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了几千亿建5G到底有什么用?
原创: 深圳宁南山
来源:宁南山
本篇聊一下5G的问题,中国的5G牌照是在2019年6月6日颁发的,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5G网络规模最大,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根据三大运营商5月份发布的4月运营数据报告:
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累计3.5782亿户,5G套餐用户数累计1.1777亿户;
中国移动移动用户总数达到9.41759亿户,其中5G套餐客户数累计达到2.05299亿户;
中国联通移动用户累计达3.09亿户,其中5G套餐用户累计达到9856.5万户;
也就是说,到2021年4月底,三家算下来5G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26%了。这个建设速度,目前来说是领先欧美的。欧美的5G网络建设进度和规模目前明显落后于我国。
但是关于5G网络,国内一直有着质疑的声音,最大的质疑就是目前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非5G不可的应用。
我们日常刷短视频、玩游戏、在线看电影,4G和WI-FI也已经足够快了,下载东西的速度显然是提升了,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下载1G以上级别数据的需求。即使说“先有路,再有车”,也是要考虑投资节奏和投资规模的问题,否则闲置的网络资源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
相信我的读者里面也已经有大量5G套餐用户了,而大家的确没有感受到日常生活中5G有带来多大的改变,爆款应用的出现似乎也还有点远,那么问题来了。
我国为什么要抢先在全球大力推动5G网络建设呢?
原因很简单,网络技术越是先进,涉及的点越多,则应用落地的复杂性越高,相应也需要更长的时间。
简单地说,更先进的网络则会对应更先进更复杂的应用,这就像普通的铁路轨道对应普速列车,高铁轨道对应的350公里乃至400公里高速列车一样,而很显然高速列车在技术的先进性和复杂性上,都比绿皮火车先进复杂的多,而落地也要难的多。最简单的,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普通铁路,但是有高铁的国家却非常少。
因此在5G网络上产生的应用,一定比4G/3G/2G时代先进的多,也复杂的多,因此应用的落地涉及的面也会更广,所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就以游戏为例子,AR/VR之类沉浸式的游戏,5G的低时延可以帮助降低人的眩晕感,同时大带宽使得体验更真实,但是这种比之前更高级的游戏形式在技术上也更为复杂,要达到让人激动人心的体验,必然需要时间,需要游戏产业界包括硬件厂家也一起努力。因此5G网络建的越早,则开始这些工作的时间越早,则越可能在和其他国家竞争中取得抢先的位置。
5G网络由于有了万物互联的特性,其应用可以分为两大赛道:一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to C业务,另一个是面向产业领域的to B业务。
在前者我们的日常感受,的确还不太明显,但是在后者面向千行百业的to B业务中,5G已经在中国有相当多的应用了。
千行百业不只是制造业,但就以制造业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我们2020年的制造业产值等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和,在制造业企业部署5G,将会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个听起来有点抽象,不就是部署网络吗怎么能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呢?本文后面会用实际的案例介绍。
由于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相应的5G部署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是全世界最高,因此对于我国而言,我们抢在欧美之前,率先建成大规模的5G网络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当然对于美国而言,他们不只是看到了5G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5G通信技术对于军事作战和情报的重要性。
2020年1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5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lan(5G战略实施计划),就提到了5G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国内网站有翻译版本,可以看一看。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20135
其中明确的提到:“5G网络将使更多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从而加速已经在制造业、运输业、医疗保健和政府部门展开的数字化转型。”
该报告给了5G一个很高的评论:“5G是一项关键的战略技术,那些掌握了先进通信技术、广泛连接的国家将拥有长期经济和军事优势。”
我们也可以从工信部今年发布的一系列政策看出国家在5G领域的导向,2020年12月22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里面明确提出:“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动IT与OT网络深度融合,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再建设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这个看起来又很抽象了。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举个例子,目前制造业先进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个车间往往有几十台上百台设备,而一个工厂的设备数量更大,如果让这些设备协同起来工作,则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比如说设备工作需要进料,而AGV机器人可以送料,如果互联互通多机协同,则可以精准的预测设备物料消耗时间,进行路径规划及时送达。
再比如质量检测,现场的人眼检测形式替代为高清摄像头检测形式,再使用AI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质量检测,准确率可以比人眼大大提高。一个工厂,所有的设备最终都要走向智能化,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以上都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流动的,而5G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2021年4月30日,工信部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里面提出“大力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