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至暗时刻再增悲剧,博纳影业副总黄巍坠亡生前分管院线业务_中国电影,博纳影业,黄巍
文 丨 华商韬略 Zoe
疫情基本平复的当下,影院仍没有机会走出至暗时刻。
一位高管跳楼自杀,更为影院的前途抹上了一层悲凉的底色。
6月10日消息,博纳影业发布声明称,博纳影业副总裁、资深电影人黄巍于6月10日凌晨去世,享年52岁。博纳影业下午发布声明确认其离世消息,并表示沉痛哀悼。
有媒体报道称,主管院线业务的黄巍系坠楼身亡。
黄巍从2009年开始担任博纳影业副总裁一职,至今已有11年。此外他还曾任职北京博纳国际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功签约、建成并开业了近百家现代多厅影院,拥有深厚的影院投资、建设和管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黄巍最后的一条朋友圈还是关于影院开放的事情。

【至暗时刻】
随着疫情平复,各行各业基本进入复工复产,而唯独院线仍处于停摆之中
电影院的至暗时刻,或许还要继续延长下去。

此前,全国影院数量超过12400家、屏幕约7万个,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辆狂飙突进的高铁,却在今年春天猛然熄火,中国电影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全国范围内所有银幕一起关闭的局面。
24家影视类上市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18家亏损,超过2/3的上市公司收入下滑超过50%,只有6家盈利。
其中,影院为主营业务的亏损最严重。

2020年5月4日,华谊兄弟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28亿元,同比下滑61.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增加。
2020年对于华谊兄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2018年、2019年华谊兄弟已经两连亏,算上资产减值损失,亏损额分别高达10.93亿元、39.63亿元。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会被直接退市。
如果今年华谊兄弟不能扭亏为盈,就会面临退市风险。

即使如华谊兄弟这样的行业龙头日子都过得如此艰辛,更别提小型影院了。
有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将有3000-5000家影院倒闭。
【内容为王】
自从今年1月23日全国电影院因疫情被迫停业后,中国电影行业已经停滞了100多天。
其实,这不是中国影院第一次受到疫情的冲击了, 2003年非典爆发时也发生了类似的状况。
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迎来院线制改革,整个影视行业生机勃勃,形势一片大好。
可就在2002年底,非典爆发了。
几乎在广州首例非典病人入院的同时,内地电影市场迎来了张艺谋的《英雄》,这部影片拿到了2.5亿票房。
这部电影第一次使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战胜了好莱坞大片,连续两周成为北美的票房冠军,也帮助张艺谋在国际影坛上站稳了脚跟。

由于受非典疫情影响,多部国产电影和进口片被迫选择在2003年下半年集体上映,其中包括《黑客帝国2》《双雄》《海底总动员》等经典电影。
不过2003年底,冯小刚的《手机》拿到了5300万票房,这是2003年度电影票房冠军,张艺谋和冯小刚这两位第五代导演,为2003年的国产电影留下了两个亮点。
跟非典一样,同样是受疫情影响被迫暂停营业,可是这一次,整个影视行业显得尤为悲观。
因为相比17年前,中国电影院、电影产业的体量变得更大了,从业人员也更多了。
仅以荧幕数算,中国电影院线银幕超过6万块,总数跃居世界第一。
哪怕是吃瓜群众都在一起感叹:现在的电影越来越不好看了。
天灾之下,所有的萧条都有了归因。但哪怕影院解禁在即,“佳片”难觅、“盗版”横行、“小屏”崛起,依然是悬在影院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热钱涌入,各种IP和流量打法眼花缭乱,电影产量猛然剧增。
大数据的“荷鲁斯之眼”替代了编剧的“上帝之手”,一千个编剧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大数据却只有一个热点,最终呈现的局面,就是内容的同质化严重。
事实上,IP热已经剥夺了编剧的创意权,其实一千万个IP,总结下来就是四个故事:《霸道总裁爱上我》、《满朝文武爱上我》、《花魁大长腿之贴身龟奴》、《鬼吹牛、鬼吹蜡、鬼吹灯》。”
著名编剧汪海林甚至开始怀念煤老板投资电影的时代,那时候资本还尊重专业,不太干涉内容的创作。
喧哗过后,一切重归常识,业内业外纷纷呼吁“内容为王”。《我不是药神》谱写的神话,让大家幡然醒悟,用心做的好内容,自然会赢得市场的投票。半年后,《流浪地球》凭借实力再创新高,对比同期《上海堡垒》的折戟沉沙,所有人都又感觉到,好内容的春天就要来了。
此外,眼下的智能手机功能完备,拿起手机就能看电影,虽然视听效果跟电影院没法比,但确实方便,“小屏”的崛起也给影院带来了相当的威胁。

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如果将疫情视为一次洗牌,将有助于重建更健康的行业生态。期待疫情过去后,重新开张的影院能为中国影视行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