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中美博弈,中国需要更精准地“定义”美国!

作者 :Hbu 2021-11-28 06:54:29 审稿人 : admin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在中美博弈中,中国一直面临一个隐隐的“痛点”:美国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中国。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无视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西方政治传统、概念出发,将中国定义为“极权主义国家”;

——对中国共产党,美国无视其在中国民众中享有的广泛支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将其定义为一个类似苏联共产党那样的“独裁”、“专制”、“僵化”的组织;

——对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美国无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事实,将中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正当行为称之为“咄咄逼人的外交”;

——对中国在香港拨乱反正,美国将其描述成“对香港民主的镇压”;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种局面,一开始可能会让很多中国人感到非常不理解,因为我们觉得,美国是“误解”了中国;到后来,我们都知道了,美国这么做其实是故意为了“污蔑”、“抹黑”、“攻击”中国,这个时候我们又感到很气愤。

这么多年来,不管中国做了什么事情,到了美国嘴里,就没有什么好事儿。

在这背后,实际上是美国在中美博弈中采取的一个策略——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对手、攻击对手,让对手有口难辩。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里,我们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强调“实事求是”。整体来说,中国强调走正道,堂堂大国,不玩“歪门邪道”的功夫。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舆论战,在沟通方面,在如何精准地定义对手方面,在如何制造流行的概念方面,确实比美国落后。

对美国来说,“定义对手”、“打败对手”,从来都是美国内部选举政治中最常见的手段,甚至是最有效的手段。

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沟通策略”(messaging)。

2016年,特朗普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意外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特朗普成功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反建制派的“政治素人”,要去华盛顿“清除积弊”(drain the swamp)。同时,特朗普则成功利用美国民众反建制派、反精英的思潮,将希拉里·克林顿定义为一个“邪恶、腐败的政客”(crooked Hillary)。

在美国内部选举中,一旦一方被对方成功定义、恶意定义,政治“人设”一旦确立,就有口难辩,事倍功半。

在2020年的选举中,特朗普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用一种极其消极的方式定义拜登,他曾先后用了各种绰号,包括“瞌睡虫拜登”(sleepy Joe)、“北京拜登”(Beijing Biden)等,但都没有对拜登构成颠覆性的伤害。

美国在国内选举政治中玩的这一套,自然也会用在大国博弈上。当年,美国利用民众对共产主义的恐惧,成功将苏联定义为一个“邪恶的红色帝国”,在冷战中彻底搞臭了苏联的名声。

今天,当美国将全部注意力转移到中国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承受美国这种强大的定义别人的能力所带来的“伤害”。

中国人一般认为,真的不会是假的,假的也不会是真的,这是一种朴素的、正道的思想。但实际上,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还是企业,一旦被舆论“定义”,要改变这个“定义”,会非常困难。到那个时候,真相是什么,大家已经不感兴趣,每个人只相信自己的认知和结论。

这就是现代版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传播学里,甚至有一句话——“感知即事实”(Perception is reality),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中美的体制不同,长期以来,美国在国内选举政治中,已经将沟通、传播的技术,提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同时,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强大的“制造概念”的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美国人、西方人制造了多少概念。从“软实力”到“巧实力”,从“中等收入陷阱”到“修昔底德陷阱”,各种概念令人眼花缭乱,但其背后说的事情往往还是老一套,但新鲜的概念总是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在舆论中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学习的地方。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面对美国的各种“定义”(实质上是污蔑、攻击、恶意解读),我们不仅要努力为自己“辩解”,我们也要尝试用美国通行的概念去更加精准地定义美国,在舆论战、信息战中主动出击。

以下是我总结的中国可以用来“定义”美国的一些概念,供大家参考:

