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中产阶级教育,就是一场画地为牢的游戏!

作者 :无力欢颜 2021-07-18 11:50:36 审稿人 : admin

作者:庄主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图片


01



目前体量规模越来越大的课外辅导机构,以及家长对孩子越来越大的课外补习投资竞赛,正在成为一道困死中产阶级,消磨孩子未来潜力的高墙!


这就是我开篇想说的话。


本文并不想讨论校外补习机构在资本运作下,是如何强行榨取学生家长剩余价值的,虽然这个话题同样内幕深重。


今天,我想从更功利也更实用主义的角度简单阐释,中产阶级家庭是适当削减子女文化课教育投入,以及足量释放孩子剩余时间的必要性。


现如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不能用“耳熟能详”这个词语形容了。


当郑思奋在2002年发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书时,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他这一句话会在今后20年里,成为了资本利益恐吓父母、扼杀中产阶级子女潜力的最强洗脑逻辑。


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动机是良好的。


在书中,郑思奋核心强调了“孩子的起跑线并不在于金钱与物质的简单堆垒!很多人输在了看不见的起跑线上——家庭教育!”


它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更多的继承父母的精神遗产,从而变得自信、自主、坚强、从容、有同情心、能够尊重他人并富有创造力。


在书中,郑老师明确地反对家长片面地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对物质供应的简单堆垒。


只可惜,造化弄人!


时隔将近20年后,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已经被资本利益,以及父母对孩子单向的精神寄托扭曲到与原文完全南辕北辙的地步。


这句话最终变成了强调“简单的物质堆垒”和“片面注重孩子学习成绩”重要性的第一口号。


“它”终是变成了自己的反义词,实在令人不胜唏嘘。




02



望子成龙,这是每一个父母内心深处最殷切的期盼。


“别人报了,你不报。


到时候别人家孩子就比你家的学籍成绩好,考试的时候差一分就干掉上千人,你能怎么办?


毕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我听过最多的报班逻辑。


郑老师会不会因此哭晕在厕所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请信奉这句话的家长们仔细思考一下:你能留给孩子的,并且能够让孩子真正领先别人起跑的“遗产”到底是什么?


是更加紧密的学习节奏么?


是比别人更高一点的考试成绩么?


是在高考这条道路上比别人更领先0.1秒么?


虽然接下来的话说的会很不政治正确,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事实是:除了少数逆天之徒,或者某些特殊历史时期以外,大多数“二代”针对他人的竞争优势,都来自于对父母用一生时间累积的政治遗产的继承。


其中包括看待事物的基准方式,更高层次的阅历和眼界,以及最重要的人脉、资源、关系!




03



这种继承的优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可以称之为中产阶级跃升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尤其是对父母人脉关系的继承,可以说是除了文化层次以外,孩子起跑线最重要的基点。


我举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虽然他家不算有钱,但有车、有房、有存款混得也不算差。


他儿子大前年大学毕业,不是985也不是211,只是普通的二本。


但是他孩子很能来事儿,从小跟着大人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去不同的地方走。


毕业之后别的同学都选择找一家普通企业进行实习,但是这孩子没有。


他主动跟一个做红酒进口生意的叔学习了大概一年多,然后在父母和这位叔叔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小酒庄。


起初生意不是很不好,但是后来他把她父母的朋友圈搜了一遍,叔叔阿姨辈的一个没放过。


就连我都买了他两万块钱的酒,不为别的,就冲跟他爸妈的关系外加这孩子说话确实好听,办事儿也利索。


现在毕业三年,平均每个月入账都能有个八九万,比他爸妈赚得还多。


而他同学里除了他以外工作最好的现在月薪也才8000。


有的人会说,这样太功利太市侩,靠爸妈起来的人能有什么本事呢?


对啊,人家孩子就是靠父母啊!


父母的人脉,父母的关系给他提供了高出别人太多的起跑线了。


但人家孩子就是靠着父母,硬是从他叔手头抠出来一条线,比别人少奋斗了至少十年。


最重要的是,这孩子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并且有能力利用它。


这需要极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自身世界观的完善。


而这些技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阅历进行积累。


而浸泡在课外补习班里的孩子,永远得不到这个,而且补习的越多,他可以用来认知世界的时间就越少。




04



人的一生就是生活在人际关系里的一生,除了极度自闭的人以外,大多数人的人际关系网就是他所能接触到的利益裙带网。


而人一生所收获财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这个由人际关系所钩织起来的利益框架。


人这一生中,积累成本最高、市场跨度最大的沉积财富。


也是让孩子站在自己肩膀上往上爬的最重要途径!


