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科学”背后的政治布局!

作者 :你爱我还是碍我 2021-07-20 06:54:28 审稿人 : admin

来源: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

昨天谈到美国对新疆不断进行挑衅,其目的之一就是针对中国的光伏新能源产业。


有一位读者转来一篇报道:一位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在7月15日做了一次专题演讲,主题是“碳中和误区和现实路径”,问我说他讲的是不是真的?


这位外籍院士核心观点提炼下:他认为国内对碳中和的挑战和认知有限,对中国现在大力推广的光伏、储电、电动车、提高能效等措施提出质疑,认为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煤制甲醇、煤炭微矿分离技术、可再生能源制甲醇等来实现。


这位院士的具体名字就不说了。借这个例子说一个国内很常见的事:


学术背后到底有什么?怎么破开表面的信息迷雾?


坦率的讲,学术并不纯粹,尤其很多专业性并不强、更侧重大众传播的活动,学术的声音往往是为了非学术地目的服务。


正因为学术背后往往有各种诉求,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就需要往下深挖,需要做这几件事:


一是查演讲场合、查举办方、参会人、举办地和时间


比如开头说的报道,这个演讲是7月15日在深圳进行的。


有几个关键信息点:


1. 7月15日的第二天,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

2. 深圳是此前7个碳交易试点地中唯一的城市,其他6个都是省级单位,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

3. 活动由3家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主办,侧重企业端。

4.参会的人学术研究人员比例较少,侧重大众传播。


通过上述信息,可以推定:这个演讲大概率与7月16日开始的碳交易有关,侧重表达企业或者产业侧态度,学术色彩很淡。


二是查演讲人过往经历和观点、表态


演讲人是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这个院每年全世界仅评选一名外籍院士,目前一共只有十余位外籍院士。名额如此稀缺,因此可以确定,所有外籍院士的选择都是有目的性的。


这位演讲人多年来一直坚持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主要两个方向:煤炭微矿分离技术,以及甲醇作为氢能载体。因为在煤炭上的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这些技术肯定是有价值的,这点无需怀疑。


除了研究以外,这位演讲人自2014年就致力于在全球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促成全球资源合作,后来重点促进中美之间清洁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合作。


因此在这类公开场合,继续推广自己的研究方向完全可以理解,也更容易获得这领域相关企业和组织的支持,对于研究成果应用和继续研究都有帮助。


三是查关键关联方


在这个报道中,有几家国内单位,但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学术兼职非常多,企业聘请专家作为顾问也很常见,往往是互相借名,真正开展研究的不多。因此,我转而关注两个比较特殊的关联方:美国和澳大利亚。


美国不必多说了,从本世纪初就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政府制定碳中和相关政策,只不过直到去年我们才提出“碳中和”的提法,这里面的博弈之前已经提到过。可以查看《碳排放背后的阳谋:中国是怎样在逆境中化守为攻的》。


澳大利亚更值得关注。澳大利亚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煤炭和氢能,比如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甄崇礼认为:人类能源进化史,本质就是碳氢比的调整史,氢含量越高、能源密度越高,比如石油取代煤炭、天然气取代石油、以及未来氢能取代天然气等等,认为氢能未来将慢慢转化成一种国际货币。


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普遍支持氢能路线,天然气、煤炭存在感极为强烈。


四是汇总思考观点是否合理,发现矛盾点


通过上述汇总,我们得到几个关键的观点:


一是开篇报道中,这位演讲者认为中国对碳中和存在6个认知误区,和中国当前政策方向存在矛盾;

二是氢能到底是不是未来最主要的能源,甲醇、微矿分离等技术支持下的煤炭是不是优于光伏。


这位演讲者认为:


1. 太阳能加上储能成本远高于火电;

2. 电池能量密度限制,大规模储能不现实;

3. 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化学品减碳价值低;

4. 碳捕集等技术成本很高、难度很大;

5. 化石能源提高能效也不能实现碳中和;

6. 只要还是用煤电,电动车就不可能减少碳排放。


总之,按照这位演讲者的观点,中国现在搞的光伏、储能、提高火电站能量利用效率、发展电动汽车等措施不可能实现碳中和;唯一现实的就是把煤炭转化成甲醇,氢能才是中国碳中和的未来。


