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统一和荣耀!
作者 :带泪梨花 2020-06-08 07:15:12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温伯陵
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
01
军国主义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用优厚的待遇,号召各诸侯国的优秀人才到秦国工作。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意思就是,只要能让秦国富强,不仅可以做高官,还有股票分红可以拿。
《求贤令》传到关东六国之后,很多优秀人才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感觉还不错,就收拾行李西行,准备去秦国奋斗。卫鞅刚到秦国就走后门,通过宠臣景监见到秦孝公,经过三番五次地试探性聊天,他终于明白秦孝公要的是国家霸业。对于法家学子卫鞅来说,简直是专业对口,可以和工作岗位无缝衔接,随后几年,秦孝公和卫鞅联手发起变法。比如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世禄、启动军功爵等等,正是这些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政策,凝聚起强大的秦国国力。但我们说历史不会满足于表面上的东西,而是要通过表面上的东西,了解历史变化的逻辑和根源。毕竟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彻底变法的秦国和六国相比,最大不同是家庭关系。大家不要笑,这个真的很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百年后的历史走向。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夏商周时代,维系社会运转的是大家族,毕竟城外野兽多土地亩产不高,想要生存就要抱团取暖,而大家最信任的关系就是血缘。当时遍地都是一坨一坨的家族,一般来说,某块土地上生活的都是本家亲戚。如果看到不认识的陌生人,肯定是走街串巷的盲流子。这些家族为了更好的生存,便会互相联姻,用婚姻的方式筑起家族的护城河,在争夺土地、水源、奴隶等事情上共同进退。那时候的人想要发展,一定要有家族背景。只有家族支持你做什么事情,你才有可能做成,一旦家族放弃你,那就只能是孤魂野鬼。
所以人们很看重家族血缘关系,甚至愿意为了家族放弃自己的生命。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复仇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某人的长辈亲戚被杀害,他去复仇杀人是不犯法的,反而会受到官府表彰,甚至民间舆论也会给予极大的赞美。这其实是一种自保的手段,毕竟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嘛。万一自己哪天被人杀掉,子孙还能通过复仇讨说法。而且复仇和争夺,一定会制造很多家族之间的矛盾,那么家族私斗也就不可避免。我国在30年前还有私斗,几个村的人扛着锄头铁锹打群架,打到最后头破血流,起因就是争夺土地、水源和矿。家族、血缘、私斗、复仇是夏商周的主题,直到春秋战国依然如此。王朝想要统治天下,首先要做的是笼络各地家族,方法就是宗法和分封。比如姬家建立周朝成为第一家庭,把数十个同族亲戚和功臣封到各地,让他们建立国家统治一片土地。诸侯国成立以后,还要继续向下封,不过是封给本地家族了。比如隔壁老王家族得到50里土地,张三家族得到30里土地......他们属于诸侯国的卿大夫。隔壁老王在自己的土地上,还得继续向下封,叔叔划5里,伯伯分8里,儿子女婿各封10里等等。这些叔叔伯伯儿子女婿叫做士。所谓变法不彻底的关东六国,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家族封地,而彻底变法的秦国则是把家族都打破了。
wE2豪仕阅读网
