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中美之间是否“注定一战”?

作者 :梦城紫 2021-08-27 12:01:24 审稿人 : admin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在中国国内,很少公开谈论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战争,但是在美国舆论界、学术界,这个问题一直在被研究、被讨论。

日前,一向以新闻专业主义、理性著称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美国的下一场战争是会跟中国打吗?”(Will the Next American War be with China?)

文章指出,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际,埃尔布里奇·科尔比(Elbridge Colby)为代表的美国保守派政治势力,正在积极呼吁美国人要为中美可能就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做好准备。

现年四十多岁的科尔比,曾在特朗普政府担任美国国防部负责战略和军事力量发展的副助理国防部长,他的祖父威廉·科尔比曾担任尼克松政府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在科尔比即将出版的新书《否认战略》(Strategy of Denial)中,他详细阐释了美国应该采取的对华军事战略。

关于中美军事冲突的话题,过去十几年,在美国学术界、舆论界有很多讨论。在YouTube上有一部澳大利亚导演约翰·皮尔格2016年拍摄的纪录片,名字就叫做《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采访、调查说明,美国正在为一场可能的美中战争做准备。

在学术界,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2017年出版了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中美关系专著——《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艾利森从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矛盾出发,研究了过去几百年的世界历史,发现16次大国崛起,12次引发了战争。

在讨论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军事冲突之前,我们应该对现阶段中美关系做一个提纲挈领式总结。

今天,中美之间的矛盾看起来很多,但中美关系有一个主轴:过去十年间,从奥巴马第二任期到特朗普再到拜登,美国逐渐将中国定义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也因此从过去“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向了现阶段的“竞争为主、合作为辅”。

在这条主轴之下,中美之间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

第一,大国竞争矛盾。这也就是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这是中美之间最核心的矛盾。不管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只要美国认定中国崛起会危及美国的霸权,美国就会不遗余力地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国内一些有“投降派”思维的人,一定要了解这一点;

第二,意识形态矛盾。美国将其发展道路归纳为“自由民主制度”(Liberal Democracy),这种制度从表面上看,强调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但实际上近年来美国的政治制度已经退化成“寡头政治”,精英阶层相互串谋,通过制度性安排掠夺、压迫中产阶级和下层民众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是美国当前国内贫富分化加剧、两极对立不断加深的根本原因。而且,现阶段的美国,缺乏强有力的制度反思力量。在过去几十年,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时候,美国会把自己所有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全部合理化,甚至是理想化、绝对化,美国还具有强烈的“模式输出”的冲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从未完全放弃过对中国搞和平演变、搞颜色革命的努力。美国一直幻想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改造”中国,这与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三,文明冲突。今天,我们不怎么提“文明冲突论”,但美国作为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以基督教为核心的文明,对于非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心理,甚至是种族主义心态。在二战中,德国和日本同样作为美国的敌人,但在当时的美国漫画中,德国人虽然是敌人,但依然以一种正常的人类面目出现,但日本人则常常被高度丑化为某种“怪物”式的存在。过去几百年,西方世界凭借工业革命取得的发展先机,一度占据了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这让他们对自己的文明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同时对于非西方文明有一种强烈的抗拒。

具体来看,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战略,核心是通过外交和军事重新部署,防范中国崛起。

特朗普则采取了一种更具破坏性的战略,核心就是要遏制、阻挠、迟滞中国的发展。无论是单方面发起贸易战,还是对中国高科技行业打压,乃至限制中国的留学生和学者,特朗普政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以此维护美国的霸权。

今天的拜登政府,提出了所谓的对华关系“三分法”,也就是“竞争、对抗与合作”。

这种“三分法”跟美苏在冷战时期的关系有某种相似之处,其本质就是,美国希望在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同时,在有限的领域跟中国保持合作。美国的终极算盘是,中国自我崩溃,或者以其他对美国有利的方式,结束中美博弈,让美国继续胜出。

