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谁需要三胎?——应对老龄化的举措(一)

作者 :爱你我的猎物 2021-06-01 11:54:47 审稿人 : admin

作者:Chairman Rabbit
来源:tuzhuxi(ID:chairmanrabbit)

写在六一儿童节。今天的热门话题是三胎。先说个笑话,原创。


——我:来来来,咱们生三胎吧!

——我老婆:照照镜子。你就是三胎!


嗯。这是在对我进行批评,意思是说,两个小朋友之外,我也在家里也是需要被照顾的,她一个母亲已经够忙了。所以三胎就别想了。


所以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从结婚,到生孩子,到二胎,再到更多……今天三胎这个话题是没有门槛的,大家都热衷讨论。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大部分群众对今天政治局这个会议了解得不够准确。这个会议是政治局在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的汇报,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讨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三胎是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手段提出来的。它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但也并非全部手段。这个会议是党最高层的会议,提出的是精神,最后要职能部门加以落实。


但在诸多方向和举措里,三胎是最直观的,也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它也迅即作为会议的核心内容向中华大地推送,并登上了海外媒体头条。


今天提的三胎政策,确实也引出了许多的问题。


一是它应对特定的历史政策背景,给人感觉脱离现实。中国过去几十年以来一直是搞计划生育的,从独生子女到全面放开两胎有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完成的(许多人认为这个进程滞后了,没有跟上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无论如何,我们迄今在形式上还是有计划生育的,譬如说两胎不限制了,那三胎呢。三胎上户口、三胎入学的问题,这是要有配套政策的,需要通过一些“规定动作”(明确允许三胎)逐步打开。同时,决策者可能还在考虑节奏问题,担心会不会推动太猛,怕配套跟不上,而只是在边际上从两胎突破到三胎。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一个家庭有能力的话,为什么要限制他生四胎?生五胎?不都是应对老龄化么?为啥四胎就不行呢。群众们也会认为,政府最后肯定还会再放四胎、放五胎的呀。现在根本不用担心这个。而如果进一步放开是必然的,那难道下次还要开个会认可和鼓励四胎么?再开个会鼓励五胎?显然是没有必要。事实上,一旦突破了两胎,还不如就一步到位。直接废除计划生育。


对一般人来说,两胎是个临界点,两胎以上就是普通城市中产家庭条件很难允许的了,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不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有能力抚养三胎的人本来也不会受到当下政策的限制。


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生育率低下、少子化原因的诊断已经不是胎数限制了,而是抚养成本太高。现在的问题不是生三胎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生孩子的问题。放开三胎配套政策对一般人来说距离实在太远。


今天有个笑话,“我没有三部玛莎拉蒂的原因不是因为限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它的措辞有些生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对群众来说,“依法组织实施”听起来很生硬的,不知道什么意思。我理解,要依法组织实施的是三胎相关的配套政策。但由于我们举国体制里有计划生育的历史,人们很容易理解想象成要“依法组织实施生孩子”。计生办要变促生办了。三胎是国策,爱国、讲道德、守纪就要生三胎。甚至不生三胎还会有“大棒”。给人一种强迫的感觉。


但毕竟结婚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是老百姓的私事,无法强迫。想想国宝熊猫好了:给熊猫节育容易,促进熊猫生育就难了,甚至要在发情期播放熊猫交配的影片。所以,鼓励生育比限制生育难。限制生育只要有“大棒”就可以:限制上户口、行政处罚、罚款,手段多得很。鼓励生则要靠“萝卜”。要鼓励年轻人结婚,鼓励他们(多)生孩子。而年轻人晚婚晚育少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文化性的、社会性的,并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所以结婚生子不能采用全民动员的方式——特别是到了三胎。群众其实不觉得有任何压力,只是认为这样的政策脱离实际,不会奏效。所以就开始编段子。


三是大家觉得没有触及到问题和根源和痛点,担心政策离地。中国少子化的问题是严重的,我身边不愿意生孩子、大龄未婚未育的人数不胜数。


但人们是不是就是不愿意生孩子呢?其实不是的,大部分人是愿意生孩子的。愿意培养一个自己的后代,乐于见到自己基因延续,乐于为自己创造一个亲人,乐于在晚年得到子女的陪伴,乐于在自己的中年时候,创造/加入一个新的“赛道”,培养子女,让他/她成就优秀,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乐于为自己寻找一个奋斗的目标,把自己的奋斗成果留给子女,乐于把培养后代作为自己下半生的一个事业。


