双手欢迎,对于相扑没能入选的遗憾,很快就抛在了脑后。

  因为对日本民众来说,相扑和排球一样都是日本的强势运动项目,同样为国争光,自然就不再计较了。

  而日本的排球水平,的确是世界第一,几乎类似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不但日本女排因为辉煌战绩被称为“东洋魔女”。

  就连相对弱小的日本男排,也在东京奥运会获得铜牌,并且在随后的两届奥运会中斩获了银牌和金牌,实现了在连续三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壮举。

  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后,因为日本在奥运会上获得的辉煌战绩,让全世界第一次正眼相待这个日本二战战败国,要知道在此之前,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印象,除了二战刽子手之外,就是东洋小矮子的侮辱性印象,日本的国家正面形象,简直少的可怜。

  日本的成功,深深的刺激到急需国际正面形象的中国。

  当时贺老总同体育局的几位领导人研究日本奥运会时,谈到了“三大球”,他神情严肃地说:“我不晓得你们安心不安心?‘三大球’为什么上不去?解放到现在已经15年了,再搞不起来,难道要搞50年?必须赶快下工夫啊!我快70岁了,我希望在见马克思之前能看到‘三大球’翻身。”

  贺老总稍停一下,语调铿锵地说:“‘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

  这位性如烈火的贺老总,他为了把‘三大球’搞上去,组织排球队观摩我军大练兵运动,学习‘郭兴福教学法’,还请来世界女子排球冠军日本队的教练大松博文来帮助女排进行严格训练。

  这位日本的排球教父来中国仅仅呆了一个月时间,当时排协匆忙从全国挑选了山东、西川、上和辽宁四支女排接受训练。

  但就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给中国排球留下至今难以磨灭的影响,因为大松博文的训练包含了“三从一大”精神,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这也是后来女排精神的基础。

  而他的训练方法、训练思想和训练作风,在中国排球界乃至整个体育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奠定了中国排球日后成长和腾飞的基石。

  采取这些措施使‘三大球’颇有起色。如果不是此后不久就爆发了四人帮和文革,不然贺老总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而此时,中国女排距离与日本女排的宿命对决,还有整整15年的时间。

  No.2

  中国女排

  如果体育界的故事可以写一本书的话,那么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的故事,应该是所有中国体育故事册中最为厚重也最为精彩的一本。

  改革开放的前夜,1977年日本东京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首次走到了世界杯体育竞赛的舞台上,这次世界杯中国女排一开始表现非常亮眼,在小组赛中3:2力克世界第一的日本女排,在四强赛中3-2击败古巴队,一度形势非常乐观,即使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拿不了冠军,至少按当时场上的比分形势,中国女排能获得铜牌名次。

  但意外偏偏发生了,还是人为制造的意外,日本女排对中国女排在开场3:2打败日本队非常不满,故意在四强赛中输给了韩国,导致中国女排只获得了第四名。

  现在许多人觉得,体育不分胜负,第四名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你知道女排在日本比赛时,日本裁判偏向性的黑哨,以及日本女排故意放水羞辱中国女排,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之后,你会和我一样,对这一切充满了愤怒。

  获得了第四名的中国女排在颁奖的时候,中国姑娘只能站在地板上,她们还拿到了组委会发的一块黄手绢,按规定,第四名的她们得不停地挥动黄手绢向得胜者庆贺。

  台上的日本,古巴和韩国队,得意洋洋的唱着自己国家的国歌,只有中国姑娘像个小丑一样。颁奖仪式只进行了短暂的二十分钟,但女排姑娘们却感觉像站了漫长的一个世纪。回到休息室后,女排姑娘手里握着那条令人一言难尽的黄手绢,失声痛哭。

  这样故意的羞辱,让中国女排至今难忘,也是从这一届之后,中国女排有一条铁的信仰,输谁也不能输给日本队!

  如果不是日本女排的有意羞辱,中国女排大可不必在体育竞赛里如此记仇。

  要知道,自1974年袁伟民执掌中国女排后,中国女排开始慢慢崛起,逐渐成为亚洲强队,不过面对日本这个世界冠军的时候非常吃力。在几乎所有人眼中,日本女排是不可战胜的,中国队基本上是“逢日必输”。

  但一切如果是正常的体育竞赛也就罢了,1977年的东京世界杯,就因为刻苦训练的中国女排在小组赛赢了日本一次,日本女排就恶意羞辱中国队,这已经超出了公平,和互相尊重的体育精神。甚至这是对一个国家的有意羞辱,换成其他国家,日本人敢这么做吗?

