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丝绸之路的由来:中国历史上高光时刻!

作者 :瑶瑶酱 2021-12-08 15:56:18 审稿人 : admin

1 大漠第一越狱高手

有这样一种人,出道即巅峰。


有这样一种人,人家的起点,往往是我们努力了八辈子的终点。


有这样一种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永远的屹立在了一个民族的丰碑上。


有这样一种人,上述三者合一。


这样的人杰比较罕见,只要出现往往都会成为时代之光。


但这样的人,往往也因为过度闪耀璀璨,容易在极度绚烂后被上天召回。


老天是让你带着任务来的,不会让你驻世太久的。


你要是没完没了的长期驻场,那天道的平衡就该被破坏了。


比如说问题中的这位。


出道的漠南之战中,18岁的霍去病带着八百勇士横绝大漠,直捣匈奴的大后方,斩杀俘虏诸多匈奴高官,宗亲,斩敌2028级。


武帝闻之大喜,给此次斩首行动定了个非常好的评语:勇冠三军!


霍去病也以此功获封冠军侯。


现在我们往往将各项赛事中的第一名称之为冠军,原因就是在于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天纵奇才的少年将军,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创下了无与伦比的大功业。


“冠军”二字,因他,从此与众不同。


也因为他的光芒太过于耀眼,自他之后,这个“冠军侯”的爵位是罕见赏人的。


不是领导舍不得给,而是给了怕你扛不住。


如果说卫青是匈奴的第一苦主,此前已经六战全胜,匈奴人一看到“卫”字旗号就俩腿哆嗦,那么霍去病,则是整个匈奴民族的第一煞星。


在他手下,匈奴民族被屠灭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


赶上希特勒秃噜苏联了。


霍去病这个人,是天选之子,我很少用这个词。


下一个能称得上是天选之子的,要再等上一百二十年了。


六百年之后,匈奴的后裔阿提拉大王席卷欧洲,一千三百年后,蒙古人席卷世界,他们都被欧洲人绝望的称为“上帝之鞭”。


草原民族每次席卷南下,都会给诸多文明的人民带来巨大的恐惧与无助。


但殊不知,游牧者们也曾经狠狠的被大鞭子抽过。


霍去病,就是匈奴人民的“腾格里之鞭”。(草原老天爷的大皮鞭)


他的降生,似乎就是为了灭匈奴而来的,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机会全部自然而然的集聚到了他的手上,并由他之手,散发出了令人恐惧的光芒。


接下来的故事,用个二战时的德国著名军歌来总结非常合适。


闪电部队在前进!


还是要简单先介绍下霍去病这个人,上一章我们提过,霍去病是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与平阳府中一个姓霍的小官偷情私生的。


霍去病和他舅舅卫青一样,都是一对露水夫妻的产物。


不过他比他舅舅幸福的多,他出生后没有多久,他老姨就成为天子的宠妃了。


小霍同学因为老姨给力并没有像他舅舅那样经历什么痛苦的童年,而且也没有人在意他的出身了。


因为他的身份后来变成了外戚,皇后的大外甥,而且从小聪敏英武,深受老姨夫武帝喜爱。


你可能会说:这小子沾了他老姨的光,所以才如此的少年得志。


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要正视的是,武帝并非寻常帝王。


纵观他的一生,也许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坏人,要么冷酷艰险,要么视贪如命,但人性甭管操蛋成什么德行,却无不是身负大才之人!


武帝是爱才的,因为这人要是没有本事是无法帮他达成丰功伟绩描绘宏伟蓝图的,只靠着裙带关系的酒囊饭袋,是入不了他的眼的。


霍去病必定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才会让阅精英无数的武帝看重,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说,哪怕霍去病这孩子是块材料,武帝对这个孩子也有一种独特的偏爱。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做长辈的,往往会莫名其妙的宠爱一个晚辈,当师傅的,往往会特别喜欢一个徒弟,也说不出来为啥,就是稀罕。


这往往是宿世的缘分,我们管这个叫做门徒般的宠爱。


对于武帝来说,霍去病就是他的门徒。


武帝对于霍去病宠爱到了什么程度呢?


此次跟随霍去病出军的八百勇士,是整个汉帝国精选出来的精英中的精英。


这次随舅舅卫青直捣阴山,武帝封他的职位叫做“骠姚校尉”。


骠姚者,劲疾之意,大白话就是又猛又快。


这个职位,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特种部队大队长的职务。



所以霍去病可以单独脱离大部队去寻找战机,而且带着八百人就敢横绝大漠,这不光说明霍去病的超人勇敢,更说明了这八百人具有着非常强悍的战斗力。


将汉帝国精选出来的特种部队交给一个18岁的从未上过战场的小将,不是武帝的偏爱是什么?


这就是领导的刻意培养与破格提拔,把你放到那个岗上,就是为了让你出业绩的。


有的部门岗位是糊弄你画大饼的,有的部门岗位则是给你点炮儿让你往上窜的,虽说各岗位的发展确确实实各有千秋,但拿资源作为关键衡量点来判断领导的用意,还是没错的。(还有一个关键指标,是岗位的担责风险)


武帝的打算,是再造一个卫青。


霍去病之所以能够在这个岁数获得这么大的舞台,与他舅舅有着极其重要的间接关系。


此时的卫青,六战匈奴全胜,威望无双,任大将军,统御诸将,权倾朝野,虽然卫青做人务必谨慎,从不结党,但武帝作为人君,依然有他的打算。


权力不可一家独大。


大将功高封无可封之时,于君于臣都是双输。


所以武帝需要进行权力的平衡,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提拔一个大将,既是为了搞平衡,也是为了做人才梯队储备。


公司和组织甭管多不缺人,每年还是要定量招一定人的。


哪怕少,梯队万不可断!


除非你自己就没打算往长了干。


霍去病就是武帝筹划已久的选择。


才干与岁数都合适,再加上本来也是他卫家的亲戚,培养与任用也不犯冲突,将来比较能够完成军权的对接。


不过即便大爱,寄予霍去病以厚望的武帝还是展现出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手腕,不盲目降恩,而是逐渐的试探他的才干究竟能够撑得起多大的场子。


武帝在他的揭幕战,给了他八百勇士,是骡子是马,你给我遛上一大圈吧!


一圈遛下来,霍去病交出了满分的考卷。


接下来,武帝给了他一万人,同样还是千里挑一的精英,不过任务却极其艰巨,霍去病要带着这一万人去攻击河西走廊。


远迁漠北的伊稚斜失算了,他以为示弱的匈奴能够诱惑武帝,却没有想到,武帝将眼光望向了遥远的河西之地。


因为一个人,带来了更大的诱惑。


大漠第一越狱高手,张骞登场。


接下来这段故事,很感人,用我们的伟大领袖习近平同志形容我们共产党员的话讲:同志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图片


话说18年前(有点像武侠或言情小说的开场),公元前139年,刚刚继位一年的武帝进行了一次人员招标,目标很玄幻:前往西天交朋友。


要交的朋友是个啥?


