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美国遭遇史上最大惨败,中国实现五大战略目的!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千百年来,人们常在经历重大历史时刻时浑然不觉所以,直到多年过后才感叹时代洪流的唏嘘,即使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依然如此。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带有历史厚重感事件的变革性效益,要等到很多年之后才能全盘呈现在世人面前。
而就在我们当下所处的三月份,人类正在经历一起足以用史笔丹青去铭刻千秋的分水岭事件。
这就是发生在3月18日的2021中美阿拉斯加会晤!
过去几天,以“两个辛丑年的对比”为话题,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走红社交媒体。一边是1901年的辛丑年,十一国列强让中国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最黑暗的岁月;另一边是2021年的辛丑年,中方在阿拉斯加会晤中正告美国: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这一幅跨越120年历经两个甲子轮回的照片,以极其鲜明的时代对比,深刻的诠释了什么叫“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正如环球时报所言:
这是中美两大国前所未有的公开面对面交锋,极具象征意义,美国人“假装可以对中国指手画脚的时代早已结束了!
而站在当今百年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意义不仅对中国人是里程碑式的,对世界格局、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人类都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经过华盛顿多番精心策划的阿拉斯加会晤开成如今这番样子,已经是美国外交自冷战结束以来遭遇过的最严重的惨败,且没有之一。
多年以后,当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教科书上学习东西方变迁史时,或许阿拉斯加会晤将成为全球大分野最明显的标志性事件。
我为何这么说呢?
主要是因为美国对这次会晤成果的预期很高(希望中方妥协服软),为此还私下做了不少小动作,试图对中国复制特朗普政府的那套极限施压。但没想到的是,从中方代表团踏入会场那一刻起,美方就彻底失去了对事态的控制权,全程节奏几乎由我方带着走。
先说小动作,阿拉斯加会晤前,美国主要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是把两国关系的改善与放松对澳大利亚的制裁挂钩,美国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1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不停止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胁迫”,美国将不会采取实质行动来改善双边关系。
第二件是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先来亚洲溜达了一圈,然后和日本发表了一项针对中国意味十分明显的声明。
第三件是算准中方代表团飞机起飞后就宣布对我方官员的制裁!
第四件是在舆论上不断炒作本次会谈是在美国本土展开的,试图营造一种我方不远千里奔赴阿拉斯加迫切希望改善两国关系的气氛,让外界看来中国是有求于人的一方,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这就是典型的极限施压玩法,在谈判开始前先用一通不知所云的王八拳把对手打蒙,等对手找不到方向时美国就可以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让我方全程被其牵着鼻子走。
还有一点,这四件事有三件是跟盟友联动一起做的,很大程度上能起到修复与盟友关系的作用。
特别是第一件事,如果我们正按着美方的节奏走了,外界的看法就是在美国的强烈介入下产生的结果,一方面给国际社会一种中国扛不住美国压力的错觉,让其他国家在与我方走近时增加心里障碍,另一方面帮助美国对外彰显出其不抛弃盟友的正面形象,使这些国家今后在反华道路上更加肆无忌惮的追随美国。
但美国忽视了一个很致命的漏洞:那就是美国必须确保能牵着中国的鼻子走。
如果不能,美国这些精心策划的计谋就会反噬自身,给外界这么一种感觉:美国在会谈前要拉拢这么多国家才有信心对中国施压,暴露出美国在面对中国时不够自信的心态,而且还没有成功,看来美国实力是真不行了。
可问题是中国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对美策略的核心思想就是毛主席老人家钦点的八字真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所以从一开始,中国就没有按照美国的套路出牌。
针对澳大利亚一事,我们的思路很清晰,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中美是中美,坚决不把澳大利亚与中美关系改善挂钩,不给拜登作秀的机会,之前是怎么样现在就还是怎么样,不承认反华错误不为之前的行径埋单,你就算把历任美国总统都请过来施压都无济于事。
总而言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澳大利亚既然是精心挑选的“鸡”,不打痛就不足以威慑其他想对华搞事的“猴”。
而就美方营造中国迫切希望改善两国关系气氛一事,我方表述更直接,三点:
第一,对于改善两国关系,我方确实抱有很大的诚意,所以才不远千里前往阿拉斯加与美国客场会谈;第二,诚意仅是诚意,是我方作为负责任大国向世界展现的担当姿态,对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没抱希望;第三,妥协是不可能妥协的,那些指望中国为了所谓“对话成果”而妥协的人可以洗洗睡了。
这份表态可谓是有理有据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我抱着顾全大局的想法主动放低姿态去美国谈判,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再找茬美方就得负责。
接下来就是会谈环节。
美国代表团这边一看我方没按套路出牌,他们也改变了策略,原本不到三分钟的开场寒暄,直接成了布林肯和沙利文的双簧大戏,对中国内政说三道四,还扬言是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话毕,就挥手让记者出去。
这其实就是美方给我方的一个下马威,而让记者出去,就是想给第二天的国际舆论一种美方单方面数落中国而我方没有还手余力的错觉。
按照布林肯的想法,我方最多只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解,就算说出什么有说服力的言辞,因为记者不在场我方也没法通过舆论的渠道,让国际社会了解我们的态度,这样就可以确保整场会晤及外围博弈中美方对我方的压制力。但对不起,这次美国人又打错了算盘!