而实现阶级跃迁的案例中,99.99%来自于积累和继承,古今中外不外如是!


你可以假装看不见,但你不能否定这个结论。


跟着一个有钱的叔姨混,只要你自己不拉胯,那你就比别人有钱。


哪怕同样是去公司当职员,你有一个当高管的叔姨,你哪怕能力比别人弱,升职加薪、获取机会的速度也比别人958、211高!


族系关系、谱系关系、派系关系、裙带关系数千年如一日的影响着中国甚至是人类社会演变的进程。


你可以说这话负能量,也可以说它ZZ不正确,但你否认不了这就是客观现实。


但是只有极少人能够认识到并且利用到这种强大的政治遗产,甚至连父母自己都看不明白自身最重要的价值资产是什么。


以至于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只能自己从头开始积累自己的人脉,而父母的关系网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的消散而去。


因为他没对父母精神遗产政治继承的能力,他大多数时间都被用来报补习班了。




05



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我走访了将近两百个家庭,跨度涵盖从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低收入人群直至年收入超过300万以上的超高收入人群。


其中对于课外补习机构最为狂热的家庭,大规模集中在月收入8000~30000元的中产阶级区间。


其中掺杂少量低收入人群以及更加凤毛麟角的超高收入群体。


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中产人群体量最大的原因。


但是从比例上看认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并且每年投入到课外辅导机构的教育资金超过10000元以上的中产家庭比例超过90%。


而年收入100万以上超高收入家庭,愿意在此大规模投入并且相信这句话的比例,则不足10%。


而且收入越高的家庭,对子女课外补习投入就越少。


这些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大多数时间都在跟随父母参加高层次的社交活动,或者参与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一出生就比别人有钱,这已经是令人烦躁的事实了。


但是在后天培养上,他们依然拔得头筹,他们会比普通孩子更有效的继承父母的政治遗产,比别人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拥有更开阔的眼界,以及更庞大的人脉关系。


你很少会见到他们玩命地去参加高考,真的!


你可以说这是他们有钱、他们是富二代,他们不用努力就比别人强。


我想说的是,这是没见过这些二代们的努力,同样也是因为你没有看清楚高考的本质!


中国高考制度是一项非常公平,也非常重要的社会选拔制度。


你必须明白,他最重要的基准就是公平,它给了那些没有社会资源的底层孩子一个通天的阶梯。


在它面前只有分数,没有权势、也没有金钱、更没有多余的人脉关系,它将所有人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它“公平”的本质就是“优势归零”!!


如果你处于一个社会底层家庭,那么你的孩子就要玩命的去参加高考,付出你的一切让他努力去考!


因为他在这个竞赛场里,一切社会劣势将会归零。


但是如果你处于一个已经有一定社会积累的家庭,那么你应该考虑的是:


如何在维持孩子正常学业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如何让他有能力踩着你用一生积累出来的社会资源往上爬。


而不是如何将孩子的一切拴死在文化课考试的小小范围内,然后等着孩子参加一场清零式竞赛。


你信奉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然后花了大笔的金钱、挤用了孩子形成社会认知最重要时间,硬生生的将孩子已经高于别人的起跑线进行清零……


诚然,学历和学位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敲门砖,我从不否定这一点,但是你不能让你的孩子手里,除了一块敲门砖以外一无所有!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在孩子上学的时候玩命的堆积学习成绩,以至于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对其他事物的认知都基本为零。


直到毕业以后,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除了能用游戏填补内心的空虚以外,剩下一片空白。


而此时父母才想起来托关系找路子帮孩子跑工作,但是要么跑不来,要么孩子不愿意干。


时的父母其实无权苛责孩子,因为他们已经在父母的努力下,失去了继承政治遗产的能力。


中产阶级家庭子女本身就比困难家庭子女具有优势,你如果真的不想让他输在起跑线上,那就应该把花在补习班上的大部分资金和时间抽离回来,投资到孩子自身素质上去。


3万块钱一年的费用,足以让孩子行万里路。


每天2小时的补习时间,足以让孩子参加更多社会实践,长年累月足以让他见百样人。


相信我,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想让他能够完成跃迁,那么就不要再把他陷进“从0开始”的无限循环里。


不要让你对孩子的期望,变成一场画地为牢的游戏!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