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TXT电子书,就来曹操读书

微信
手机版
TXT电子书

今天的中国记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作者 :傷撕心裂肺 2021-11-08 19:48:17 审稿人 : admin

作者: 明叔
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
微信ID:laomingdashu

今天是2021年11月8日,值此又一个“记者节”之际,祝所有的记者朋友们、前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

记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

我在“国社”做国际新闻编辑、记者12年,这不仅让我有机会去过全世界四、五十个国家,也让我对事实和逻辑有强烈的“洁癖”,更让我在一次又一次跟西方舆论的“较量中”,看清他们伪善、“双标”的真面目,让我得以在实事求是看待中国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的同时,坚信今天的中国选择了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最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在中国,记者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

像新华社这样官方媒体的记者,有着严格的报道纪律,也有自己的报道格调和要求。虽然很多记者、编辑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但在很多重大、敏感问题的采访、提笔、成文、发稿时,大家想的都是“大局”:

“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

这段在记者圈中广为流传的话,真的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观察到,中国也存在一批记者,他们的自我定位是“自由派知识分子”。他们中的一些人深受西方所谓“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理念的影响,更愿意去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并认为这是一种个人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他们中一些更为极端的人,在接触到社会中的很多阴暗面后,心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倾向于认为他们看到的就是今天中国社会的全部,并产生了从根本上否定当前中国选择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极端想法。

最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与体制发生激烈的对撞,造成双输的局面。

今天,中美博弈正酣,中国发展之路正面临巨大的外部不确定性,这个时候,记者在中国社会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记者,不过身处何地、身居何位,都应该努力参与构建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而这个最大公约数的内涵,跟我长期以来对“明叔杂谈”读者的建议一样,就是“爱国、理性、科学、务实”。

接下来,我分享一下自己对这四个词的理解。

首先说一下“爱国”。

“爱国”本来是一种极其朴素、极其普世的价值观。在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中行为主体的情况下,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最基本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也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

但是在中国,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人受西方思想影响,把“爱国”跟民族主义情绪联系起来,故意把“爱国”跟“爱政府”、“爱党”进行区分,以此来标榜自己所谓的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和思想倾向。

实际上,“爱国”就是“爱国”,它跟民族主义情绪无关,跟盲目排外更无关。简单来说,“爱国”就是,热爱你自己的国家,对你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感到自豪,希望你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希望你自己国家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起源于西方的很多现代思潮,喜欢搞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于解构一切宏大的叙事和话语方式。受到这些思潮影响的人,对“爱国”这样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排斥感,并且往往以此为傲,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认知优越感。

很多人甚至觉得,“爱国”是一种浅薄、缺乏独立思想和精神的表现。

实际上,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从来不矛盾。

没有国,何来家?

中国古代,遭受外敌入侵,国破山河碎,民不聊生,这就是家与国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

今天的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中国国民在国际社会享有更大的安全和尊重,这也是家与国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

这本来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报道,但今天很多人对此存在错误的认知。所以,我在之前专门写过文章,来论述这个问题,包括这篇《今天的中国,爱国不可耻,不爱国才是可耻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总体来说,人类进入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很多基本范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体,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国家、超越民族而存在。即便你自己认为自己可以超越,但国际地缘政治的现实也不会放过你。

在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围堵、污蔑的今天,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独善其身。

华为不能,华为的员工不能,中国赴美留学生不能,中国的外贸企业不能……

中美博弈,早晚会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在这个时候,面对美国的野蛮打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只能奋发图强,只能支持中国全力争胜。

因为,我们都清楚,如果中国失败了,14亿中国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将付出属于自己的代价。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记者,要具备基本的地缘政治素养,要能在现实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去考虑各种复杂的问题。

除了“爱国”,也要倡导“理性”。

这种理性是多方面的。

不能把“爱国”搞成盲目排外,也不能把“爱国”搞成仇视其他的国家和民族。

热爱自己的国家、历史和文化,与尊重其他国家、尊重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本来就不是矛盾。

那种打着“爱国”的幌子,盲目排外,不是真正的“爱国”,这是民粹主义。

今天的中国,选择了一条继续向全世界开放、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我们需要继续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需要学习其他国家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我们通过开放去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为全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所谓“理性”,还包含一层意思,那就是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坚定地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同时也要敢于直面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要想办法不断提升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中国发展得更好。

“爱国”并不意味着认为中国一切都很完美,不能接纳对中国的现状提出任何建设性批评意见和建议,这也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是“科学”。

我们必须承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科技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中国必须发展独立自主的科技和产业能力,这么做不是为了讹诈和遏制其他国家,而是为了让中国免于被其他国家讹诈和遏制。

在国际治理层面,市场和计划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没有天然的对错。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经验就是,利用市场充分调动各方面创造、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用更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去规避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之下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垄断、资本无序扩张、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等。

最后一个词是“务实”。

我们应该崇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搞那种华而不实、大而不当的“政治正确”论战,不要搞那种以意识形态划线、对立的做法。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祖国”。

今天,不管你是官方媒体的记者,还是市场化媒体的记者,或者是自媒体的记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我们依然应该发挥一个记者应有的责任,去构建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让中国发展得更好,让中国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

一家之言,与所有的记者朋友们、前记者朋友们共勉!

在线下载列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