这个朋友叫大月氏。


为啥武帝要去特地派外交代表团不远万里去交朋友,原因在于那个古老的命题: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大月氏是一个曾经很强大的国家,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秦末年间,大月氏国力达到顶峰,满世界侵略,攻占了邻国乌孙的领土,还与匈奴开战,两国互有胜负。


不过后来匈奴迎来了雄主,杀了自己老爹的冒顿单于将匈奴带向了辉煌,不但将刘邦打的和亲认怂,还多次击败大月氏,大月氏国力也因此每况愈下。


到了冒顿的儿子老上单于在位时,大月氏被匈奴彻底击败,自家国王的脑袋都变成了老上单于喝酒的壶了。


大月氏人经此国难,觉得祁连山这地方生存环境忒特么恶劣了,不是咱们爷们混的地方,于是举族西迁,跑到了今天的伊犁地区,赶走原来的土著“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


江湖传言,大月氏一直打算复仇,17岁的刘彻同志觉得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匈奴这帮臭不要脸的寄生虫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于是准备派出高规格代表团,前往传说中的大月氏定立共灭匈奴的盟约。


不过这个代表团却并不好组,因为这途中要穿过一条狭长的敌占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东西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又因位于黄河以西,所以史称河西走廊。


图片


黄线白线之间,就是狭长的生命通道,河西走廊。



你可能会问,又是高原又是沙漠的,就必须走这条小窄道儿吗?


你得到的回答会非常干脆:必须走。


甭管是不是要找大月氏建交,只要世界那么大,如果你想多看看,从当时的世界观来看,你就只能往西北方向走!


只要往西北走,这条狭长的走廊就是你永远绕不过去的坎!


图片


东、南、北三面全是绝路,西南的横断山脉和西边的青藏高原今天仍然是交通噩梦,只有西北由河西走廊走到敦煌后延伸出的两条黑线能够有幸穿越中间一个个小绿洲接触到远方的国际文明。


时至今日,河西走廊这条路,仍然是内地往新疆的唯一主干道。


分析完之后,发现这趟国际交流难度系数有些高,因为在当时,这条通道属于匈奴的占领区。


张骞成为了那个勇者,怀着无限崇高的国家使命慨然应聘,出使大月氏。


张骞也许不会知道,此一行,会有多么的困苦艰难。


图片


但武帝也不会知道,他这天马行空的派了下大脑门子,却拍出了谁都没想到的,最终改变整个世界的历史意义!


他并没有想到,这条通道居然对汉民族后面整整两千年的国运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


老天开始再次眷顾汉民族了。


因为他开始折磨张骞了。


没有这通折磨,没有后面蹲号儿时大量时光的体味,张大使根本不会体会到这条通道的重大战略价值,也就更不会对武帝说出那些字字千金的国际见闻!


张骞代表团一行有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开始这一路比较顺利,但就在张骞一行人即将穿越河西走廊之际,被匈奴人全部抓获。


这么大规模的偷渡团伙被当地匈奴王押送到了匈奴王庭,见到了当时匈奴的总舵主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军臣单于三套两套后就得知了张骞此行的真正目的,然后笑道:你也不想想,我能允许你往那跑吗?


正如你们国家会允许我去勾结南边的越国吗?


张骞一行被扣留软禁起来。


匈奴为了软化张骞的思想意志,各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媳妇,希望他自此以草原为家。


随后在匈奴,张骞这一住,就是十年。


也许是牛羊肉吃不惯,也许是匈奴女人太生猛,但更有可能,是强大的使命在不停的召唤他,张骞始终没有放弃。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总有个声音在对他呼唤:逃跑吧!逃跑吧!浪迹天涯的游子!开溜吧!开溜吧!快点去四处漂泊吧!


图片


十年来,匈奴对张骞的看押由最初的严防死守变得渐渐松弛,谁也想不到已经搁这娶妻生子的张骞依然想着当年的使命!


就在武帝派出卫青李广等四路军试探进攻的那年,公元前129年,张骞趁着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抛妻弃子,带着随从,按照十年来脑海中勾勒了无数遍的那份计划。



终于逃出了匈奴王庭。

2 万骑卷河西

十年的匈奴姑爷生活使张骞等人详细的了解草原的山川地貌,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再加上他们穿的是胡服,于是这次成功的穿过的敌占区,到达西域。


不过到底是逃出来的,前期的所有准备都不充足,此次前往西域,他们穿过大漠,爬过高山,气候恶劣,补给奇缺,不少人在这路途中献出了生命。


图片


看着地名挺多,但地名之间全是沙漠。


图片


这样看似乎更为直观一些。


到达了天山脚下时,张骞得到了最新情报,此时天山南北的三十多个小国,全都是匈奴的傀儡藩属,定期交粮交租,他此行的目标大月氏再次被匈奴打的西迁。


张骞无奈,再次一路向西。


再往西就出新疆了,张骞来到了西方大国大宛。


大宛国王早就听到过远东有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叫做汉国,苦于匈奴阻隔不能结交,于是赠送了张骞很多补给,并配备了向导和翻译,送他们前往大月氏。


张骞跨越上千公里,终于来到大月氏时,却发现此时大月氏人,早已经乐不思蜀。


大月氏人离开了残酷的东方进入新世界后发现,并非身边的每个邻居都是关羽张飞,大量的软柿子随处可见。


不仅自己在新大陆随便称王称霸,再加上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饶,人民富足,而且此时距匈奴和乌孙已经很远了,外患隐患大大解除,大月氏人早已不再向往故土,不再渴望复仇了。


都过去了,如今要团结一致向前看了。


目的就是为了宣传仇恨复国思想的张骞看到自己受了十多年罪,最终就得来这么一句话,发扬了不抛弃不放弃的革命劲头,继续使出各种外交谈判手段,希望能够帮大月氏人重燃熊熊仇恨烈火。


咋就这么没个尿性呢!匈奴人都给你踢出多远来了!咱得踢回去啊!


张骞可劲煽乎了一年多,也没有将大月氏人的刻骨仇恨窜动起来。


大月氏人也很无奈,总跟我们提老国王的头盖骨变成酒杯的事,想想就让我们觉得痛苦,你咋这么讨厌呢!


这种事你小子以后还是少提吧,这都什么年代了!不是每个人都渴望要报深仇大恨的,有几个你们皇帝那样总想着给太爷爷那辈儿复仇的啊!


武帝当年的打算挺丰满,但他没想到老天给了大月氏人一块天府之国作为补偿。


只有无产者砸断铁链后才有可能得到世界,已经富起来的大月氏人此时没有心思再去征战了,张骞失望的踏上了归途。


回去的路上,张骞由于害怕再次被匈奴逮着,于是打算不走河西走廊,自己强行上难度,去走一条非常难走的路。


他爬上了青藏高原。


上了高原,是羌族人的地盘,虽然难走点,容易喘不上来气,但应该是安全的,不过张骞由于这十多年没有了解国际时事,不知道羌族此时也是匈奴的附庸了,于是张骞再次被扣,并遣返回了匈奴政府。


此时的张骞,满眼绝望,还要再等十年吗?我还有命再等十年吗?


也许是老天看到了这个不忘初心的人,觉得不应该让他的事迹永远的埋藏在草原的尘埃中,仅仅过去了一年多,在公元前126年,军臣单于死了,匈奴内部爆发了争夺单于大位的内乱。


越狱高手张骞再次瞅准机会逃出漠北。


在一番颠沛流离和视死如归的亡命后,张骞终于逃离了敌占区,再次回到了祖国人民的怀抱!



此一行,整整十三年,去时一百多人的使团,归国时张骞仅仅带回来了两个人。


张骞这次壮烈的西行,虽然使命并没有达成,但他却产生了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勘察,他不仅亲自访问了位处新疆的各小国还远赴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伊犁河流域)、身毒(古印度)等国的许多情况。


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武帝作了详细报告,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被司马迁在《史记·大宛传》中保存下来。


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翔实可靠的记载,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区和古老国家的古地理与历史的最珍贵资料之一。


也正是在这次的汇报当中,武帝渐渐明白了西边有着巨大隐患的国际形势。


武帝从张骞的汇报中得知西域的诸多国家在给匈奴人输血,这让武帝比较伤感。


我得这一个劲的给他放血,你们咋还能给他抢救呢?


