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枫叶君:悄悄地,日本又给了中国一次力

作者 :Hbu 2019-08-12 19:24:03 审稿人 : admin

  8月11日,一条简短消息出现在中国官媒上:10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和日本外务事务次官秋叶刚男在日本长野县共同主持了新一轮中日战略对话。双方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在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香港乱局消息纷至沓来、英国找茬、印度趁火打劫之时,这样一条消息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必须说,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它的意义在于,在国际环境向中国一再呈现负面因素时,日本没有幸灾乐祸,而是于悄悄中,一起和中国重启了中断7年之久的中日战略对话。

  据报道,双方再次确认,将积极落实中日领导人大阪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中日战略对话是两国为就重大和关键性问题进行沟通而建立的一种机制。对话始于2005年5月,截至2012年6月,先后进行了13轮,为克服两国间政治障碍、确定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上次战略对话举行前后,中日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的矛盾开始激化。在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日本右翼人士短暂登岛后,中国官方和民间都对日本表现出强烈不满。8月,部分民众走上街头,北京、深圳、济南、广州等城市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反日游行,期间发生了暴力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中日战略对话被中断,一直到这次长野会晤,对话机制才重新启动。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日这次时隔7年重启战略对话,是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的表现,也是两国政府对外界释放的一种积极信号。

  中日战略对话得以恢复,是中日关系近些年来趋暖回升的自然结果。

  2017年11月11日,中日两国领导人在APEC岘港会议期间举行会见;2018年,两国为庆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开展了高层往来等一系列活动;2019年6月,两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并确立了十项共识,为中日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秋天访问北京,以及中国领导人原则上接受明春访日邀请,标志着中日关系“回到了正常轨道”。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两大经济体,中日虽然发展阶段不同,但是双边合作的互补性依然很强,在许多领域里具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中日能在当前形势下相互走近,除了合作互补性之外,还有外在客观因素的推动。

  从日本方面说,美国在贸易方面对日本形成压力,与中国修补关系,其一可以从中美贸易对抗中寻找机会,其二可以此向特朗普政府作为讨价还价的条件。此外,由于韩国不承认前任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关于历史问题的协议,作为报复,日本限制对韩国出口生产半导体的三种关键材料,两国关系因此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同中国拉近距离符合日本的意愿。

  然而,日本固然有所求,但是,从总体来说,中日战略对话得以重启更大程度上是对中国的利好消息,也是中国更希望看到的进展



  新华社在国际时评《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势力抬头,冲击自由贸易和多边体系。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日拥有越来越多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

  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势力抬头,无疑是在指责美国,而在其他许多中国官媒文章中多次提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指中国国力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为保住自己世界秩序主导者地位而对中国进行的多方打压和围堵。现在,这种打压和围堵以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而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为此担忧。

  “西方”不亮了,“东方”怎么办?日本在政治上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但是在地理上却是中国的东亚近邻。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时候,中日关系的发展和走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华社的另一篇国际观察则认为:“中日关系不仅仅涉及双边,也是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关系。当今世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不确定、不稳定性仍很突出,中日两国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实际上,因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而形成的威胁,即便说对日本有影响,也只是捎带着的,而这种威胁对于中国却是直接的、根本的,理论上说,它完全有可能打断中国综合国力向更高目标迈进的进程。因此,强调这种挑战的严峻性,更多地站在中国利益的角度考虑。

  如今,从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可以看出,美国朝野在应对中美关系上达成前所未有的默契,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尽管中国官方和媒体总是尽可能表现得轻松一些,但是明智者不难看出,中国目前承受的压力是空前的。

  在国际关系中,谁也不愿做赔本买卖,但是日本这次确实很给力。想想看,近期以来美国做了什么,英国说了什么,印度搞了什么,澳大利亚想干什么,而中国自己的香港又发生了什么,意大利的范思哲又出了什么幺蛾子,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日本这次能与中方携手重启战略对话,对中国来说确实意味着很多。

  因为历史原因,相当多的中国人对日本怀有负面印象,以至于在中国为日本人“说好话”是一种很冒风险的事。去年10月,安倍访华之际,或许是为了营造中日友好的气氛,某家权威报纸在社评《中日社会需调整心理重塑彼此认识》中提到,“中国社会应克制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想象”、 “中日因钓鱼岛的纷争恶化两国全面关系,不能不说是挺滑稽的一件事”,结果遭人怒怼:你想“共存共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吗?

  不过,实事求是说,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在中国有某种特别需要的时候,日本不止一次表现出给力的一面。

  40年前,中国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发展经济需要钱,可是那个时候,中国人有用不完的革命精神、喊不完的革命口号,可唯独兜里缺钱,连毛票和硬币都缺,更别提外汇。

  这时,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据统计,从1979年开始,到2008年低息贷款结束,日本总共援助中国的资金大约3.3万亿日元,其中无偿的有1700亿日元,技术转让资金1800亿日元。日本对中国的无偿和低息贷款援助,总额达到2900亿人民币,是所有西方国家中最多的,占所有国家对华援助金额的大约67%。

  日本援助中国的这些资金,在过去40年里,分不同阶段投入,从最早的道路、发电厂、电话线路等基础设施,到后来的铁路、港口和机场,再到最后的自来水工程及环保技术和人才培训等。由于官方的模糊、低调处理,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清楚,改革开放初期,在国际社会包括世界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中国的情况下,来自日本政府的援助成为中国改革大潮开始后的第一笔外来资金。

  除了对华援助,还有一件事超越了经济范畴:89年事件之后,欧美国家纷纷制裁中国,日本也消极地参与了。但1990年日本就解除制裁、恢复对中国的海外开发援助,成为第一个解除制裁中国的西方国家。这个举措至今仍常是日本社会舆论指责政府对中国政府示弱的例证。

  应该说,当时的中国太需要这种“示弱”了,而这种“示弱”与第一笔大额援助资金一样,也是来自日本。

  或许是“人定胜天”的教育受得太多,在自身和外部环境问题上,中

国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过分迷恋自身的能力,好像没有外部有利环境我们也能如何如何。例如,

最近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刊登一篇文章,说尽管与美国正在发生贸易战,但中国出口仍在今年7月出人预料地出现增长,这表明“即便没有美国,中国出口也行”。结果,环球时报网站、新浪财经等都转载了此文。

  这种消息美国人发发也就罢了,中国人如果真拿它当回事那就未免自欺欺人。如果如此轻松,那原来又何来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压舱石”是可有可无的吗?

  看看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看看中美关系、两岸关系、香港局势,只要是实事求是者,都会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日本和中国于无声处重启战略对话确属给力之举。

  有些国人总是端着架子说话,即便在中国已经面临诸多困难之时,例如,“日本只有摆脱了美国的束缚才有话语权与中国进行真正的对话”。说这种话的人,如果不能从美国手中“解放”日本便等于没说。事实是,在中国和美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在受美国束缚的情况下,日本能够在多事之秋作出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中方的决定,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让日本完全摆脱美国的掣肘,和中国想谈什么就谈什么,这种想法要价太高,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还有一点,撇开美国的盟国地位以及受美国制约的现实,从日本自身来说,这是一个无论意识形态、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都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中日合作只能保持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不可能突破固有的框架。但是,仅就当前的现实来看,像中日重启战略对话这样的权宜交好,就已经很可喜了。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