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降息了!2022年中国经济怎么走?

作者 :带泪梨花 2021-12-20 19:52:52 审稿人 : admin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在12月15日全面降准后,又一重磅政策落地,央行对一年期LPR降息了!


这是19个月来首次LPR降息。


LPR是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为一年期和五年期,一年期LPR是对一年期贷款利率实行指导,五年期是对长期贷款利率包括房贷利率进行指导,是贷款利率的基准。


图片


这次央行只降低了一年期LPR利率5个基点,5年期LPR则没有变。说明在支持企业、居民短期贷款利率刺激生产、消费的同时,也考虑到“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调,没有给房贷利率松绑。


从此次小幅降息可以看出,在2022年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挤压下,我国央行降息的力度和时间有限。


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领跑全球,在全球通胀不断走高,且国际大宗商品大幅涨价的同时,我国的通胀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开始加大,宏观政策紧绷的弦有所松动(两次降准),而美国因为高通胀压力不得不考虑回收货币(开启Taper),中美货币政策走向脱钩。


利用中国经济在增长上的优势和韧性,2021年我们开启了对一些行业的深度改革,整个政策的天平从效率向公平倾斜。展望2022年,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政策的重心可能会向效率有所回拨,在巩固行业改革成果的同时,尽量维持相关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具体而言,明年我们将面临以下五个问题:宽松政策如何发力?通胀如何有效控制?结构政策如何促增长?中美政策如何协调?流动性行情如何演绎?回答这五个问题,基本上可以把握明年经济的主线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01 宽松政策如何发力?


12月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的经济政策定了调,那就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后面还加了一句,“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通过对“稳定经济”的多次强调,以及“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表述,基本上可以确定明年宏观政策会踩着油门,不断投放流动性,直到经济增长稳定在预期水平。


图片


根据历史经验,每年一季度由于信贷放款比较充足,国家投资计划密集批复,经济增速一般比较快。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由于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效应,取得较高增长问题不大。由于2021年的基数回归正常化,可能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不会像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那么高,而是回归正常化水平,可能在6%-7%左右。


明年政策的主基调是“稳”,两个主要的抓手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内涵?会议中没有明确究竟是传统基建还是新基建。应该可以理解为固定资产投资会加速,传统的房地产、钢铁、水泥、建材、机械、有色金属等过去相对收缩的行业,在明年会有一定程度的松绑。同时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也会加快投资。


货币政策今年已经两次全面降准,预计明年一季度还会有降准或降息的动作(话音刚落,12月20日央行降低一年期LPR利率5个基点至3.8%),为全年经济增长打下基础。当然,这个还要视通胀水平而定,如果CPI增速比较温和,保持在2%左右水平,那么,货币放松的空间会比较大。而且美联储在明年一季度大概率不会加息,也可以避免外部政策的外溢效应。


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明年资本市场蓝筹股可能会有整体性行情,5G、通信、半导体、AI、新能源汽车电池赛道的公司投资机会比较大(第5节详述)。


02 通胀如何有效控制?


明年上半年控制好通胀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决定了政策放松的时间和力度,以及中国经济能否走上持续稳定的复苏之路。


在对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读中,我曾指出,明年货币政策宽松的时间和力度要视通胀起来的时间和幅度而定,简单来说,就是要利用通胀起来的“时间差”把经济增速给稳住。


明年一季度,我们需要提防的是,通胀会不会因为货币放水和节假日效应而上升比较快。这样到了二、三季度,货币政策的放松空间就会被通胀所约束。


因此,明年上半年应该是政策放松“稳增长”的黄金时期。


图片


我认为,相对而言,明年一季度经济最主要的任务,其实不是“稳增长”而是“控通胀”,即通过加大商品供给特别是粮食、肉禽、蔬菜、日用消费品等把CPI增速控制在一个比较温和的水平,从而为货币宽松比如降准、降息创造条件。


因为每年一季度的货币信贷是相对充足的,完全可以适应“稳增长”所需要的流动性规模,而如果通胀不能在一季度压制住,那么,后面二、三季度的“稳增长”就会相对被动,也就是高通胀使得货币放松的空间不多了。


当然,如果能够靠降准解决经济增长问题,而不需要降息的话,货币政策放松对通胀的刺激就较为有限。


事实上,通胀在全球而言本质上不完全是一个经济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无论是货币超发引起需求上升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还是供给收缩引起的通胀,其本质是政府在其中如何更好地控制货币发行,以及商品供给的总调控。


上世纪70年代的通胀是因为石油紧缺,而石油紧缺的背后是OPEC对石油出口的限制和减产,并不是纯粹的经济原因,最后高通胀问题是通过确立石油美元和战争来解决的。因此,高通胀很多时候是伴有政治因素,从政治出发来解决更为直接和有效。


对于中国的通胀而言,政府具有极强的掌控能力,通过国家粮食储备、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平衡调配等手段,可以在外部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把国内通胀控制在较低水平。


03 结构政策如何促增长?