秦国变法的重要内容,就把那些几百口人的大家族,拆分成只有几口人的小门小户。变法之后,子女一旦成年就要离开父母,然后结婚生子单独成立家庭,夫妻俩经营3到5口之家。秦国不是废井田开阡陌嘛,政府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国有土地,政府会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分配给小家庭,让夫妻俩努力种田织布。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政府管理的都是3到5口之家,是不是户籍人口就清楚了?是不是每户的土地数量就清楚了?是不是政府的权威提高了?只要人口和土地数量弄明白,紧接着就是人口动员力度的空前强大,以及赋税收取能力的简洁高效。这是一种大政府小户口的社会结构,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的宗法家族社会。军功爵不是单纯的军队头衔,而是政府开放的晋升通道,包括社会地位、官职、财富等等。一个士兵只要在战场上砍下敌人的头颅带回来,就能得到爵位,还有一顷田地9亩宅基地的奖励。下次作战再打赢,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奖励。换句话说,土地和宅基地是可以叠加的,而且上不封顶。秦国士兵只要能在战场上打赢,理论上爵位可以无限升级,政府奖励土地也是一路增高,直到封为彻侯有户口租税为止。什么战功得到什么爵位,什么爵位做什么级别的官职,都有明确法令,你只要努力杀人就完了,别的不用管,政府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但是军功爵不能传给子孙,一旦有爵位的人死了,只能把分配的土地留给儿子,想要爵位还得自己去挣,哪怕皇亲国戚也一样。于是军功爵通过合法途径,挤走老贵族扶持新贵族,除了君主没有人能长久站在舞台中间。很多人说秦始皇不杀功臣是宽宏大量,其实主要原因是没必要,功臣去世自然没有威胁皇位的功臣了。完全没必要和朱元璋一样,费尽心机杀几万人,最后搞得骂名滚滚。
这里要说点常识,很多人觉得重农抑商就是不发展商业,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们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任何社会都需要货物流通,不可能缺少商业的。没有商业简直要退回到原始社会了。秦国法律规定,耕织致富的可以免除徭役,经商致贫者的老婆儿子抓去做奴婢,乍一看貌似种田好经商不好,但问题在于,种田致富的是少数,经商致贫的更是少数。
唯一的区别在于,农民很穷但可以当兵做官,商人很富但除了吃喝玩乐再没什么卵用。
换句话说就是,穷农民的政治地位高,富商人的政治地位低。类似于地摊大妈月入5万,可是在很多人眼中,依然不如月入5千的事业编制有含金量。秦国的拆分家族和授予土地,培养了庞大的自耕农阶层,这群自耕农可以提供丰厚赋税和海量兵员,极大扩充了国家的执政基础。做为回报,秦国用军功爵开放上升通道,不仅调动起人民为国征战的积极性,还得到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除此之外,秦国堵死其他上升通道,只有种田能得到政治地位,只有立军功能实现阶层跃升,把全部人口绑架到种田和作战中来。于是,秦国把“小农经济”打造成完整的闭环,国家、社会、家庭、阶层、经济、军事都在其中了。所有的生产力通过闭环向朝廷汇聚,然后通过战争向关东六国输出,战斗力强大的一塌糊涂。如果不考虑技术代差的话,秦国类似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关东六国类似于大萧条之前的欧美。
正面作战交锋,社会相对自由的关东六国,在秦国这种战争机器面前毫无胜算,百年间逐渐被秦国攻破。
wE2豪仕阅读网
02
无处安放的生产力
我们经常说,秦国的功业是统一,但是回头来看,统一同样毁了秦国。只有不停的种田,人民才有政治地位,只有不停的作战,农民转化而来的士兵才能实现阶层跃升。秦国只有一直走在扩张的路上,人民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在秦国根本没有大国富强和小民尊严的区别,它们是绑定在一起的。
一旦天下太平不打仗,首先面临的是士兵得不到军功,那么授田没了、爵位不升了、不能愉快的转型做官了。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开个脑洞:如果没有六国复辟,或者秦国军队剿灭了刘邦项羽,秦国的未来是怎样的?但是秦国疆域已经北至长城南到大海,由于人口和生产力的限制,秦国很难夺取草原和西域,也就是说扩张已经到达边界了。而秦国没有科举、没有工业、不鼓励商业,更加堵死国内的阶层流通。随着时间推移,农民只能锁死在土地里,军队士兵没有晋升空间,他们都是看不到希望的。要么是朝堂掀起腥风血雨的权力斗争,各级官员被迫选择站队,朝堂大佬倒下以后,猢狲也被一撸到底,空下的位置迅速由其他人填补。