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整顿学区房是为了教育公平吗?

作者 :零崎曲识 2021-07-05 07:50:26 审稿人 : admin

来源: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

今天这篇,也是解读政策的一种方法论。


这两天,北京市西城区针对学区房采取全区“多校划片”,简单地说登记入学突破片区限制、西城全区范围内调剂,花了上千万买了德胜片区的学区房,也有可能调剂到远逊德胜的片区;吵嚷了几年的事终于落地了,而且比预想的狠的多。


买了天价学区房,却被调剂到普通小学


这两天我也看了一些解读,发现很多人认为是为了教育公平、要打破垄断教育资源,这样的解读其实有些不负责任,容易误导。


解读政策,不能自嗨,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城这件事绝不是为了教育公平,实际也没有实现教育公平,一些错误解读主要是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我一直强调的,国家和个人思考角度不同;

二是解读政策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不能泛泛的谈。


先说第一点:


我在本周发的《为什么要严打校外培训》中,专门说到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对于大学以前教育,各位读者朋友可以再读一遍。


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筛选,是希望更有潜力的孩子能够受到更多的教育,从而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充分利用,基于此也就有了很多看起来不公平的教育分配。


在这个前提基础上,为了保证有效的社会流动和公平性,对一些地区、人群进行倾斜,但是基本的筛选目的是不变的。


西城这件事也是一样。


很多人包括一些自媒体误判的原因,很大程度是不了解北京,以为北京就是教育质量高,实际根本不是这回事。


北京的教育资源分配极为不均,有很多郊区高中考普通二本大学都艰难,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于西城、东城、海淀3区,就连人口第一、GDP第二的朝阳区都是被鄙视的,俗称“朝阳无学区”。


就拿今年高考来说,北京超过693分的前100名,65人来自海淀,20人来自西城,5人来自东城,丰台3人,石景山、顺义各2人,朝阳区才1人。


甚至就连看上去最强的海淀区也是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一方面是尖子雄居第一,另一边是本科升学率城六区排名倒数第一,这才有了“海淀拼娃”的说法,海淀妈妈们的鸡娃程度也是北京最高。


只有东西城才是教育的高地,高到什么程度呢?西城的中流学校放到其他区那就是一流。


因此,从教育资源分配实际上看,西城这次“多校划片”根本没有改变西城区教育资源远远凌驾于其他区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改变区域内不同学校资源分配,仅仅是强制分配孩子。


或许会有朋友说,就算这样,起码西城也在区内实现了教育公平啊。


这个想法也是不对的,这就涉及到西城区独有的特殊情况。


西城区都有什么机构就不用多说了,是全国第一区,北京自明朝就形成了“东富西贵”的说法,西城区一直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


图片

最重要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就在西城区


具体在教育上也是一样,和全国所有炒学区房的城市甚至如北京其他城区等都不同,在西城,靠买学区房上学的排序并不靠前。


这就要谈到“政保”制度,西城承担了很大的政策性保障入学的任务,我也不避讳什么,“政保”针对的就是体制内、特殊部门和岗位以及一些例如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特殊需求,但这又是必须的。


举几个特殊保障的例子:


比如中央国家机关,收入很低,靠自己在西城绝对买不起房子,人就在西城工作,给不给保障?还有一些特殊部门,父母在海外隐姓埋名,有的还伤残牺牲了,给不给保障?一些大学者回国,孩子上个学给不给留口子?还有很多老一代领导干部后代等等。


这些保障任务大多数是由西城承担的,这也是“西城拼爹”的由来。今天先不讨论合理性,这种客观情况导致,西城这次调整有其特殊性,不能引以为说可以打击什么教育垄断等等。


实际上,大多数靠买学区房在西城上学的,也就是中产里面比较有些钱的,在北京实际还是普通人。西城的学区房大多数居住品质极差,很多买学区房的父母一进门就崩溃了,有不少大白天都得开灯,真有钱的谁住这些地方啊。


图片

中介平台上的典型的西城区小区风貌


正因为西城的特殊性,所以反而是东城一直把教育公平做的很到位,早早就开始全区分配。但是东城能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教育水平整体很高,甚至超过海淀;二是不像西城有这么多的保障任务。


这里面的例子就不展开了,反正西城区教委是影响力特别大、又特别头大的部门,经常有很高的领导亲自造访专门谈本单位教育保障问题。


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是为什么西城“多校划片”一直难以执行的原因,这个政策实际去年4月就已经制定了,但是基本没什么行动。


那为什么现在又突然可以了?