图片


于此同时,羌族人和匈奴人这两个游牧民族的勾结令敏感的武帝感觉到了极大地隐患。


张大使详细的把匈奴和羌族如何穿一条裤子迫害他人身自由的丑陋行径揭露了出来!


一个匈奴就已经够恶心人了,再让你把羌人祸动起来就更难办了,必须让这两家子断联系!


天天跟匈奴玩儿还特么能学的出好来!


武帝深感这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了。


除了这些,西域诸国的那些美好与各种想象也开始在武帝的脑海中慢慢发酵。


葡萄美酒夜光杯,色目美女汗血马,太带劲了!


在匈奴本部远遁漠北之后,武帝决定打通河西走廊这条充满了神秘诱惑和战略高点的狭长通道,彻底斩断匈奴的右臂!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不把你们打跑了我特么咋看!


羌族你这老小子忒不老实,我不把河西拿下来你总跟匈奴眉来眼去的!


霍去病!你去给我把这条通道拿下来!


武帝的战略野心很大,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武帝的思维是现实的,不能因为偏爱你霍去病就一下子把家底都交给你。


你需要去证明自己。


而且这张考卷却难度极高,你只有一万兵力的机会,去摸摸河西走廊的实力,这次西征,同样我要验验你的成色。


不过爱才的武帝还是留了个私心,再次将整个帝国军队的兵尖子拨给了他。


在此之后,这也成为了武帝偏心的惯例。


霍去病带领着大汉一万棒小伙子开启了传奇之旅。


三月,霍去病出塞。


此次随霍去病出征的,又是精兵中的精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自陇西出塞后,霍去病越过了盛夏飞雪的乌鞘岭(陕北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线),进入了河西走廊,渡过了狐奴河(今石羊大河),然后一路往西推进!


值得夸奖的是,霍去病仅仅砍杀抵抗不服者,沿途并没有搞恐怖主义,而是人不停歇马不解鞍一路飞奔往下一个目标。


人家并没有贪小便宜,他要比逃兵和报信的跑得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霍去病自出道就领悟了这一精髓。


快到你无法反应!


快到你无法部署!


快到你无法抵抗!


快到你丢盔弃甲!


随后霍去病翻越焉支山,继续一路向西北,六日内挺进千余里并连续遭遇了匈奴在河西走廊的最大武装势力,浑邪王与休屠王主力。


图片


霍去病率领着汉军特种兵大队对匈奴河西分区两大匪首实施了小型核爆打击,短暂激战后,浑邪、休屠二王逃走,霍去病生擒浑邪王太子及相国、都尉等大小头领,斩首8900余级,还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大胜后的霍去病开始回军,行至皋兰山下,遭到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的阻击,想占便宜的两个匈奴王以为霍去病已经人困马乏无力再战了,但特种兵大队再发神威,凶猛斩杀了梦想摘桃的折兰,卢候二王,以完美的胜利结束了此次征程,回师长安。


此一战,中原政权又一次的成功辗转数千里,霍去病以教科书式的表现完美的展现了冷兵器时代的闪电战打法。


汉军精锐以游戏作弊般的杀敌推进方式,拦者死,挡者毙,六日纵横千里!不休息,不调整,一路平推!以几乎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法,席卷了整个河西走廊。


这种迅疾刚猛,千钧落大石,秋风扫落叶的打法,仿佛项羽再世。


当年的项羽,靠着三万骑将杀得刘邦五十六万(没那么多)丢盔弃甲,但当时项羽阵中,是有大量楼烦骑将外援的。


而且主要杀伤其实是制造恐慌,松散的刘邦联盟在项羽的偷袭下的自相践踏!


如今的霍去病,靠着一万精锐横扫了整个河西走廊。


这一万精锐,全部是汉族小伙子。


而且操刀手不再是敌人的腿和没有路的大河,全部是大汉的精锐战士!


壮哉我大汉!


如今的霍去病,完全是两个相同的兵种对抗,却打出了一边倒的优势。


《史记》中对这段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三件事:“辎重人众慑慑者弗取;合短兵;诛全甲”。


啥意思呢?


第一,霍去病并没有掠取辎重杀戮匈奴百姓,这说明了总杀伤数是实打实的匈奴战士。


第二,“合短兵”,说明霍去病并没有跟匈奴人去较量远距离抽射,而是突骑战法的杀过去肉搏。


第三,“诛全甲”,说明霍去病此行别看跑的特别快,但偷袭的效果其实并没有达到,人家是全副武装等着跟你这万人小分队开干的。


但是,没干过。


第四,隐形的一点,结合每有伤亡太史公基本会记录的情况来看(比如第二次通河西之战,史载伤亡30%),此次万骑卷河西,太史公并没有给出己方的损失数。


这说明战损率极低。


结合上述四点来看,得出了恐怖的以下结论。


1、汉军精锐对匈奴军队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一万精骑以几乎没有伤亡的战损比干死了近九千名匈奴战士,赶上八国联军打义和团了。


2、上述的优势是在匈奴人使了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回匈奴人成中国队了。


上一战,我们详细的分析了“突骑战法”的跨时代升级,这次又再次给出了武帝对霍去病优中选优的独家偏爱,是否这就说明了霍去病的含金量并没有那么高呢?


并不是。


任何现实中的组织,只要涉及到了大量的人数,就永远不会出现5000+5000=10000的情况。


一般来说,规模越大,产生合力的增量往往会越小。


来看张图吧,我自己画的,水平有限同志们凑合看。


图片


底下那条横线,是人数,中间那条竖线是战斗合力。


理论上,是随着人越多,战斗力应该成正比的规模性变大,也就是“理论梦想”那条线。


但是,人这玩意儿比较复杂,会有自己的欲望、想法、诉求、小心眼、勾心斗角、婚丧嫁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等等。


人多力量大这话没错,但人数越多,往往内部拆台的力也跟着越大!


更别提带一帮精英分子了!


真实生活中,能达到上图那条红线的水准就已经是高水平人才了!


能将越来越多的人拢在一起,并始终保持正向输出的不拆台的,就已经是非常牛的人了。


绝大多数人,是底下的那条黑线。


人越多越完蛋。


但有非常少数的一种人,他们带兵,就是他妈的很神奇的多多益善!


比如韩信,比如项羽,比如此时十九岁的霍去病!



十九岁啊!


他们能够如上图“神”级别的那条线一样,能够百分之二百的将手中的资源威力发挥到极致!


霍去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都达到了这种境界,无视上图的理论曲线,甭管后来武帝给他加码多大,他都能聚宝盆般的给的越多,产出越大!


不得不说,这个世上,是有天才的。


比如,当年啥也学不进去的项羽。


比如,如今年纪轻轻初经人事的霍去病。

3 荡平河西

武帝看到了霍去病的战果,特别有种本打算让你做小买卖,没想到却让你干上了市的感觉,大喜过望,不仅一路突撸了全部小部落,还大败匈奴主力顺便杀了两个王,而且抢回来了匈奴祭天的“小金人”。


武帝拿着“小金人”发表获奖感言,下诏颂扬霍去病的战功,又加封霍去病2200户,并彻底对霍去病放了心。


好小子,是块材料,不枉费我疼你一番。


既然你没问题,武帝直接扔出了家底,给我彻底打通河西走廊吧!