这样一轮又一轮,直到君臣的精力都耗尽了,才能得到暂时的休养生息。要么爆发内战。军队干部为了前程,煽动参与政治斗争的大佬动用武力,他们在内战中重新获取荣耀和军功,就像西晋的八王之乱一样。体制决定秦国是打天下的创业型国家,除非秦二世是雄才大略的人物,能够大刀阔斧对内改革,废除军事管制,放开工商等其他利益渠道,把汇聚到朝廷的生产力缓缓流向基层,让秦国人民可以享受到天下太平的红利。可是秦国没有等到那一天,甚至可以说,秦国根本没有改革的意识。毕竟改革是修正主义路线,在秦国属于政治不正确,一旦改革秦国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他知道敌国已经灭亡了,但是一定要不停的找敌人,让精力过剩的人民和军队有奋斗的目标,进一步释放汇聚起来的生产力。
先是一句“亡秦者胡”,秦始皇派蒙恬带兵驱逐匈奴七百里。然后派任嚣和赵佗带兵南下攻取百越,一路打到南海岸边。最后是筑长城、挖灵渠、修陵墓、修宫殿......反正是没事也得找点事做。从国家长久来说,不论筑长城、逐匈奴还是开百越,他把秦国庞大的生产力都释放出来,用一代人做了三代人的事情。他做的事情都对。人不可能永远在宏大叙事中,激情澎湃的唱着战歌,人需要有一点自己的小生活。
虽然军功爵和耕战给秦国人上升通道,但百年时间走过来,秦国人也累啊。每个小户家庭得到田地,正准备好好经营生活,还没开心多久就要打仗了,家里的男人做为士兵上战场,田地只能由女人来经营。于是,分配给小户家庭的土地,不可避免的大面积抛荒。
表面上看,秦国让每个家庭都得到很多土地,可生产力的限制,让这些田地基本发挥不了作用,都是账本数字而已。刘邦进入咸阳以后,废除严刑峻法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结果是“大悦”,直接让刘邦站在道德巅峰。
wE2豪仕阅读网
03
六国
早已被秦国消灭的大家族,在六国依然遍地都是,人民依附于家族生活,找工作也得家族打招呼,个人和家族的联系很紧密。
为了回报家族的支持,个人必须参与家族的复仇和私斗,升官发财以后,也要尽量为家族谋利。整个国家的结构相对来说有点松散,但是对于人民来说,生活也相对自由。国家想要强大就要弱民,人民想要自由就要弱国,走到任何一个极端都是药丸的死路。能够长久富强的国家,都是在国与民之间找到平衡点,双方都不越界。秦国统一之后,根本没有想给六国遗民让利,而是把六国当作殖民地,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踏上六国土地。秦国的制度迅速在六国故地铺开,残存的大家族被拆分,原先的大部分官吏被罢免,各级主官换成来自秦国的干吏和军人。六国遗民都懵了:“我们生活的挺好,秦国凭什么乱来啊。”他们早已习惯家族互帮互助,习惯先家族后国家,习惯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习惯为父母复仇和私斗杀人。秦国来了以后,以前的事情都不让做了,唯一要做的就是种田和服劳役。原先他们想种多少田就种多少田,不用国家强制约束,量力而为就行。结果秦国来了以后,明确告诉他们,种多少田交多少粮服多少役,都是有明确数字的,千万别偷懒啊。
而且秦始皇把六国的史书和诸子都烧掉了,就留下一些《养猪指南》、《果树嫁接技术》等实用工具书。对于秦始皇来说,这是大一统必须要做的,可对于六国遗民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慢慢的,六国遗民不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子民,充其量只是秦国的奴隶。秦国人民过的苦逼,但是经过百年浸润已经习惯了,他们愿意把个人和国家绑定在一起,为了国家富强而奋斗。六国遗民没有这样的传统,让他们为国家富强奋斗,就觉得是压榨奴役。秦国没有认识到这种区别,像钢铁直男一样直接压上去:“服不服,不服的话我接着打,到底服不服?”六国遗民被按在地上摩擦,口中还在嘟囔:“我不服,不服。”秦国强大的时候没什么,天下人都在秦始皇的脚下颤抖,可只要有一点机会,六国遗民就会起来,反抗他们认为的暴政。
而且六国遗民对故国有很强的认同感,他们不觉得秦国统一有什么好处,反而特别怀念齐楚燕韩等国号。他们不在乎君主是谁,但很在乎国号是不是能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国号来证明身份,他们总感觉自己是亡国奴。当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六国遗民纷纷揭竿而起,不仅要推翻压迫他们的暴政,还要恢复古老的国号。
wE2豪仕阅读网
04
一国两制
