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天九思:今后30年影响未来中国发展和命运的三件大事
作者 :爱你我的猎物 2019-02-07 14:20:06 审稿人 : admin
尽管美国一直是影响中国的最大外部变量,但是,中国未来发展不取决于美国的对华政策,而取决于中国如何应对,关键是中国能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要中国不犯颠覆性错误,自己不乱不倒,没有谁可以打垮我们!谁挡不住中国崛起的脚步!建国之初挡不住!改革开放之初也挡不住!现在有建国70年底气的共和国更是谁也挡不住!
笔者认为,今后30年影响和决定中国发展历史走向的主要有三件大事:十九大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落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美战略博弈。
俗话讲,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西方不亮东方亮!30年后中美经济总量将出现乾坤倒转,世界格局也将为之大变!因此,我们必须面向未来,把握大势!看三十年、想十年,扎扎实实做好三五年。
从中国未来发展大趋势看
党的十九大提出2021年、2035年、2050年新三步走奋斗目标,中国未来发展不仅要自创引擎推进“一带一路”的快车,还必须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因此,不妨大胆地深想一步。
2021年,十九大奋斗目标: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笔者认为,届时,中国可能发生五大变化。
①中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基本完成,初步尝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甜头。
②“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走出去初见成效,中国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超过美国(2018年中美入围总数分别为120家、126家)。
③最近,习 近 平总书记讲:“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看来国家是在为统一造势、为统一准备,现在到了揭掉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瓶塞”的时候了。(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曾将台湾比作“中国瓶子的瓶塞”,中国一旦拔掉这个“瓶塞”,美国就很难形成围堵中国的包围圈。)届时,美国“印太战略”宣告基本破产,美国再打中国周边牌的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④两岸统一让台湾海峡成为中国内海,中国从此掌控着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海上运输线生命线,加之中国通过已牢牢控制南海并由此可延伸掌控马六甲海峡,周边环境将发生有利于中国的重大转变,中国将逐渐掌握亚太事务主导权。
⑤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将逐步向中国靠近,可望建成亚太自贸区,尤其是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可望开拓成为中国巨大的国际市场,邻近巴印的地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可望捷足先登。
2035年,十九大奋斗目标: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创新大国,中国军事实力全面超过俄军,接近美军。
从2017年中美GDP对比看,中国为12.23万亿美元,增速为6.7%,美国为19.39万亿美元,增速为2.3%。如果按照中美平均增速分别为6.0%和2.0%计算,到2028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24.61万亿美元,美国将达到24.59万亿美元,中国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如果考虑到一些大的变数,中国到2035年应该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从中国超强的创新后劲看,中国现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达1.78亿,每年毕业大学生还有700多万,而且我国超大规模人才群体正在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后劲。2017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7位,2017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连续3年全球第一达138万件,比第二位的美国、第三位的日本和第四位韩国的总和还要多,尽管有数量多、质量不高的问题,但增长潜力巨大。
今年1月6日,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报道了日本经济新闻与荷兰学术信息机构爱思唯尔联合调查结果,在光催化剂、基因编辑、免疫疗法、纳米发电机、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等30项尖端科研领域,中国拿下23个第一,美国拿下7个第一。报道称中国占据优势的研究主题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领域相吻合。美国对华贸易战瞄准的是中国高科技产业,说明美国担心输掉自己一直占优势的高科技产业,这也是预见203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创新大国的重要依据。
从中国国防和军队发展看,中国军队“走出去”已形成基本格局,有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护路,使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队有能力跟进到哪里!
2050年,十九大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如果按照2035年中美经济规模相当,以后中美经济平均增速继续分别按6.0%和2.0%计算,到2050年,美国将只有中国经济总量的54%,届时中美经济规模对比正好与现在中国是美国经济总量的63%反转。届时,中国可能发生五大变化。
①中国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手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并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科技创新中心,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成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
②中美成为平起平坐的新型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日子一去不复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来了。
③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全球创新大国开始,中国改革开放格局开始由向上看转变为向下看,即实现主要向欧美国家学习和开放转向主要面向非洲、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开放的转变。
④以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革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公园城市和智能化生产生活方式普及,人类寿命可能达到120岁,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成为时尚和必须。
⑤中国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忠实捍卫者,面临的主要威胁可能来自太空和外星。这些重大变化将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
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趋势看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未来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可以出“奇兵”的领域到底在哪里?是深海、深地、深网、深空?还是智能化、生物化?是核心技术?还是应用技术?