在霍去病回军三月后,同年夏天,武帝再次布下大局,东北西北同时出兵,东北张骞,李广少量军队牵制,西北霍去病,公孙敖率骑兵主力出击河西走廊。


武帝布局同时,匈奴又派兵报复,入侵雁门与代郡,双方在数千公里的国境线上全面开火,汉匈之你争我夺,已进入高潮阶段。


还是欲扬先抑,先说说东北那边吧。


李广再次悲催的成为给大戏垫场的,这次的活儿又是牵制,不过李广老先生似乎无论给多少兵,给多大的舞台,都能表演出超级英雄主义大片的苦情戏码。


之前要么是连杀匈奴高手,要么就是孤胆英雄从匈奴大军中独骑越狱,这次李广先生再次成功抢戏,将牵制战打成了生死战,上演惨烈的喋血孤城。


李广与张骞,是分两个方向出击的,武帝如今对李广已经完全处于不信任状态了,不是对他的忠诚有怀疑,而是压根就不对他有啥期望了,这哥们命一向不太好,每次甭管给多少人都是自己回来报道,太糟蹋人了。


从他的兵力配比就可以看出来,武帝给了从来没有带过兵的张骞一万人,但仅仅给了李广四千人。


李广带着这四千子弟出发,再次踏上疆场,一出去就命中率极高的再次碰到了匈奴主力,左贤王带着四万人包围了李广部。


再次十比一的比例,但李广作为当世第一大侠,岂能被这小场面吓到!


再次丝毫不惧,带领着这四千人投入到了战斗,作为牵制方,李广明白自己的战斗使命,动静折腾的越大越好。


面对来势汹汹的左贤王部,李广再次玩出了新花样,他令其子李敢率领数十骑直冲敌阵,从敌军阵营的左右接合部之间急驰而过,杀出去之后,没有跑,又再次杀了进来。


伟大的突骑战法已经在大汉的所有边防部队全面铺开了。


李敢往返跑杀回来后,大笑道:“胡虏易与耳!”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在搞了这么一出壮烈英勇的行为艺术后,汉军大受鼓舞,李广下令全军列为圆阵,不跟匈奴人正面拼杀,等着拿弓射他。


左贤王部在巨大的人数优势下接连冲击,汉军摆阵定点远射,匈奴跑动抽射,双方箭如雨下。


在一整天的战斗下,汉军死伤过半,弓箭即将用尽。


黑夜给了汉军光明,随着夜幕降临,匈奴的攻势缓和了下来。


面对密不透风的匈奴人,此时孤立无援的李广全军将士已经面无人色了。


但阵中有李大侠呢!


李广依然意气风发,大讲自己当年如何砍瓜切菜般的搞定这帮匈奴人,并帮大伙算账,我们汉族士兵一般来讲一个人是可以干掉十个匈奴人的,所以不用怕!


李广的谈笑风生再次大振军中士气,全军拜服。


不过此时的李广也在骂娘:张骞你个王八蛋你特么跑哪去了!


张骞同志走丢了。


张大使此时正在圈圈圆圆圈圈的来回晃悠,不过也不能怪他,他被俘生活的是阴山王庭地区,这大东北的不认识也正常,谁说导游就必须到哪都门儿清啊!


本来就是出来虚张声势的,不是每个人都像李广这么招人的。


第二天拂晓,匈奴人再发攻势,汉军奋勇拼杀,就在即将全军覆没之际,转蒙圈的张骞终于率万骑赶到投入战场。



僵持了两天的左贤王突然看到汉军来援,不知底细,以为招来了汉军大部队,急忙解围北撤,再次错失了擒拿汉匈第一高手李广的机会。


李大侠再次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这次却是功过相抵,没有受到处罚。


武帝是个明白人啊,李广这次折腾的摊子够大,效果很棒,完成了战略目标,哪怕死绝了也不会受罚。


跟高水平领导干,一定得摸准领导的脉。


爷您到底想干成啥样?


张骞就是效果没达到,因为迷路被罚,回家反省去了,李广再次苦情男主习惯性悲催,不过我们早就不奇怪了。


有习惯性悲催的,就有习惯性成功的,比如小小年纪的霍去病。


西北这边,武帝派出的是霍去病与公孙敖的两路大军(数量不详,史载“数万”)。


之所以是两路,原因在于武帝要彻底消灭河西走廊的武装势力。


公孙敖属于东边往西打,正面进攻匈奴,吸引敌军主力。


真正的杀手霍去病要长途奔袭绕远自西向东执行武帝部署的关门打狗任务。


责任越大,当然配置就得更高,霍去病再次率领优中选优的骑军精锐出发,开始了极其困苦的强行军,自灵武(今宁夏银川北)渡河,先是翻越贺兰山,而后穿过了千里无人烟的巴丹吉林大沙漠,绕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而转向南,沿弱水行军,自酒泉转向东南,深入2000余里,进至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


图片


这都没跑丢!


真牛13!


到了地方的霍去病发现,自己跑了这两千多里,目的是为了搞偷袭的,但探马来报,匈奴主力好好的,啥事没有。


主力咋没被牵走呢?


公孙敖同志出了陇右就走丢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哪怕有着专业的高水平配置,仍然是并非硬件给你配足了,就一定能出成绩!


出塞后缺失标的物,大片的草原与戈壁,分清楚哪对哪,现在跑到啥地方了是一件很奢侈的能力。


在位置导向并不清晰的草原与沙漠地带(尤其沙漠行军属于地狱难度的),纵横千余里,仍然能完成战略部署,率领着全军在指定时间赶到指定地点的,是神仙级别的。


在这种情况,必须有专业导游,也就是所谓的“匈奸”。


武帝不会不给公孙敖配上好导游的,毕竟大手笔折腾一次,基本上带出去的就都是顶配的设置。


但是,像公孙敖这种“失道”的情况,还是会出现。


一般会有三种可能:


1、导游丢了。


要么死了,要么成匈奴张骞跑回家了,要么突发情况找不着了。


总之,这人没了,几万大军瞎了。


2、导游使坏。


导游是匈奴徐庶,身在汉营心在匈,人家是双面间谍专门憋着坏呢。


3、主帅不相信导游的话。


导游说大伙跟我咋走咋走,但忠诚度被怀疑,或者旁边有“大明白”得那瞎嘚嘚,或者主帅突然来感了,觉得还是特么听我的吧。


反正甭管哪种原因,导游被踢一边子去了。


一旦这三种情况发生后,汉军出塞就变成了最烧钱的旅游观光团,比如公孙敖代表团。


但为啥霍去病人家从不失道呢?为啥人家搁沙漠里疯狂穿越每次都使命必达呢?


霍去病本人天赋太优秀是一方面,他们卫家的血液里似乎天生就存在着自动导航基因。


但从细节的挖掘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神迹”的佐证。


在《史记.建元已来侯者年表》中,伟大的太史公又对此次跟随霍去病因功封侯的三人给出了如下记录:


以司马再从骠骑将军数深入匈奴,得两王子骑将功侯。(从骠侯赵破奴)

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功侯。故匈奴归义。(宜冠侯高不识)

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得王功侯。故匈奴归义。(辉渠侯仆多)


除了赵破奴外,那哥俩全是“故匈奴归义”


都是匈奴脱北者。


再细看赵破奴,更搞笑。


这哥们是个汉族脱北者。《史记》中是这么说的:“将军赵破奴,故九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


跟霍去病此次通河西的这三位因功封侯者,几乎就是匈奴代表队换了队服开始屠杀同胞的丑陋代表。


也是从这次战役开始,大量的匈奴脱北者跟着霍大将军因功封侯。


霍去病从来跑不丢,应该和他对匈奴人的强力驾驭能力和部队中一定量比例的匈奴外援有着很大的关系!