在总量政策宽松基调下,行业政策仍需是结构性的,即有保有压。对于不利于居民消费、不利于降低家庭生育成本、不利于减碳环保这些既定大方向的行业,调控仍然是主旋律。


只是,政策的初衷是资本和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高压之后,会有一定的边际松绑让相关行业回归正常化。


在政策重心从效率向公平偏移的背景下,2021年的中国经济主要出现了三个大的变化:


1.金融层面,房地产“三条红线”和银行“两条红线”划定下,房地产行业处于降杠杆的阶段,由此引发一些高杠杆房企的不适,恒大濒临破产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低估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决心;


图片


2.资本层面,互联网反垄断以及教培、医药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这是七普数据后,在共同富裕确立为长期政策导向下,政策的天平从效率转向了公平,教培行业的垮掉是政策变化的必然。


3.贸易层面,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的科技制裁,对高科技行业形成冲击,涉及一系列在美上市或谋求上市的中概股,以及一些在国内上市的高科技龙头企业。


2022年开始政策重心短暂转向效率之后,此前被高压的行业可能会获得一丝喘息之机。比如房地产市场的自住需求会得到支持和满足,互联网反垄断进入尾声后会进入规范期。但医药行业预计仍然是“杀价”的阶段,学区房涨价、教培行业学科培训不会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事实上,“十八大”之后中央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一直是以结构性改革来促进增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传统的落后产能做减法,对新的代表发展方向的行业做加法,即新旧产业存续更替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具体一点,过去是逐步摆脱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捆绑地位,对钢铁、煤炭、有色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过剩产能进行压缩,进一步鼓励新能源、新产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而现在,传统产能已经压缩到合理规模,新产业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因此,总体来看,需要在减法和加法之间寻求平衡,特别是重回稳增长的情况下,结构性政策会有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当松绑传统产能,压缩一部分新兴过剩产能。


在此背景 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也随着经济内在需求有所变化,都是在供给侧,但重在打通内循环的堵点,即补充国内供给侧缺乏或结构性缺乏的商品,以冲破国外商品供给的限制。


04 中美政策如何协调?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中美通胀水平的差异扩大,两者的货币政策出现了相反的变化。美国因为高通胀而要收紧货币,中国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而要放松流动性。


明年一季度后,美联储可能会正式加息,这对中国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调控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提前进行评估。


最好的结果是,如上文所分析的,在中国CPI增速起来具体来说是超过3%之前,能够把中国经济的增速给提上去,这样,美联储加息的外溢效应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就会相对较小了。


那么,在美联储加息,中国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图片


理论上,美联储加息而中国如果降息的话,会使得中美利差扩大,美元资本回流美国的利润比流入中国的利润要高,自然会进一步回流美国,热钱的撤出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


当然,外资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还会看经济体的韧性和活力,如果中国经济能够给外资以强烈的信心的话,即在中国投资的利润率比中美之间的利差高的话,也不排除外资会选择留在中国。这实际上看的就是两个经济体的吸引力。


另外还有一点,美联储迫于通胀压力而加息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要顾忌加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经济增长因为加息而受到冲击,不排除美国会中断加息进程转向稳定经济增长。


因此,中国需要利用好美国加息之前的时间差,通过降准降息等货币放松政策,稳定住经济增速,然后提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持续性,以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这样无论是美联储加息还是稳增长,都不足以对中国经济复苏产生牵制和伤害。


05 流动性行情如何演绎?


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变化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走势,其中经济趋势主导行情中长期走势,政策导向则影响行情中短期走势。在政策宽松、经济止跌回稳、通胀保持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一季度资本市场将迎来一段时间的蜜月期。换言之,货币宽松会支持A股市场演绎一轮流动性行情。


这个流动性行情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整体性强,上升幅度大。


图片


首先,明年一季度的政策宽松力度最大,会持续整个季度。因为要打好通胀起来和美联储加息的时间差,所以,一季度货币政策会以明年最大幅度放松,预计至少还有一次降准和多次小幅降息的动作。这些宽松政策会给一季度释放天量流动性,再加上一季度本来就是货币信贷投放高峰时段,因此,资本市场外部的流动性会非常充足,进而支持股市爆发一轮持续性较强的流动性行情。


其次,由于是宏观流动性整体抬升,对于股市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行情的估值中枢会有一个拉台的动作,特别是估值较低的蓝筹股,在市场整体估值中枢上移的情况下,会有一个估值修复的过程。比如证券、银行、保险、电力、机械、钢铁、煤炭等,不仅因为流动性充裕出现上涨,而且自身估值具备吸引力,在不缺钱的情况下,资金会流向这些估值洼地。


最后,在整体上升行情下,板块的结构性机会仍然突出,特别是代表新技术方向的行业板块,如5G、通信、半导体、AI、物联网、新能源、生物制药等,大概率会跑赢市场平均涨幅。与2021年的行情相比,一是低估值板块会迎来估值修复,二是新经济板块的撕裂会有所弥合,三是领涨板块会不断变换赛道,至少2021年涨幅过大的板块在2022年会有所收敛。


文章最后,笔者有话说


宏观调控其实是在促改革和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2021年我们借经济快速增长的“时间差”,进行了一轮深刻的行业改革,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也遏制了资本在一些行业的野蛮生长,推动了互联网、教育、房地产、医药等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到了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发展的稳定基础受到威胁,因此,经济政策的重心必然从促改革转向稳增长。这其实就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在现实中需要平衡,只有做大蛋糕才能更好地分好蛋糕。只有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改革才有赖以推动的基础和空间


到2022年,国际经济环境也会出现重大变化,以美联储正式开启加息为代表性事件,中国经济需要利用好这个时间差,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稳定中国经济增速为目标,同时有效控制通胀保持在合理水平,以此取得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2022年相当重要,它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在美联储的压力下实现错位崛起。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明年很可能将开启与大国崛起相匹配的整体性上升行情!

◐◐◐◐●☛█▼▲曹操读书HTtp://Www.caaO.Net◐◐◐◐●☛█▼▲◐◐◐◐●☛█▼▲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