1)寡头政治(oligarchy):这是新加坡战略学者马凯硕给美国政治制度的“定义”。美国长期以来,自己给自己的定义是“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arcy)和“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但实际上,现在美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异化,与美国“国父们”(founding fathers)设想的那种“民有民享民治”的理想,已经想去甚远。今天,美国普通民众对一项政策的支持率高低,跟这项政策最后能否成为法律已经完全没有相关性。调查显示,无论是美国普通民众对一项政策的支持率是100%,还是零,最后这项政策成为法律的几率都是30%。相反,美国富人对一项政策的支持率,与这项政策最后成为法律的相关性超过80%。今天的美国政治制度,就是典型的“寡头政治”,就是为大资本家、大企业家服务。同时,今天美国的政治中还伴随有民粹主义的兴起,美国的政治制度根本不是什么“民主榜样”。美国在全球张罗所谓的“民主峰会”,也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的举措。时至今日,美国每天平均仍有1000多名公民因为新冠疫情而失去生命,在这种血淋淋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去倡导召开所谓的“全球民主峰会”,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如果“民主”连民众的基本生命和健康都无法保护,这样的“民主”有什么用呢?

2)不负责任的个人主义(irresponsible individualism):在疫情当中,美国一些人拒绝戴口罩、拒绝接种疫苗,在“捍卫个人自由”的口号下,反对科学,不遵守基本的防疫措施,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这是美国疫情失控、死伤惨重的重要原因。

3)非市场政策(non-market policies):美国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中国单方面发动贸易战,这是一种典型地不遵守市场规则的行为。同时,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搞断供、搞封锁,这也是一种明显的非市场化行为。

4)保护主义(protectionism):面对来自中国的市场竞争,美国对中国投资、贸易采取多种保护主义政策,这跟美国宣扬的自由贸易主张背道而驰。

5)恶性竞争(malicious competiton):中国欢迎美国的竞争,但美国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应遵循基本的道义原则,把竞争的焦点放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而不应该放到“使坏”、“下黑手”、“使绊子”这些下三滥的招数上,不应把心思放在如何破坏中国的发展上,不应该把重点放到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上。

6)不负责任的挑衅行为(irresponsible provocation):在中美博弈中,美国一直采取攻势,挑衅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无论是纵容和支持台独分裂势力,还是鼓动立陶宛打“台湾牌”,美国采取的各种不负责任的挑衅行为,破坏了中美关系,也破坏了地区和国际和平。相反,在中美博弈中,中国并没有主动去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

7)挑起国际关系中的派系冲突(factional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美国通过北约、四方对话机制、美英澳等各种小团伙,试图包围、打压、遏制中国,这在本质上是在国际关系中制造派系矛盾、挑起派系冲突,危害了地区和国际和平、稳定。

8)不可靠的伙伴(unreliable partner):特朗普上台后,动不动玩“退群”,撕毁美国加入的国际协议,让美国成为了国际社会一个不可靠的合作伙伴。在中美关系中,拜登政府也有说一套、做一套的趋势,如掏空“一个中国”政策内涵等,这让美国在中国眼中也成为了一个“两面派”,一个“不可靠的伙伴”。

9)存心不良(in bad faith):美国现在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对中国采取了各种恶意竞争动作,甚至一些美国人公开宣称,要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在跟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明显地存心不良。

10)鲁莽的超级大国(reckless superpower):进入21世纪,美国在中东地区采取的一系列军事和外交政策,造成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政局动荡、难民潮涌现,对国际和地区稳定带来很大的破坏,美国表现得像是一个“鲁莽的超级大国”。在当前跟中国的博弈中,美国依然缺乏理性、缺乏自我克制,在台湾等涉及中国国家利益“红线”的问题上反复挑衅,让中美关系和地区稳定面临颠覆性风险。美国应放弃鲁莽的挑衅政策,扮演一个真正的负责任的超级大国的角色。

以上10个概念,中英文对照,都是美国人比较常用、可以理解的概念。

在中美博弈中,我们要多用美国人可以理解的概念来更精准地定义美国的言行,以此作为舆论战、信息战的一部分,以此争取舆论的主导权。

●☛█▼▲豪仕法律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