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古巴:为什么最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无法“改革开放”?

作者 :爱你我的猎物 2021-03-13 07:33:16 审稿人 : admin

作者: 势之场
来源:势场(ID:shichangcaijing)


作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古巴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得到来自地球另一面的关注。


上个月,古巴政府宣布放大私人所有制经济的经营范围,转发这一消息的中国媒体纷纷使用了中国民众熟悉的“改革开放”一词,部分报道字里行间不乏兴奋乐观之情。



然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不禁思考:古巴的这项举措,其意义真的可以与1978年改变中国的那次重大决策相比吗?中国和古巴的国情差异十分巨大,用同一个概念描述是否会造成误区呢?


答案是,在古巴身上,事情确实不一样。


A


其实,古巴缺的不是开放(Abertura),而是经济开放(Apertura)。


在文化、思想、人口、对外联系方面,古巴一直都是个开放得不能再开放的国家。


中国、朝鲜、越南、老挝都有闭关锁国的历史,但古巴没有。加勒比岛国的天然位置就注定了古巴的开放:


地处加勒比海——世界的十字路口——古巴的特征就是完全开放,对外界影响来者不拒,也把自己的一切产品向外播撒


它是个移民国家,混血儿占了四分之一人口。

它拥有1100万居民,而海外古巴裔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万。

它的支柱产业以前是蔗糖出口,现在是跨境旅游。

它有七成粮食和六成能源依赖进口。

它的议会正在讨论同性婚姻自由。

它的政府免费为变性人提供手术。

它的符号和商品流行全球,周杰伦写了Mojito,还专门找古巴乐手演奏。

可以说,开放是古巴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和宿命。


图片

古巴政府举行“国际不再恐同日”集会。这和我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看法大相径庭


然而比起文化开放,经济开放是另一码事,它意味着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在这一点上,古巴政府一直如临大敌。


在新自由主义的惯用话语当中,“经济开放”和“开放”之间的边界被模糊掉了。


在《通往奴役之路》当中,新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认为,经济上的不自由会导致一切领域的不自由。由其衍生的一个推论就是,经济开放是一切领域开放的前提。


然而古巴用实例证明,这两种开放不一定是一致的。


在古巴人的语言西班牙语当中,可以表示“开放”的有两个词,Apertura和Abertura,它们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异。


在大多数语境当中,它们是同义词,但是在个别情况下,p和b会带来微妙的区别。两个字母一个指下,一个指上,恰好对应着古巴的基本国情。


Apertura更偏向“打开”,经济开放(Apertura Económica)就只能用这个词表示。而Abertura偏向“开口”,可以指代更多物理或抽象的,自愿或非自愿的“开放”。


后者的积弊,恰恰是古巴无法走向前者的原因。


古巴其实苦于开放久矣。


B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开放(Abertura)是如何造成古巴的困境的。


古巴,这个打着红蓝白三色星条旗的国家,在独立前后一直是移民在加勒比海上的首要目的地。


在1750年前,哈瓦那港是西班牙舰队停泊来往的交通重地,也是移民前往新大陆的重要一站。在1750年后,随着内陆丛林的开发和蔗糖经济的兴起,大量非洲奴隶来到岛上,创造了古巴的黑白混血血统。


19世纪末,随着移民潮的兴起,大量欧洲人和少量亚洲人又来到岛上,再次调整了人口的混血比例,今天的古巴人民随之形成。


古巴人种混血风格明显


古巴不仅从各大洲吸收移民,还习惯向美洲大陆输出移民。


特别是在19世纪的路易斯安那,古巴移民成了颇有影响力的群体,在美国支持古巴(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甚至试图组建志愿军发起远征。同时,岛内外许多人还都渴望让古巴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1898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古巴终获独立,而古巴也因此长期成为美国的附庸。


除了移民,古巴向外界输出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商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雪茄,最重要的是蔗糖。


图片

古巴街头,抽雪茄的老太太


在2002年古巴政府宣布取消蔗糖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之前,在长达两个半世纪当中,蔗糖出口一直是古巴的核心产业。