从历史经验看,核心技术是应用技术的基础,也是持续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应用技术往往见效快、短期经济效益大。 上个世纪,美国赶超英德法等欧洲国家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刚开始使美国成为工业大国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不是像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像流水线这样的“应用技术”,而美国之所以出现流水线,是因为这种技术特征恰好和美国的市场特性相匹配。同样,在中国发展初期,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可能也是应用技术——超大规模的完整产业链,但是,到了中国发展的中后期,要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必定是核心技术。
从技术发展看,“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十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大数据先锋思想家涂子沛在《数文明》一书讲:以大数据出现为标志,人类社会正进入一种全新的数文明时代,这不仅仅是互联网的下半场,还将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商业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书《今日简史》中讲,人类文明正在发生转折性的重大变化,生物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正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颠覆性技术并加速走来!
笔者认为,以去年中国饱受非议的“基因编辑婴儿”出生和前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神奇新药——烟酰胺单核苷酸(NMN)为标志,生物科技革命来了!以美国谷歌公司人工智能围棋自学成才横扫中日韩围棋高手,并跨界战胜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人工智能实现了从“算得快”“学得快”到“通用型”的三大飞跃为标志,人工智能革命也来了!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出彩,逆之者出局!数文明时代的前提是数据化,方向是物联化、智能化,大数据是21世纪的金矿和石油!谁有本事谁开采,小本事小打小闹,大本事点石成金。
比如,通信技术是大数据的重要平台和支撑,如果说4G技术开创了移动互联的商业新时代,那么,5G技术必将开创一个更加广阔的智能商业的新时代,也将拉开人工智能革命的序幕!
再比如,工业机器人已有60多年的发展史,长期被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四大家族垄断,技术门坎高很难进入,而服务机器人方兴未艾,后来者大有可为!
总之,中国必须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尤其是要以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抓手,既在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性技术广泛寻找切入点,以求得眼前的高效益,又要在这两大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布好局使长劲,以求得持久增长的动力。
从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看
随着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美国随后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进入重大调整期。当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63%,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战略目标和重大部署,尤其是当“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时,更加深了美国的战略焦虑。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出台《国家安全战略》等重要战略报告,明确提出“印太战略”,将中俄视为主要战略对手,宣称俄对美国的威胁主要是军事威胁,中国则是全方位的威胁,说明美国国内已完成对华关系“怎么看”的重大调整。
2018年,以中美贸易战、中兴事件和孟晚舟事件为标志,美国开始实施对华关系“怎么办”的战略落地,中美战略博弈由过去的表层秩序博弈进入底层秩序博弈。表层秩序博弈讲道义,是相对文明的博弈,目的是占领道义制高点、希望得道多助;底层秩序博弈讲实力,是不择手段的摊牌式较量,目的是打压对手、遏制对手、战胜对手,只有当对手打而不倒、愈打愈强时才会寻找合作。
从去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情况看,无疑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一些影响,去年全年平均经济增速为6.6%,但是,美国“春药式剌激下”的经济也难以为继,第四季度美国三大股市整体缩水20%,直接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美经贸谈判今年上半年可望达到协议。说明中美经济已深度融合,和则双赢,斗则双输,损人终害己!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著名专家金灿荣讲:“未来十年中美关系肯定是竞争为主,或者七分竞争三分合作。”
但是,如果中国能在2021年前成功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美国将彻底失去遏制中国的战略筹码,中美博弈的战略天平将向中国倾斜,中国将提前掌握中美博弈的主动权。前提是不仅要做好一锤定音的武统准备,也要做好保护中国海上运输“生命线”的准备!
总之,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不仅会倒逼中国第三轮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且可能使中国改革开放提前进入一个重要历史拐点,可能由过去主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放提前逐步转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由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最近,阿里巴巴主席马云讲,中国未来有三次巨大机遇:①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将进一步市场化,这是不可改变的;②中国最大的机遇是内需,尤其是3亿多中等收入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未来一定是服务业为主;③供给侧改革,经济全面数据化,所有企业必须上云,必须用数据发展、靠数据治理,这是供给侧改革必须跨过去的坎。但是,国家层面也要未雨绸缪,做好提前转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的战略布局和准备。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