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为什么你读完了大学,但是工资却不高?

作者 :零崎曲识 2021-08-25 13:35:00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越高教育就是越好吗?


中国人重视教育是全世界都出了名的,宋朝皇帝赵恒写《劝学篇》的时候就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在中国的中国人,到美国的华人,大把大把的把银子砸到教育上,培训班一年好几十万,掏,留学费用上百万,掏,问题是这个钱掏的值得吗?


这年头,读完硕士博士的,没有黄金屋,没有颜如玉的比比皆是,为什么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说,读书还有用吗?


教育是和就业直接挂钩的,古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现代当年就业的方式更多了,比如说去公司,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到招聘上,现代把这个叫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视为一种“资本”,既然是“资本”,那么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只是这种“投资行为”所投资的对象不是股票,也不是房地产,而是人。


不管投资什么,总是有赢有亏,没有只赢不亏的投资。


不管怎么样的专业,都会从小培养一个人守时,服从,可靠,职业道德,工作耐心,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差异很大,因此每个劳动者的生产率差异也很大,但是市场如此之大,彼此又互相不了解,挨个了解必然成本极高,怎么办呢?


学历就是一个信号,有了一定的学历,代表这个求职者有一定的下限,既然这个求职者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学历教育,就代表这个求职者拥有了一些基本素质,“学历”这个信号被招聘单位很简单的获取,然后进行筛选,同时还不会增加招聘的成本。


但是,这是理想中的情况,现实的情更加复杂,高薪职位必然有更高的学历要求,而求职者必然期望更高薪的职位。


当求职者认为,对更高的学历进行投资后,可以带来更好的回报,即:获取更高收入后,求职者就会继续进行深造,获取更高的学历。


当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为了获取更好的职位投资教育的时候,形成内卷,过度教育就不可避免。


目前在中国,过度教育突出表现在考公务员,教师,以及科研上。


杭州街道办事处有一队的清华和北大的硕士博士来考事业编,深圳中学有一堆的清华北大,剑桥,哥大之类的硕士博士来当老师。


这实际上已经是严重的过度教育导致的状况了。


过度教育


国人一直以为教育总是好的,毕竟教育贯穿人的终身,但是既然教育是投资,也必须去衡量其成本和收益,当实际工作和教育本身出现错配,即:学本专业的学生无法找到该专业的工作的时候,就是过度教育产生的信号。


一旦发现如下情况,即可判断为过度教育


  1. 受教育人口的失业率比较高,超过未接受过教育的人口或教育层次较低的人

  2. 学校学到的知识无法学以所用

  3. 高才低用

  4. 接受过同一水平教育的人,现今的实际收入要比以前低


过度教育的危害具体表现在:


第一,当全社会都鼓吹过度教育后,高学历者的供给大大增加了,但是供给增加,需求的岗位却没有能增加,高学历劳动力供给过剩,形成了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劳动力市场普遍的大材小用。


社会的渲染加重了公众对于高学历的追求,教育和就业完全脱节,难以调和,甚至还会对低学历人群形成挤出效应,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和就业问题。


第二,对于接受高等教育者来说也非常不满意,教育本身是需要成本的,当求职者承担了高成本的教育后,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被分配到自己并不擅长和喜爱的工作,导致受挫心理明显。


技术未完全利用,或能力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往往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承受更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而身体和精神负担过重的人,在工作中很难有高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也低下


第三,抬高了社会的成本。教育的成本并不简单的为受教育者本身承担,其承担着也包括政府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无效的教育投入导致大量的财富被浪费,政府的预算是有限的,过多的投入到高等教育,则分配在贫穷区域的教育经费就会不足。


如果一个家庭无休止的投入教育,会导致该家庭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下降,而成千上万的家庭的消费,会导致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也随之下降。


不但是高等教育出现过度教育,过度教育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一个还没上小学的小孩就开始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一年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学费不停的砸,这些投资基本都属于无效的,家长瞎投资,孩子也受苦,除了让这些搞培训班的公司老板们赚的盆满钵满,没有任何意义。


高学历劳动者过度教育的成因总体上有两个:第一是过度供给,第二是专业匹配出了问题。


自1999年中国大学还是扩招后,扩招导致的高学历劳动者总量骤然增加,而劳动力市场吸纳的数量有限,而最近十年,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导致连研究生都出现了供给过剩的情况,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不得不从事并不需要该学历的工作。


高学历劳动者的增多使雇主更多地用学历层次来筛选求职者,即便有些职业或岗位并不需要大学毕业生,他们也还是会倾向于雇用大学毕业生。


大学和就业市场脱节也是一个问题。大学专业设置存在一窝蜂的情况,一个专业要开都开,典型的就是人工智能专业,北大清华开也就罢了,一些师范学院也开,最后蔓延到纺织大学,农业大学,甚至连中医大学都在开人工智能,敢问一句:这些学校的专业毕业生能找到工作吗?能找到匹配的工作吗?


至于工商管理之类的已经泛滥的专业,我都不想说了。

现在是个大学都有个法律系。




其实过度教育也不是只有中国才产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普及高等教育,但是普及高等教育没有带来经济的大发展,也没有带来就业率的上升,反而失业人口不断的扩大,美国失业率从1965年的4.5%,一路飙升到1975年的8.5%,失业率在80年代还是刹不住车。


这里面确实有7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过度教育本身带来的问题也不可忽视,由于市场提供的职位有限,大学生数量已经供大于求,所以求职者不得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将眼光放低,降低就业目标,从事低学历者的职业或非所学专业的工作,七十年代过度教育和经济危机形成共振,导致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连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发展中国家更不要说了,伊朗有大批高学历的人才找不到工作,菲律宾有大学生菲佣。


当一个国家经济结构比较畸形,产业不够创新,没有健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制成品,尤其是高端工业制成品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经济不可避免的对他国形成依赖,而这些高端工业制成品的问题就会引发该领域的过度教育,别说文科生,即便是理工科生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中国所处的地位非常的特殊,一方面中国基础建设相对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强很多,中国出口业竞争力极强,可以吸纳很多就业,但是出口部分相当多聚焦于中低端,只能提供中低端就业,而国内的需求依然没有跟上来。


另外一方面,中国对很多高端产品依然有较强的需求,高端产品包括工业产品也包括服务业产品,这些高端产品的就业就留在了国外。


攀升科技树是需要时间的,其实今天中国产业变化已经算比较迅速了,但是依然跟不上目前过度教育扩大的趋势,过去在国内的教育过度,现在已经蔓延到留学圈。


如果说国内的学历教育投资成本较低,各位还能承受,那么留学的教育成本问题一定要考虑进去,目前盲目留学的情况比较严重,要不是新冠的影响,我看会有更多的人前往澳洲,英国之类的“留学圣地”,吃了那么多苦,花了那么多钱,如果不能学成所用,非常打击日后工作的积极性,各位在留学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