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勇夺奥运奖!
作者 :灯火未阑人散 2021-07-30 06:53:49 审稿人 : admin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看到这个标题,老铁们可能觉得是在玩标题党。这么理解也行,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一个看似标题党的标题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尤其是关于印度的话题。很多维度上看,世界越来越无趣;而神奇的印度,总是能提供另类的乐趣。就拿这届奥运会来说吧,历经层层磨难、最终还是举办了;但说实话,关注度其实不算高。吃瓜界的老铁们照例还会讨论奖牌,不过似乎也不如昔日激烈。但是如果仔细翻看奖牌榜,可以在某个角落里看到一个神奇而闪亮的名字——印度。
当然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奥运银牌稀松平常。每届奥运会,都有中国选手因只能夺取银牌而落泪,都有金牌无用论在散播。但是对印度老铁们来说,任何一块奖牌都可能是历史性突破,非常值得庆祝。米拉拜·查努这位看起来更像黄种人的姑娘,所获得的这块银牌,就成了印度在女子举重领域的最好记录。
所以她回到家乡(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的首府英帕尔,其源头是古代中国齐朝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婚所立,所以那里基本都是黄种人)时,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以后谁还说奥运奖牌没用,就应该看看印度人疯狂的模样。
她获得的不仅是一枚银牌,也是印度这届奥运会的第一枚奖牌,甚至可能是印度本次奥运会唯一的一枚奖牌,欢迎场面盛大一点完全应该。毕竟印度这次派遣了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120名运动员)参赛啊。由于印度媒体善于吹牛,在出发前甚至意淫和中国代表团一决高下;不过现实被打脸太狠,现在正忙着为自己成绩烂找借口,比如天气不好啦、设备出错啦、人为失误啦等等,总之是不影响“未来都是印度的(过去都是韩国的,现实都在某湾掌控之中,吃瓜界老铁们都懂)”这样一个主题思路,表现得甚为欢乐。纵观整个地球村,也只有印度人,可以把这届东京奥运会演绎得如此富有喜剧色彩。那喜剧的背后,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对奖牌的渴望。那渴望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试图被地球村认可的大国梦。让时间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印度射击选手阿比纳夫·宾德拉拿下一枚10米气步枪金牌。
还有其他邦,多多少少都会给点。有人算过,宾德拉老铁获得的奖金,按照当时的物价,可以在北京至少买两套房子。有趣的是,宾德拉其实并不缺钱,他爹是全印度最大的射击用品销售商,他自己在美国读的MBA,在德国学的射击。为什么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有头有脸的组织,大家都抢着给宾德拉钱?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后到如今,宾德拉那枚金牌是印度在奥运会斩获的唯一金牌。1、给奥运冠军的一种奖励,对印度冠军梦的一种激励;2、给自己打广告,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不咋地的机构还没资格去给钱呢);3、表达一种喜悦。这话该如何理解呢?老铁们都知道,印度喜欢对标中国。中国的奥运金牌之路,就是从许海峰拿下射击金牌开始的,此后奥运奖牌源源不断。印度人一看自己也拿下射击冠军,以为也可以像中国一样源源不断夺奖牌。
然而现实很骨感。印度渴望的金牌大潮并没有来,反而连夺奖牌都很困难。
印度那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为何获得奖牌那么难?这就变成体育界的一个未解之谜。有人说印度太穷,玩不起。其实穷不是理由。不少贫穷的国家,在奥运会上表现也比印度强。有人说印度人不适合体育运动,其实印度在体育史上也曾有过辉煌。实际上把时间拉长,整个一百多年奥运史上,宾德拉老铁那枚金牌是印度人获得的唯一的个体金牌。有媒体把宾德拉的金牌解读为印度获得的唯一金牌,其实是不对的。印度在曲棍球团体赛中,曾经获得过8枚团体金牌,而且展现过令人窒息的统治力。本届奥运会之前,印度奥运会历史上一共获得9枚金牌,8枚来自曲棍球;一共获得28枚奖牌,12枚来自曲棍球。曲棍球和足球一样,历史可以追溯得很久远,但现代玩法起源于英国。国际曲棍球委员会成立于1900年。大约从那时起,英国人把曲棍球运动带入英联邦国家,并且在印度发扬光大。1908年,曲棍球成为奥运会项目;1928年,曲棍球成为奥运会固定项目。从那时开始,印度在曲棍球赛场上展示了一段令人窒息的统治力。
从1928到1956年,28年时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1940年和1944年因世界大战,没有举办),印度男子队全部夺得了金牌!在奥运会历史上,论单一国家在单一项目上的统治力,只有中国女子乒乓球能与之比肩。但是说实话,曲棍球运动比乒乓球复杂得多,保持统治力更难。老铁们对照上图,在1960年和1968年奥运会上,印度曲棍球都是输给巴基斯坦。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没有分裂,可以在奥运会曲棍球项目上至少统治50年,创造出一个空前绝后的纪录。老铁们不禁纳闷:能在曲棍球团队运动中创造如此辉煌成绩的印度人,为什么在其他体育领域表现得一塌糊涂,想在奥运会上拿个奖牌都很难?更邪门的是,在1980年之后,印度曲棍球水平呈自由落体,现在的地位已经被印度板球取代。当然这种事发生在印度,也并不难理解。印度佛教在亚洲风靡一时,但在印度本土却始终干不过印度教,最终逐渐消亡。佛教之所以干不过印度教的根源在于,佛教追求众生平等;印度教要把社会阶层分为三六九等。印度人最终抛弃佛教而选择印度教,相当于在思想和社会层面拥抱阶层分化。身体层面:吃不饱饭,自然也没什么力气去搞竞技体育运动。精神层面:被洗脑几千年,早已无欲无求,最多也就幻想来世变成神牛啥的,也没有那份精力去搞竞技体育。印度中上层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样被印度教洗脑——他们的思维模式中,追求类似于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便有钱、有精力,但他们喜欢慢悠悠的生活,平静一点的,练练瑜伽(参考莫迪经常带领大家练瑜伽,容易拉选票);喧响一点,也就是唱歌跳舞(参考印度人喜欢宝莱坞明星和大壶节狂欢)。
简单来说,从民族性上看,印度更像是“草食动物”(甘地建国都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论是身体素质层面还是思维意识层面,都处于天然的弱势。
印度曲棍球那么猛,得益于英国统治的红利,以及北方山地民族的灵活性。曲棍球赛场上,相比于天然草皮,人造草皮更看重力量和耐力,这正好放大了印度人的天然缺陷。印度曲棍球队自此一蹶不振。——典型的时代淘汰印度曲棍球,连招呼都不打。相比之下,板球在任何场地上都能玩耍,自然是黑白老少皆宜。
再加上印度是选票型民主制度,政客们需要选票;板球又是拉选票的绝佳接入点。如此一来,板球成为印度的国球也就顺理成章。
虽然印度人身体和精神层面都比较接近草食动物,但也有一个大国梦;再加上喜欢和中国对比,所以对奥运奖牌比较执着。印度的民族性,几千年来已经定型了,想从精神和思维层面强悍起来的概率都不大。第二步,把自己擅长的项目(如瑜伽),变成奥运项目(参考本届日本)。第三步,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去侵略周边某个国家,引发大国抵制(参考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遭抵制,苏联创纪录拿下无数金牌)不参赛,减少大量竞争对手。最难的是第一步。印度组织管理能力实在是太烂了,导致奥委会看到印度出来申办就害怕。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成功。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