之所以不愿意生,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代价太大。现在的问题是,不要说三胎了,也不要说二胎,就是生一胎的人,都没有在国家的“配套政策”上有获得感,就是觉得养育成本太高,生孩子影响生活质量、自己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女性),甚至还会影响家庭和睦。


人们会认为,国家应该把精力放在落实一胎二胎的优惠政策上(其中,二胎可以相较一胎有一些边际性提升,以此鼓励大家生二胎),三胎往上大家就不关心了——反正自己也没打算生三胎,国家怎么放开都和自己无关。而如果一胎二胎的优惠政策都没有落实,抚养成本都没有缓解,还要着眼于三胎,人们就会发出“为国家而生,为国家而死”的段子。


这里要展开提一下二胎。


一般认为独生子女这个“安排”不太好,譬如:


1)如果一个孩子夭折,父母就无后了,多生几个孩子可以“分散风险”;


2)孩子的天生禀赋、特点不同,多个孩子可以朝不同路径发展;


3)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些互动和家庭内的竞争与制衡。独生子女可能被娇宠;


4)父母身后,孩子也需要亲人。兄弟姐妹是其一生可以珍视与依赖的亲人;


5)有的人希望儿子,有的人喜欢女儿,生两个孩子可以提供更多可能;


6)父母年事高了以后可以多几个子女照顾。如果由独生子女照料的话,负担太重。


问题是,上述诉求,从‘安全性’,到陪伴也互动,两个小孩基本就可以满足了,没有必要生到三胎。


相反,三胎(及往上)还会有问题。


1)三胎的话,父母精力有限,对每个孩子的投入就会减少,影响陪伴质量,影响对每个孩子的关注与爱;


2)除非特别有钱有资源,每个孩子得到的支持也会减少;


3)孩子可能进入家庭内的内卷竞争。这种竞争可能会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两个孩子可能比较亲,三个反而就疏远了。


4)如果父母有财产可以继承,两个孩子好分,那么三个以上的孩子还会陷入财产争夺(进阶的内卷),并影响父母身后的兄弟姐妹关系。


5)给父母造成极大压力,如何给三个子女均匀准备和分配房产和遗产?


一个太少,两个恰好,三个对一般人来说就略显多了。不是痛点,没有必要。


什么样的人需要三个孩子呢?


家业足够大,需要有人来继承,同时足可以均分;其次是,需要有儿子来继承(可能前两个孩子是女儿)。总之,这是有家族、有家业的人的诉求。


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在两胎内真正的落实好各种优惠配套政策。


三胎与大多人无关。这也触及了我们的下一题:


四是放开三胎会触痛社会贫富差距及年轻人在竞争极度激烈的社会里找到自我定位等敏感问题。大部分城市中产是没有能力抚养三胎的,这包括经济能力,也包括意愿——家庭成员特别是女性/母亲为此需要做的巨大投入。两胎就到极限了。我有很多物质非常殷实的朋友,绝大部分最多是两胎。我的朋友里,绝大多数是一胎或两胎。生三胎的都是条件非常好的人,大多数有家业,或财富自由,或财富无忧。实际情况也是,这种富裕群体并不会因为之前的计划生育限制而放弃生更多的孩子。作为有钱人,生多少胎都没问题。



今天有个段子是“张艺谋说:‘把我的748万超生罚款还回来!’”说的就是这个。很多中产阶级现在连承担一胎都有问题,何况三胎。人们会问,到底谁需要放开三胎?放开三胎对谁有好处?不就是那些最富的群体么。反正不是自己。


而今天的语境非常特殊。最近最火的几个概念,除了“内卷”之外,就是“躺平”。年轻一代正在进入恐惧奋斗、回避竞争、逃避内卷的低欲望时代。人都是有欲望的,是感官的,冲动的。为何低欲望呢?难道真的是欲望低么?不是的,是因为得不到,或者很难得到:为了要满足欲望,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边际收益小于边际代价。人又都是理性的,他们可能会发现:躺平获得的收益有可能大于奋进。那为何不躺平呢。


