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历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表明,中国道路才有未来!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
已获转载授权
前不久,在我有关陈薇少将领衔下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领先优势的文章中一位名叫“Daylight”的留言。
老实讲,对于这场引来数千人参与的讨论以及其间其人的各方评价讥讽,我也并未过多的放在心上。
很简单,正如我在回复中所质问的那样:你说的是哪家的历史?
本来,这件事应该说是“翻篇”了。
不过,这两天去大哥家串门蹭饭看侄子的时候,望着饭桌上我点名要吃的“儿时珍馐”——菜薹炒肉、清蒸武昌鱼、还有一锅的排骨炖藕时,因为疫情而许久未见的两兄弟,三杯下肚,也不免回忆起了从前,说起了现在....
那天的记忆已经有点模糊了,不过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大哥说:
前半辈子求车、求房、求钱,对这个社会也有过各种抱怨,但是通过这次疫情我才明白,其实人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这一桌菜,还有围在这一桌菜旁边的人,都平平安安。
回去后,大哥的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为了他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以及绝大多数中国人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我认为自己应该再做点什么。
我想到了自己的擅长,我想到了那则置顶,我看到了两千多人对我的支持,然而就在欣慰的同时,我还看到了两百多人对那些反智歪曲言论的点赞....
我觉得,战斗还没有结束。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无疑,即使在相隔70年的今天,主席的这短短几十个字,也能让一切看过这段话的人,迅速的在脑海中勾勒出新中国苦涩且艰难的原点。
然而,就是对于这种革命浪漫主义下的冰冷真实,今天的一些所谓“考据专家”,却本末倒置的做起了杠精
——你不是说“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吗?
那我就找出民国造的一架飞机、一辆汽车来驳斥你,然后再以此为突破点,完全的对新中国的奋斗史进行推翻,进而上升到对今日中国一切成就的否定!
不得不说,近年来在一大批无良文人的考据捏造下,正是围绕着如此的“荒诞逻辑”,一部几近于完全与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官方历史截然对立的“民国史”开始在某些人群中大行其道!
在这些人的口中,民国,这个中华民族继晚清之后不遑多让的痛苦且耻辱的岁月,俨然成为了乌托邦一般的存在。
在他们看来,那个国民识字率不过5%,能够完整的写出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随便去哪个海外留洋两年回来就敢自称“大家”的时代,就是艺术与知识的圣殿!
在他们看来,那个每年钢铁产量还不够全国农民人手一把锄头,那个对外屈膝妥协卖国,对内暴力血腥镇压军阀割据残酷剥削的国家与政府领袖,竟然也可敬之为“公”,竟然也可被称之为“自由民主”?
果粉们今天奔走鼓吹首当其冲的要属“黄金十年”。
但是,什么又是“民国黄金十年”?
1926年,在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遗愿下,由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而共同组建的北伐新军再次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高歌激昂中挥师北上!
7月克湖南!
8月克湖北!
9月横渡长江,攻克江西,直取福建!
至1927年4月时,北伐军在短短的9个多月里,相继解放了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各省!
声势浩大、直捣黄龙、全国实质统一、中华民族解放就在眼前...
然而,眼见中国即将实现民族解放的帝国主义列强不甘心。
彼时,日本军部认为:
此时国共如继续合作,则中国革命成功指日可待,一切(列强)在华势力将遭覆灭,而日尤甚。
为了阻遏一切,他们需要一个傀儡,一个为了“权力”甘愿出卖同志、出卖祖国的傀儡!
于是,辛亥革命当年才从日本返回国内,炒股亏本后靠加入青帮才躲过债主,如今却已经手握重兵,借北伐之功扬名中外,但奈何政治资本薄弱,兵熄则权丧的北伐总司令蒋介石,被帝国主义选中....
