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不要硬把天灾说成人祸!

作者 :苦尽甘来. 2021-07-22 06:52:21 审稿人 : admin

来源: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

自从新中国改天换地之后,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人定胜天”,总觉得如果因为自然灾害出现问题,那就一定有“人祸”。


这是在一场场灾难面前,党、政、军、民等等无数人靠硬实力打下来的自信。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件事:相比自然,人类仍然是渺小的。


如卡尔达肖夫指数所定义的,即使是今天的人类,仍然远没有达到最低的一级文明“行星文明”,人类在地球随便一个喷嚏面前仍然格外脆弱。


一次台风,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上千万颗氢弹,远超全人类核能力极限,影响范围以千公里计算,任何人工干预手段都是杯水车薪。


比如这次郑州,一天时间降了整整一年的雨,一个小时从天而降150个西湖,小时降雨量突破人类中大城市有记录以来最高值。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全身而退,甚至相比同时期的德国、美国,我们的应对已经堪称优秀。


比如被捧上神坛的德国,青岛地下管道由百年前的德国建设的神话至今流传,全然不顾德国当年建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同样是7月,日降雨量仅为郑州十分之一,就已经让德国无力应对。


截止当地时间7月19日,洪灾在德国已造成至少165人死亡


在天灾面前,全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本不想拿其他国家人民的痛苦来衬托中国,但是有些基本的事实还是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在抗灾面前,中国人从古至今数千年无人能及。


中国人理应自信,更应该相信我们的国家。


郑州雨已经小了,但灾后的处理还在进行中,共情可以、置身事外也可以,转发报道实况、追根溯源、解决问题、捐款捐物出把力等等都可以,但是唯独不要在全民齐心协力救灾的时候,说什么风凉话。


接下来,说几个大家关注的点:


第一问:如此大的汛情有没有预测到,有没有提前准备?


这一点正是我认为这就是天灾,不是人祸的根本原因。


早在年初,水利部和国家气象局已经对全国今年汛情做了研判和预案,水利部的部长们早已经分派到全国各大流域,东北抗洪已经持续一个多月,比往年提前了2个多月。对于今年的汛情更是反复示警,一是七大流域一起出现洪水将是最大的挑战,二是北方由于多年没有汛情,应对经验不足,需要提高戒备。


这几年全国都在完善灾情预案,建立了系统的应对方案,防汛抗旱更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去年新冠疫情之后,灾情应对更是上了一个台阶。今年早就做了周密准备,全世界都找不到可以同中国准备相媲美的。


比如河南,其实很早就对全省今年防汛抗洪做了安排,重点做好河流水库防控。小浪底水库早在六月底就已经开始进行排水排沙、腾出蓄洪空间;5天前就已经全省下发防汛通知,20日11时50分已经发出预警。更不要说物资、人员的储备。



站在事后看,没有如北京一般提前一天全社会通报减少外出确实有瑕疵,但是这样的决断不是轻易能下的,谁也没想到这次的雨情会如此猛烈,更没想到原本预测的重灾区提前一天、南移一百公里。


城市的雨灾,本就比河流洪水更加令人措不及防,全社会风险意识都需要提高。


就比如上周的北京,早早的下通知建议减少外出、弹性或错峰上下班,结果受到北京市民几乎一致的调侃,这还是2012年有79人因暴雨死亡这样惨痛教训的北京。


而北京2012年的那场大雨,最严重的房山区24小时平均降雨量也不到300毫米,不及这次郑州的一半,如此巨量的集中降水,任何城市都承受不住。


个人的感知和全局是不一样的,人类科技还远远做不到精准预测降雨的具体位置和时间,只能做大范围的预测。而城市里最怕的就是局地瞬时强降雨,总量不大,但是危害很大。


比如被调侃的北京过度反应,在城六区艳阳高照的同时,海淀西山林语、门头沟积水成河,密云水库到18日蓄水已达27亿立方米,水库水位达149.81米,创下本世纪新高。


所以,我们大可承认人力的不足,面对难以抵抗的“天灾”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这已经是人类的奇迹。


第二问:能不能做的更好?


承认人力的不足,不代表不能做的更好。


面对天灾,无论多么谨慎也不为过。北京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发出减少出行的预警,每次都被北京市民调侃雨还不来,但是北京仍然坚持向全社会公开通告,用饱和式的宣传、不厌其烦的提醒,向每一个人发出预警。


平稳过去自然是好,假如真的天灾降临,有了心理准备也不至于措手不及。在北京全网预警之后,大家是在调侃,但同时也注意了物资储备、有条件的调整了上班和出行,甚至周一早高峰每周最堵的时候,叠加下雨反而通行更加顺畅。



面对灾难,中国人越来越幽默,这是中国人民对于灾情独有的态度。中国人抗灾不仅仅是靠技术,更靠信念。但是调侃归调侃,大家对政府的信任是无保留的,尤其是政府发布的灾情预警。


所以第一个:河南不应该将灾情预警拘束在传统渠道。


已经信息时代了,向所有河南人民发一条短信并不难,发动河南所有的媒体、自媒体全网告知也不难,让所有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务必传达到位仍然不难。