匈奴外援在霍去病中的占比究竟有多少,史书无载,找不到。


但从大量外援封侯的结果来看,这个比例应该不低。


大量的“匈奸导游”也从大数据汇总上基本上杜绝了上述“失道”的三个可能(丢了,使坏,不相信)。


但这也对霍去病的统帅能力,也再次有了上一个台阶的要求!


上一章中,我对匈奴人面对中原战术升级的无解药现状中提到过关键的一点中原军制。


汉人的杀伤力大,是因为团结就是力量的中原军阵的一整套练兵及冲锋系统。


这是草原民族学不来的。


一旦草原民族也开始组成中原军阵,开始“汉化”成组织,战斗力马上大上台阶。(五胡乱华时代)


但这套汉化的体制和整合能力,太难了,这也再次回到我们“马邑阴谋”那章中的草原民族习性问题了。


后面四百年,但直到五胡乱华为止,唯一曾经用好外国人的汉人是谁呢?


曹操曹老板。


曹操曾经走绝路死狗般的征乌桓,后面我们会讲到有多惨,但就那德行的衰兵,不耽误张辽斩蹋顿(牛哄哄的乌桓最高领导)。


随后乌桓骑兵被曹老板中原整编后,迅速闪闪放光芒。(三国时期我们会细讲)


霍去病是咋练兵,咋整合匈奴外援,咋带兵打仗,史书找不到,我也不敢随便说。


太史公评论霍去病“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确实不假,但这个人的厉害,超越那些光环和情怀外,很多牛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只能说回开篇的那个词:“天选之子”!


图片


人家绝对当得起!


话说回来,跑了两千多公里的霍去病,面对已经严重跑偏的作战计划,豪气大生,当机立断由偷袭部队变为主战部队,指挥部队绕道匈奴侧背后方突然发动攻击。


图片


匈奴军大大意外,因为汉军从未有过一年内连续出击两次的情况。


每次的汉军出击,往往都要进行前期的大量准备,武帝要攒一大堆钱才能上牌桌与匈奴赌一回,但这次武帝玩了一把阴的,先前的霍去病一次河西之战,战略目的仅仅是试探,只不过霍去病天纵英才,仅仅一万人就将试探打成了团灭战。


匈奴人没有想到,霍去病在获得更大实力的帮助下大杀四方,场面很快就变成了一边倒,霍去病大杀四方。


战后清算战果:


擒获匈奴单桓、酋涂、稽且、遨濮、呼子耆五王。


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


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高官六十三人。


相国都尉临阵率众投降降者,二千五百人。


斩首数三万二百级!


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政权对游牧民族的歼灭之最!


如此动人的战果下,成本上汉军仅仅损失了百分之三十的部队!(师大率减什三)


霍去病扬威大漠,这个19岁的小伙子,将不畏艰险,不怕强敌,有困难上,有大困难可劲上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每次作战,都是率领先头部队杀入敌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汉军为之动容,每每必效死力,在这种身先士卒的英雄主义催动下,汉军创下了惊人的战果,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先来说眼前的影响,伊稚斜对于河西走廊的两次大败异常恼怒,下令召见河西之地的主要领导人浑邪王与休屠王。


这哥俩一合计,去了就是个死啊,于是展开密谋,决定投降大汉。


这要得益于霍去病的一战河西之时,“降者无所戮”的仁义举动,也得益于汉军展现出的强大威慑能力。


这地儿眼睁睁就呆不下去了,来了这么个煞星,隔三差五的就打你一家伙,而且每次就杀你几万,自己这点家底儿再来两次就打光了。


除此之外,武帝先前宽厚的投降政策也起到了很大的政策保障,来了宽大处理,高官厚禄能封侯,三者权衡下,二王将想法付诸于了行动,派使者前来约降。


两王即将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武帝处,武帝大喜,但又害怕有诈,毕竟几万武装过来了,投诚与偷袭往往在一念之间,他万一过来砸你一下子咋办?


于是武帝再次派出河西二王的一生苦主霍去病前去武装受降。


二王投降途中,休屠王忽然反悔,发现自己实力受损并不严重,我手里还一大把筹码你让我下牌桌哪行?


但突然琢磨明白的休屠王却被浑邪王暗算杀害。


浑邪王损伤惨重,属于没有了后路的铁心投降派,休屠部众也被忽悠,一同被浑邪王裹挟着继续往两国边境前进。


休屠王虽然被杀了,但他的部众却并没有停止脚步。


前面我们分析过,匈奴这个民族,别的部落的领导是指挥不动的。


尤其你浑邪王都快被打成叫花子了,你敢来硬的吗?


唯一的原因,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此时投奔汉朝,未来的生活会比提心吊胆的今天更美好。


这也确实是“休屠”部明智的百年大计。


这次内附,使得“休屠”部成为了弃暗投明的先驱者,其部落也在整个两汉乃至三国的四百年间历经起起伏伏并历经沧桑不倒!


甚至,“休屠”这个名字,比“汉”这个政权的存活期还长!(后音译成屠各,但本质部落名字没变)


而且更为讽刺意味的是,后来中华大地的第一次千年未遇的大变局中,一个休屠部的后裔奇男子,居然打起了兴复汉朝的大旗,并神奇的在中原大地建立起了第一个胡人皇帝政权!


古今兴亡多少事,真是尽付笑谈中。

4 伟大的丝绸之路

接受招安的霍去病大军渡过黄河后,与浑邪王军队终于接上了头。


不知是匈奴人被打出了“恐霍症”,还是群龙无首的休屠部被这阵势吓哆嗦了跟老领导一样又变主意了,现场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不愿投降者,众多的匈奴兵开始呼呼的往回跑,局势极其混乱。


在这个紧要关头,霍去病再次展示了极其冷静果敢的过人素质,先是派精锐突入匈奴军中,控制住了浑邪王,与此同时,两路骑兵进行包抄,斩杀了8000多名力战欲逃之人,稳定了局势。



事后浑邪王被护送到长安,被封为万户侯,4万多匈奴移民被武帝下令各郡县出动的大车3万辆分别安置到了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中。


一场突发的军变被妥善的处理,使这四万多匈奴降军没有再次逃回河西之地,霍去病的雷霆手段使得整个河西走廊从这一刻,真正的被大汉攥到了手中!


此次河西之战,使汉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严格意义上,匈奴彻底失去了所有富庶之地。


然后基建狂魔刘彻先生迅速巩固了河西走廊这条中原民族的外交生命线。


图片


这条长城一建,河西走廊从此就成为了中原民族的稳固边疆,原因详见前面咱们对长城的详细分析。


河套平原丢失后,匈奴人再也无法见到黄河以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壮丽美景。


河西地区作为最为肥美的优质牧场之一,后面成为了中原政权的重要马源地。


图片

山丹军马场


阴山南北丢失后,匈奴人过阴山无不哭嚎。


河西走廊失去后,匈奴人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位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的高产出地区的全部丢失以及连年征战的大量人马消耗和武帝年年春天的绝收计划损失使得匈奴一方面人口基数锐减,一方面产出又上不去。


匈奴开始走向短期内不可逆的衰落。


此消彼长,汉朝在扛过最初的经济,战争,边患等不利局面后开始走向大局面上的正循环。


图片


随着河西匈奴势力的消灭,再加上“河南地”被多年巩固,使得大汉帝国的整个西北边陲的人民得到了难得的喘息。


河西之战后的同年,武帝下沼将陇西、北地、上郡的边防军裁减了一半,汉之西北松了一大口气,武帝得以继续浓缩力量去死磕匈奴的本部及从未受到打击的左贤王。


霍去病以此役之功,增封五千四百户;其从属诸将,赵破奴封从票侯;高不识封宜冠侯;仆多封辉渠侯;其他校尉从者,皆赐爵左庶长。


公孙敖由于迷路,按律当斩,后交钱赎罪回家反省。


通河西的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19年,此战迷路的张骞起复,干回了老本行,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不过此时的张大使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大汉帝国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展开了西行外交。