1926年11月9日,蒋介石在南昌成立了总司令部,在召回戴季陶、吴铁城等一大批国民党右派成员后,开始策划“清党”。
1927年3月26日,早已暗中观察一切的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授意日本驻沪领事矢田七太郎向抵达上海的蒋介石直接表示:
日本对蒋“颇存厚望”,希望蒋“与共产党分手,领袖中国,搞纯正的国民运动。
同月,日本的态度也得到了英美两国的响应:两国当即通过上海买办虞洽卿向蒋提供6000万元用于“清党资金”...
而此刻,同样对北伐军“平均地权、扶助农工”既定政策恨之入骨的江浙财阀,亦同样表示愿出资300万元进行资助!
蒋介石心动了,在权利的欲望下,他最终选择了背叛中山先生的“革命遗愿”!
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的一手推动下,受帝国主义、财阀买办支持的国民党右派,发起了反革命政变:
短短一天时间里,仅仅是上海一地的外国驻华军警交予蒋介石火速处决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就达到了1000余人!
在蒋介石的疯狂屠杀下,四一二事件仅仅一年后,共产党人数就从5万下降到了1万,而国民党人数,则从65万下降到了22万。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而旨在“反帝反军阀”的北伐战争,就这样在蒋介石的一系列卖国妥协下,陷入了实质的失败!
彼时,担负起民主复兴重任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但是也是在这一年,民国的历史进入了所谓的“黄金十年”。
什么是“黄金十年”?
如今能够找到的最早的名称由来,是1951年9月19日美国魏德迈将军在美国国会上一段发言:
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大幅进步的建制。
重点词:各国侨民公认。
讽刺不讽刺,中国的“黄金十年”竟然还要各国侨民来公认?
这不由让人疑问,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究竟是中国人民的黄金十年?还是洋大人、买办官僚们的黄金十年?
历史或许已经远去,但绝不容抹杀。
回顾正史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从1927年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政变背叛中国革命,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掀起全面侵华战争止。
其间的“十年”,对于洋大人以及买办官僚们而言或许真的可以被称的上是黄金,但是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一定堪称噩梦....
是的,噩梦!
1927年,在此前北伐军政府实行的“二五减租”(PS:所谓“二五减租”,即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基础上,国民政府颁布以“佃农缴纳租项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百分之四十,所有额外苛例一概取消”为主要内容内容的《佃农保护法》。
然而,随着当年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成功,为了酬谢在其中出了大力的“江浙财阀”,作为首批试点的浙江省仅仅在施行该法案一个月之后便宣告废止
——孙中山生前制定的北伐后新中国农业发展设想实际宣告破产!
当然,噩梦还不仅于此。
1928年,在蒋介石“切实约束官兵不许开枪。如遇日本军队,不必抵抗,沉着忍耐,切勿冲突为要。”的电文严令下,绕过了济南的北伐军终于在17000冤魂的哭诉中,宣告“北伐成功”。
(泰安第十军杨军长勋鉴。胜密。请兄亲往崮山、中宫镇等处切实约束官兵不许开枪。如遇日本军队,不必抵抗,沉着忍耐,切勿冲突为要。蒋中正。文亥。)
然而,就在国家基本完成实质统一,本该抓紧时机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时候,在四.一二政变中选择了背叛革命与蒋介石集团合作的汪精卫,却在权势不满下联合了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等国民党军阀掀起了针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讨蒋“中原大战”!
这场因为国民党内部高层分赃不均而导致的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一直打到了1930年的11月,虽然,这场大战最终以蒋军获得胜利而告终,但是伤痕累累的中国,却并不能喘上一口气。
1931年长江水灾,灾民保守估计1亿人以上,300万人因饥饿瘟疫而死!
1931年北方及西南大旱,陕西因干旱死者达250万人、山西120万人、山东150万人、甘肃350万人,四川更达到600万人....
1934年全国大旱灾,饥荒饿死人数过600万人。
1936年-1937年川甘大饥荒:除成都各县外均为灾区,受灾人数大约3700余万人,灾情最为严峻的四川万源县数日之间人口骤减三分之一!
