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疫情最新消息:新冠肺炎疫情当头德国为何交出“风险平摊”的抗疫作业?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伊斯托利亚】
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传染病犹如现代社会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我们刚为国内形势的好转舒了一口气,没想到海外却开始打起了喷嚏。德国、俄罗斯发布医疗物资出口禁令,法国政府宣布征用全国的口罩,世界卫生组织也越发紧张,呼吁各国企业和政府提高医疗防护装备的产能。
尽管德国是欧洲较早发现冠状病毒的国家,但当时身在德国的我没有过多紧张的情绪。出现的14个病例是在慕尼黑一家公司中发生的,传染源可查可控,因此周围的德国人很少有为此感到焦虑惶恐的,也基本没有人会戴口罩。戴上口罩的亚裔面孔反而会惹来异样的目光。
当时柏林就发生了新冠病毒相关的排华事件,两位女留学生遭到了歧视与暴力。几乎与此同时,《明镜》周刊也发文鼓吹“中国制造病毒”。但就现实生活而言这些仅仅是极端情况。由于德国政府在病例出现之时积极进行了信息公布,专家也及时发声,所以普通人的情绪还算稳定。
本轮疫情暴发前收治人数最多的慕尼黑施瓦宾医院,门口便是德国卫生部门最倚重的手部消毒设备,图自中新网。
身在德国的这段时间,我也观察了一下德式抗疫。下面就先简单梳理一下德国在抗疫初期的表现——
德国首位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是Webasto公司的德国籍员工,这一病例也是亚洲以外发生的第一起人传人病例。Webasto在国内有多家分公司,商业来往十分密切,这也是疫情首先出现在这家公司的关键原因。
2020年1月16日,该公司的中国籍女性员工在上海接待了来自武汉的父母,后于1月19日从上海返回德国,随后在德国参加了公司内部会议,在此期间感染了某男性德国同事。这位女士1月23日飞回中国之时,在飞机上产生了不适症状,25号左右进入医院并且确诊染病。而她的德国同事于26号感到不适,在家中休息一天,但是27号该男子已经觉得身体并无大碍,遂返回公司上班。
27号当天,当天公司接到中国女员工的确诊消息,立刻通知了巴伐利亚州卫生部,并且将该患者送至施瓦宾医院隔离,当晚德国卫生和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了解了德国首例确诊病人之后,在午夜前后发布公告,立刻锁定与该男子密切接触的四十个人送去隔离,随后了解到其孩子在幼儿园上班,但是由于其子并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没有将幼儿园关闭,仅仅是密切监控。隔天下午也就是28号,该公司取消了所有与中国的出差往来,并要求该公司的千名员工在家中进行办公,并要求员工推迟所有的商业会谈。
在德国有四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的时候,德国官方迅速做出了反应。德国联邦卫生部长JensSpahn对空中交通提出了严格要求,所有飞行员应该对机上乘客的健康情况提出了解,每位乘客应该提交一份健康审查表格,另外航空公司必须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德国当局,并且注明座位。除了空中管制之外,德国卫生部长还要求所有医院将疑似病例信息提交。这一举动也体现除了德国对于自身国家安全的敏感性。要知道在第一例新冠病毒患者确诊之时,官方仅仅需要医院提供确诊病例。
接下来,卫生部长还协调了各联邦州的各种意见,并且让德国柏林的Robert Koch Institute(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统一协调管理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势态,该研究所与联邦健康教育中心共同创建了一个网站,迅速提供所有的冠状病毒相关信息和一手资料。
与此同时,德国的保险公司还提供了免费热线电话,所有的国境内的人都可以致电咨询有关医疗报销的问题。卫生部长也发表讲话,希望民众保持心态稳定,巴伐利亚州的患者症状非常轻微,所以大众不需要过分紧张。
随后,在中国的一百多位德国公民被接回国,继而被安置在某军营中进行隔离。这也并没有引起德国人的恐惧,德广联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没什么太强的恐慌感,但是德国各大药房的口罩还是被抢购一空。其中有不少是海外华人集资购买,将之当作救援物资捐赠到国内各大医院。这些举动也引发了德国本土医疗卫生部门的警觉,以至于一部分药店规定每人只得限购两只口罩。
面对大量采购口罩的情况,德国传染病协会主席立刻向大众宣称,德国目前的情况下,口罩实际上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一是德国人口并不密集,不存在广泛传播的必要条件,只建议有病症的疑似患者佩戴口罩,达到杜绝病毒传染的目的;二是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消毒措施,呼吁民众一定要勤洗手,保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