19年前确实会出现某气象台台长接受采访说:缺乏有效的灾害预报系统,即使气象部门做出预报,也没有有效的手段及时传递给公众。


可现已建立了专门的灾害预报系统,三大运营商群发短信就能解决,但还不够


第二个,对于气象预报,人类仍然是无力的,这是一个混沌的系统,远远超过人类预测极限。气象灾害预警需要重视,但是不能预警哪里才做准备,相邻区域也应该加强。


区域扩大、时间往前推,甚至要跟临省做好协同,处理好高速、高铁、飞机等等关系,而不是一再发生被困高速、被困高铁的问题。


郑州是全中国关键的交通枢纽,郑州受灾、半个中国受到影响,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理应专门准备,不能仅仅局限在本省。


第三个,经验不足、反应迟钝。


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代表应对就没有问题,在灾害应对上中国已经基本完善了标准体系,比如地铁,早在2019年就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


在20日气象台发出预警、在雨势更加危急的时候,作为深处地下、管道狭长、平时就需要不停抽水维持的地铁,遇到大雨一定是最危险的地方,理应第一时间停止运营。


郑州确实是人力不可及的天灾,有所伤亡也是难免。但是截止目前郑州最大的人员伤亡就出现在地铁,关闭地铁这样简单的事情,却没有做,这就是最大的失职。


灾害过去后,一定要有人为这件事负责。



第三问:最近还需要注意什么?


对个人而言,不要传播谣言,能出力的出力,最起码控制住手中的键盘,不说风凉话。对于那些面对中国灾情就忍不住内心狂喜的“内鬼”,一定睁大眼睛,绝不放过。


今年汛情严峻,大部分地区会持续到8月,全国普遍结束需要到10月,所有人需要重视政府预警、做好充分准备,可以准备足够24小时的饮水和食物,不必过量准备,要相信国家的响应速度,服从政府统一安排。


其他的事情,应急预案已经启动了,我也不再多说了。


包括今年特殊的新冠疫情防控也考虑了进去,比如云南瑞丽,在最近大雨后,已经加强了对河流、泥水的抽样核酸检测,防止越南新冠病毒通过河流、洪水进入中国。



第四问:未来城市安全建设应该怎么办?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就是建立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之上。中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内核。


但是,人类同自然灾害的斗争最多仅仅是不败,面对自然,人类目前的一切准备都是不够的,尤其是几百万、上千万人居住的城市,对于外部资源的需求是巨大的,一场灾难、一两天的交通中断,对城市的威胁是巨大的。


更何况,中国人民对于城市各方面的需求增长太快了,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必然重地上、轻地下,不同地区城市也会在防备的灾害上有所侧重,这是在资源、财力、人力等等有限的情况下必然的选择。


而快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必然会在现代化来临前有一个集中爆发。欧洲当年也一样经历过这个阶段,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用了很长时间全面重建了城市排水系统。


中国的快速发展,是谁都想象不到的,城市的安全工程虽然这几年已经加大了投入,但是短短的十几年还不到一代人,认知是很难根本扭转的。


在北方城市里,郑州已经是在城市安全工程上比较超前的了,这跟郑州的历史有关。自古以来,郑州所在的中原大地就饱受水灾困扰,黄河从郑州向东,如同怪兽肆意冲决,仅仅鲁中因“泰山-沂蒙山”得以幸免,黄河改道造成的历史伤疤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走向。



正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整个河南尤其是郑州、开封等地一直致力于兴建人工湖,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旱情,另一方面这些人工湖也是城市防汛必须的蓄水池。


尤其是郑东新区,人工湖与城市中心配套,遍布城市的河湖体系就是最好的防汛体系。


比如,北龙湖之与金融岛,这一未来河南的金融中心。



比如,如意湖之于CBD,龙子湖之于大学城,更多的还有象湖、蝶湖、荷湖等等。



这样超前的城市与人工河湖交融的体系,能说不先进?


但是这次实在是超越了人力可及,即使郑东新区如此规模的设计也只能减低灾害影响,更不要说郑州老城区这样很不容易改造的地方。


的确,中国的城市确实缺少东京这样动辄7米的巨大地下泄洪管道,但是河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之地,地下有多少中华文明历史,如何能用盾构机直接挖掘?


一个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意识,是在灾害中成长起来的。


就比如南方强于防汛、北方胜于抗旱、西北精于治沙、东北对冰寒更为擅长。


就像出身广东、刚刚履新洛阳市委书记的江凌,才上任一周,顶着“小题大做”的嘲笑,提前两天就组织偃师区低洼地带居民疏散。


这就是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对于灾情的认知,久在广东自然对台风带来的汛情最为敏感,也有足够的经验。


但是我们总不能连防灾都需要调剂不同地区主政者吧?更何况近些年来,气候越来越反常,我们至今无法搞清楚到底为什么、未来如何变化,我们就更应该做好更充分地准备,克服历史经验的局限性。


人无二错,城市也应该如此。


相信这次以后,全国对于灾情应对的能力都会更上一个台阶,城市安全体系建设也将受到更大重视。


中国人的自信、乐观、八方互助、团结一心,将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底气。


祝河南平安!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