影响世界整整两千年的丝绸之路至此正式通车。


图片


到了乌孙,张骞以此为联络部游说乌孙国王举族返,大夸汉族人民友好热情,但没有成功,随后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进行各种外交友好访问。


四年后,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大量成果归国,乌孙国派出了几十个使者的代表团随同张骞对大汉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回访。


在此之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条支(安息属国)等国家,大汉的使者团队在安息(波斯)还受到过当地政府专门组织的两万人“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的盛大恭迎仪式。


这种仪仗队规模,直到两千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领导人外事访问才开始再次看到。


西域诸国的使者也开始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在时间的不断见证下,这条道路渐渐的清晰起来,成为了中华文明与整个世界的连通要道。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从此畅通无阻。


图片


在这条通道中,由于世界与中国的联系要通过狭长的河西走廊,渐渐的衍生出了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


丝绸之路的路况其实非常差,连接陕西高原和新疆的那段,实际就是一条狭长的处于戈壁滩边缘的通道。


在跨出玉门关(西行与东进的总咽喉)再往西走的通道更是险象环生,无论是经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还是跨越天山山脉与帕米尔高原,都必须穿涉险要地带,昼夜温差极大,每一个绿洲之间的穿越都显得蔚为艰难。


不过即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中国与世界的连接渐渐的并没有局限于官方的各种代表团,各种各样的商队开始不远万里的来到这片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古国。


图片


商人是逐利的动物,茫茫大漠并不可怕,因为古老的中国有一种伟大的产品,它自带中国专利,无法模仿,价格昂贵,耐用易存,只要能够运回去,就不愁不被瞬间抢空。


这种商品,就是丝绸。


图片


丝绸有三个特点,导致了它在当时世界贸易上是独一无二的“尖货”。


一,重量非常轻,即便漫长的陆运仍然值得。


二,比较容易保存,不烂不坏质量保证。


三,价值非常高,同等重量的丝绸要黄金还贵。


在此时的汉朝,非比寻常的丝绸已经渐渐的显示出了它的另一个属性:货币。


当时丝绸已经可以与钱币、粮食一样可以用作支付军饷了,而且,丝绸的保值与通用效果,要远远的超出那两个。


钱币下一章我们会详细阐述,武帝将通货膨胀的手法简直用成了强取豪夺,武帝一朝,钱币更像是个屁,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信用。


不仅在汉代,历朝历代在王朝末期都是贬值严重,直到一千六百年后,哥伦布发现美洲,白银被大量的挖掘并流向了中国,才算基本解决了实体货币的贬值问题(但又带来了非自主能控制的通贷紧缩危险)。


粮食并不能抵御时间的侵蚀,放时间长了就都烂了,而且死沉死沉的,所以并不适合作为交易的媒介。


丝绸,在那个时代,担当并传承起了千年的“另类货币”使命。


它并不仅仅意味着奢侈品,还意味着四海皆认的货币价值,从此成为了一种国际货币。


这也使它成为了整个世界历史上,唯三的非金属类的通用货币,另两个后面也会出场,都是咱中国出品的,我们同样很熟悉,瓷器和茶叶。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先祖们,用他们勤劳且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并通过他们,影响并改变了整个世界。


图片


自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古老的东方文明承担起了世界上的一项重担:遥远的中国自此成为了全世界的奢侈品及“货币”产地。


他们勤劳勇敢,他们爱好和平,他们古老神秘,他们的东西无可挑剔!


图片


不同于今天,上千年来,中国制造都代表着全世界的最高艺术与质量标准!


膜拜伟大的祖先的同时,我们今天同样有理由相信并在一天天见证,中国制造的质量与艺术水准正在重回时代之巅!


这条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通道,既拉近又阻隔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拉进,在于有了它的存在,中国与世界得以连接,东西方的文明得以贯通,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默默善意及大大实惠。


阻隔,在于它崎岖狭长,戈壁峻岭,再加上新疆各个不连续的绿洲小世界阻隔了好战的西方世界,使中华文明得以安祥发展,绵绵不绝。


后面我们还会细讲,丝绸之路对于整个世界的巨大影响力,由于中亚的小绿洲的特殊地理结构,使得巨大文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无法对中亚进行吞并,只能搞城邦自治,这也就使得各种文明在中亚进入了神奇的炼丹炉。


各种各样的文明,宗教,技术在这个大熔炉中淬炼,融合,又都在合适的时候去反哺曾经输入进来的文明。


没有河西四郡,后来的儒家文明在五胡乱华和东晋玄化时就将岌岌可危。


没有中亚的文明枢纽效果和河西走廊的汉化融合,佛教不会顺利传入中国,西方更加不会文明复兴。


这条通道,千年来一直承载着极其厚重的历史使命,直到后来的地理大发现,新航道开辟出来,丝绸之路才开始沦落为次要的贸易文明通道。


但丝绸之路的影响力,到了今天,开始再续前缘。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计划,亚洲屋脊上的交流网络正在被悄然编织,重新建立起来,丝绸之路正在一个强大的中国的主导下,再次成为整个世界的焦点。


图片


整个世界的巨大的影响,都源于在2100多年前,有一个千古一遇的皇帝,派了一个千古一遇的19岁小将,彻底改变历史走向的那一战!


不光是这条丝绸之路,武帝与霍去病还为中华文明首次的拽过来了整个文明无可或缺的西部屏障与能源中心——美丽的新疆!


这片神奇的土地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习俗风貌全都与中原文明相异,新疆从理论上讲,其实更有可能是被中亚的某些国家随着后世的不断推演所争取走的!


这片土地之所以到了今天仍然能够成为我们国家西北的璀璨珍珠,这两千多年要感谢很多人。


尤其一头一尾。


大汉和大清,都功莫大焉!


大胜归来后,武帝赏给霍去病一座豪宅以显军功及恩宠,霍去病豪迈的说出了那一句千古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伊稚斜在漠北,感受着凛冽的寒风,慨叹道:大匈奴到了我这辈儿,咋就完了呢?


在两个赌圣的操盘下,武帝在越来越大的赌局中一次次大胜,越赌瘾越大的武帝将眼光望向了遥远的漠北。



伊稚斜!


嘿,喊你了!


别琢磨了,该梭哈了!

5 大战在即

自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武帝老实了两年,这两年中,他把所有的家底全归拢到一堆,他要打一次超级大牌了。


几乎是不打算过了的状态,武帝要摊上全部的家底,出动帝国的全部骑兵力量,远赴两千里,去灭掉藏进了漠北的所有匈奴主力。


为此武帝出动了什么样的家底呢?