但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无法接受这种“三分法”。在中国看来,中国欢迎美国的正常竞争,但反对美国对中国发展下绊子、使黑招;更重要的是,中国认为,美国不可能一方面污蔑、抹黑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积极组建美欧日对华统一战线,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另一方面又期待中国在气候变化、地区热点等领域,与美国进行合作。

目前,中美两国对双方关系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中国的思路更具建设性。

8月16日,在塔利班兵不血刃进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之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邀与美国国务卿通电话,除了讨论阿富汗局势,王毅也就中美关系再次重申了中方立场:

“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当代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和亟待解决的地区热点问题,中美理应开展协调合作,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但美方不能一方面处心积虑遏制打压中国,损害中方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国际交往中从来不存在这种逻辑。中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不同,这是客观事实,谁也不可能改变对方,正确的做法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共同寻找两个大国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处之道。历史必将证明,无论美方意欲何为,中美关系最终应该只寻求这样一种前途,也只有这样一条路可走。美方应奉行理智务实的对华政策,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返正轨。”

王毅这段话,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关键点:

第一,中美应针对全球性挑战和地区热点开展协调合作;

第二,美国“竞争、对抗、合作”三分法在中美关系中不可持续;

第三,中美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第四,不管美国怎么折腾,中美关系到最后都只有中国提出的这一条路可行。

整体来看,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具有很深的内在矛盾:

拜登政府一方面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打压、遏制战略,另一方面又认识到推动中美脱钩、发动新冷战不切实际;

拜登政府一方面放弃了特朗普时期抛开盟友单干的策略,另一方面又逐渐认识到美国不太可能建立起美欧日乃至更广泛的国际反华同盟;

拜登政府一方面继续在台海、东海、南海、香港、新疆、病毒溯源等问题上对中国发起攻击,另一方面又担心中美关系可能存在失控,甚至走向军事冲突的风险,所以也在寻求建立所谓的“护栏”;

拜登政府一方面寻求与中国竞争、对抗,另一方面又幻想中国在气候变化、地区热点问题上对美国进行配合、提供支持。

具体到中美军事冲突,应该说,在现阶段,这既不是中国的优先选项,也不是美国的优先选项。

中美作为两个核大国,且军费开支居全球第一、第二位,一旦中美之间爆发严重的军事冲突,对两国、对世界都是一个灾难。

中国其实也一直在呼吁,中美之间建立一种不冲突、不对抗的关系。

但从中国的角度,对于可能爆发的中美冲突不能不认真准备(实际上这种准备一直在进行当中),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美国国内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华鹰派势力,如同《纽约客》杂志提到的科尔比一样,他们一直没有放弃用武力威胁、讹诈、遏制中国的念头;

第二,中美在台海、南海长期进行高烈度军事对抗,确实存在擦枪走火的风险;

第三,美国从未放弃以武力阻挠中国统一台湾的努力。

目前看起来,中美最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地方有三个:台海、南海和东海。

就中国而言,我们不太可能主动攻击美国,但如果美国用武力威胁、讹诈、遏制中国,如果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完成祖国统一,如果美国用武力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将不得不奋起而战。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中美之间的军事冲突,就如同贸易战的升级版一样,中国的态度还是,“中国不想打,但如果美国非逼着中国打,中国也不怕打”。

1)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中国可以明确告诉美国,中国的核心诉求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无意采取进攻式的策略,破坏、颠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和美国霸权。实际上,中国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美国主流战略界似乎已经不相信中国的这套说法,尤其是在白邦瑞将中国战略中的“韬光养晦”翻译成“卧薪尝胆”之后,美国主流战略界已经认定,中国存在一个百年计划,就是要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强国。严格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肯定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但这种提升是中国发展之后的自然产物,中国并不会有意识、带有主观恶意、采取进攻态势,去破坏美国的霸权,这是美国必须认清的现实。

2)中国可以继续明确给美国划出红线,减少美国的战略误判。第一,美国如果在台湾问题上越线,触发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中国一定会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不管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是否军事干预,中国都志在必得,不惜一战。