有几个原因:


一是西城区教育资源面临婴儿潮冲击。


西城区出生人口最高峰在2016年,上学的需求高峰期也就是明年2022年;再加上这几年一直有传闻东西城要合并为中央政务区,实行锁区限制落户,东城又是弱化版的西城,要去就去最好的,使得大量市民集中落户西城,婴儿潮和集中落户导致这几年西城区要上学的孩子暴增。


有限的学位、必须保障的入学任务,而西城区又空间狭小、很难扩大招生人数,就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和稀泥。最迟明年,一定要有大量孩子,包括这几年集中购买学区房的分配到相对差的学校。


去年是提出来预警,今年就是执行,防的就是家长因为被调剂去要说法。


第二点才是最关键的。前面说了西城区利益关系极为复杂,教育又被各个家庭视为天大的事,一般情况西城真不敢这么极端,没有必要干注定得罪人的事。


但是今年不同,中央在4月政治局会上,针对性的要求“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这是从1998年到现在,中央第一次在这么高的会议上对准学区房。


要知道,西城区是全国学区房的风向标。


因此这个会议,才是西城区坚决执行“多校划片”的根本原因。


落实中央要求、体现“红墙意识”,打击炒房、稳定房价,这才是根本目的,至于教育公平根本不是考虑的目标。


为什么说不是为了教育公平?


前面已经介绍了北京极为悬殊的教育资源分配,就算“多校划片”仍然是在西城范围内,西城就算最差的学校,放到全市都是中等,“多校划片”也没有改变学校的师资分配。


更何况全区划片,真的就公平吗?真就能实现很多人想象的公平吗?就算师资力量可以彻底平均,那人的差别呢?总不能因为有的孩子学习能力强,所以故意安排去教育差的地方吧?


这不叫公平。


学习还是靠家庭、靠氛围。好学生不是学校、老师能教出来的,北京也一样,名校关键是生源控制的好,整体氛围好,如果换了生源,照样一落千丈。


比如西城某个二流小学,自从把招生范围改为以政策保障生为主,成绩才一两年就从中游达到了一流水平。


这也是很多名校比较抵制随机入学的原因,就算以前搞“学区房”入学,实际也在筛选,有不少家长花了比一般房子贵50%的价格买学区房,最后发现今年被调出了片区,还是上不了名校。


为什么说打击炒房要重点打击学区房?


因为学区房是最容易被炒作的,大多数人一听就能理解,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名义下,特别适合中介激发家长焦虑感。


相比价值投资还需要研究规划、发展、承担不确定性的投资风险,学区房只需要看学位一件事就行了,炒起来简单轻松,过去很多人上完学后房子一卖反而大赚了,只要一直炒作“学区房”的神话,就能轻松的炒,对周围房子带动性影响太恶劣。


打击炒房,一定要优先打击这种特别容易炒作、特别具有上涨确定性的房子。更恰好的是,这种房子特别容易打击,每年调整下学区分配又或者如西城这样全随机就足够了,还能利用全社会普遍的对一些既得利益的不满。


把炒房从简单的确定性,变成复杂的思考过程,让房子更多的剥离投资属性,这是房地产改革的主线。


但是必须明白一点,打击学区房是为了“稳定房价”,但绝不是要让房价下跌、更不是不允许房价上涨。


如果有眼光,选的地方房价因为发展好就是上涨、获得了收益,那是允许的,禁止的仅仅是炒作。关于“房住不炒”的一些解读,后面会专门有一篇讲透。


最后,补充一件事:


为什么要打击以学区房名义炒房,至少在北京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学区房实际涨价幅度跟北京平均差不多、有的甚至还不如。


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学区房确实每年都涨,但是拉长到10年、20年的尺度,学区房一直是变化的,具体到小区未必跟得上平均。


一些中介机构甚至开发商还片面炒作“学区房”概念,拉升房价,对不了解的购房者也带来了不少损失。曾经有一位知名的学者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北京学区房投资价值并不高的分析,结果才几天,就被迫删除重新发了一篇学区房投资利好的文章。


更不要说花费巨资购买的所谓“学区房”,最后根本上不了名校也比比皆是。


总结一下:


西城区“多校划片”是在中央“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的背景下真正执行的,也只有中央的强制要求才能突破复杂的利益关系。打击学区房,也是打击一个炒房的标志性象征,从而进一步落实“房住不炒”。


这个政策本身,跟教育公平没关系,事实上也没有改善教育公平。我们一定要清楚,每一个政策都有主要针对的目标。


西城一向是北京的风向标、北京更是全国的风向标,接下来各大城市都会陆续跟进。


从这个例子出发,也希望关注我的朋友们能够独立解读政策,而不要盲目的把所有的政策都往自己希望的角度靠。每个城市情况不同,各位朋友们也可以结合这篇提供的思路好好想一下自己所在的城市。


“风口上猪都会飞”,政策就是风口、机会,也是避险的预警,前提是正确解读。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