东亚社会的文化是:非常勤奋、很有纪律(disciplined),要求个人对家庭/家族/集体/社会/国家付出甚至做出一定的牺牲。这对社会个体成员施加的压力就非常大了。而今天的社会比过往竞争更加激烈:人们需要更多的知识和训练才能在现代经济里立足。此外,还要面临全球社会劳动力的竞争,甚至面临来自人工智能/自动化的竞争。选择低欲望和“躺平”是应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心态。


战乱时代,人们选择相信佛教,超脱、隐忍;

“内卷”极度激烈的现代社会,年轻人选择“躺平”。


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正因东亚社会竞争激烈,所以以日本为代表的社会进入低欲望年轻人时代。中国有步其后尘的趋势。同样的原因,也使得东亚社会(从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到香港和澳门)生育率低下(我在后面会讨论女性因素)。


其实在西方社会是一样的。原来有本书讲纽约上东区的妈妈,提到在当今美国上层中产(upper-middle class)以上社会,家庭孩子的多少就是财富的象征。在大都会里生活,孩子越多,表明家庭越有条件,越富裕。


那“屌丝”们如何呢?美国人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有未婚先孕的问题,很小就生孩子,然后也不管,制造社会问题(我发现性观念比较开放的日本也有同样问题)。然后是吸毒,不仅躺平,还要损害自己。中国的情况相比就算“无害”了。这是全球性问题。


总之,能严肃探讨生三胎,是一种极大的奢侈,这是地位和能力的象征。这与当前低欲望的“躺平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决策者在探讨为三胎设计优惠政策时,许多人会认为这已经十分脱离现实。他们只会用各种各样的段子,表达自己的态度。


五是被忽略的女性因素。先说个笑话。真实。一个朋友说,讲三胎政策,六一儿童节了,孩子都放假了,先说说妈妈们怎么办吧。配套措施在哪里。


这就是现实问题。想到这些问题的,往往先是女性。


东亚社会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方。其他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因素,东亚注重教育,抚养抚育成本非常高,所以人们担心养不起、养不好孩子。二是女性地位的崛起。传统东亚社会里,女性的地位不高。女性经过非常艰难的努力才获得了今天的地位。而生育和抚养子女的代价绝大多数还是会由家庭里的女性所承载。在一个女性自决、独立,希望且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她们不得不考虑在实现自我职业/社会价值及承担母亲角色之中找到平衡关系。既要当一个独立的职业女性(中国习以为常的“双职工”家庭),又要当好母亲。不少女性不愿意为了母亲角色而放弃自己已有的事业或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无论如何解释——例如说教育子女也是人类社会里最伟大的事业,最能创造价值——她们也会认为这是在女性平权和自主独立事业上的后退(retreat / undo)——重回不受社会尊重、认可的“家庭妇女”角色。


在中国/东亚社会里,抚育的质量非常重要,孩子不能放养的。一般来说,生两胎就已经很难兼顾了,不少女性需要放弃职业。三胎的话就更难兼顾了,如果希望多陪伴孩子,肯定要放弃工作。很多女性会在在更早做出选择:晚婚、晚育、少生。不会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境地”,选择是否放弃职业,回归家庭照料孩子。


历史文化因素使得东亚社会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高,女性一旦“觉醒”,希望追求独立自主,就很难回到过去的状态。这可能是东亚少子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女性需要承载着生育/抚育子女的更多成本。她们是一个被“忽略”的群体。不过,虽然被“忽略”,但她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又是一个有根本决断力的群体。不对女性赋能,不解决她们的问题,也就不能解决生育的问题。而母亲是子女成长里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母亲不能在生育之后充分投入到对子女的照料中,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譬如剖腹产。女性做剖腹产的话,两胎就到极限了,大多人不会尝试第三胎。我国又是剖腹产比例比较高的国家。


对许多中产来说,代孕是个原则。但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价值观保守,又不允许代孕。既要、又要、还要、更要。那么压力又都回到了女性/母亲身上。


明天接着探讨。


(未完待续)


◐◐◐◐●☛█▼▲◐◐◐◐●☛█▼▲HtTp://wWW.cAAO.net东方豪仕法律网●●●●●●●●●●●●●●●●●●●●●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