  从这之后,中国女排开始玩命似的训练,打日本队的时候都豁出命去拼。

  主教练袁伟民更是痛定思痛,认为中国队最大的问题是主攻高度不够,日本女排王牌主攻白井贵子身高1米82,而中国的主攻杨希只有1米76,张蓉芳只有1米74,打起来非常吃亏,因此,他非常坚决的将北京队的大高个郎平选进了国家队。

  当时18岁的郎平弹跳、力量十分出色,但技术比较粗糙,而杨希身高技术纯熟,经验丰富,再加上长得有点像山口百惠,在日本拥有极高的人气。袁伟民直接让郎平顶了杨希的主攻位置,让她跟张蓉芳搭档打主攻,引发了不小争议。

  因为郎平有一副好身板,但技术十分粗糙。主教练让郎平担任主攻导致女排连败,在亚运会上更是惨败给日本队。主教练袁伟民遭遇了空前质疑,但他顶住压力继续使用郎平,坚信高大化是女排未来发展的趋势。

  郎平知道主教练袁伟民承受的压力,也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质疑,默默苦练着,因为训练太刻苦,还被人偷偷叫郎夜叉,用来形容郎平训练时的凶狠。

  而从此以后,世界女排的竞赛场上,多了一个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的排球女武神郎萍。

  1981年女排世界杯再次来临。在郎苹带领下,中国队一路横扫,取得了六连胜,而她们最后一场比赛的对手是同样六连胜的日本队,中国姑娘们等来了复仇时刻。

  在决赛中,中国队一度落后。关键时刻,主教练袁伟民发火了。平常喜怒不形于色的袁伟民,此时眼睛通红,狠狠地对着女排吼道:“你们别忘了在同谁打球,输了我们都是历史的罪人!四年前的屈辱是谁带给你们的,难道你们忘记了吗?”

  回想起四年前黄手帕的羞辱,中国女排在场上开始拼命,以七战七捷的佳绩,实现了世界冠军零的突破。

  回国之后,她们被授予了“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的光荣称号。在政府和媒体的引导下,全国各行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的热潮。女排精神也顺应而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民族精神的代名词。

  这场比赛对中国意义太大了,在此之前中国从来没有获得过世界第一,此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看到外国那么先进,自己国家那么落后,青年学生纷纷以去国外为荣。

  整个文化界也掀起了一场全面向西方学习浪潮,全面否定中华民族,否定中国文化,甚至否定整个国家。《丑陋的中国人》、《河殇》是其中的代表。

  和那时候相比,最近田朴珺发表的“中国人没有英国有贵族精神”,这种言论简直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的胜利,说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是能够战胜西方强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女排精神真是激励了一代人、鼓舞了一代人,成为中国人奋斗拼搏,超苏赶美的精神支柱。

  从1981年东京世界杯之后,中国女排就开始了他们传奇一般的封神之路,在1981年,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年,当全民寻找全民迷茫的时候,中国女排如灯塔一般闪耀在人们心中,我们中国不比别人差,连中国女排都能战胜苏联,你个大老爷们还怕什么,成了当时的种种流行语…

  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精神,也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了刚打开大门的中国人,勇敢走向世界。

  No.3

  女排精神就是人定胜天

  历史似乎在不停的轮回,在上一个女排五连冠之后。中国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五度夺冠。

  在今年世界杯上十一连胜,为祖国母亲生日献上了最好的礼物。

  虽然中国如今已经不需要体育金牌树立大国形象,挣回国家脸面,但中国女排和其他体育运动不同,它是三大球运动唯一突破的。

  1981年中国女排拿下冠军后,有老战士就开心的说,贺老总的在天之灵可以得到告慰了。排球突破之后,篮球和足球肯定会很快突破。

  结果等到中国国足变成了中国臭脚,等到现在过去了几十年,除了排球之外,排球和篮球就没拿过一个冠军。

  要是中国足球真的始终不如人也就算了,但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足球是亚洲强队。1976年的亚洲杯,日本人甚至连预选赛都没出线,韩国足球那个时候连朝鲜都打不过,更别说和中国队了。

  在那个时候的中国队面前,日本和韩国都是弟弟。80年代进入亚洲杯四强,只是国足的及格水平。

  但到九十年代后,亚洲强队中国足球就开始了惊人的堕落,现在很多人把中国足球衰落的原因归结于职业化联赛的影响,不过在我看来,这只是表面的原因。

  中国足球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八十年代敢拼的精神,从足球队到民间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之后,大家都忙着享受生活,没有人会顶着烈日在草场上奔跑了…

  这一点,从足球的民间爱好者数量

急剧下跌就可以看出来,八十年代的中国足球是民间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到九十年代之后,这项要长时间奔跑的运动,就变成了少数人的参与,大多数人宁愿选择不那么累的篮球,或者其他运动。