精锐骑兵十万,后勤的步兵,民夫数十万,所有官方的军马以及从民间所有能征调上来的十几万民用马匹,还有无法计数的粮草给养。


孙子兵法中的成本金句“日费千金”,在此已经远远无法适用,成本达到了惊人的日费数十万金。


远赴两千里灭国,这听上去就不靠谱。


但不靠谱的事碰到了不靠谱的人再加上海量的家底往往就会擦出奇妙的火花。


武帝毅然决然的就做了。


他之所以要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他有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都流口水的帝国双璧,卫青和霍去病。


这对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外甥与舅舅,成为了整个匈奴的民族梦魇。


卫青此前六战全胜,为大汉夺回了河南地与阴山南北。


霍去病三战三捷,为大汉以及整个世界打通了传奇的丝绸之路。


但这仍然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骑兵部队的巨大消耗使得国家无法支撑两个伟大将军的同时出击。


明明有两个影帝,却每次只能唱独角戏,多么的遗憾。


这次武帝作为金牌投资人各种敛财榨取,为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骑兵远征筹足了所有军需。


这场战役之后,历代中原政权再无如此规模如此距离的骑兵远征,步兵再次成为了战争的主旋律。


因为钱不好凑,马不好凑,骑兵更不好凑。


武帝此次扔出了所有家底,十万帝国骑军,并且对这十万人进行了挑选。


五万骑兵中的精锐,武帝给到了霍去病,并且给了他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彻底歼灭匈奴本部主力。


剩下的五万,武帝给到了卫青,他的任务,是彻底歼灭还未受过重大打击的匈奴左贤王势力。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武帝还是更偏爱自己的门徒。


两路大军,从两个方向,同时北伐。


武帝战前的原计划,是由霍去病出定襄,卫青出代郡。


不过在即将出兵之前,从俘虏处得知伊稚斜已经率主力东去,于是改变计划,令霍去病出代郡,卫青出定襄。


这次大战,也成为了许多传奇将领的最后一战,比如卫青,比如霍去病,比如汉匈第一大侠,传奇的飞将军李广。


此时的飞大爷李广年事已高,本来武帝已经不打算再让他随军出征了,但是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军不甘心自己浴血拼杀一世,却永远无法军功封候,看着一个个小字辈风光无限甚至躺枪封侯的,真是不甘心。


李广奋起余勇,央求武帝: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武帝看到老将军精神可嘉,想到他奋斗一世,于是动了恻隐之心。


“你随卫青出征吧。”


做了顺水人情的武帝,却又喊来了卫青,对他说:李广这人命不好,不要给他太大的机会,你可别给我整砸了。


这一句话,决定了李广的最终结局。


公元前119年春,以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中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由大将军卫青带领,兵出定襄。


骠骑将军霍去病属下未配备任何副将,所率皆是骁勇敢战之兵以及大量匈奴降将,宛如一个特大的特种兵冲锋队一样,兵出代郡。


齐装满员的汉精锐卫青部,宛如古代坦克集团军出征。


统御着汉制胡人的骁勇神将霍去病,莫种意义上,更像是铁木真提前一千三百年降临到了这片土地上。


这一战,诸将终将不朽。


两路大军出征千里后,卫青与霍去病均得到了一个消息,先前得到的情报不靠谱,伊稚斜的本部主力依然在漠北,左贤王的主力汇合了右贤王的残部盘踞在了东部。


阴差阳错下,卫青成为了剿灭本部的那一队,而寄予厚望的霍去病则成为了剪去匈奴羽翼的那一支。


虽然有变化,但已经无法更改了,卫青此次深入大漠决战,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策略,行军中逐步推进,沿途捕获匈奴俘虏后得知伊稚斜驻地后,命令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两部合并,从东路绕道出击匈奴军侧背,自率主力推进前行。


匈奴那边,赵信的构想终于实现了,汉军果然翻越大漠前来了,伊稚斜将部众辎重转移到更远的北方,集结了全部的精兵静候于漠北边缘,等待着疲惫的汉军。


图片


卫青大军出定襄一千多里后,穿过了大沙漠,终于在大漠的尽头,看到了此次的目标:匈奴的本部主力。


令伊稚斜意外的是,他所看到的汉军,并非面无人色,东倒西歪,而是军容严整,杀气腾腾。


不对啊!穿越了没有补给的沙漠戈壁,行进了如此远的距离,你们不应该还能保持战斗力的啊?


伊稚斜不知道,他的一生之敌筹措了多少的物资来应对这场远征。


数百万人力将海量的军需物资运到了定襄前线,几十万步兵与役夫再带着这些军需北上随军。


目的,就是为了伺候好这五万骑兵和几十万的马匹!


草原雄师很遗憾的碰到了更可怕的庞然大物!


赵信的策略是对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可以进行如此难度的远征跋涉!


但他遇到了千年才出一个的汉武大帝!


他聚敛四海,压榨万民,就是为了大炮打蚊子来的!


汉军,在那条千年神龙的炙热火焰下,朝他们杀过来了。



步步为营的四万多骑兵(有几千人李广领走了)远远的看到匈奴人后,卫青下令,用武刚车(四周及车顶以厚革皮覆盖的战车)环绕为营,扎站住阵脚,随即以5千骑兵向匈奴发起试探性的冲击,伊稚斜也令一万骑兵出动应战。


战至黄昏时分,突然出现了西游记中的场面。


一时间大风突起,飞沙走石,举首不见旁人。


你说不信国运行吗?


大汉的国运总是和神乎其神的大风有着玄之又玄的巨大关系。


一百四十年后,又是一场狂暴神风,为后汉的再续前缘扭转时代乾坤!


大汉的国运此时就是昌隆,在如此重要的大战上,再次莫名其妙的刮起了如此大风。


在风神彭城救刘邦,未央灭诸吕后,大风再次成为大汉的关键助力!


为啥说刮大风是大汉的关键优势呢?


按说大风起兮沙飞扬,两军谁都看不见谁,那就乱着打呗,谁能比谁强?


还是要回到几章前我们说过的那次军改。


匈奴人是“骑射”,汉骑兵是“突刺”。


大风一来,伊稚斜此次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精心布置的箭阵也就失去了意义。


但汉军那边却依然无论风里雨里大戟搁那玩命扎你。


起风后,卫青急令大军从左右两翼迅速包抄。


总决赛的赛点到了!


此时不总攻,更待何时!


此时此刻,风神呼啸的最关键意义出现了!


杀人诛心!


漫天黄沙之中,伊稚斜的心理防线崩塌了!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此时再次笼罩在匈奴人的心里,伊稚斜感到危险在不断向他袭来,汉军如屠杀动物一样将自己的本部主力突突的人仰马翻。


主场优势已经不再,还是跑吧,再不跑就该交代在这了。


伊稚斜率领精骑数百,从西北方向突围逃走。


日暮将至,狂风渐止,汉军左校捕到俘虏,得知伊稚斜已经逃脱,急报卫青。


与此同时,残存的匈奴军发现群龙无首,阵脚大乱。


匈奴主力开始溃散,败像彻底出现,汉军开始总追击。


卫青得知伊稚斜逃跑后立即遣轻骑连夜追击,自己率主力随后推进掩杀。


至天明,汉军前锋部队追出200余里,未能追上伊稚斜,主力沿途歼敌万余人,进至寘颜山(今蒙古纳柱特山)赵信城(赵信所建),缴获了匈奴的全部辎重。


在休整补充一日后,卫青烧毁了赵信城与伊稚斜的辎重物资,率军南归。


战后清点,此战卫青军歼敌19000人。


杀伤的人数其实并不算啥,最可怕的其实是烧城毁物资。


等待匈奴民族的,将是漠北最可怕的饥饿长夜。


似乎少了些什么是吧。


李将军呢?


