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二十几年筚路蓝缕,北斗终“收网”!

作者 :索马里の母海贼 2020-06-23 19:15:23 审稿人 : admin

作者:科戴表
来源:政事堂笔记

今天,再次听到《好汉歌》,对歌词有了新的感悟。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建成北斗系统后,在这一领域上,中国与世界三大主体美俄欧盟有了的竞争力。

而随着北斗系统的广泛运用,美俄欧盟在其他国家导航系统的垄断局面也会面临被打破的可能。

而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将有机会“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01

6月23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日子。

今天上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第55颗北斗卫星发射成功。

这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这颗卫星,原本计划在6月16号发射,后因技术原因推迟了一周发射。

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

我们终于成功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这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国家安全,以及掌握国家未来产业建设发展的主动权。


02

为什么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在我们2000年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之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已经发展了30年,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也有近20年了。

而且,GPS发展已经很成熟,商业规模化做得非常廉价和高效。

我们也曾在组多的应用领域采用美国的GPS导航技术。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花巨额的费用来重新研究、建设自己的北斗系统呢?


原因只有一个:我们要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安全。

GPS是美国国防部研制和维护的卫星导航系统。

虽然,它包含了军用和民用两种信号,但军用和民用两种信号的精准度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美国担心敌人会利用GPS对美国发动攻击,在民用信号中人为地加入信号干扰。

因此,对于美国来说,GPS本质上还是一个军用卫星导航系统。

所以,GPS是以美国的利益为第一位的。

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GPS导引炸弹的战果,令GPS精密制导武器崭露头角。

1999年印巴卡吉尔战争期间,美国直接关停了印巴地区的所有GPS服务,导致双方依赖GPS的设备无法使用。


这让我们明白,这些代表个人时间和空间精准定位的信息管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否则,在一些关键性时刻,你必然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于是,1994年,我们下定决定启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建设。

不过,万事开头难。从技术条件到财力支持,北斗系统的初期建设充满未知。

我们也曾想过依靠被人。

2003年,我们加入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的计划,并且投入了2.3亿欧元。但最后不仅投入没有回报,还遭到了伽利略计划的排斥。

而这,也是我们推出北斗二号的主要动力。

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别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2019年,我们的北斗三号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伽利略系统却出现了严重故障。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当初他们拒绝我们的报应。

但是,我知道,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中国航天人过去二十年多年的筚路蓝缕。


03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技术的跨越。

20世纪70年代,我们开始研究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和方案。

首先提出的是“灯塔”系统。

但是,由于当时的国民经济艰难,无力支撑,“灯塔”计划被迫取消。

1983年,航天专家陈芳允提出使用两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配合地面高度坐标实现区域性导航的设想。

六年后,我们用通信卫星证明了“双星定位系统”设想的可行性。

这位我们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基础思路。

1994年,我们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建设。

又一个六年后,2000年的10月和12月,我们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称北斗一号,是第一代北斗系统。

不过,这从无到有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前两个是美俄。

彼时,北斗一号主要是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服务范围小。

一个追求“民族复兴”和“世界人民发团结”的国家,当然不能只满足于这一点成就。

为了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发挥更大的效用,必须不断追求进步。

2004年9月,我国正式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即北斗二号的建设。

2007年~2012年,北斗二号先后发射了16颗北斗卫星,为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

2015年,开始建设第三代北斗系统,进行全球组网,为全球提供导航服务。

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一次又一次地扩大服务范围,其实也是提升技术的过程。


从有源服务到无源服务,北斗三号不仅赶上GPS,还要超越GPS,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北斗综合时空体系。


04

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北斗导航每天新闻媒体上说的比GPS强的那么多,但是身边从来没看过用北斗产品,这么好用为什么不让大家来用,好不好用当下立断,那么北斗是吹出来的吗?


虽然,一个产品的受众范围可以很好的反映这个产品的品质。

但是,单从受众范围来评价或者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是不全面的,有失偏颇的。

我们既然要建一套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那必然是希望这个产业链上的都是自己的产品。

当然,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建成了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那接下来就是整个产业链的产品的填补以及替换。

这样才能逐步将北斗系统广泛的运用起来。

目前,其实北斗系统已经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了。

去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宣布:

北斗已形成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已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

比如交通领域,截至2019年4月,国内超过62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而海格通信的北斗创新项目——复杂电磁环境下,提升定位成功率,是北斗导航在大众消费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

还有农业、林业、渔业、电力等,在国家经济、民生和安全等领域,北斗已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北斗三号的全面建成,未来汽车智联、精准农业、智慧城市、测绘等行业都将大量应用北斗相关产品。

因此,在消费者端口,包括手机在内的大量日常应用中使用北斗系统,这样的的局面将出现在不远的未来。


05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心血。

2015~2020年的五年间,需要发射30颗卫星。

任务量大,时间紧急,这对航天工作者是个巨大的挑战。

当初提出这个计划任务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有疑问,这些卫星能够保量保质吗?能完成任务吗?

没想到,他们不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目标,还提前完成任务。

今天,西昌发射中心01指挥员尹相原在发射成功之后对采访记者说:“为了这次发射,大家吃了很多加班盒饭。”


我相信,这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常态。

以往的每一次发射,他们也必定吃了不少的加班盒饭。

为的就是我们能早日建成北斗系统,掌握主动权,掌握自己的安全和命运。

如今目标达成,感谢一待又一代中国航天人20多年的付出与贡献。

以前没有原子弹,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的努力,她有了;

以前没有导航系统,又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的努力,她也有了。

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华夏土地养育了怎样的一群有希望、有能力、有追求的人,他们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因此,我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的高端芯片也不是梦。

◐◐◐◐●☛█▼▲东方金报网███████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