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半岛是一个很微妙的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大国博弈的角斗场。二战之后的韩国依托美国,成为周旋于中、俄、日之间的局部玩家,同时也成了地球村很多事情的风向标。美国在黑海召集32个国家搞演习,其实就是拉着一帮盟友向俄罗斯示威。但最终结果,只有30个国家参与。韩国之所以拒绝,是不想和俄罗斯关系搞太僵,这是很务实的想法。毕竟从东亚到黑海,万里迢迢的,费钱费资源不说,万一路上抛锚了什么的,也很丢人;另外还得罪俄罗斯,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小国(虽然韩国号称大韩民国,相对中俄还算小国)的生存之道,就是要和周边大国搞好关系。所以韩国不去黑海,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但是在7月份,美国带领五眼联盟的英、加、澳、新几个搅屎棍在亚太搞军演,同时邀请了日韩参加。

这就给人一种错觉:韩国不敢参加针对俄罗斯的军演,却敢参加针对中国的军演。答案一,美军黑海军演,多韩国一个不多,少韩国一个不少。美军在太平洋军演,就在韩国家门口,绝对少不了韩国。要知道美国不仅在韩国有驻军,就连战时军队指挥权都在美军手上。如果韩国有勇气拒绝参加美军太平洋军演,那肯定是更换大哥(把美国驻军赶走、摆脱美国控制)之后的事儿。答案二,俄罗斯处事风格恩怨分明,韩国跑去黑海给美国助威,俄罗斯肯定要在别的事情上报复。俄罗斯对朝鲜影响也比较大。文在寅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推动南北关系。在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文在寅政府肯定不希望与俄罗斯结怨。当然中国对朝鲜的影响比俄罗斯更大。韩国如果有朝一日更换大哥,极大概率是中国取代美国。在韩国更换大哥之前,一定要在经济上彻底融入东亚。所以中韩关系排在第一位的,主要还是经贸往来。只有中韩两国经济上进一步捆绑,韩国才有动力进一步融入东亚经济圈,从而进一步回归到东亚文化圈。要知道中国的崛起复兴,并不仅仅是取得一系列经济数据,还包括华夏文明主导的东亚文化圈回归。韩国吃准了中国想主导东亚经济与文化圈的心理,故而不担心因参与太平洋军演遭中国报复。这话说出来虽然有点憋屈,但现阶段就这么回事。由于韩国总统不得连任(任期5年),文在寅明年将退休。那么从文在寅的角度来说,他自然希望自己党派(共同民主党)内有人胜出,从而可以维护自己的政治遗产。目前共同民主党内,李在明为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之一。李在明幼时极端贫困,早早辍学;少年时在工地搬砖,还落了个残疾;但智商蛮高,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司法考试,走上了律师的道路,打了不少人权案子;最后以律师的身份进入政治圈,典型的泥腿子逆袭。这段履历和菅义伟类似,难道现在政坛风向变了?
据韩国《中央日报》5日报道,最近韩国京畿道知事、总统热门候选人李在明公开说出这样一段话,“大韩民国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在成立过程中没有对亲日势力进行清算,使亲日势力得以与美国占领军合作,维持了原来的统治体系。”韩国总统热门候选人,公开声称美军为“占领军”,毫无疑问地引发舆论热议。直接把韩国建制派一棍子打翻。所以毫无疑问,李在明这番言论引起亲美派的攻击。但他并不退缩,而是要求批判者“先学好历史”,表示“美军也曾自称为占领军”。
简单来说,这位共同民主党热门候选人的这番言论很出格。中国吃瓜界老铁们,很多对李在明并不熟悉。其实他并不是因为参加总统选举才发表这么出格的言论,而是他原本就是韩国政坛上比较出格的另类政客。这个立场和文在寅类似的部分在于反财阀(抓朴槿惠和李在镕)、重福祉(试图增加福利)、友平壤(和金正恩见面)。如果李在明当选,那么确实可以最大限度维护文在寅的政治遗产,尤其是推动南北和解那块。但文在寅绝对不敢反美,相反他还大幅提高了韩国付给驻韩美军的费用,跑去和拜登见个面,就签署了针对中国的联合声明。可以看到的将来,即韩国回归东亚文化圈之前,也不会有韩国总统敢反美。有反美倾向的李在明能成为总统热门候选人,这本身就意味着韩国政坛、乃至整个韩国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有点类似于特朗普出现在美国。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李在明成为下一任总统,可以猜测一下他的举动——其一,文在寅现在的这些政策,大致能延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李在明和文在寅一样,都想全力推动南北和解。其二,李在明可能尝试着反美,但最终很难真正反美。但不论是真反美还是假反美,都是为推动南北和解服务。其三,可能反美的李在明是否会带领韩国回归传统的东亚文明圈?这个问题和他是否会反美一样,都是为推动南北统一服务。换句话说,韩国政坛真正有理想的那一小撮,都梦想着推动南北统一。为什么李在明这种和韩国政坛传统格格不入的政客可以崭露头角?答案可以从龙慧仁推着婴儿车去上班的事情上,窥视一二。根据媒体报道:7月5日,韩国“基本收入党”国会议员龙慧仁用婴儿车推着出生59天的儿子,来到首尔国会办公大楼;这是她5月生产后首次上班。