在此之后,旅游业成了得到古巴官方确认的经济中心。古巴生产的大多数产品不在国内消费,正如它消费的大多数产品不产自国内。


人口也好,贸易也罢;政治也好,经济也罢。以古巴的位置、条件和禀赋来说,“封闭”在它的词典里并不存在。


1929年,随着大萧条的到来,古巴首次吃到了开放的苦头。依赖出口的蔗糖产业遭遇重创,而依赖蔗糖产业的古巴陷入了政治动荡。


最终,一系列风波把巴蒂斯塔推上了总统宝座,巴蒂斯塔起初是一位革命者,但是在他站到权力舞台中央之后,却没有能够改造这个国家。


图片

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1901-1973)


古巴进行了有限的民主改革,也在蔗糖繁荣期取得了几年的经济增长,但是国家在美国人的手中越陷越深,成了拉斯维加斯之外最大的美国赌场。巴蒂斯塔也成了新的恶龙,甘当美国人的腐败买办。


因此,古巴的产业结构和附庸地位并没有因大萧条改变。开放作为一种惯性,形塑了古巴这个国家,即使人们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也很难做出调整。


这也预示了古巴革命的命运。


1959年,巴蒂斯塔逃离了哈瓦那,游击队进驻首都。古巴革命胜利了,美国准备好接触卡斯特罗,而卡斯特罗也准备好接触美国。


图片

菲德尔·卡斯特罗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握手


美国对巴蒂斯塔的贪腐无能嫌恶已久,早希望有新鲜血液来取代他,把古巴这个后院打理得更好;而卡斯特罗同当时的古巴共产党分歧甚多,也深知美国的强大力量,并不打算与其直接对抗。


然而,卡斯特罗没有像美国期望的一样,在革命成功后乖乖剃掉大胡子。卡斯特罗的民族主义诉求同美国人的利益诉求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美国人拒绝让步,而卡斯特罗的回应是拥抱共产党,倒向苏联。


这是美国对古巴革命政权的第一次误判。


C


革命后的古巴没有走向封闭,只是改换门庭,投向了另外半个世界。


甚至,古巴和美国的传统联系也没有断绝——通过移民和走私途径——人口、商品及文化流动继续发生。


革命还让古巴扩大了和世界其它地区的联系,包括参与在拉美和非洲的革命活动(特别是干涉安哥拉战争),以及和中国建交。


1961年,猪湾,美国试图用一支拼凑起来的武装颠覆古巴革命。肯尼迪团队大大低估了革命政权的稳固性,卡斯特罗已经得到了大量支持,这次政变也成了人们的笑料。


图片

“猪湾事件”中被俘虏的流亡分子


这是美国对古巴革命政权的第二次误判。


毕竟,从十月革命开始,世界上都没有出现过被军事政变颠覆掉的共产党政权。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苏联希望在西半球建立核威慑力,平衡美国在东欧的军事存在,顺便利用导弹保障新生的古巴政权。赫鲁晓夫的这一计策十分大胆,也把世界推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图片

联合国内,代表们正激烈讨论古巴导弹危机


最终苏联选择让步,把导弹运离古巴。卡斯特罗对此十分不满,但是无可奈何。


在苏联面前,古巴仍然没有自主权,堪称一枚棋子,它依赖苏联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保护,无法发展独立的国防和工业,就如同革命前的古巴依赖美国,或者独立前的古巴依赖西班牙一样。


不说中国和朝鲜,就连阿尔巴尼亚都能关上国门,与全世界对抗,古巴却根本无法做到。


看起来,开放似乎成了古巴的历史包袱。


D


1991年,古巴第二次尝到开放的苦头——随着苏联的崩溃,古巴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危机当中。


在冷战时期,苏联是古巴蔗糖产品的最大买主,也是古巴石油供应的最大卖家。古巴经济高度依赖苏联,而苏联的退场把古巴逼到了绝境。


在四年之内,古巴的国内生产总值萎缩了35%。由于燃料和食品短缺,政府进行了紧急农业改革,人们用人力三轮车甚至牲畜进行运输,城市内部开始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能源。同时,古巴国内出现了又一波移民浪潮,大量古巴人偷渡前往美国。


