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陆连烽:从新加坡的现状,看“教育分流”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作者 :南城北苑有条狗 2021-05-09 11:06:37 审稿人 : admin

  看到教育部“职普大体相当”的文件之后,我便想了解一下日韩以及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原因很简单,这三个国家和咱文化相通,且它们都是发达国家,从他们的教育经验中,或许可以发现些什么。

  这些天,老朱看新加坡关于生育与教育分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今天咱就粗略谈谈新加坡在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咱们国家从1982年起开始将计划生育列入了国策,新加坡更早,1970年便开始了,彼时,新加坡规定一对夫妻不得生育超过2个孩子,这一政策一直实施了17年。

  到了1987年,新加坡在观察了这些年的生育率之后,觉出不对劲儿了来了,于是果断转身,开始提倡“生3个或3个以上的孩子”。

  要知道,当年新加坡实施“计划生育”期间,对育有2个以上孩子的夫妻在所得税、产假和公共住房分配上都是进行限制的,这些手段,基本相当于天朝当年的“扒房牵牛”,只是没那么激烈罢了。

  提倡“生3个或3个以上的孩子”老百姓就会听话的去生吗?显然不是,无论新加坡媒体怎么宣传,老百姓就是不肯多生,不得已,新加坡政府开始绞尽脑汁的让老百姓生,想了好多招儿:

  1:生娃给钱

  结束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新加坡政府就开始对生育进行现金补贴了,2015年后,补贴的力度更是大符提高,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分4次领取大约5万左右人民币的育儿补贴。

  2:生娃给假

  政府给予生孩子的妇女16周的带薪产假,奶爸也可以有4周的带薪假。

  3:以金钱为诱饵,催生,催婚

  对已婚夫妻,新加坡政府一边放假一边给奖金来催生,同时,对于未婚的,政府制定资金扶持政策,即SDNTrust认证框架,支持私人机构在本地“开展约会行动”,只要单身男女肯参加,就可以有钱拿。

  4:限制离婚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必须结婚3年以上的才能离婚,且离婚的理由只能是通奸、虐待,失联超两年,或分居超过3年。

  原本新加坡政府的这项规定是想以行政的手段尽量阻止离婚,保持家庭拥有量、以尽可能的让这些夫妻多生孩子,可是,却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这些政策确实让一些夫妻在冷静之后重新开始一起生活,但另一方面,年轻人却因为这些限制不敢轻易走进婚姻。

  5:最人性的住房制度

  下蛋得有窝不是?要让人敢生孩子,就得首先解决基本的住房问题,为此,新加坡政府可谓着实费了一番心力。

  新加坡绝大多数的房源分为两类:政府组屋和私人公寓。政府组屋是由新加坡政府开发的给大众居住的房子,70%的新加坡人都在住组屋,换句话来说便是,你没钱,可以住国家提供的房子,你有钱,愿意住有游泳池和健身房的私人公寓,也行。

  我查了查,新加坡人的收入大约在3000到5000新币之间(一新币等于人民币4.85),你没钱,可以租一月三五百新币的房子,你有钱,租一月三五万的也没人管你,如果你有积蓄,想自己买,一套非繁华地段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大约在三五十万新币,首付10%,第一次购房的人可以领到3万到4万新币的购房补贴,相当于首付基本是国家给出的,同时,住房贷款每月从中央公积金(CPF,政府强制储蓄制度,占每月工资的35%,其中20%自己付,另外15%由所在公司支付)里缴扣。CPF现在已然成为新加坡人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还贷过程也几乎不用动用现阶段领取的工资。

  至此,你的哈喇子流出来了没?

  住房没啥压力,国家还帮着找对象,还帮着养孩子,如此,换你是新加坡人,该生生生了吧?

  可是,数据表明,新加坡人的生育意愿并没有因为这些优惠政策而提高。

  根据新加坡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发布的《2019年人口简报》,截止2019年6月,去年在新加坡本地出生的婴儿总数为3万2413人,比前年略增0.2%。新加坡居民的总生育率(TFR)从2017年的1.16下降至1.14。

  国际公认的,一个国家满足正常社会更替的生育率是2.1。

  至此,问题来了,这么好的生儿养儿及住房政策,新加坡人为何还不生呢?