第二,美国如果对中国采取军事攻势,用武力讹诈、威胁中国,中国也会不惜一战。

第三,美国如果持续谋求对中国搞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甚至是实质性的政权更迭,中国也会不惜一战。

3)避免中美关系彻底失控,需要打造两个“压舱石”。一个是过去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提的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来看,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分量急剧下降。一旦美国认定中国是其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宁愿损失一定的经贸利益,也会继续打压、遏制中国,这就是特朗普“七伤拳”的逻辑。但在拜登政府期间,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中国进一步对美国金融等行业开放,对美国仍有一定的吸引力。近期,美国企业界也开始推动美国政府积极与中国复谈,这些都是积极信号。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角色虽然有所降低,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这也告诉我们,继续做大中美之间利益交融的蛋糕,对于稳定中美关系还是有好处的。除了经贸关系,在全球性挑战和地区热点上,中美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也有类似的作用。

除了上述以“合作”为核心的“压舱石”之外,要预防中美关系彻底失控,甚至走向战争,还需要建立一个以“威慑”为核心的“压舱石”。中国要不断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用包括核恐怖平衡在内的策略,遏制美国国内对华军事冒险的任何企图。简单之,就是以战止战。

虽然美国在当前中美关系中表现出了“不理性”的一面,但整体来说,美国依然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国家,就中美关系而言,如果美国没有充足的把握赢得中美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美国就不会贸然行事。

4)台湾是中美最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地方。整体来看,中国“以战止战”、“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是在起作用的。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给美国传递出明确无误的信号,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决不放弃使用武力,而且不管美国是否军事干预,中国一旦决定要完成国家统一,都不会半途而废。

中国同时也在积极整军备战,让美国不仅看到了中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决心,更看到了中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实力。美国在台海地区用军事手段阻挠中国完成祖国统一,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如此,美国在一种情况下,仍有可能孤注一掷,用军事手段干预中国完成祖国统一。如果美国认定,放弃台湾会给美国在西太平甚至全世界霸权和联盟体系的崩溃,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话,美国很可能被迫在台湾问题上坚持立场,甚至不惜与中国提前全面摊牌。

要化解美国把台湾当做“最后一战”的冲动,一方面,我们可以跟美国说清楚,中国的战略焦点依然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即便是统一台湾,也不会对美国采取全面的进攻性态势,不会主动追求破坏、瓦解美国的霸权;另一方面,还是要让美国看清楚台湾得失的成本与代价,只要美国算清楚,丢掉台湾比美国介入台湾但最后却失败,对美国的伤害要小得多,美国就会放弃台湾,但这个假设成立的前提依然是,中国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让美国介入台湾并且失败。

5)对于中国来说,与美国爆发战争,并不是优先选择。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依然是,以拖待变。通过三年多的贸易战已经可以看得出来,美国要全面遏制、打压中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从美国“国会山”暴乱、阿富汗大溃败来看,在中国以拖待变的过程中,美国可能面临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客观上会越弱美国的国力。以拖待变的最终、最有利结果就是,拖到美国认清楚,在中国崛起问题上已经“无力回天”;拖到美国国力衰退,经过冷静评估,美国认定至少在中国海岸线附近,已经打不赢一场跟中国的战争。到那个时候,美国反而有可能放弃全面遏制、打压中国的策略,转而跟中国寻求和平共处。

6)对中国来说,还是要坚定信心、保持耐心。今后5-10年,可能是中美博弈的一个战略相持期。在这段时间,美国肯定会把能用的阴招、损招、狠招都用一遍,只有美国到最后发现这些招都无用、无功而返的时候,美国才会转变策略。

7)从中国的内部来说,第一要保持团结,官民齐心,上下同欲;第二,各行各业都要有一点战略眼光,各级政府要着力提高治理能力,本质上是化解内部风险的能力;各行各业要从维护中美博弈中中国优势的角度出发,尽心尽力,献计献策;第三,宏观政策上,继续发挥市场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更加突出、更加善于利用“计划”的力量,平衡国内各群体、各阶层的利益,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曹操读书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