......
1942河南中原大饥荒
历史如此血腥冷酷:
北方四省大饥荒、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北方八省大饥荒、川甘大饥荒,在一次次千万级别的饿殍倒地易子而食下,一手缔造了如此“黄金十年”的国民政府,非但没有一粒谷,一粒米送到灾民口中,为了搭上美国这条线,为了在世界经济危机下为“友邦”分忧,在1931年的“美麦借款”、1933年的“棉麦借款”下,更是在“赈灾急需”的借口下以高昂利息向美国借款数千万美元,用以购买廉价的美国棉花与麦粉!
或许有人会疑问了,彼时中国灾民遍地、饿殍遍野,国民党朝着美国借款购买这些应急物资难道不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国民政府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笔名义上会被用来进行灾区赈济的棉麦物资,自抵达中国开始便在国民政府的主导下,在彼时中国财税核心的江浙地区开始大量倾销,而在市场棉麦价格大跌下,无数此前堪堪度日的棉农、粮农更是旦夕破产!
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在没有大的灾害战乱情况下,江苏新增受饿农民800万人,广东新增受饿农民1200万人。
当然,农民饿死了多少国民政府的买办们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凭借美国棉麦的暴利,凑足了剿共军费以及洋房别墅姨太太!
因此,什么是“民国黄金十年”?
在我看来,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不过是一个以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窃取革命果实而开创的,一个依靠天灾人祸使本国农民破产而获得大量剥削资本及廉价劳动力的、依靠面粉、火柴、棉纱等一系列轻工产品而堆砌起来的,独独属于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阶级以及背后帝国主义侵华列强的“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间,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及上层精英在接连不断的混战与妥协中,中国的繁荣止步于有着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十里洋场”,在这十年间,这群为了个人权势金钱而争相投入帝国主义怀抱中的“罪人”们,错失了近代以来中国腾飞的黄金十年!
你知道吗?
民国黄金十年的那一段历史,对应的时间正好是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
从1928年10月—1932年1月止的一五计划中,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
从1933年7月-1937年4月止的二五计划中,苏联又有4500个大企业建成并投入生产,与一五计划相比,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轻工业增和了100%,农业也由一五计划时的负增长转为了54%的正增长。
到1937年时,苏联的钢产量已经达到了1770万吨,钢材为130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1.28亿吨,发电量为365亿度,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短短9年,苏联如何能够取得如此的建设成就?
答案或许出人意料——资本主义国家的倾力帮助!
列宁曾说过,为了钱,资本家甚至可以出卖绞死自己的绳子,而在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中,我们看到的是苏联趁着西方经济危机而从德美英法廉价购入的几十万台各型车床、是一五计划进口资金耗费80%用于的技术及人才引进!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黄金十年”中相较于苏联更加占据政治优势的民国又在干嘛?
五年间税率涨高了三倍的光景
——陈翰笙编:《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1934年,第43—45页),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27—1937)》第3辑,第29页。
至民国二十二年,其数已达赋额二倍又百分之一十
——梁崇鼎等:《民国贵县志》卷7(1934年),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27—1937)》第3辑,第29页。
1936年全国工矿业(不含东北)中,外国资本高达78.4%, 国家资本和民族资本家资本仅分占5.4 %和 16.2%。
—— 吴承明著: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36年,日本投资和货款控制之(中国工业)产量,占铁矿总产量99.2%、生铁产量96.8%(包括东北)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
试问,在如此的黄金十年间,所谓“民国”哪怕有苏联的十分之一努力,哪怕能够完成新中国建立后“一五计划”的一半成就,又哪来的后面8年全面抗战的无奈与苦涩?
所以,在我看来,读者“Daylight”留言中叫嚣的“历史早已说明了一切”,如果非要落实到现实中具体指什么的话,那么只能是:
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无德、无能、误国误民、丧权辱国、死不足惜!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扭转乾坤、重塑中华,从根本上终结了自晚清以来的百年颓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