  答案是,受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所有发达国家的通病,即,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之后,面临巨大的职场压力,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上,以及,人性决定了,年轻人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聚会、泡吧、享乐或旅行上,不愿意被孩子束缚。

  同时,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国家在收入提高之后,都会带来育儿成本的增加,虽然新加坡政府对生育进行了补贴,但相比于养孩子的庞大支出,还是远远不够,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领跑同龄人,读更好的学校,以及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班。

  抛开上面那些,还有一个影响新加坡年轻人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是,那便是,教育分流问题。

  新加坡小学的前四年实行统一教学,33%的时间用于英文的学习、27%用于学习母语、另20%用来学习数学,其余是美术、手工、音乐和体育等科目,4年后开始第一次分流,分流是以学生的语文能力来定的。

  看新加坡的人口结构,76.9%为华人,14.6%为马来人,6.4%为印度人,也就是说,学习母语的话,基本上就是各学各的本民族语言。

  小五小六之后,孩子们被分配到三种主要语文源流中的一种,再学两年,孩子们学完两年后,参加离校考试,然后进入初中,这,即第二次分流。

  到了初中,孩子们将根据各自的成绩进入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

  特别班占学生总数5%,都是学习特别优异的孩子;快捷班的孩子占总数的56%,是学习比较好的孩子,这些孩子学4年后,参加普通教育文凭会考。

  除去特别班与快捷班,便是占总数38%的普通班,普通班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可以在第5年参加这种考试,学习不好的呢?我查了半天没查到,估计有可能去了职业技术学院或是自生自灭了吧。

  新加坡中小学一般采用半天制,和中国教育制度相比,课堂课没有那么繁忙,初级学院、大专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

  如此,问题就来了,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中小学的学生只上半天的学,而你又想让你的孩子进入那5%的特别班,实在不行进那56%的快捷班也行啊,如此,你必会拼命的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辅导班,以便让孩子不要坠入那38%,不是吗?

  虽然普通班的那些孩子也可以在多读一年书之后,再参加“会考”,可是,但凡孩子能拼进特别班和快捷班,哪个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普通班多读一年不是?

  进特长班或快捷班,意味着家长要么自己有能力教,要么花钱让别人教,要么是孩子自己有学习的天赋,而前两者拼的是知识,是时间,是金钱,即,拼爹。如此,生得多了你教育的过来吗?你有那么多时间吗?你有那么多精力吗?你有那么多钱吗?——归结到一起,你敢多生吗?

  新加坡的住房压力小,生孩子养孩子国家还给补贴,就这老百姓都不愿意多生,换成中国,年轻人面对着高房价,养儿育儿没啥补贴,而教育部又从初中便开始五五分流,孩子们的竞争只会比新加坡更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光用嘴皮子号召老百姓生孩子有用吗?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各行各业组成的,我并不反对教育分流,我反对的是强制分流与初中分流。强制分流意味着,100个孩子中,就算你的孩子考了99分,也会因为他前面有50个考100分的而被分流进职高或中专;而初中分流,则意味着十几岁的孩子还啥都懵懂呢,便被圈定了人生阶层,如此,无形中成了拼的是爹娘的知识水平与钱包厚度!

  现在,假设我是一名外卖员,我没有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要想自己的孩子不被刷进那50%的职高与中专,我只能拼命挣钱然后给孩子报这班那班的,如此,我的收入只能支撑一个孩子报这班那班的,而如果我有三个孩子,则意味着我的所有孩子都没有钱报这班那班的,那么,我的三个孩子则极有可能都被刷进职高或中专,重复我的人生,在这种情况下,我所能做的,便是只生一个,然后,让他能和有知识或有钱人家的孩子拼上一拼。

  至此,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读职高和中专就没有前程吗?孩子们还可以读职业大专,职业本科,我认识的那谁谁谁,收入比公务员还高,吧啦吧啦。

  比公务员收入高的职业多的是,最简单的,有许多城市,外卖员的收入就比公务员高,可是,为什么外卖员就不好找媳妇而公务员找媳妇就相对容易呢?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瞎,外卖员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更长,没有五险一金,风里来雨里去,受罪受气,一天不干就一天没有收入,并且,随时可能失业,过了50没人要了只能打杂,而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好,每年都涨工资,假期多还不存在失业的风险,如此导致,女生现在找对象,都想找个“体制内的”。

  如果我是一名外卖员,如果我生3个孩子,国家允许我这3个孩子都读完高中,然后靠着他们自己的本事或是去读职业学院或是去读中专,或是其中有一个可以在懂事之后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985211,那么,我还有可能愿意生3个,并且,如果我能在55岁退休,哪怕3个孩子将来都送外卖或干其它体力活儿,我也能接受,可如果我跟公务员一样要到65岁退休,而我的孩子也将过如我一样的人生,那么,我会选择只生一个,然后将所有的家庭资源集中在他的身上,以便让他考个好大学,不会再有如我一样的人生……

  这,就是人们最现实的选择。

  个人建议,缩短中小学的时长,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读普通高中,然后,在高中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时,所有体力劳动者55岁退休,教师,一线民警这类比较辛苦的职业60岁退休,其它吃财政饭的一律65岁退休——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拼一下自己的人生,让每一个职业的人在力不从心的时候都可以选择停下来,这才是国家最人性的安排。

  帖子的最后,老朱送给所有将大国工匠,产业升级,国家战略挂在嘴边,支持初中分流的人们一张图片: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