龙慧仁出生于1990年,也算是一位九零后。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国会议员,她的背景、资源肯定都不差。即便全程请保姆,相信她的家庭也负担得起。
她之所以带娃上班,是为了宣扬自己的理念。她的诉求有两条——她呼吁国会尽快修改法律,让议员可以带着出生24个月以下的孩子上班,以方便哺乳。韩国议员没有产假,她就没法在家带娃;她丈夫不是议员,正在休产假,但她又必须带着娃去上班,等于他丈夫参加白修。她认为韩国怀孕、分娩和育儿负担大,导致出生率低下。政府需要增加支援,构建男女平等的托管体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龙慧仁的言行迅速登上热搜,因为她说的这些话是韩国现状,引起韩国人的强烈共鸣。因为韩国人,生育与养育压力太大了,导致生育率持续下跌。我简单弄了一个图,看看韩国过去几十年生育率、以及出生与死亡人数的变化。
2020年继续跌至0.84,韩国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首尔是韩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生育率最低的城市,仅为0.64,低得吓人。首尔市政府3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最新统计人口为991万,这是首尔市人口自1988年突破千万大关后首次跌破千万。一个国家,当人们生育和养育面临出现困境时,那就——如此情况下,李在明这样区别于传统的另类政客,支持率就会大增。那么问题又回到事件二的逻辑中,李在明一旦当选,势必和文在寅一样加紧推动南北统一。对韩国来说,南北统一除军事与政治层面看得见的利好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利好在于,朝鲜人口结构非常好,并无老龄化问题。南北统一之后,可以极大缓解韩国人口问题。但南北统一,又不是韩国自己说了算,还要取决于中、美、俄、甚至日等周边国家的战略抉择。这是属于韩国的困局。如果抛开国家博弈的角度,韩国的困局其实就在于:人口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严重、内卷严重导致年轻人躺平,从而造成生育率继续走低,进入一个死循环。女议员龙慧仁带娃上班,现在看来像娱乐新闻;若干年之后回顾韩国历史,会成为一个标志事件。这种困局并非韩国独有。整个华夏文明圈,中国(包括两岸三地在内)、日本、新加坡都有类似的局面。基督文明圈的国家,也有苗头,但情况没这么严重。2020年12月,韩国发布《第4次低生育老龄社会基本规划》,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鼓励生育。从2022年开始,韩国政府将新增新生儿津贴,向0至1岁婴儿家庭每月发放30万韩元(约1700人民币),并计划于2025年将补贴额提升至50万韩元(约2840人民币);韩国政府对新生儿家庭一次性提供200万韩元的现金补助金;同时将用于提供孕妇体检、胎儿健康管理等项目的生育医疗保险补贴从60万韩元提高至100万韩元。保障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提高亲子互动质量,韩国政府还将新设立“3+3”育儿休假(产假)制,即父母双方都为未满12个月的子女申请3个月的育儿假时,每人每月最高可获300万韩元的育儿补贴,帮助儿童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韩国这些政策,针对性还是蛮强的。但是效果么,预计大概率是没什么效果,该内卷还是内卷,该躺平还是躺平。其中的逻辑比较复杂,改天另写一篇来解释。如果韩国出了这么多政策都无法扭转乾坤,那些政策给得不如韩国多的国家,局面可想而知。最后我想说一句,通过立体史观大周期律,人口结构在任何国家或民族、任何历史周期、任何发展阶段,都是首要问题、堪称所有内政的基础总纲。
◐◐◐◐●☛█▼▲◐◐◐◐●☛█▼▲◐◐◐◐●☛█▼▲HTTP://WWW.caao.net███████████████████████████东方金报网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