命这东西,有时你不信不行,命里就没有封侯的命,你挣不来。


从东路出击的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军,脱离大部队后再次迷路,未能如期抵达漠北战场,卫青仗打完了回军漠南后才遇到迷路的二人。


失道按律当斩,心灰意冷的李广没有再去面对酷吏们的羞辱与拷问,拔剑自杀,临终前道:失道皆我之罪,与他人无关。


一代传奇唏嘘落幕,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李广这一生,有大能力,也有大缺陷,说到底,也许还是武帝的那句最终的评语说的比较适合他的落幕:李广这人真的命不好。


永远不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多了,不光会摧垮他人对你的信心,也会摧垮自己的自信。


李广以及很多将领曾经也都按律当斩过,结果都交钱了事,这回和他一起迷路的赵食其就交钱脱罪的,但李广最终却选择了自杀。


也许是李广家里交不起罚款了,但更可能是李广觉得自己这一生实在是太失败了,每一次都不尽如人意,最终才会选择结束这充满各种不甘心的一生。


按说人死为大,我应该再激昂的给拔高两行,但有一段李广的黑材料,我思前想后,还是觉得留在这个时候说好。


当年李大侠做陇西守时,羌人总反,有一次李大侠诱降了八百多人,随后全给杀了。


无论信与不信,杀降不祥。


李广难封,成为了此后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代名词,但这几章看下来,李将军跟卫青差的真的只有命吗?


其实领导们早就人尽其才的给他最合适的平台了。


图片


李将军这辈子,在他的现有岗位上做的已经很好了。


他只是不适合再往上走一步而已。


于己于国,都是大幸。


有一辈子一直命不好的,也有生下来就一路成功的。


霍去病就让我们看到了,为啥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武帝为霍去病耗巨资准备的各种军需他压根都没用,而是携带少量给养,直接展开了千里奔袭。


在他的思维中:我可以吃匈奴人的嘛!


“因粮于敌”是每个名将的重要素质,但这个有前提。


你得找得着,你得打的赢。


这两点对于霍去病来讲,根本就不叫个事!


因为他带领的部队中,就有一群专业的汉制“匈奸”。


用来反攻祖国,疗效不要太精准。


匈奴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上百年只有自己是他人的灾难。


大匈奴武运立国,谁知道最可怕的那个暗夜之王却最终出现在了对面的那个民族!


更想不到的是,屠杀自己的主力居然是这个夜王率领的自己同胞们。


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后,北进一千余里,越过大沙漠,与匈奴左、右贤王部遭遇。


霍去病没有像他舅舅那样,又是战车当道,又是前锋试探,直接就率领五万精锐向匈奴军发动猛攻。


战斗过程再次一边倒,汉精锐和匈奸部在汉编制的突骑战法和高科技武器下把左右贤王打的丢盔弃甲,惨到根本没法看。


霍去病一路追杀,不断扩大战果,几乎在东路完成了全歼。


此一战,俘获屯头王、韩王等3人。


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官83人。


共歼敌70443人,左右贤王的所有筹码几乎损失殆尽,仅仅逃走了十之一二。


霍去病挥军两千余里,一直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肯特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后,方才得胜而回。


图片


这个造型就相当于匈奴人一路杀到了黄河边上,干死我们几百万人,还在我们的泰山上封了个禅一样。


这家伙给他嘚瑟的。


汉军凯旋后,武帝加封卫青、霍去病同为大司马,从此两人各号大司马大将军与大司马骠骑将军。


汉武帝对门徒霍去病的战功尤为欣喜,不仅令骠骑将军的官阶与大将军平起平坐,而且再以五千八百户加封霍去病,其随行出征部下也多人封侯受赏。


卫青则因为未能完全剿灭匈奴本部主力,其本人与随行诸将未获封赏。


漠北决战,是汉匈双方,多年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仗。


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这一战,匈奴被奸9万多人,除了本部还保留少数火种之外,匈奴的所有分支几乎全部被剿灭。


在战争中,匈奴两个主力部分的几乎所有物资辎重分别被卫青和霍去病全部烧毁,精壮的大量战死,牲畜的直接损失和贫瘠的草原都使得匈奴的恢复能力被无限期推迟!


此战后,彻彻底底的漠南再无王庭!


汉军这边伤亡近3万人,战损率并不高,但重要的战略物资马匹却损失了十多万,再加上这一战是空囯而来,整个国家的各方面器官都透支了太多的元气,所以从硬件上,短时间内也失去了再次远征的可能。


此一战,不仅彻底残了匈奴,也是大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


刚刚我们说到了,此战是诸多传奇将领的谢幕演出,李广已经走了,两年后,大漠夜王霍去病,也猝然离世。


病因不详。


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什么过于辛苦的远征透支了他的身体。


他又不是老领导。


二十出头的特种军司令,又没个媳妇,透支个屁!


可以推测的死因,应该是受伤细菌感染和瘟疫。


其实直到上个世纪中叶,青霉素被发明出来后,人类才从对生命的无常状态中渐渐走出来。


那个时代,致命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往往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尤其你一个武将,哪怕不打仗,平时训练时受伤的几率都是非常高的。


只要受伤,就难免感染,活的久的真都是大造化。


霍去病这一生,几乎干成了别人几辈子才能完成的大功业。


他似乎就是上天派下来收匈奴这个民族的。


关于他的死,除了透支论外有很多种说法,有说他受了匈奴的水源诅咒的,有说他被李广一家索命的(李广之子李敢迁怒文青让他爹迷路而打了卫青,他为了给卫青出气,射杀了李敢)等等。


但绝大多数的推测都离不开四个字:杀戾太重。


他的爸爸,那个当年的平阳小吏霍仲孺,根本不会想到,自己这么胡搞一通,居然搞出了这么一个灭绝他人种族的儿子。


他同样更不会想到,他踏踏实实搞出来的另一个儿子,会比他的这个私生子,更加的青史留名。


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他的父亲,漠北决战出征时顺路到了平阳,霍去病便命下属将老爹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子。”


没有尽过一天抚养义务的霍仲孺愧不敢应,颤栗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霍去病后来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回朝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带回了长安栽培。


这个弟弟,名叫霍光。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过世,陪葬武帝的茂陵,谥封"景桓侯",取《谥法》“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



这个亦臣亦子的孩子的过早离世使得武帝异常悲伤。


这颗绚烂的流星,那样耀眼,那样壮丽,那样令人扼腕叹息。



刘彻调来铁甲军,列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为他送葬,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要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打通河西走廊的千古功勋。


去病死,无人再配冠军侯。


霍去病是最后一战,同样卫青也是最后一战。


漠北决战后,由于再无悍勇强敌,大将军卫青一直作为战神符号震慑四方。


王牌飞行员最终的归途都是金牌教练,谁也舍不得再让你上天。


十一年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谥号“烈侯”,取《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侧1000米处特地为卫青修建了阴山形状的墓冢,以象征卫青将匈奴驱逐阴山,漠南无王庭的旷世功勋。


同年,汉武帝自登基之初第二次下《求贤诏》。


深谙政治信号的武帝寓意十分明显:我想我小舅子了。


图片


卫青一死,朝中无贤!


在座的都是垃圾。


自公元前140年继位,至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汉武帝刘彻用了21年,彻底的获得了汉匈双方的绝对优势。


在他的手中,彻底的打垮了另一个凶悍,强盛的民族。


这个民族在后来的四百年中不断地王小二过年般循环着。


后来给咱当过晚辈,做过藩属,变成过工具,多肉麻的话(汉家长)都说出来过。


这其实是个伟大的民族。


但最终并没有在今天留下号。


而是融入在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幸,亦不幸。


但无论怎样,这都是历史的选择。


历史安排了一个千古一帝,和两个千古无二的将军,在这个时间点,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他们的通力协作下。


一句极有力量的话,通天彻地的响亮着!


犯强汉者!


虽强必戮!


虽远必诛!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