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从美国衰落看中国为何要反垄断?

作者 :傷撕心裂肺 2021-07-10 06:52:34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互联网巨头为何接连被查?让美国来告诉你!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接受政府的“监管”。

这是必然结果。因为一旦企业掌握的资源足够多,影响力足够大,那么企业的行为,就会深刻影响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不管,是要出大篓子的。

所以,自去年阿里和蚂蚁被查以来,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成了监管部门的“眼中钉”。从滴滴下架,腾讯阿里相继被罚,我们可窥见国家整治相关行业的决心和力度。

那么,这些巨无霸到底为何被查?除了官方解释的“垄断”,还有什么深层次原因?

因为披露的信息比较有限,我们不便对这些企业进行过度解读和猜测。不过,我们可以参考美国针对科技巨头的监管处罚,来推测这些巨头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安全风险。

无独有偶,美国的几个科技巨无霸,也是官司缠身。

近日,美国36个州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总检察长联合对谷歌发起诉讼,指控谷歌对其应用商店的控制违反了反垄断法。

这只是美国反垄断调查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到2020年8月,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谷歌(Google)、苹果(Apple)、脸书(Facebook)、亚马逊(Amazon)(简称“GAFA”)至少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遭到了84起反垄断调查。欧盟发起了19起,是全球对科技巨头监管最严厉的地区。其中被罚得最多的是谷歌,仅四年间就被罚了96亿美元。

这4家美国科技公司的总市值逼近7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3,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顶梁柱。但即便如此,美国政府还是接二连三地拿它们开刀,究竟是为了什么?

垄断,是企业寡头必经的不归路


什么是垄断?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1998年5月,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的总检察长,对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软,发起反垄断调查。经过4年调查,熬了克林顿、小布什两届政府,美国司法部才与微软达成和解。具体交了多少钱才让微软逃过被拆解的命运,外界不知。

为什么要调查微软?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比尔盖茨堪称是科技界的暴君。当时的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有着绝对的垄断地位,并残酷地扼杀过无数竞争对手,包括差点斗垮微软的两家公司,一家做浏览器的叫网景 (Netscape)的公司,一家叫Sun的程序公司。

1995年,网景与Sun组成同盟,准备抢占被微软垄断的“操作系统”市场。随即,微软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优势,对竞争对手进行了全方位打压。比如,通过大量补贴与对手打价格战;威逼利诱主机生产商安装绑定IE浏览器的windows操作系统;甚至胁迫另一个巨头Intel公司停止协助Sun对Java这个新兴技术进行改进。

结果没几年,网景公司就被打垮了。IE浏览器稳稳地垄断市场,一度占据98%的市场份额。不过微软的官司也随之而来了。

也是在1998年,谷歌诞生了。

当时,谷歌创始人非常担心步网景的后尘,成为盖茨的猎物。因为当时的微软要扼杀谷歌,简直轻而易举。比如,当有人在微软的浏览器页面输入谷歌网址的时候,系统就可以弹出一个“警告窗口”,声称“这是一个危险的网站,它会在未经你同意的情况下窃取你的个人数据”。即使微软这样时说,也没有说谎。

但微软没有那样做。盖茨没有用当年对付网景和Sun的手段对付谷歌。原因很简单,就是害怕反垄断法。那不只是罚钱的事,更是要命(拆解)的事。

有了盖茨的无奈“放水”,这才有了后来谷歌的崛起。与谷歌一样,脸书、推特、Linkedin等公司也相继涌出。这些新兴企业的出现,都得益于美国的反垄断。

所以说,打压巨无霸,就是为更多小企业、创业公司争取生存空间。毕竟,如今美国的互联网相关市场,基本都已被这四家巨无霸和他们旗下的资本控制和瓜分了。

戏剧性的是,现在的谷歌又走上了微软的老路,成了新时代反垄断的“活靶子”。

操纵舆论,成为世界最大谣言基地


美国可能没有中国这么“繁荣”的自媒体,但在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特殊体制下,社交媒体的威力简直比核弹还要大。

舆论有多可怕?看看当年特朗普的操作就知道了。据《华盛顿邮报》统计,从2017年1月到2020年5月,特朗普在任期间在社交媒体上总共发表了1.8万多条“虚假或误导性信息”,其中超过3300条在推特上发布的。