我认为,煤炭转化为甲醇、煤炭的微矿分离都是好技术,现在也在做。但是正如我在《日本的小算盘不可能成功》中专门强调的,中国绝不可能走以氢能为主的路线,“光伏+特高压电网+储能+电动汽车”,这是关系中国全局的战略路线,不可能动摇。即使我们拿出一小部分力量研究氢能,那也仅仅是适应部分场合。


至于光伏发电的成本,中国的测算本来就已经加上了远距离传输和储能的成本,如果只计算生产已经低于火电成本了。


更何况,科技是进步的,这10年,光伏发电成本已经指数级下降,中外很多专业机构都认为,未来10年内中国光伏发电综合成本一定会低于火电和核电。


至于火电厂提高能效以及电动汽车能不能减少碳排放,早在2018年,中国5A级火电机组就已经领先世界,锅炉效率达到惊人的95%,这样的火电机组,无论是对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是减少环境污染,肯定比一辆辆小汽车强得多。


所以,到了这里就发现了一个很不应该的矛盾点:

这位演讲人能获得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每年仅1人的外籍院士荣誉,又几十年深耕煤炭和能源清洁利用,还在推动包括中美在内的国际资源合作,相信我知道的东西他也一定知道。


那为什么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正式上市的前一天,在一个公开场合说了这么多非专业人员都觉得有瑕疵的观点?而且一边贬低光伏和电动汽车,一边全力推甲醇氢能路线?


这位演讲人肯定也知道,中国已经确定了以光伏+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路线,国家也正在全力推动,比如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整县建设分布式光伏,国家电网也为储能提供了巨额补贴,宁德时代正大规模建设集中储能站,中国新能源汽车更是坚定了电动为主的路线。


如此巨大的政策、资金、研发资源投入,注定不是草率的。


一切不合理的背后一定有符合常理的原因。


所以最后一步,就要查近期动态:


五、查近期动态


在这件事上,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关键方。


澳大利亚除了铁矿,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同样丰富,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稳居全球前三,还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也长期是中国第一大天然气进口来源国。


但是,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在近两年受到了严重打击,诸多欧洲国家包括煤炭大国德国都在推进“零碳排放”计划,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澳大利亚煤炭近乎陷入滞销状态,因此澳大利亚就一直想加大对中国供应天然气。


但是,由于澳大利亚一贯的对华不友好以及在矿产资源上赚取暴利,随着中澳贸易争端的扩大,中方开始暂停从澳大利亚进口天然气,更早就已经开始限制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


更令澳大利亚恐慌的是,今年3月,中国已经同卡塔尔签署协议,从2022年开始,由卡塔尔每年向中国大量供应液化天然气。


我在几个月前有两篇旧文,专门谈了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斗争:《澳大利亚的大国梦,正断送在中国手里》《澳大利亚为什么不怕中国?》。


而就在最近,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澳大利亚天然气和煤炭进口的限制,用的理由非常符合西方价值观:为了低碳环保,中国要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而且中国还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为了实现环保的目标,中国已经大量关闭钢厂和高炉,天然气和煤炭需求少了,自然就要逐步减少直至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和天然气,当然也包括减少铁矿石进口。


这种源自西方的大义让澳大利亚无从反驳,除了外交谈判要求中国遵守中澳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和承诺以外,澳大利亚必须论证:煤炭也是可以环保的,比如把煤炭转化成甲醇、煤炭加氢液化又或者甲醇可以支持氢能发展等等。更要把这种观点向中国推销,让中国民众认可,继而影响同中国政府的谈判。


一些推广氢能、甲醇、煤炭相关的报道就集中在2019年以后。


但是更加可笑的事情发生了。


就在开头这位教授演讲的同时,澳大利亚环境部责令停止了澳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和制氢出口项目,澳洲最大的煤矿也产出了首批煤炭。


相关的信息大概都有了,方法也提供了,剩下的就由大家去思考吧。


科学值得尊敬,但是不代表任何以科学为名的都无条件的相信,还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问题多深挖一下,才能更加接近真实;在这种求证过程中,认知能力也就提高了。


◐◐◐◐●☛█▼▲◐◐◐◐●☛█▼▲◐◐◐◐●☛█▼▲东方金豪仕法律网WWW.caao.ne79110▲▼▲▼▲▼▲▼▲▼▲▼▲▼▲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