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华语智库:“一带一路”要讯(第1期)

作者 :爱你我的猎物 2019-07-30 17:26:52 审稿人 : admin

  1、“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频遭恐怖袭击

  7月2日以来,全球共发生恐怖袭击事件36起,至少造成385人亡、884人伤,给受害国造成重大损失。主要特点:一是恐袭多发生在战乱或民族矛盾突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南亚、东南亚地区部分国家,36起恐袭中,阿富汗15起、伤亡757人,索马里5起、伤亡157人,叙利亚3起、伤亡68人,尼日利亚2起、伤亡80人,巴基斯坦2起、伤亡30人,泰国2起、伤亡8人。上述国家为近期恐袭的重灾区。主要与外部势力入侵、民族分裂、宗教矛盾、政治矛盾有关。如近期美与塔利班和谈进入关键阶段,为增加对美压力,塔利班有意制造了多起恐袭事件。二是精选袭击目标突出政治目的。恐怖分子对目标大都进行了精心选择,尽显政治目的。袭击对象包括政府及联合国要员、军警检查站、政府机构、电视台、外宾酒店、城市中心广场、学校医院、公共汽车、婚礼现场、宗教活动场所等。恐怖分子选择这些目标,旨在达到两个目的:1威胁军政部门、恐吓国家或国际组织要员,向其示威;2通过袭击人员密集的场所,力争造成重大伤亡,向政府施压。三是以炸弹袭

击为主制造轰动效应。炸弹威力大,难防范,造成的损失严重,恐袭效果明显,始终是恐怖分子的首选袭击手段。在36起案件中,有26起为炸弹袭击,占72.2%;其中13起是汽车炸弹袭击,占案件总数的36.1%。四是施恐战术出现变化。除惯用的爆炸、枪击、手榴弹袭击外,恐怖分子还采用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携载爆炸物拦截、冲撞公交车、军车等移动目标。这种袭击战术的特点是突然性、隐蔽性强,难防范,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时常出现。五是施恐时机依目标而定。袭击交通工具、学校、政府部门时,一般选在当地时间7时至9时上班、上学高峰时段;袭击酒店时,一般选在当地时间中午、晚上人多时;袭击城市中心广场、清真寺等目标时,多选在人员集中到场,或集体活动开始后。综合分析,近期不宜前往上述恐袭频发的国家。(远望编写)

  2、巴拿马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引美警惕

  美国雅虎网站财经频道7月23日刊登物流情报公司(FreightWaves)评论文章《中国对巴拿马的投资和影响将是美国大患?》。文章称,虽然美国的利益仍然遍布整个巴拿马,但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巴拿马不断深化,美国对巴影响力正在逐渐消失。新任巴拿马总统科尔蒂索上任当天对路透社表示:“在美国仿佛视而不见的情况下,中国对巴拿马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一是中巴经济互动不断加深。中国重视对巴拿马的投资并非新闻。自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将运河控制权交还给巴拿马以来,中国对巴投资一直在增长,在过去几年中增幅加速。2016年,中国岚桥集团收购了巴拿马最大的港口。岚桥集团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它可以得到中国政府的补贴,执行中国政府的命令和意图。自从收购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以来,该公司的扩张意图一直遭到外界怀疑。这一收购案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大部分港口。此外,在运河扩建系列工程中,中国交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建设集团也取得了运河周边两个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合同。2018年12月,习近平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巴拿马的中国国家元首,并带来了多名通信、运输和建筑业的高管,中国深度经营巴拿马的意图非常明确。二是美方对此应对不力。习近平访巴及一系列对巴投资行动是对美国在巴利益的重大挑战。但截至目前,美国几乎没有公开反对中国对巴拿马的“经济入侵”。巴拿马不是该地区第一个加强与中国关系的政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很多国家都签署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但巴拿马运河拥有与众不同的重要地位,它一直被视

为美国独一无二的历史成就。政治分析家理查德·科斯特对《外交政策》杂志表示,“巴拿马运河是工业时代的伟大工程,对美国的意义就相当于长城之于中国……中国的意图是实现在巴拿马的永久存在。”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都会给美国带来巨大挑战。(木实 编译)

  3、阿联酋专家称“一带一路”给阿带来重大机遇

  近期,阿联酋国内专家学者、企业领导在第四届“NBF知识系列”年会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给阿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一是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便于开展贸易的绝佳交通运输线、港口和基础设施,且阿地理位置优越,是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经济神经中枢,能为各洲之间的贸易提供服务。二是促进阿经济领域国际化发展。阿富查伊拉国家银行企业和机构银行业务负责人普拉丹认为,“一带一路”是一项庞大工程,将在未来几年改变商品和服务的流通,阿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金融、贸易和服务中心。阿尔瓦雷斯-马萨尔公司迪拜办事处董事总经理加法尔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积极的全球发展项目,规模庞大,将对GDP、贸易和投资产生积极影响,阿必将从中受益并在该倡议中发挥关键作用。三是推动中阿贸易上新台阶。阿已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中心所在地,中国是阿第二大贸易伙伴,目前在阿约有20万中国公民和4000家中资企业,预计今年的双边贸易额将超过580亿美元,2020年预计增至700美元。(远望整理)

  4、海湾地区政治生态正朝着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方向转变,中国理应密切关注

  据《中亚》信息网7月26日报道,以色列中国外交政策问题专家莫德凯·查齐扎日前撰文《中国重塑世界经济地图》(副标题《海湾国家和新丝绸之路给北京带来了新的动力》),主要观点:一是中美地区影响力出现微妙变化。美国在海湾地区霸权和实力的相对衰落,以及寻求在该地区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对地区实力平衡的看法。对此,海湾国家开始寻找办法,加强与北京和其他大国的关系,以巩固其在日益脆弱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地位。它们既想保持与美国的战略联盟,也希望摆脱地区危机和实力竞争的威胁。二是海湾国家地位重要。中东是海陆丝绸之路交叉点、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中心,而海湾国家是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是其核心,作为能源丰富的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政府理应密切关注。三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湾国家发展规划可实现对接。海湾国家正致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速工业化,以缓解国内冲突,避免置身全球化浪潮之外。它们正积极实施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以实现经济转型,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计划包括“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阿联酋2021愿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20愿景”“科威特2035愿景”,以及卡塔尔和巴林对2020年代的展望。它们正努力通过私有化和发展非石油工业来实现可持续

发展,其雄心勃勃的地区发展计划和“金砖四国”愿景已经走上了共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其战略协同将为双方提供新的机会。(常生编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