当记者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我方招手示意让其留下,然后就开始回怼。
除了强调相关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之外,还罕见的就美国人权问题发出了严厉的批评,直接把现场的一众美国记者看得是目瞪口呆。
要知道,什么人权自由等话题,以往只有美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的份,即便他国内人权问题都烂到根子里去了,也没有国家敢多说什么。
而这次我方代表团在阿拉斯加会晤的表态,是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有国家敢以平起平坐的姿态,在如此重要的官方场合,当着诸多媒体的面毫不留情的在道德制高点上狠狠打了自己的脸。
布林肯当场就被说懵了,只能辩解道:美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云云...
到这里事态的发展方向就有些不对了,诶,不是美国人指责中方,中方辩解吗,怎么突然就轮到美国人自己解释了?
但我方并没有给美国人太多发懵的时间,而是紧接着说出了那句让全世界都振聋发聩的声音: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可能很多人有点不明白我方为什么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这其实是美方先埋下的伏笔。
本月3日,布林肯发表了其上任以来首场重要讲话,中国被列为拜登政府对外方向是重大挑战事项。在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时,布林肯强调: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应该是竞争的时候竞争,可以是合作的时候合作,必须是对抗的时候对抗。共同的特点是,有必要以实力地位与中国接触。
大概意思是,在与中国对抗时,美方可以运用强大的实力和国际地位,逼迫中方在一些问题上妥协。
所以我方才说出美国没有资格说从实力出发同中国讲话!
最后就是指出美方的舆论不代表国际舆论,美方的普遍价值观不代表国际主流普遍价值观,基本上是把华盛顿最擅长对外指责他国的层面,挨个用在美国身上将其批判了一番。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已经彻底失去了主动权,从试图牵着我方鼻子走发展到被我方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按照美国的想法肯定是结合极限施压,在美方的主场上把中国单方面数落一番给国际社会看,错一错在我方的锐气;结果却是我方反客为主,在美方的主场上单方面把美方指责了一番,这是冷战结束以来亘古未有之事。
就像某位网友说的,美国骂人不是新闻,它挨骂才是新闻,美国请人过去想骂他结果反在自己家里被人骂了更是新闻中的新闻!
这落差如此之大的情形在国际社会引起了高度关注,不少外国媒体都指出,过去没有哪个国家敢对美国发出这样的声音,如今全世界都听到了。
这次会议凸显了两种世界观之间的博弈,撼动了全球机构,影响力覆盖半导体、社交媒体等行业。
对于美国及其在全球长期享有的特权地位,中国的观点发生了转变。在他们看来,美国人不再拥有压倒性的全球影响力,也不再有能力借此对抗中国。
我不是什么‘外交官’,但是,哇,这看起来我们的国务卿布林肯昨天是去被训话的。听听他在中国代表团面前自述美国犯的错误,太软弱了!
注意到中方代表团的肢体语言是舒展的,但布林肯是犹豫不决、封闭式的? 没错,完全被压制。
我们现在沦为全世界的笑柄了。
文章最后,笔者有话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楚虽三户,勾践虽卑,16载得偿所愿,雪那亡国耻,破那吴都辱!
公元2021年3月18日,请记住这个日子!
银河号事件后的整整28年!
99炸馆事件后的整整22年!
01撞机事件后的整整20年!
两个辛丑年,两个甲子的轮回,120年的跨越,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涤清我辈内心积压三十多年心酸、委屈与怒火!
青涩守得两鬓白,水滴石穿万仞开!
生于中华,立天地之间,我等幸甚得见,我中国,我华夏,必将砥砺前行,永不止歇!
种花家,冲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