古巴海岸风景


不过,古巴政府对移民外逃一直十分宽松,这不仅是因为它对加勒比地区移民活动习以为常,还是因为移民客观上充当了古巴社会的泄压阀。


如今,美国古巴裔已经达到了240万人,而古巴人口不过1100余万。


在美国,部分反对革命政府的古巴移民长期进行反卡斯特罗活动。在90年代初,他们信心满满,而支持他们的美国政府也相信古巴政府崩溃是早晚之事——毕竟苏联和东欧国家都已经变色了。


结果也很明确。古巴政权至今还是稳稳当当,反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们自己开始不停地撕裂了。


这是美国对古巴革命政权的第三次误判。


尽管美国的制裁依旧严厉,被孤立的古巴还是凭借自己的灵活找到了新的朋友。


首先是苏联过去的对手,欧盟和中国,都同古巴增进了外交和贸易联系。然后是在1999年,查韦斯上台,委内瑞拉的石油支援对于古巴来说如同久旱甘霖。


图片

查韦斯和菲德尔·卡斯特罗


凭借顽强的内外改革,古巴撑过了“特殊的十年”。


E


这些年来,在古巴,“改革”一直是个敏感词汇,而“开放”(Apertura)仍未见诸报端。


因此,古巴政治家们的用词一直十分谨慎,他们对政策的官方称呼是“更新”(Actualización,意为“当下化”),而非中国的“改革开放”或者越南和老挝的“革新开放”。


在以菲德尔·卡斯特罗为代表的古巴老一代领导人眼中,经济开放危险重重。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保守和固执,还是因为他们深刻理解,古巴如果放弃经济上的壁垒,就可能被开放的惯性再度卷入历史的漩涡当中。在这样一个以门户洞开和对外依赖为特征的国家,任由资本入驻可能造成危险的后果。


但是,在全球化盛行的年代,古巴也没有选择了。正如古巴“第二代领导核心”、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在2010年所说:“我们要么改变路线,要么沉入深渊。”


古巴改革之所以缓慢,就是因为它一直在走钢丝——经济不开放,顺应不了全球化时代作为开放社会的事实;经济开放太快,又可能导致北方邻居大摇大摆走进家门,国家再度臣服于依附的惯性。


图片

古巴离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距离仅仅200多公里


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一样,能够通过一场革命彻底涤荡帝国主义的势力,能够在革命后得到苏联的大规模工业技术转移。最重要的是,在和苏联人分手后依然能靠自力更生开辟出一片独立自主的天地。


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像20世纪末的中国一样,从容地走向经济开放,并且不为其反噬。


因此,古巴的改革注定缓慢,因为它具有过于开放(Abertura)的体质,而经济开放(Apertura)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致命的病毒。


两种“开放”之间的协同和交锋一直是古巴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古巴改革长期面临的最大矛盾。


F


因此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得到,古巴的改革步伐一直非常谨慎,堪称“小碎步”:


2003年,在攻打蒙卡达兵营五十周年之际,菲德尔·卡斯特罗放开了部分商品的价格,承认了美元的合法地位。


2008年,劳尔·卡斯特罗上台,放松了闲置土地的承包,允许个人经营理发店。


2011年,古共六大召开,就社会模式“更新”达成共识。


2017年,古巴向美国出口了80吨木炭,这是革命后半个多世纪古巴向美国出口的第一批合法商品。


2020年,古巴宣布准备废除1994年以来的货币双轨制。


而今年政府宣布扩大私营经济的举措,也主要是疫情压力下催生的经济政策,是否具有长期意义还需要观察。


但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开放”并不适用于古巴,古巴并不是封闭的国家,也很难经受剧变。朝鲜有朝一日或许会出现大的转折,但古巴的改革一定是渐进的。


古巴人民会走出自己的道路,而中国的改革开放终究不可复制。


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主义开始走向矛盾重重的衰微的如今,在其他拉丁美洲国家长期混乱困顿的当下,“路线之争”是否还有如此紧迫的意义呢?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