  足球,太累了,富起来的父母不愿意孩子去碰这项运动。民间对足球普遍性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足球。

  在老一代球员退役之后,你在90年代上场的新一代足球运动员身上,再也看不到那种咬牙拼搏,豁出去的狠劲了,再后来中国足球渐渐失败的多了,甚至连一点自信都没有了,他们没有想过自己拿第一,别人已经不奢望他们会拿第一。

  失去扼住命运的自信感,正是人类开始堕落的根源。

  比如日本足球在八十年代不行,到九十年代崛起,就是因为那帮年轻一代的运动员,从骨子里坚信我能行,极致的成功需要极致的疯狂,对命运的愤怒,对成功的渴求,让这帮日本运动员与过去的老队员完全不一样。

  他们更年轻,更具攻击性,渴望成功,有强烈羞辱感,坚信自己能做到,这就是日本90年代足球运动员的普遍精神面貌。

  而造成日本足球的崛起,却是一部1981年上映的热血漫画《足球小将》。是他改变了足球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它赋予了日本年轻人——人定胜天的信心。

  在这部漫画爆火之前,日本人的国民信仰是不以足球为荣的,男人也不觉得踢球踢得好能吸引到妹子,所以日本整体没有足球的民族精神,连亚洲杯参赛资格都拿不到。

  如果大家对比一下80年代日本热血狂飙、民族自信爆棚时代的《足球小将》,和90年代日本危机后冷静反思期的《灌篮高手》,就可以看出两个时代日本人精神气质的巨大差异。

  81年的《足球小将》是第一部狂热渲染“热血/根性”,然后只要主角非人类式的努力,就能练出“超必杀技/突破人类极限/燃烧小宇宙打败逆天对手”的终极球技,一言以蔽之跟中国人更熟悉的“青铜燃烧小宇宙也能灭王者”的《圣斗士星矢》差不多。

  而91年的《灌篮高手》,则刚好是大崩溃后创作出来的,小清新理性得多。这里面更多是细腻的青春和后世熟悉的日系风感情戏,没有“热血根性就能突破人类极限”的超必杀修炼,没有意志力灭杀一切强敌的设定。

  樱木花道最后也没拿到全国大赛冠军,结局充满了遗憾,处处日本失去三十年所诞生出来的丧文化,所谓“青春是有遗憾的,但这就是青春”。

  出现这种想法,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一代日本人被美国制造的经济危机打断了自信的脊梁,根本不相信能掌握命运。

  而81年上映的足球小将,可是敢画日本干掉德国队、勇夺世界杯,在漫画中坚信自己胜利就最终能够胜利的那种自信。

  所以说,中国足球和篮球想实现三大球的突破,缺的不是钱,更不是人,而是一种精神。没看到现在的中国女排去大阪穷的都只能坐经济舱,还吃不上饭。

  但如果敢给中国足球运动员少一顿饭,他们就敢把失败全部赖到这少吃的一顿饭上。

  两相比较,差距何其巨大。

  中国足球缺的就是类似女排一样,像狼一样凶狠,对敌人残酷,对自己够狠,对成功不顾一切的偏执精神。

  这种精神在我们中国老话里,叫做人定胜天。

  天破了,自己炼石头来补。

  洪水来了,不问神明,自己挖河道疏通。疾病流行,不求神迹,自己试药自己治疗。

  在东海淹死了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暴晒的就把太阳射下来。

  家门被山堵

了,就把整座山挖空搬走。

  只要我们想,就没有我们达不到的。

  这就是中国人自古流传下来,也是女排精神里顽强拼搏,勇夺第一的人定胜天精神。

  如果没有这种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自信自己一定行,如果没有这种人定胜天的精神,而是非常丧的精神,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因为辛苦就一脸嫌弃,不敢流汗,不敢流血,更不敢拼命。

  这样的民族,怎么能创造奇迹?怎么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生存下去?怎么能在美国和欧洲的围堵下,打破科技封锁,把中国文明发扬光大?

  这个时代还需要一种精神,那么我想一定是女排精神,我绝不相信我会输的精神。

  电影《攀登者》里面总指挥曾说:无论是今天的胜利,还是明天的成就,我们都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时间会证明一切,由于我们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实力的此消彼长,即某些守成国家实力的相对衰弱,他们自然而然不会赞同我们的发展,他们还会去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但是,当我们中国人站在珠峰顶上,事实就胜于雄辩,事实就摆在那里,他们根本无法辩驳。

  弱小即是原罪,落后就要挨打。

  当我们中国人取代西方成为全球科技的中心,当我们的经济赶超美国,到那个时候,美国还敢发动贸易战欺负我们吗?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