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缅甸华商多年心血付之一炬,如何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

作者 :想念在黑夜 2021-03-18 14:43:35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北京时间3月16日晚20点,缅甸打砸事件已经造成37家中资工厂受损,3名中国员工受伤,由于缅甸政局的动荡,打砸抢导致中国企业受损严重。


不但缅甸,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的中资并购,由于乌克兰突然翻脸,声称要把马达西奇公司国有化,也导致了中国企业可能会出现巨额亏损。


这两年,从美国到印度,从东南亚到乌克兰,针对于中国企业的暴力已经有扩大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国内不能充分重视起来,只会导致更多的中国企业受害。


十四五规划里面特别提到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如何维护?到底有哪些风险?政府和民间能否正确应对,是否有事前报警系统,国内企业在外投资是否经过正确的调研等等,都应当一而再再而三的加以考虑。


行政征收:


中国企业遇到第一个政治风险就是行政征收,东道国以各式各样的借口对中资企业实行无条件或者有条件的强制性占有,这种情况多发于政治不稳定的国家。


以乌克兰为例,把马达西奇公司国有化,《华尔街日报》说很赤裸裸乌克兰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讨美国的欢心,大西洋理事会的研究员安德斯•阿斯隆德还表示:马达西奇的国有化表明,乌克兰即使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也要和美国站在一起,因此“美国应该非常感激”。


乌克兰国有化马达西奇表明,目前的征收风险已经不仅仅来自于传统的“本国企业的补偿”,在往年国有化的案例中,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各个殖民地逐渐的建立起来,为了能够对该地区的经济进行有效的把控,一些国家就采用了国有化这种手段。


由于中国本身就是殖民运动的被害者,外加上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外扩张的欲望比较低,中国企业向来是低调做事,高调赚钱,中国也长期奉行不干涉原则,导致某些国家似乎觉得有机可乘。


这种国有化的案例绝对不是乌克兰的马达西奇一例,2006年,中石油和中石化成立安第斯石油公司,收购了厄瓜多尔的5个石油区块,310英里的管道以及36%的股权,但是就在2007年,厄瓜多尔府通过总统令将石油的特殊回报率 从 50%提高到 99%,这导致石油企业高于约定价格的收入都要被收为国有。


内乱


战乱风险即包括战争风险,也包括内乱风险。这次缅甸事件属于典型的内乱风险,实际上早在2012年利比亚内战的时候,当时中国企业在利比亚承包了大量的项目,包括中铁建的三个金额高达42亿的项目无法完成,中国建筑投资100亿,2万套居民住宅用房,都建了一半了结果不得不搁置。


这次中资企业在缅甸受损可不是第一次了,2006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受缅甸邀请,在缅甸建了最大的水电站密松水电站,2009年本来双方已经充分协商好了,电力投资集团已经着手建立水电站,且计划的36亿元已经准备好了。


2011年9月,缅甸总统宣布,任期内停止项目建设,原因很简单,缅甸党派内斗,支持建设水电站的党派处于弱势,反对派上台,导致电力投资集团前期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外交风险


去年发生的一系列外交风险,包括字节跳动,腾讯,小米,华为,中兴等大批公司都遭受了波及,很多人都把当年法国阿尔斯通事件的问题拿出来,实际上类似于阿尔斯通案中国早就有。


2005年,优尼科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挂牌出售,中海油宣布以130亿美元收购,此后由于全球股市升高,优尼科股价也开始升高,随后美国雪佛龙公司宣布以1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优尼科。


当时中海油情况比较被动,不得不提高到185亿的价格收购,随后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以及中海油的报价。


本来是个商业案,但是雪佛龙开始走政治路线了,雪佛龙先游说美国外交投资委员会,随后美国国会制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政策:“美国能源部必须与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协调一致调查收购企业所在国的经济成长、军备扩充、能源需求以及在世界各地争取油源的行动,由此来决定收购企业所在国围绕能源安全的活动是否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搞突击式立法,其结果就是让中海油要经历漫长的调查期限,一个商业性收购硬是和“国家安全”联系起来,迫使中海油退出并购,只要牵扯到美国利益,美国会毫不犹豫的突击性立法,并且随时改变原来的规则。


传导性风险


实际上除了硬性损失以外,最大的风险是传导性风险,即: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得到良好的对待,则资本,无论是国外资本还是国内资本,都将会不愿意再投资中国企业,这会导致资本们争相以“投资中国企业可耻,投资外国企业为荣”的情况。


实际上品牌类已经发生这种情况,翻开淘宝看一下,大片大片的都是所谓的“德国正品”,“日本品牌”,甚至连明明是卖给中国人的衣服,中国人的鞋子,都迫不及待的搞个洋人当模特。




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国家层面,既然已经把“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列入十四五规划,后续的一系列措施也应该出来


一方面要预警,尤其是针对于中小型中国企业,这些企业缺乏参与当地政治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一旦遇到问题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避祸,把问题消灭在出事前才是硬道理。


相对于企业来说,国家在人才和资源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短时间组织专家,短时间内搜集到尽可能的数据资料,可以承担政治风险的预警,且对每个东道国政治风险进行指数型评估,建立快速反应的预警机制。


美国有很多部委,而主管美国外交的国务院位置在所有部门之上,这是有原因的,当一个国家的实力增强,其所需要的的外交资源也随之增强,如何调配资源,如何得悉信息等等,应当有一个部门定期对国内企业提供充实的信息。


一方面实施有效的干预,尤其是外国的国家层面对于中国企业的限制或者针对,当然不必广撒网,到处搞突击,盯准一两个国家,揪住头发往墙上撞,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要尽可能的加码,尽可能的延长制裁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定期加码。


另外中国企业,尤其是一些大企业也应当成立自己的预警部门,大多数中国企业很重视经济风险,例如汇兑风险,法律风险,对于政治风险麻木不仁,有些企业明明规模很大,但是一直到真正出事才临时抱佛脚,开始成立组织对外招人,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另外在当地的很多中国企业缺乏和当地互动的能力,把国外看成国内,以为和国内一样只要投资,只要能拉动GDP增长以及提供当地就业,就能得到良好的对待,若真的如此,那这些国家早就发展起来了,轮不到中国投资者到当地投资。


雇用当地员工,和当地政治团体互动,这是过去中国企业想都没想过的,现在不仅要想,而且要做。


部分中国企业明明很重视国内的舆情,专门有舆情反应部门,但是已经走出去了,却对国外的舆情麻木不仁,部分企业甚至连社交账号都没有,一旦发生一些事情,连发声的渠道都没有。


如何和当地人打交道,如何和当地媒体,当地政府,当地的政治团体,环保团体等等打交道,都是需要一整套应对方式的,在没有建立一整套体系之前,我看中国企业的这笔“出国”学费,还得继续的交。


截止到目前,中国关于国外投资的专业网站,一家都没有。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