后来脸书等社交平台给特朗普的言论贴上了“美化暴力”“煽动暴乱”等标签。在特朗普公开鼓动支持者搞了一场占领国会山的暴动后,社交媒体对他进行了集体封杀。

经过封号事件,美国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舆论一直是被平台操弄着。特朗普在任的时候,平台就“放大”其声音,失势的时候就封杀其声音。封杀,意味着扼杀美国的“言论自由”,不封杀,意味着纵容谎言和暴力。不管是封杀还不是不封杀,不管是扼杀“言论自由”还是纵容谎言暴力,决策权都在平台手上。

平台可以随意放大或压制某种声音,影响政治和选举。例如,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曾有6000万台网络机器人在脸书上发布同选举相关的政治信息,目的就是为了左右大选的走向。

从这个极端例子可以窥测,美国的“言论自由”是多么恐怖和虚伪。其本质还是,顺其意者,则维护其“言论自由”,不顺其意者,就可以使用任何下三滥手段污蔑攻击。

平台坐拥庞大的用户和数据,通过算法,可以全方位垄断民众信息来源和网络生活。再通过千人前面的信息,让保守的人更保守,让激进的人更激进,从而形成意识形态上的分裂。而对于这种人为的“意识控制”,普通人很难察觉。

推特、脸书不仅可以操弄美国国内的舆论,还可以影响国际舆论,因为国际上通用的互联网平台都是美国的。所以,在这些平台,“黑”中国的账号比较多,而夸中国的就很容易被封号。

在特朗普之后,科技巨头对舆论的影响力,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所以,“监管”就成了迟早的事。

数据资源,比石油更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比石油、电力这些战略资源更重要。

数据资源是什么?比如你的消费记录,通话记录,聊天记录,包括你的所有活动信息。当年美国监听默克尔等欧洲领导人的,基本也是这些信息。

有了这些信息,你每天就如同在裸奔一样,你所做的所想的,可以被分析得一清二楚。如果是一个群体(国家)的信息被掌握,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改变这个群体(国家)行为意识的方略。由此,看似普通的数据,不仅涉及个人隐私,更关系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安全利益。

而互联网巨无霸,就掌握了这些数据资源,包括一些敏感的如地图数据。这些数据大约有3种命运,一是永久封存;二是被企业拿来做大数据分析,然后进行类似精准投送,或大数据杀熟的操作;三是出卖或泄露数据。

数据就是金钱,几乎没有一家企业会把数据拿来睡觉。所以企业对数据安全的承诺,基本都是一句空话。为了不让数据“失控”,美国政府就会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监控,一是防止数据外泄,二是渗透平台搞监控。

早在“9·11”事件后,美国就借机出台法案,要求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定期提供用户信息。经过“斯诺登事件”,以及最近的监听门事件,我们发现,美国政府不仅监控美国人,也监控外国人的数据。


美国为了获取目标人的电子邮件、电话记录、通讯录、定位信息等数据,除了公开向科技巨头索要之外,就是秘密窃取,包括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国数据中心之间的主要通信网络。这事儿美国没少干。

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科技巨头与军方的关系都很密切。谷歌、推特、脸书等企业的高管,经常会在五角大楼担任一些诸如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如今美国为什么要把华为往死里打?就是因为华为破坏了美国监听全球的计划,美国没有5G技术,将来设备一换代,美国就会失去对其他国家“数据资源”的掌控。

科技没有“立场”吗?

科技巨头掌握了大量的资本和数据,可以操纵舆论,影响政治选举,这确实让美国政客很不安。

此前脸书推出过一个叫天秤币的项目,目的是让欠发达国家享受到先进的支付结算系统。但计划一经公布,就招来了美国两党的共同抵制。

官方解释称,这种新数字货币可能被用于洗钱、贩卖人口和资助恐怖主义等非法活动。但根本原因却是,美国的政治精英惧怕脸书创造一个脱离各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超主权货币,从而威胁到美国传统的金融体系及美元霸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直接表示,“一旦他们成功主导天秤币,在金融和货币政策上会被赋予太多权力,脸书可能会比美国总统更有权势”。

所以说,科技巨头掌握的不只是财富,还有足以影响一个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的“权利”。这种权利越大,对国家的影响也越大。

而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因为科技可以用来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也可以用来为资本和少数利益人服务。

所以,制衡科技寡头,是每个国家都会考虑的问题。


◐◐◐◐●☛█▼▲曹操读书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