由于战争年代的利益置换,刘邦把关东六国故地封给功臣,让他们重新树起齐楚燕韩的国号,统治六国遗民。具体怎么统治,就由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朝廷不怎么管。
而刘邦的汉朝统治秦国故地,依然用的是秦国制度,只是废除了很多严刑峻法,让人民能喘口气。秦始皇的大一统多牛逼啊,皇帝高高在上,朝廷拥有无与伦比的权位,那种睥睨众生的感觉多香啊。如果有的选,恐怕没有人愿意放弃。但刘邦的实力不足,不能完全模仿秦始皇,他只能学习到一部分。汉朝重建了秦国的制度,包括三公九卿、郡县、军功爵等等都继承下来,却不像秦国一样强硬要求人民服从。汉朝只要求人民按时交税、按时服兵役,有功劳也给你算爵位,但其他时间人民可以自由支配,种地可以,经商不拦着,想读书也没问题。在国与民的零和博弈中,局势逼朝廷削减了权力,逐渐过渡给人民,双方力量达到5:5的比例,而不像秦国一样是9:1。汉朝恢复了六国的国号,遗民们又一次找到身份归属,即便统治者是汉朝,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亡国奴了。至于国王是谁完全无所谓,六国王室能成批复国,只不过拥有先发优势而已。后来刘邦灭掉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把关东封国基本换成同姓王,六国遗民也无所谓。现在秦国严苛的制度没有了,国号也回来了,六国遗民再也没有不满意的,他们以为又要继续自古以来的美好生活。关西是秦制,关东是六国旧制,不仅保留了各自的特色,还对秦国的高压统治安装了减压阀,又在国家层面实现了相对平衡。汉朝人民嘴里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一起站在汉朝的红旗下,做着各自的事情。
都说汉承秦制,其实汉朝是秦国的修正主义,不是原汁原味的秦国制度。但正是秦国政治不正确的修正主义,挽救了秦国的制度。夸奖做的好吧,可刘邦真的灭了秦国,让秦始皇一生心血付之东流,抄起大宝剑砍死刘邦的心都有。
但要说恨吧,恐怕也恨不起来。因为刘邦真的继承了秦始皇的事业,把大一统和郡县制延续下去了。秦始皇唯一可惜的,应该是法家思想和焚书坑儒,刘邦非但没有继承下去,反而起用儒生制定礼仪。
wE2豪仕阅读网
wE2豪仕阅读网
05
大锅饭
秦国统一六国很容易,大兵压境四方臣服,短短十年就完成统一大业。统一之后,秦国的内核驱动却停不下来,短短13年又把自己憋死。秦国做为扩张型国家,天然使命就是战争和统一,等到六国灭亡,做为同样从周朝走过来的国家,秦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对秦国的定位应该是:谁不尊重秦国是没有良心,谁想回到秦国是没有脑子。而在秦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汉朝,吸取了秦国和六国的优点,又摒弃了他们的缺点,国与民基本融合在一起。所以说,哪有什么原汁原味的国家和制度,都是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试错调整,最终形成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刘邦用妥协的方式,把七国故地的遗民重新拉回一个饭桌上,虽然开始的时候心有芥蒂,但好歹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了。
你吃羊肉泡馍、他吃烩面条、还有人吃鱼肉米饭,他们都觉得自己的饭最好吃,其他人吃的都是猪食。
随着时间流逝,有的人吃腻同一样食物,便转头看向旁边的人,恰好,此人也吃腻了想换换口味。
于是,大家开始交换食物,尝试之后才觉得“卧槽,不错啊”,原来以为很难吃的东西居然是人间美味。
最后上菜的时候,大家决定,干脆不用分人头了,直接摆在桌子上互相吃吧。秦始皇用强迫方式,没有让大家吃下去的饭,被刘邦妥协引导,大家都愿意主动吃下去。后来汉朝稳定下来决定休养生息,不再争论“儒家好还是法家好”,朝廷和人民一起埋头发展经济。大家都知道,不管儒家和法家说什么,吃不饱饭的都不好。经过文景两代帝王的治理,汉朝国力蒸蒸日上,只要勤劳苦干,基本都能吃饱穿暖,汉朝人民终于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不久的将来,他们会站在汉武帝的红旗下,向北方强大的匈奴发起冲锋。◐◐◐◐●☛█▼▲◐◐◐◐●☛█▼▲HtTp://wWW.cAAO.net东方豪仕法律网●●●●●●●●●●●●●●●●●●●●●
在线下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